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散文·随笔·短信

散文·随笔·短信

  • 国庆抒怀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刘皓华时光流逝,沧桑流缓,当曾经的辉煌与沉沦都化作云烟,随风而去时,唯有那满腔的热血依旧流淌,唯有那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永久的涤荡内心。 忆往昔·岁月蹉跎当屈原高唱着《离骚》,纵身跳下汨罗江时,我们明白,那是爱国;当戚继光吟诵着“封侯非我意,但愿四海平”抗倭奋战到最后一刻时,我们知道,那是坚贞不渝。前人用血泪与生命诠释了爱国,铸就了一种悲壮、雄浑的美。那悲壮的美,是岳武穆怒发冲冠的一阕满江红,是文天祥舍生求义的一曲正气歌,是鲁迅先生彷徨后的一声呐喊!当英国的火炮轰开了紧锁的国门,当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神州,看我美丽壮阔的山河,满目疮痍,看我勤劳善良的人民,饱经沧桑。危难间,又是那些仁人义士挺身而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奔走在战火之中,用身躯堵住枪口,用生命换取胜利,他们高举着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跃出火海深渊,穿越狂风暴雨,迎来胜利的曙光,开辟新的天地!落日下,我临江远眺,那悲壮的一幕幕再次浮现眼前。恍惚间,我似乎听见了林公的一声低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患避趋之。”是的,正是凭借这股信念,正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舍身救国,坚贞不屈,才使华夏5000多年文明得以传承,因而,当其他古国都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时,伟大的中国,依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人用鲜血与生命演绎着坚贞的爱国情怀,我义无反顾地把这悲壮的情愫化作一杯烈酒,一饮而尽,静静地让它在我心间流淌,任由它冲击我的心房,泛起丝丝的涟漪,激起千层万丈的浪。狂风吹散了发丝,吹乱了思绪,但我心中,一声坚定有力的呼喊在回荡:“赤子丹心思报国,我以我血荐轩辕!” 看今朝·多难兴邦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高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冉冉上升,容光焕发的人民军队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举国同庆!这一幕幕,确实令人心潮澎湃,令人自豪!60年前,毛主席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风风雨雨,60年沧桑巨变。多少风雨磨难,多少坎坷曲折,我们坚强勇敢地走过。当主权面临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自豪地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我们迎来了港澳回归;在和平统一的潮流下,我们迎来了两岸三通;在新时代的华章下,我们昂首走向世界!当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全球,当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震惊世人,当一个个奇迹震动世界,我们向世界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强大的中国,回来了!东方的巨龙,腾飞了!多难兴邦,所有的磨难都只是我们前行的垫脚石,所有风雨,我们一起面对,所有辉煌,我们共同见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要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必定能够创造辉煌,缔造奇迹! 望未来·繁花似锦5000年源远流长,60载沧桑巨变,华夏文明,经久不衰,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看着滚滚的江水东流,我坚信,未来的路属于我们,未来的世界,由我们来创造!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聪明勤劳,和平友善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够续写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必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衷心的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祝愿华夏儿女幸福安康,中国,加油!!!!!!                                                   2009.10.1                                                                

    2009-10-27 11:49:19 作者:飞扬文学社
    • 0
    • 9526
  • 七知青情系山乡

                                                        作者:蒋任南  杨正林 高耸入云的七宝山山脚下,有一个以树取名的村,它叫“枫树村”(“文革”期间叫和平大队),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出门是岭,抬脚是山,七弯八拐的羊肠小道通向各个旮旯和四面八方”可说是当时这里山川地貌的真实写照。1968年冬,一群知青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的号召,毅然告别父母辞离长沙这个大都市,打起背包肩背行囊,来到了湘南这个边远山区插队落户,瞬间投向了大山的怀抱。这7位知青分别是男知青陈学军、陈赤、李亦放、杨子和女知青朱为民、胡兰、伍力。“长沙知青来了!”山乡的百姓奔走相告,在当时沉寂的山乡犹如一泓静静的潭水掀起了一阵阵涟漪......当大坑组(当时叫做生产队)的队长领着一行7人走进村庄时,男女老少齐来看热闹,有的投过来希冀的眼神,有的却充满疑惑的目光。有些人小声叽叽喳喳道,这群大城市里来的知青能吃得了苦么?能耐得住这里的寂寞么?!队长将知青们领进了生产队的仓库,叫来社员搭起了锅灶,搬来了桌椅板凳和一些吃喝拉撒睡必须的旧家什,算是给远道而来的知青们安下了“家”。队长不无歉意地说:“很对不起大家,山里的条件就是这样......”安顿下来之后,知青们发现,自己所居住的村庄是一个只有几十口人的小村落,它座落于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带,山民们居住的房舍多是土坯泥瓦房,还有一些是杉皮盖顶的干打垒墙壁房和少许的木制结构吊脚楼。放眼望去,满目尽是高山大岭和地处山垅里的层层梯田。这里烧火做饭不用煤,全是用的柴伙,遇有烟囱不畅,则是满屋烟灰,呛得人咳嗽睁不开眼。这里没有电,晚上照明全靠煤油灯、竹篾片、葵花籽杆或松明火把。这里没有碾米机,吃的米全靠砻米、石臼捶米、米筛筛米和簸箕簸米这些工序进行筛选。这里耕作没有机械,全靠牛拉肩扛。这里没有公路,到公社购买生产资料及日用消费品,全靠肩挑手提。这里没有电话没有邮筒,与外界的通信联络只能写信步行几公里山路到公社邮电代办所邮寄,一封信遇有耽搁,十天半月也到不了长沙。这里离县城有三四十公里,没有班车,步行而去,从早走到黑就是一整天,还要发狠赶路。这里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一年半载也看不了一两场电影,“清晨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就是听不到喇叭叫”是这里业余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的粮食还没有过关,山民们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吃不饱,瓜菜代,只能如此将就。