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黎恩恩当选高州校园文联主席

        12月20日,高州市第六次文学社团代表大会在高州四中隆重召开。青年文学社、希望文学社、星光文学社、风华文学社、《二中青年》报社、新地文学社、芳地文学社、晨曦记者团、挂榜文学社、绿苗记者团、星浪文学社、新茶文学社、挽手文学社、高州中学记者团等文联常务会员单位负责人及高州市文学社团代表百多人出席了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六届高州校园文联理事机构。高州三中绿苗记者团黎恩恩当选高州市校园文学联合会第六任主席。

    2009-12-25 20:13:25 作者:朱守银
    • 0
    • 9811
  • "新中国60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 颁奖

     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颁奖 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家( 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3日专电 30篇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今天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颁奖会上获奖。获奖作品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哥德巴赫猜想》《扬眉剑出鞘》《强国梦》《中国科技忧思录》《让汶川告诉世界》等,它们因书写共和国60年沧桑历史和巨变、推动社会进步,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组织举办的这次全国中短篇报告文学评选活动,历时近一年由国家权威机构的知名文学家、作家和评论家组成评委会,在公开、公正的原则下,从共和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内地涌现出的数千篇中短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中评选出来的。资讯来源:新华网       

    2009-12-24 22:31:30 作者:紫胡杨
    • 0
    • 9712
  • “2009年度十大图书”揭晓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百家媒体书业编辑记者进行的“2009年度十大图书”推选,日前揭晓。 十本图书依次为:《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松鼠会编著,上海三联书店《解放战争》(上)(下),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编,人民出版社《目送》,龙应台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们台湾这些年》,廖信忠[台]著,重庆出版社《常识》,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格萨尔王》,阿来著,重庆出版集团《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跌荡一百年》,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小团圆》,张爱玲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12-24 22:22:52 作者:紫胡杨
    • 0
    • 9616
  • 农家书屋年底将覆盖全国40%以上行政村

    记者从15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召开的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西部地区)经验交流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家。到今年年底,我国将建成24万到30万家农家书屋,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其中中西部地区可建成近17万家。同时,带动建设社区书屋6万家、职工书屋1万家、民工书屋7000家,城乡共建、企乡共建,极大地丰富了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内涵。今年上半年,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126个州(市)、301个县(市、区)、637个乡(镇)的851家农家书屋进行了实地检查验收,合格率达到97%以上;对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再次验收,确保农家书屋建设一个、合格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快速发展历程,开创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城市、面向农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在今年提前完成“十一五”20万家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还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全国还要再建40万家农家书屋,其中中西部地区将再建27万家,做到“村村有书屋”,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正式启动,中央财政当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2008年,中央专项资金达到6.128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又安排13.954亿元,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2009-12-16 17:51:29 作者:佚名
    • 0
    • 9639
  • 广东投2.5万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本报讯(羊城晚报记者严丽梅)报道:在今天召开的广东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人手一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日前由省政府印发公布,其核心内容为:从2009年开始,广东每年将新增财政投入292亿元,12年合计投资24812亿元,用于提高全省人民在民生领域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现广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08年,广东率先破题研究编制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规划纲要》的正式出炉,标志着广东将在全国先行先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包括两大类八项内容:基础服务类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等四项,基本保障类包括生活保障(含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四项。上述内容,均直接关系民生。根据《规划纲要》,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标准的一致和水平的均衡。力争做到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遍覆盖,率先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率先实现省内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等化,率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列,在国际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将分四个阶段推进上述目标:2009-2011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工作;2012-2014年,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覆盖;2015-2017年,基本实现地区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8-2020年,总体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亮点逐个数○公共教育三年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1年,全省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毛入学率继续保持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给予生活费补助并不断提高标准。到2020年,2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珠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站半小时就能到到2011年,建立三级医院两个半小时服务圈、二级医院一个半小时服务圈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半小时服务圈,形成方便快捷的应急救治和转诊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医疗救助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逐步在全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到2020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人群之间公共卫生指标相近,健康水平趋于一致,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文化体育建成“农村十里文化圈”用三年时间,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省100%的城市社区建有一个以上的健身点配有健身路径、小篮板等,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要100%向社会开放,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交通2017年实现公共交通为主2009年—2011年,加快建成广珠、广佛、穗莞深、莞惠、广清、佛肇以及广佛环城佛山西站至长隆等城际交通线路,构筑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主轴。到2017年,公共交通成为主流出行方式,建成全省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轨道交通通车里程逐步提高,运送能力不断增强。○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全面衔接全省统一2009-2011年,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基本统一;到2011年,欠发达地区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2012-2014年,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实现省内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2018-2020年,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衔接和全省统一,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衔接和全省统一。○住房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可住廉租房2009-2011年,基本解决全省城镇户籍7万户低收入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全省特困农户危房改造2.1万户;2012-2014年,全面解决城镇户籍低收入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难;逐步将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2015-2017年,廉租住房保障基本覆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18-2020年,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就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到2011年,90%的县(市、区)、80%的街道(乡镇)和75%的社区能够提供较为完备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公共就业服务对象满意率超过85%,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就业率不低于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超过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镇(乡)以及镇以下基层单位就业。2018-2020年,全面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城乡及区域间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均等化。○医疗保障明年医保补助提至120元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以上,社区卫生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2012年开始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根据医疗服务价格、社会消费水平等因素,提高医疗报销水平,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97%以上。羊城晚报记者严丽梅马勇 

    2009-12-16 17:38:30 作者:佚名
    • 0
    • 9726
  •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 20年回报400亿

    据新华社12月15日电(记者谢登科)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5日上午在广东珠海出席港珠澳大桥工程开工仪式,宣布工程开工,与粤港澳代表、工程建设者和当地群众共同见证大桥开建的历史性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开工仪式。李克强现场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港珠澳大桥工作情况汇报。他说,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基建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开工,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力合作,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使港珠澳大桥成为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内地和港澳基础设施合作建设的典范。又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裁孟凤朝、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后在昨日的开工仪式上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主持了开工仪式。黄华华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密切与港澳特区的沟通联系,积极为大桥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希望项目建设单位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努力把大桥建成现代化的示范工程。候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澳门中联办主任白志健、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波、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郭莉,广东省领导欧广源、徐少华、佟星、万庆良、梁国聚等出席仪式。(陈枫、符信)1m3海泥将永久保存昨日上午10时左右,作业船开始施工。据介绍,参与珠澳人工岛建设的第一艘抓斗船将从海底挖出25立方米的海泥,其中1立方米的海泥将会永久性保存。本报珠海讯(记者陈杰、姜永涛、陈治家)“港珠澳大桥印证了中国古代一句成语——珠联璧合。”珠澳人工岛项目建设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奋健兴奋地对记者说。“三最”施工最难、跨海最长、最长寿陈奋健介绍说,港珠澳有6公里海底隧道,其施工技术难度在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其跨海逾35公里,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120年使用寿命,可抗八级地震、16级大风。车流量预计2035年,车流量达9万/日根据交通量预测,港珠澳大桥2035年平均交通量将达90000辆/日。据已上报中央批复的大桥建设推荐方案最新评估,大桥建成通车后仅20年运营期内便可为三地带来约426.4亿港币的直接经济效益。过桥费估计小车100元/次,货车200元/次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早前曾表示,按最新融资安排,三地政府有共识希望尽量调低过桥的收费。如私家车每程估计收100元人民币,货车为200元。最终的收费标准根据规定在收费通车前3个月才确定并公布。 

    2009-12-16 17:22:20 作者:佚名
    • 0
    • 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