知青们从心底里切切实实的感觉到:这里与城里相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别啊!感叹之余,知青们也惊奇地发现,这里虽然是一个地处相对封闭的小山村,但这里山青水秀人淳朴,空气格外的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这也是城里所无法比拟的啊!七位知青暗暗下定决心,既来之,则安之,一切的一切,只要重新开始就是了,相信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是会有所收获的。农活开始了,山民们开始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这帮细皮嫩肉的城里娃儿妹仔们,他(她)们真能吃得消么?!但是,很快山民们就开始对他(她)们刮目相看了。这帮知青们除了吃饭单独起伙外,生产劳动和晚上学习皆与当地山民一视同仁。他(她)们放下架子,挽起袖子卷起裤脚,下田干活,上山伐木,到公社挑化肥,送“爱国粮”到粮站,脏活累活技术活,样样照着去做。他(她)们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拜老农为师,不懂就问,不但学会了熟练使用各种劳动工具,从一个门外汉转变成了一个行家里手,而且渐渐地成为了生产队科学种田的骨干成员。通过虚心求教,从浸种育秧、科学施肥、耕作工序和病虫害防治这些“农民活”知青们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很多精细的农活也能单独操作以至熟练掌握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在繁忙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知青们与当地山民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同志亲。农闲时间,知青们都喜欢去山民家里串门唠家常,知青们讲着城里的奇闻趣事,哼着在长沙流行的花鼓调,让山民们听得如醉如痴;而山民们给知青们绘声绘色讲述着山野中的“鬼神故事”也让知青们听得目瞪口呆,进而大开眼界。平时,公社、大队的干部来大坑检查生产路过知青点时,也会进屋子坐坐,向知青们问寒问暖,着实让知青们感到丝丝温暖和倍受鼓舞。遇有知青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山民们只要知晓,连吞吐都不会打,就会赶来用一些“土方子”给治病,效果甚佳。知青要回长沙探家时,山民们还会将一些土鸡蛋、鸭蛋和板栗、毛栗子、笋干玉兰片之类的土特产以及农村柴伙熏过的腊肉让知青们捎去,让城里人大饱口福。知青们也不忘回报,从城里回来,也是大包小包的拎着,带着南方农村人们很少吃到的北方苹果和城里的食品让山民们品尝。知青们从城里弄来半导体收音机,让山民们及时聆听北京传来的“最高指示”,知晓国内外新闻和新近发生的大事。一到冬季,知青们还会自行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节目,到各个小村落去巡回演出,格外受欢迎。知青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每逢生产大忙季节,七位知青都会勇往直前,纷纷向生产队长主动请缨,要求参加生产队组成的突击队。这样,知青们除了每天参加繁重的体力活外,夜间还要到远离村庄数华里的一个叫做牛荡头的地方去驱赶野猪。知青们睡瞭棚,抗寒冷,按时敲竹筒和引发火药土铳,还不时大声吆喝着,用以驱赶野猪糟蹋粮食。后来因值守的需要,连女知青朱为民、胡兰也“巾帼不让须眉”,勇敢地加入了夜间驱赶野猪的行列。要说农村劳作也确实辛苦,劳作回来躺在铺上就不想动。但是,知青们也觉得苦中有乐,且乐在其中。是啊,其实大坑并没有坑,只是一条狭长幽深的小山谷而已。一进村口,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几棵硕大的古枫傍溪而立,遇有秋霜降临,则枫叶火红,迎风招展之际,咿呀作语,林涛阵阵,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庄依山而立,傍水而居,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静静的绕村而过。远望处,峰仞起伏,山峦叠翠,晓岚夜露,绿树花丛掩映村庄,翠竹深陷丛丛绿色中,俯拾皆是绿色的翡翠。小小木桥架于溪边,鱼虾在水中游弋,晶莹剔透的白色鹅卵石,引得水面波光粼粼,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素描图。那层层梯田,秋收时节,金黄色的稻穗在夕阳的照射下更显得熠熠生辉;微风乍起,稻浪起伏,骤然陡起波峰浪谷之势,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山间水彩画!上山伐木时,知青们和山民们并肩抬着杉杂木,齐声喊着号子,迈出稳健的步伐走上拉木桥......因路途遥远,为节省时间,中午在山野就餐,吃着香喷喷的竹筒煨饭,剥着用山野炭火烘烤的百合,喝着山民们从家中带来的用包谷或黍米酿制而成的老酒,几分醉意几分狂劲,其意融融。在山里劳作,渴了,掬几捧山溪水润喉解渴,顿感心旷神怡,通体透凉,那是比城里的纯净水还要好喝啊!农村里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猪肉,知青们学着山民的样儿,到小溪里摸鱼虾抓螃蟹,去稻田里翻泥巴捉泥鳅,寒露过后,乘着夜色,用松明火把去高山大岭中寻觅田鸡,一番精心烹调加以佐料,瞬间变成美味佳肴,打打牙祭解解馋,也是十分惬意的事。遇有每年中秋来临思念亲人时,知青们则齐聚一起,仰望天上明月,喝着山民们送来的土烧,对酒当歌,没有乐器,击碗起舞弹唱,轻声哼唱着久违的《知青之歌》,让疲惫的心情尽情的流淌和发泄......长期艰苦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磨砺出七位知青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知青们在农村这个大熔炉里的一番锤炼,不断的茁壮成长。知青陈学军,由于好学上进,又有一颗精打细算的“精明头脑”,在1970年被生产队推选为生产队的保管员,被社员们称为“难得的好管家”。这样,他除了日常的劳作外,还要管好大坑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管理好全生产队170余人的口粮、食油等,确实很累。他于1972年3月考上了华中理工学院,至此离开大坑赴校就读。知青陈赤,平时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利用空余时间,与其他几位知青一道出墙报和黑板报,还以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形式编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写出易看易懂的顺口溜,用来启发教育农民。他不断要求进步,多次写申请要求入团,终于在1975年5月的一个夜晚,在一盏煤油灯的照耀下宣誓入团,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他很吃得起苦,刚来时不会挑担,不会换肩,只能挑被人叽笑的“猴古担”,不到1公里的路程,一担40公斤的石灰就要歇20余次;可他不甘心,在老农的指导下,很快学会了“换肩”和“起点快行”的技巧,一年后,他挑60公斤的担子可走2公里不歇气。他由于农业技术过硬,1972年被调往公社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他在1975年调往长沙市工作。知青李亦放,在陈学军开学就读后接任生产队保管员。他利用自己的爱好,与其他知青一道,因地制宜,在大坑的村庄前面一块空坪地建成了当时波水公社最基层的第一个沙土篮球场。他在1974年冬分配到本县七里公社供销社工作,后调长沙。知青杨子,在农村的生产过程中不懂就问,虚心求教,来到大坑不久后就学会了田间打杂、牵牛犁田、搭田埂等农活,做起农活来,跟当地的老农民不相上下。他于1971年冬分配到郴州市筑路机械厂工作。女知青朱为民、胡兰,她们与男同志一样同甘共苦,出早工开晚工,你追我赶不服输,被大坑人称为“铁姑娘”。她俩莳田插秧又快又好,而且扯秧也是把好手,整齐好用。她俩还和男知青一样,白天干活,晚上蹲瞭棚驱赶野猪,是历届生产队的突击队员。胡兰后来考上师范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在长沙工作。朱为民在大坑期间,还当过生产队的集体猪场饲养员。她干一行爱一行,白天背着个背篓去山溪沟涧边扯猪草,挑着箩筐拿着镰刀去地里割红薯苗,她从来不叫苦叫累;她养的猪膘肥体壮,圆满超额完成了生产队制定的计划指标。朱为民后来从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山区的医学卫生事业。她背着药箱行进在山区的羊肠小道上,走村串户,为当地农民救死扶伤,在所不辞;她背着竹背篓跋山涉水,到深山老林中挖掘草药,到偏远的沟沟坎坎去寻觅珍稀药材。她真正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她不恋城市,甘愿与农民工人为伍。她于1973年入党,先后在波水公社、鲤鱼江煤矿医院任院长职务。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资兴这片热土。女知青伍力,由于身体原因,在1969年冬就去了长沙养病,在大坑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她在养病期间感触颇多,与大坑的父老乡亲仍有割舍不了的友情。她曾先后几次又到大坑体验农村生活。她于1974年冬被安排在长沙工作。七位知青虽然先后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离开了枫树村的大坑组,但他(她)们始终惦记着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他(她)们不时通过电话、捎信、写信等方式询问情况和慰问当年的父老乡亲。他(她)们已将枫树村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大坑的山民当成了自己的再生父母。2006年7月15日,资兴市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当他(她)们听说地处波水乡的大坑组也造成了极为罕见的损害时,便不约而同地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捐款给大坑组7000元,捐给全倒户杨爱红家2000元。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知青们不忘第二故乡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近些年来,时任省经贸委副主任的陈学军同志,为第二故乡的建设献计献策,多方筹集资金,在枫树村兴建希望小学一所,彻底改变了枫树村的教学环境,教学质量日渐提高。在陈学军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枫树村的一条简易土路变成了全乡第一条混凝土水泥路,3公里的水泥公路修通后,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和当地的经济建设。现在,昔日闭塞的枫树村已通上了客班车,从家里坐车上市区到郴州,十分方便。在长沙的一次同学聚会上,陈学军、李亦放、胡兰等几位当年的知青相遇,谈起往事都是百感交集。有同学评论他(她)们说:“他们当年上山下乡真够积极的,湖区不去,偏要去艰苦的湘南山区。当年的激进,化作了以后事业的长进,他(她)们现在可都是身居要职的人了......”是啊,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砺了意志,这对以后的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如今,枫树村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抚今追昔,往事长萦脑际,过去的一页页日记,随手翻翻,显得温馨又浪漫,几多慷慨几多乡愁,怎能随便忘怀?但愿当年的知青们“常回家看看”,与当年的父老乡亲喝喝茶,拉拉家常,聊聊天,也许又是一种情趣......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作者:杨正林(资兴市波水乡枫树村大坑组村民)                                        2009-10-16

    2009-10-24 09:57:10 作者:蒋任南
    • 0
    • 9496
  • 南下历程与在资兴工作的日子

     南下历程与在资兴工作的日子  原甲子口述 蒋任南整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将2003年5月采访原资兴市卫生局副局长、年近八旬的离休(副县级待遇)老干部原甲子的资料予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原甲子是资兴市屈指可数的几位南下千部之一。谈起南下的历程和到资兴工作的经历,老人记忆犹新,滔滔不绝……申请“南下”我于1924年7月6日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市石屹塔乡原家峪村。8岁的时候,我在本村小学读书,那时念的都是“四书五经”,我读书很发狠,许多课文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渐渐地,我成了村里的文化人。有人要写什么契类和春联什么的,都请我去帮忙,我也很乐意,有求必应。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大举进攻中国,许多大城市都被他们占领了。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又踏进了山西,很多大城市都相继沦陷。当时,我14岁,身为村长的伯父动员我当了儿童团长,叫我安排儿童团员做抗日工作。这样,站岗放哨和为抗日武装送信,成了我们日常的任务,我们都会努力完成。平时,我们儿童团员还兼作侦察情报员,了解敌人的动向,只要据点里的敌伪军一出动,我们就立即将信息送往建立了人民政权的区里和县里,领导很满意,给予了表彰并发了奖。1945年4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参加了革命工作,担任了石槽头乡武委会主任,那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民兵抓特务,组织民兵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打击敌伪,在战场上抬担架抢救伤员,在交通要道上埋地雷和割电话线,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战争间隙时,还领导农民搞生产与支援前方。   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又开始了。1948年7月,我被调往榆次市人民法院工作,任事务长管后勤,天天和粮油副食等打交道。当时,法院人手少,每天上午我买完米和菜后,还要去看守所值班,以防犯人逃跑。遇有审讯任务时,我还要陪同审讯犯人。在看守所,我常去给犯人上政治教育课,启发他们要认罪服法重新做人,让他们看到希望。我的工作因繁忙而显得累,但我精神状态很好,身体也很健康。                                                         1949年元月1日,毛主席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它庄严地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打过长江去,解放大江南北,把解放全国的任务进行到底……为了适应全国即将解放的革命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和东北各解放区抽调5300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到新区开展工作。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很好,“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己胜利结束。但是,山西太原还未解放,阎锡山还在固守太原,每天派飞机轰炸榆次市等解放区。显然,敌人在作垂死挣扎,但丝毫不能动摇解放区派人南下的决心,况且我野战军己重兵包围了太原市。这时候,榆次市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动员机关单位的同志南下。市委决定抽调市人民法院两名同志南下:一位是看守所长范爱栓,另一位是看守所干警石牛。当时的情况是,范爱栓结婚不久,他回家去和父母、妻子告别时,就一直未见回单位。单位领导派人去他家叫他,发现找不到人,不知哪去了。石牛这个人也发生了变化,一听到叫他南下的消息,他就一“病”不起……   单位出现这种情况下,我心里犯了嘀咕,心想,党中央发出了号召并作出了南下的重大决策,而我们单位没有一个人南下,等于没有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于是,我就写了申请报告递交法院的领导。榆次市委领导看到法院转送的报告,很高兴,见我自愿南下,立即批准同意。我获准南下后,心里很高兴,回到家中将南下之事先告知父母和妻子。当时,家里人都不想我南下,尤其是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眼睛里一直滚动着泪水。此时,我决心已定,没有出现任何思想动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听从党和毛主席的号令,党指挥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我应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万一牺牲了,我家也是光荣的。   1949年3月2日,这天天气晴朗,天空无一丝云彩。榆次市在城隍庙召开南下干部动员大会。会上,宣布了每个南下干部的职务和工作单位,同时宣布了组织纪律。市委领导刘铸同志说:“古时候,薛仁贵征过东,薛丁山征过西。你们有的是共产党员,不是共产党员的,也是党的干部,这次要去南征,是党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请你们放心,你们的亲属,我们榆次市委一定会照顾好,榆次市的各项工作我们会努力做好。预祝同志们一路顺风,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接着,榆次市七区的区委书记郝富堂代表南下干部讲话。他说,需要我南下到南方新区去开辟工作。我是一个贫农的儿子,现在翻身做了主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郝富堂,我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坚决南下不当逃兵。郝富堂这个人,讲话讲得好,可思想上发生了动摇,动员大会后不几天,他还是当了“逃兵”……   1949年3月15日,榆次市委、市政府在一酒家为我们南下干部饯行,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作陪。王鸿刚市长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说,本来不想叫你去。我说,是我自愿申请南下的,听毛主席的号令,毛主席指到哪里,我就去哪里。他很激动地说,你真是一个好同志,希你一路平安到达目的地。   当天晚上,我正在忙碌着收拾南下的行装,我弟弟的老丈人来了。我说“太亲家,您老怎么来了?”这位老人坐下后,吞吞吐吐地说:“你父母……叫我来,叫我带你回老家去。”我忙问道:“家中出了什么事?”他说:“……现在南方还有许多国民党部队,那里还没有完全解放,怕你去了出问题……”我说:“有解放军保护我们南下,军队在前开路,我们紧跟在后,是不会出问题的。再说,我是个共产党员,要听党的话,你回去告诉我父母,他们的心意我理解,我不会忘记他们两老对我的养育之恩,过两年后我会回来看望他们的……”   1949年3月16日的晚上,我们南下正式开始了。每个南下人员都戴一朵大红花,市委和政府领导都来送我们,街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他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一直把我们送到北火车站。我们和榆次市告别,于晚上12时上了火车,一路风驰电掣,于3月17日夜晚到达河北省石家庄市……                                                                            “南下”途中                                  在石家庄市火车站下车后,我们住在郊区塔庄村,我们属于南下3大队以下的2中队,我是2中队的事务长,专管吃喝拉撒睡,主管炊事班的10余人。中队驻下后,我每天负责到石家庄市买粮买菜还有油盐酱醋之类。其它南下干部则天天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除了学习,还要帮助当地老百姓盖房子,耕作土地,积肥料。每天清晨,帮助房东挑水,打扫院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在塔庄村,我们2中队驻了一个多月。4月24日,山西的太原市解放了,听到家乡传来这样的好消息,我们奔走相告,激动万分。后来又传来好消息,说南京也解放了,把蒋介石打跑了,我们解放军战士在国民党的总统府高高地升起了五星红旗。我们心里很清楚,离全国解放的日子不远了!4月30日清晨5点半钟,我们早早地吃过饭后,6点钟开始动身南下。当地的老百姓知道我们要走,男女老少齐来送行,好不热闹。他们拿着鸡蛋和红枣,直往我们的衣袋里装,我们非常感动,洒泪相别。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石家庄火车站乘车。5月1日,我们到达邢台市。5月3日,列车到达邯郸市。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山东省的大名和东名等地方,准备渡黄河。山东人很豪爽,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晚上,有些地方还搞起了联欢舞会。那天,我们是从上午开始渡黄河的,黄河上由60多只小船连接,上面铺上木板,就成了浮桥。只几分钟,我们就从浮桥上快速通过了。   5月9日,我们到达了河南省的开封市,在这里又暂住了几天。开封市是有名的古都,名胜古迹很多。大部分向志都去看什么金銮殿还有包公坐堂的位子等地方去了,唯有我和炊事班的同志们不能休息。我每天照样去市场上买肉买菜和买其它东西,根本没有闲心去游玩。我想,只要是同志们吃好睡足,我们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也算完成了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5月14日,我们由开封市动身前往火车站候车,坐等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登上列车往郑州开去。到郑州市后,又暂住了几天,然后搭乘火车到达巩县。下车后,我们步行到七里铺住宿。在此地我们又住宿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在这里,我每天往返40余华里到巩县买米买菜,因为是沙子路,不能骑单车,得靠步行,回来挑一百多斤的食物,也从不叫一声苦。   到了六月下旬,我们从巩县出发,经过信阳、孝感,晚上乘船赶往汉口。那时船上卫生条件差,蚊子很多,不停的叮咬,想安静休息一下都不行。我们在汉口码头下船,来到汉口市的街上,号了房子后,又暂住了几天,然后经武昌往湖南方向开去……                                          “南下”到达湖南到达湖南境地,我们在一所叫“望和”的中学住了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到达株州。那时,长沙虽然于8月上旬和平解放,但衡阳市还有国民党军队驻扎。我们2中队前往耒阳县,不能抄近路从衡阳走耒阳,只得绕过大弯,从醴陵县走攸县和安仁县,再到耒阳去。我们从株州一路步行到醴陵县,因天气很热,我走在队伍的前面,叫沿途的接待站烧水,这样,队伍一路过,接待站已将水烧开了。我们进入醴陵县城后,好多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迎我们这支南下队伍。我们2中队的同志表扬我,说我工作做得细,队伍一停下就有开水喝、有饭吃。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我们又从醴陵出发,经过急行军,到达攸县县城。真奇怪,宽宽的一条街,铺子不少,但门面都关闭了,没有看到一个人。我们肚子饿了,找不到人,有个别同志忘记了组织纪律,看到老百姓地里有苦瓜和丝瓜,摘下来就吃,真有点“饥不择食”的味道。苦瓜越吃越苦,这个同志搜肠刮肚的吐了出来。吃丝瓜的同志连皮吃,虽说不苦,但味道不好,也吐了出来。闹了笑话,大家才知道是苦瓜和丝瓜。我们饿得没有办法,想找老百姓买点大米,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实身份,都躲藏起来了。我们从攸县城东出来,在靠河边两里路的地方,找到一个尼姑庵,庵子里有几个尼姑。我们说明来意,向她们买大米,但尼姑们不懂北方语言,吓得一个劲地跪下磕头,令我们忍俊不禁。我们万般无奈,只得去找,还好,在屋里找到三坛大米,我们按市价每坛米留下4块光洋。第二天,这些尼姑知道我们是支好队伍,带来一些群众给我们送来了大米和面条等,吃饭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过了两天,我们继续前进,到达了安仁县城。这个县城不大,是靠着一条河边。这里的老百姓对我们很热情,敲锣打鼓欢迎我们,给我们送粮运菜送柴。安仁县城虽然离耒阳县城不远,约100华里左右,可现在不能去,因为衡宝战役还未结束,国民党白崇禧部队还驻扎在耒阳,我第四野战军136师在安仁县保护着我们的安全。有一天晚上,我们还未睡,部队通知我们中队领导说,白崇禧的部队要逃跑,要经过安仁河,离这里只有三四里路了,你们南下干部赶快转移。我们迅速将队伍集合,正好来了两个老乡给我们带路。队伍迅速往山沟里撤退,开始路还较宽,接下来路面越来越窄小了。我肩上扛着一袋几十斤重的大米,还要跑着走,累得我气喘吁吁,跑了几里路后,实在没有力气了,叫谁扛谁也不肯扛。没有办法,漆黑的夜里,我高一脚低一脚的赶着队伍,我咬着牙关发誓不掉队,走到半山腰的小道,我实在没有力气了,只得把米袋藏于道旁茅草中。第二天早晨,队伍宿营后,我返回山中,将大米扛回村子中,煮上饭,队伍才没有饿肚子。后来,我们派人和当地百姓一起到安仁县城打探情况,得知我解放军部队打了大胜仗,打死打伤国民党军100余人,还缴获了不少轻重武器和大批物资。我们回到了安仁县城,住了一个多月后,又听到耒阳县城解放的消息。   1949年10月6日,我们的队伍在安仁群众的欢送下,顺利的到达耒阳县城。这样,经过半年的时间,我们途经5个省的长途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耒阳。 在耒阳工作到达耒阳县后,组织上安排我在耒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担任后勤股长。后勤股长,还是管伙食吃住这一摊子,每天到市场买菜到粮站去买米。开始,市场上冷冷清清,买卖交易的人很少。两三天后,县人民政府张贴布告,稳定人心,叫老百姓回来安心生产,合法经营经商,于是,市场一天天热闹起来了。   当时,耒阳刚刚解放,情况十分复杂。首先,国民党白祟禧部队溃散后,一些散兵游勇还残留在县城火车站一带;其次,各乡镇的保甲长还是原国民党时期那些人掌权;再次,耒阳的土匪很多,社会秩序很混乱。耒阳解放之初,地下党的组织是耒阳县工委,有伍鸿基、雷天一、周达、王来苏等同志。我们南下县委的一些领导同志,有姚茂棠、张文杰、李观音、张同祥、王福庆、范生庆等。两支力量会合后,我们把地下党的领导谷子元请回来到耒阳工作,他是耒阳人,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县里召开了一个大会,全体南下干部都参加了。姚茂棠同志在会上作报告,他讲了急需要做的三件大事:一是要征购粮草,支援前线;二要与地下党的同志取得联系,一道工作;三是要开展剿匪。会后,耒阳县支前指挥部成立了,由张文杰任指挥长,李观音任副指挥长,姚茂棠任政委。为了便于工作,支前指挥部下设参谋股、运输股、供给股和秘书股等。支前任务十分繁重,除耒阳征购粮草外,还要转运安仁、攸县、茶陵等县的支前粮草。当时,需要征4000多万斤粮食和200余万斤草料。面对如此的重任,当时的征购原则是: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合理分配,抗拒不交者受罚。当时征购粮草的主要对象是:大地主、大土豪劣绅等,一般的中农和贫下中农是不征购的。当时征购粮食工作很难,恶霸地主们公开对抗不交,还要威胁、恐吓和收买一些不明真相的农民,至此,发展到少则几百人多者数千人到县人民政府“请愿”或“示威”,包围当地区政府,割断电话线,断绝地方政府与县里的联系,时而开枪射击喊反动口号,要求减少和取消征购任务。耒阳县四区人民政府曾被包围两次,有一次还被包围了一天一夜。一区、二区、三区等人民政府都被包围过,但绝大多数农民都是被胁迫和欺骗而来的,真正的敌人和坏人是极少数。为此,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贴出布告,采用宣传和发表讲话的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动员农民赶快回家去搞生产,劝告他们不要上当受骗,不要跟着敌人和坏人走错了路。经过宣传教育,农民们都各自回家去了。对极少数的坏人和敌人,我们也用党的方针政策训诫他们,要他们老老实实完成征购任务。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破坏捣乱者,一经查实,我们都予以严惩。例如第四区的普桥乡有个大地主叫邵寿南,他开使用硬顶硬抗办法没有起作用,就改变手段,用软的办法对付。他和儿媳妇串通好,决定用“美人计”来破坏支前工作。他的儿媳妇年轻漂亮,能说会写,她每天到我剿匪部队孙指导员住处,用轻佻语言和抛送媚眼进行挑逗,并装穷叫苦,说她家没有多余的粮食,拿不出10万斤大米支前,要求孙指导员予以说情进行减免,企图拉孙指导员下水。可是,“真金不怕火炼”,孙指导员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识破了她的阴谋,把此事及时报告上级。经上级同意,将其扣押,并召开群众大会对邵寿南和其儿媳妇进行批判斗争。还有一些恶霸地主不仅用儿媳妇甚至还用自己的亲生女儿使用“美人计”来拉拢腐蚀我们干部,以达破坏征粮支前的目的。由于我们采取措施得力,对敌人的破坏捣乱及时进行严厉的打击,大长了人民政府的威风,为支前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较快地完成了征粮支前任务。   耒阳县是湖南省比较大的县,解放时有80余万人口,有12个乡,100多个保。为了迅速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我们除及时配齐县委、县政府、政法部门和各科局工作人员外,下面根据区划相应设立了有七八个南下干部组成的7个区政权。当时,中共耒阳县委的领导人是:县委书记姚茂棠,组织部长王福庆,组织部副部长杨建松,宣传部部长范生庆,秘书主任高庆华。耒阳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人是:县长张文杰、副县长周达(地下党员),秘书赵贵生,公安局长张同祥,武委会主任李观音。南下干部任第一届中共耒阳县委委员的有:姚茂棠、张文杰、王福庆、范庆生,后又增加了王来苏(地下党员)。县法院负责人是曹生维,财政局局长张跃华,税务局长李朴乐。按区域划分,东湖区为一区,新市区为二区,夏塘区为三区,遥田区为四区,小水铺区为五区,公平墟区为六区,县城还划了一个区为城关区。为了保卫各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给敢于破坏捣乱的土匪以及时打击,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把第四野战军136师部队的战士化整为零,每个区安排一至两个排的兵力,成为区的武装力量,配合各区政府一道开展工作。                                                                    当时,耒阳县是湖南省土匪比较多的县之一,全县各乡、保都有土匪。有名的惯匪头子刘观音、谭雄飞、资允中、曾强风等,各自都有不少的匪众。耒阳解放前夕,伪县长段中范带领的伪警察上山当了土匪;有一些伪乡公所的武装人员也听从段中范的号令,上山为匪;还有被我人民解放军打散的国民党白崇禧部队的散兵游勇。这些“残渣余孽”加起来约有3000余人,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反革命力量。这股反革命力量,按其组成成分,有些是与人民为敌而顽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有些是被裹胁而当土匪的,还有的是当时不了解我们的政策,被欺骗而盲从的。根据这些情况,县委提出:剿匪与支前工作和开辟新区工作要紧密结合进行,不要单打一。按照上级指示,第四野战军136师的骨干力量与驻耒阳县的其他部队配合,积极开展“清剿”土匪的工作;地方政府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开展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对于还没有建立人民政权的地方,我们利用尚存的保甲组织进行工作,让他们在运动中立功赎罪,立大功则受奖,争取政府和人民对他们的宽大处理。对于伪政权里头那些特别表现好的,还可以发挥其所长,留下参加革命工作。由于我们策略正确,处置恰当,多数伪乡保、甲长被我们所利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加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整个剿匪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例如,四区土匪头子资允中妄图袭击四区人民政府。一天清晨,他和一帮土匪伪装娶亲的样子,在区政府门口来回窥探,企国伺机对区干部下毒手。当时区里正在开会,发现这伙人有些不对头,便引起了警觉。这时,人民群众也暗中报告我们,说这伙人都是土匪。事不宜迟,四区区委书记原贵生当机立断,下令区干部和驻区的武装部队对土匪发起攻击,当场击毙土匪1人,抓获土匪数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其余土匪狼狈逃跑了。当然,有些时候放松警惕性麻痹大意,也会吃大亏,出现血的教训。例如,二区区委书记赵成保同志的牺牲就是一例。当时,二区有一股土匪和伪保长串通一气,假装要缴械投降,将消息透出来。赵成保同志一时警惕性不高,信以为真,他不带队伍去,只带了个财粮助理员刘云寿前往。当他俩来到伪保长家时,土匪已经先期到达埋伏。赵成保、刘云寿两人刚进屋,暗伏于房屋四周的土匪蜂涌而上,从窗户和门口向他俩开枪射击,赵成保当场牺牲。刘云寿用枪还击,但寡不敌众,也身负重伤,后侥幸从后门逃脱。   1950年2月,赵成保被土匪枪杀的事件引起中央极大的震惊和关注,随即部署在全国剿匪。根据中央、省、地委的统一部署,耒阳县全百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剿匪和镇压反革命的群众运动。当时,为了加强对这场运动的领导,中共衡阳地委书记傅生麟、副书记谢竹峰、组织称长徐天贵等领导,在耒阳住了两三天。经过几个月的清匪反霸运动,镇压了一批土匪和反革命分子,伪县长段中范也被枪毙了。 1951年秋,社会开始稳定,耒阳县委、县政府开始布置土改工作。我当时被任命为土改工作队组长,工作队员有八九个,住在火车站附近的灶市。按照中央在农村划分阶级的政策,我们开始调查了解,按照其占有林田土及财产状况,摸清了地主和富农的数量。按照党的政策,中农是团结的对象,贫下中农是斗争地主恶霸的中坚力量。我们把贫下中农集中起来开会,讲党的土改政策,划分小组让他们讨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开始,他们害怕地主像大革命失败后那样进行报复,害怕恶霸反攻倒算时杀他们的头,不敢诉苦,不敢起来斗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土改工作组反复做工作,启发教育他们,讲为什么地主穿得好吃得好,而且不参加劳动。有些贫下中农都说,是人家的命好,我们穷人的命不好。于是,我们又对他们说,不是地主恶霸的命好,你们的命不好,是地主剥削了你们。接着,我们用算账的办法将地主借贷和出租田土进行剥削的行为一一公布于众,使贫下中农受到启发和教育。我们发动贫苦农民诉苦,他们一边哭一边讲,这样贫下中农的觉悟提高了。这样,我们就开始开斗争大会,把地主捆绑起来,叫他们跪在台上,叫贫下中农进行诉苦,字字血,声声泪。地主恶霸们低下了头,答应将钱和多余的粮食拿出来,把好的衣服拿出来。斗争大会开完后,我们把地主的钱粮衣物、房子和田地,合理地分配给贫下中农,他们欢天喜地,感到真正的翻了身做了主人。我这次土改工作搞得比较好,县里的领导很满意。1952年春,我调到二区工作,任区委副副书记。1953年月2月,县委召开区委书记会议,部署当前的农村生产工作,快散会时,县委领导讲了一个事,说最近要调两三个区委书记出去,要大家发言表态。轮到我发言时,我说,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党叫我到哪里我就奔向哪里!散会后,过了几天,县委组织部下来通知,叫我去报到。当时,郑定华同志是县委组织部干事,他开了组织介绍信,叫我到衡阳地区党委组织部报到。到达衡阳,地委组织部的马部长说,分配你到资兴县工作,你在这里可先住两天,正好资兴县的赵理书记和孙立县长在这里开会,我先通知他们顺便把你带过去。晚上,在马部长的安排下,我和赵书记以及孙县长见了面。两天后,我随他们从衡阳搭乘火车到郴州,再搭汽车到资兴县……                                                      在资兴工作的日子                                来到资兴,我住了一段时间,作了一些社会调查,了解了一些情况,就等待资兴县委分配工作。1953年4月,资兴县委研究决定,县委组织部通知我到六区任区委副书记,可同副区长李克强一起去黄草。                             我在黄草六区工作了将近半年后,工作又发生了变动。1953年9月,县委组织部通知我去长沙学习文化。我很高兴,认为学习文化可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对我很有好处。我到达长沙后,在文化补习班第3班任班干部。我在学校各种成绩都很好,受到老师们的表扬。1955年下半年学习结束了,我又回到了资兴县。县委安排我担任县委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刚上任不久,又抽到县公安局清理敌伪档案,任组长,工作人员连我一起是6男2女。敌伪档案的收集工作很重要,听说人民医院后面大庙里有不少敌人存放的档案,于是,我一个人来到大庙,从一个黑咕窿冬的洞子里背出来几麻袋的敌伪档案。清档工作结束后,我又回到了党总支部工作。不久,反右运动开始了,我调到县总工会任主席。1959年下半年,我调到鲤鱼江钢铁厂任工会主席兼人事科长、保卫科长,一人顶三人用。1960年2月,我调到郴县任总工会主席。1962年,郴县和资兴分设,我又回到资兴县担任总工会主席。   在总工会任主席期间,一方面维护工人们的切身利益,保障他们的权益得到落实,同时还注意发现和培养一些先进典型。如现我省著名诗人袁伯霖先生就是一例。袁伯霖原先是滁口林场工会负责人,每次县总工会开会我都会通知他参加,还时常带他去一些厂矿走走。我发现他很会喝酒,又会写诗,于是,一有机会,就带他到处走走,让他去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让他产生写诗的情绪和灵感…… 1962年,我被抽去坪石乡刘村大队搞社教工作队。到了1963年2月,县委调我到县人民检察院任检察长,当时检察院人手少,只有6个人。其中一个叫朱固勤的副检察长,我上任后不几天就调到耒阳县去了。我开始忙于工作,有些同志不了解我,认为我不懂政法工作,小看我。但我对工作是非常认真的,凡事均按照法律条款处理,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判可不判的不判,可杀可不杀的不杀。例如,七里公社有个社员袁某某偷生产队的谷种一担,被生产队发现破了案,但对浸种没有受到影响。县公安局把此人捉到看守所关起来,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破坏春耕生产的大案,不判刑不行。我审阅案卷后,认为农民觉悟低,又吃不饱饭,偷了谷种是个错误,但不一定要判刑。我们对他免予起诉,交由群众开会批评教育,让他作检讨,并让他在村子搞了几天卫生。还有一个案子,我记忆特别深。那是厚玉公社台前生产队有个男人,站起来还没有桌子高,是个侏儒,他无法自食其力,就到处讨饭吃。有一次,他讨不到饭吃,就打了一个歪主意,想去坐牢有饭吃,就到处写反动标语骂毛主席。案发后,我亲自审问他,得知他是想坐牢而有饱饭吃,教育了一番后,就把他释放了。后来,郴州地区检察院表扬了我们,将我县检察院评为先进单位。   1966年2月,县委组织部通知我到北京政法培训班学习半年,我心中十分高兴。学习期间,我们游览了天an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动物园等地方,我觉得首都真是个好地方,这里风景好,环境好,人情礼貌对人更好。   1966年下半年,学习结束后,校领导讲话时,告诉我们,全国开始搞文化大革命了,你们要关注当前的形势变化,好多领导都下台了,你们要作好思想准备,要正确把握自己,全靠你们自己了。我开始不相信,工作做得好好的,怎么会叫我们下台?回到资兴后,我将在北京学习的情况向陈金菊副书记作了汇报。几天后,县里领导找我谈,准备提拔我为第一副县长,方淡如为第二副县长,李善富同志为第三副县长,准备在几天后的大会上宣布。可是,不几天后,文化大革命的运动来了,我们几人的任命也就没有宣布了。接着,我们公检法的领导都成了顽固不化的当权派了,靠边站了。   1970年7月,我被调往卫生系统工作,任县防疫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兼任县卫生局副局长,由于局长经常不在家,不是派去学习就是被抽去农村蹲点,家里面由我主持全面工作。后来,黄仁茂来当卫生局长,两人合作得很好。   我在卫生系统工作了十几年,做思想政治工作,下乡搞合作医疗,帮医务人员落实政策等,我都是尽心尽力的去做,一切工作都是以大局出发,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邮编:423400                  2009-10-11     【编辑按】读罢此文,洋洋洒洒数千字,甲子先生的生平史事就如同新中国成立前后发展至如今的一个缩影。令人感慨万千啊!我是九十后,甲子先生的时代和我距离我很远,对于那些动荡而又充满激情的岁月,我都是从各式各样的书上面了解到的。但是,却从未真正读到能够撼动灵魂的故事。本文以传记的方式来思忆甲子先生平生岁月,大半个世纪跨度的思忆,却不显空洞无物,历史厚实感让人为之神往。令我真正领会到,甲子先生那样的才算是真正的人生!文章令我眼睛为之一亮是此文记载的真实感,没有一般文章的那种对光明大为褒扬,对光明中的污点却忽略而过的形式主义。譬如,在描写看守所长范爱栓和看守所干警石牛的时候,“一位是看守所长范爱栓,另一位是看守所干警石牛。当时的情况是,范爱栓结婚不久,他回家去和父母、妻子告别时,就一直未见回单位。单位领导派人去他家叫他,发现找不到人,不知哪去了。石牛这个人也发生了变化,一听到叫他南下的消息,他就一“病”不起了。”还有描写“榆次市七区的区委书记郝符堂”时,更突出了当时的现实社会状况,这是从一般出版社的书上面的史书找不到的。文章之中,对于真正的拥有艰苦奋斗,忠于职守等等良好品格的党员,也有很好,很真实的刻画。特别是在谈甲子先生和几个南下的人生吃丝瓜,苦瓜,乃至于呕吐的场景,让我深觉党员的可敬!在甲子先生的记忆当中,揭露了很多人性,贪生怕死的范爱栓,石牛,临阵逃脱的郝富堂,和悍匪枪战英雄牺牲的赵成保和刘云寿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革时期的那个侏儒男人,“还有一个案子,我记忆特别深。那是厚玉公社台前生产队有个男人,站起来还没有桌子高,是个侏儒,他无法自食其力,就到处讨饭吃。有一次,他讨不到饭吃,就打了一个歪主意,想去坐牢有饭吃,就到处写反动标语骂毛主席。案发后,我亲自审问他,得知他是想坐牢而有饱饭吃,教育了一番后,就把他释放了。”南来走,北往爬,万千百态黄土茶,这是我对此文时空跨度的感慨;为人杰,做英豪,鞠躬尽瘁为人劳,这是我对甲子先生以及其一类人的敬仰;说官话,打官腔,来时咚锵滚喊娘!为可爱的甲子先生致敬!                              -----编辑 黄锦豪   

    2009-10-11 10:48:06 作者:蒋任南
    • 0
    • 9502
  • 初见

    这晚充斥着朦胧的气息我落魄的身影投入你的眼里四目交缠几秒定格的透析是否是否你已看穿我的心意初次相识竟能有这么的亲切我不能怀疑我不能怀疑这时间真有爱的天使丘比特的箭把你我心刺四目交缠几秒定格的透析是否是否拟已看穿的我的心意还是还是你也在心跳也在猜度我的心意我的眼里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你我的眼里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你满满的都是你

    2009-10-02 11:26:14 作者:贝贝
    • 0
    • 9503
  • 国庆抒怀

     国庆抒怀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时光流逝,沧桑流缓,当曾经的辉煌与沉沦都化作云烟,随风而去时,唯有那满腔的热血依旧流淌,唯有那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永久的涤荡内心。 忆往昔·岁月蹉跎当屈原高唱着《离骚》,纵身跳下汨罗江时,我们明白,那是爱国;当戚继光吟诵着“封侯非我意,但愿四海平”抗倭奋战到最后一刻时,我们知道,那是坚贞不渝。前人用血泪与生命诠释了爱国,铸就了一种悲壮、雄浑的美。那悲壮的美,是岳武穆怒发冲冠的一阕满江红,是文天祥舍生求义的一曲正气歌,是鲁迅先生彷徨后的一声呐喊!当英国的火炮轰开了紧锁的国门,当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神州,看我美丽壮阔的山河,满目疮痍,看我勤劳善良的人民,饱经沧桑。危难间,又是那些仁人义士挺身而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奔走在战火之中,用身躯堵住枪口,用生命换取胜利,他们高举着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跃出火海深渊,穿越狂风暴雨,迎来胜利的曙光,开辟新的天地!落日下,我临江远眺,那悲壮的一幕幕再次浮现眼前。恍惚间,我似乎听见了林公的一声低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患避趋之。”是的,正是凭借这股信念,正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舍身救国,坚贞不屈,才使华夏5000多年文明得以传承,因而,当其他古国都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时,伟大的中国,依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前人用鲜血与生命演绎着坚贞的爱国情怀,我义无反顾地把这悲壮的情愫化作一杯烈酒,一饮而尽,静静地让它在我心间流淌,任由它冲击我的心房,泛起丝丝的涟漪,激起千层万丈的浪。狂风吹散了发丝,吹乱了思绪,但我心中,一声坚定有力的呼喊在回荡:“赤子丹心思报国,我以我血荐轩辕!” 看今朝·多难兴邦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高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冉冉上升,容光焕发的人民军队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举国同庆!这一幕幕,确实令人心潮澎湃,令人自豪!60年前,毛主席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风风雨雨,60年沧桑巨变。多少风雨磨难,多少坎坷曲折,我们坚强勇敢地走过。当主权面临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自豪地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我们迎来了港澳回归;在新时代的华章下,我们昂首走向世界。当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全球,当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震惊世人,当一个个奇迹震动世界,我们庄严宣告:强大的中国,回来了!东方的巨龙,腾飞了!多难兴邦,所有的磨难都只是我们前行的垫脚石,所有风雨,我们一起面对,所有辉煌,我们共同见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要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必定能够创造辉煌,缔造奇迹! 望未来·繁花似锦5000年源远流长,60载沧桑巨变,华夏文明,经久不衰,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看着滚滚的江水东流,我坚信,未来的路属于我们,未来的世界,由我们来创造!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聪明勤劳,和平友善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够续写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必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衷心的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祝愿华夏儿女幸福安康,中国,加油!!!!!!                                            刘皓华                                                 2009.10.1

    2009-10-01 21:19:05 作者:刘皓华
    • 0
    • 9531
  • 课文中的爱情

    散文首页|散文排行榜|感悟生活|爱情滋味|挚爱亲情|友情天地|青春校园|婚姻物语|河山雅韵|随笔小扎好  类别:爱情滋味作者:狰开想 [个人散文集]日期:2009-9-2422:22:48按←→方向键翻页编者按:作者真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古诗里的美韵尽在作者笔下,推荐共赏了!你是否会像我这样一年又一年地渴望成长,渴望属于自己开花季节的来临。爱情中的最初模样,源于课文中的童话,朦胧美好。白雪公主与灰姑娘的故事,那么单纯且向往。不管道路多么曲折,结局与回忆,永远那么美丽。可是,现实并不会像童话般美好。恰如夏花,在时光长河中绚烂且忧伤。她们与他们或轰轰烈烈或平平凡凡,彼此交织在一起,演绎成一篇又一篇令人向往且凄美的爱情课文。一任思绪飞扬,我穿越遥远的时空,不怕千山万水,自远夏至烽火狼籍的春秋战国,路经歌舞升平的临安,驻守遥望满目苍痍的民国一路寻找所谓的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那年我开始从《诗经》中看见我最初憧憬的爱情形象。你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睡梦中呢呐着那朝思暮想的姑娘。你思量着如何与她见面,如何获得她的芳心,你心中眼中全部都是关行她的信息。可所谓伊人,却在水一方,你为之击鼓弹琴,道路且长,你追溯远游。她左右徘徊,你上下求索。你不顾重重叠障,跋山涉水,追寻心中所爱。就这样你独自划着芦苇,划向天涯海角,任凭风吹雨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然而你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你的爱情失约在誓言结尾,古老爱情摇篮的痴情儿,你是爱情典籍终期不遇的美丽。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百年来,这只是无数情侣渴望的愿景,命途多舛,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是可叹,或可悲。而你,只是铭刻在我心中的传说,过尽千帆皆不是,空留斜辉脉脉水悠悠。孔雀南飞,五里一徘徊。刘兰芝“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与诚实忠厚的焦仲卿追求婚姻自由,为爱绚情,只能化作鸳鸯双飞。再看曹子建文下的洛神,又是空余相思恨,化作惆怅意。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款款而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不要江山爱美人,真性情的后主,用词让后人瞻仰了他的伟大。又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摄尽凄婉之神,欲语难言,还有什么理由不随李煜而歌而泣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迈的苏轼击节而至,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然,英雄也有落泪之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在那个有风的黑夜,他亦悲伤地唱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宾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他对爱情的态度,不得不让我们长叹,他对亡妻的思念和悼念,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还记得那个在秋风黄花中绮世绝立的乱世女子吗?十六岁,嫁给赵明诚。我想那个时候她是幸福的。然而山河破碎,痛失丈夫。从此她却是饱受思念孤独之人。乱世才女,易安居士却比黄花瘦,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双溪上的扁舟载着她与赵明诚温馨的回忆。国破河山碎,家亦难幸免,幸福难圆,差点锒铛入狱,只能以一种孤独身影傲立于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的,真是许多愁。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与陆游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本应白头到老迫于母命而拆散,无可奈何地分开。纵几十年的风雨生涯,无法消除苦思与眷恋。我不忍观望千年爱情时光,再回首大片大片的白云在空中舒卷,不经意间泪流满面。世俗里飘零着无奈与落寞,追寻挚爱,就这样一路走过。然而幸好命运的不公平阴差阳错地给了才子佳人莫大的安慰。才子佳人,自古江南爱情故事多。那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春华秋实,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洒脱。步迹江南,更因有你这个多情的白衣相士柳永而缠绵悱恻。你不屑于世俗的顾忌,在烟柳苍桥中寻觅。与江南青楼歌妓本是同病相连,对酒当歌,举杯消愁,吟风赏月,轻抚弹琴,不平的只是郁郁的悲愤与怀才不遇。功名成就,所谓金榜题名,科举状元,只不过是蜗角虚名。相聚总要分离,才子佳人抹不干一脸泪水。凝眸刹那,一杯清酒,晓林谁染霜林醉。执手相看泪眼,却无言凝咽。原来再卑贱的地方,也会有爱情经过。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心上人际遇分离,亦是一段佳话。那个懦弱的宋朝庭的排斥恰好成就了你流芳千古的诗章。你挥着扇子苦笑,一转眼一刹那又恍若来世。烽火乱,国家劫。怀抱天下,林觉民你带着永恒的爱情承诺去了。天下大同,你有着对妻儿无限的热爱,勇敢地走向死亡。肝胆豪气,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四鼓时分,你永远地写着那首摧人泪下的《与妻书》,永远活在24岁。少年不望成户侯,你慷慨激昂,中国不能不革命。曾经的梅筛月影,依稀掩映,何等惬意。如今却要生死离别,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你像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一样义无反顾地走了。年轻伤逝,从此长眠黄花岗下。有的只是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明大义。家国难两全,英雄亦悲秋。思国心切,凄婉缠绵。我终于明白爱情的最高含义。有些东西那样是好,洁白如花,灿烂若海,是我在黑夜中守候的爱情吗?长长的人生路,你唱着下小溪一样的歌渐行渐远,而我却在这座城悄然长大。黎明已抵,寻幸千山万水,记忆中的爱情永不荒老。感动于最初,收获源于追觅,我依然掀着一页页的课文,寻找我前世今生的爱情记忆。那些传诵千古的爱情诗章,在这个繁华喧嚣的都市中,告诉那些行走的人,真正的爱情永不荒老。那些微微发黄的课文,那些心酸感动的回忆,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教我们如何成长如何学会爱。朝代兴亡,季节更迭。无声的时光,从你我手中掠过,记载着过去,承接着现在,延续着未来。

    2009-09-29 19:23:18 作者:郑开想
    • 0
    • 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