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喷泉之旅(79几分彷徨)

    79几分彷徨(1)似乎是一眨眼,又似乎是历经了千年,那个被无数师兄师姐称为“一考定终身”,那个惹得天下父母心弦紧绷,那个被历尽“文革”磨难的青年人殷切渴求的高考终于在我们面前停下来了。(2)在填报志愿时,想得更多的是入学后的问题。一直想,不如干脆选择特殊学校吧,那儿的设施更完备,那我就可以更自立了,可以更少地找人帮忙了。但是,Liyingji,你会从未上过普高就甘心留在那儿吗?大学,是那么神秘,那么地令人向往,我是多么渴望能身处其中啊。再者,大学,能让你有更多机会和优秀的同学交流,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进步(这里,解释一下,我并不是说特殊学校里就没有优秀的同学,人才是无处不在的,就如美好事物,只是需要大众发现的眼光。然而,目前,国内设立的这一类学校,能够进入里面学习跟我情况相仿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一般而言,能够读到中职,都已经是挺罕有的了,因此,想要相互促进并非一件易事。)。唉,所以,这个打算,就将它作为一条后路吧。(3)雨丝纷纷,3天的考试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过去了。没有什么意外,我们是在本校考,不存在不适应环境的情况。分数出来了,还是那么地稳。还记得口语考试第三part是描述《当幸福来敲门》中,父亲带着儿子坚韧不屈地四处寻职的片段。望着那个A,希冀它会带来更多的福祉。重本线出来了,毋庸置疑,我如愿地在它上面。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7
  • 喷泉之旅(2端倪初露)

    2端倪初露(1)很早以前,便有过写写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的念头,却又一直把这种想法,如幸运星般存放在密闭的玻璃瓶内,生怕其顶部的盖子一旦被掀开,七彩的星星便会立刻尘封。从前总觉得待取出的星星太纷繁了,自己会一下子找不着起点与终点,那怎样才能将它们串成一段段搭配合理,条理清晰的链饰呢?为此,一直犹豫着未敢动笔。但细细思量后,原来待在瓶子里的星星未必就是最安全的,最纯洁的,相反,恰要助它们远离樊笼,感受风的温抚,才能摆脱瓶中沙粒的纠缠与刺痛,才能闪耀属于星星自身的光辉。于是,有了接下来一个个曾经零碎,实质相依相息的故事的重演绎。20年前,一个平凡的冬天,在那间墙外既无飘雪,亦无雨霏的医院,又诞生了一个小生命,标准的3公斤,圆圆的小脸蛋,白里透红的肤色,竟出奇的不像其它婴儿布满了皱纹,还有稀疏的几撮头发……从前几点特征看来,完全符合一个女婴的外形,但后一点却有了让人怀疑的借口。后来听父母说,我是到了4岁多,才完全与“三毛”绝缘的。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展现出这个女婴日后与别的正常孩子有所不同的情况。找出小时的照片,甚至会发现这小东西胃口特别好,很快就长成了白白胖胖的样子,盘坐于床上,更俨然一尊小活佛。没事的时候。小活佛尤爱满床爬,还多次企图将爸爸设在床边的锁打开,总想亲亲大地的神韵。(2)直到1岁零1个月,这尊小活佛开始蹒跚学步,问题便渐渐浮现了。“怎么学了那么久,走起来还是跟鸭子般,摇晃得厉害呢?”父母的心有点儿沉了。再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无任何起色,大家都急了。终于,到医院检查,结合x光影像,得出一个结论: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症。想必,当时,刚听到这个名词,我的父母并没有惊骇不已,而是处于迷惘状态:这是什么回事?多么陌生的医学术语啊。他们在脑海中费尽力气地搜索,小儿麻痹症,重症肌无力,脑瘫……都如闪电般掠过,又在瞬间被否决了,再努力追溯至我的祖父,外祖父乃至曾祖父,外曾祖父前几代人也丝毫无这个名词的痕迹啊!只好与医生六目相视。(3)医生望着这对尚年轻的父母六神无主的眼神,决定娓娓道来:这种病症,在医学界并不罕见,群体发病几率约为0.2%,女孩的比例远大于男孩,单侧脱位的情况又多于双侧。具体又分为全脱位,半脱位,前脱位,后脱位等。全脱位是最易,也能较早被察觉的。而半脱位多会在十几岁时才被发现。原因主要是:胎儿在母体中因一些可料不可料的,内外因素的干扰,哪怕是极极微小的干扰,至髋关节部位的骨组织生长停顿了一下,无法发育到正常的形态。而在新生儿之际,除非护理者已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留意到婴儿臀部两侧的褶纹是不对称的现象,或髋部某些功能受限,有些动作无法完成的情况,否则,多要等到婴孩学步才会看出异常。但,这又很容易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再者,这种病在北方更多见,因那儿为了婴儿的保暖,常将它们裹得严严实实的,限制了婴儿双腿自然舒展的状态,使本有轻微脱位的症状加重。而南方一般有将孩子背在肩上的习惯,有的婴儿在刚开始时,虽有少许脱位,但因人为帮助将其双腿分开,呈蛙式状,便有助于股骨头的复位,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恢复正常了。关于治疗方面,一定要及早进行,那将有90%多的完全治愈机率。不然,时间稍长,即使是多一两个星期,发育定型了,想取得成功已经是件很困难的事了,即使暂时能修复,维持的时间不长,且会留下伴随终身的后遗症。此病不同于小儿麻痹症,同等程度的病症,后者的患者可以负重行走,甚至走很远的路,跑很久都用不着担心伤到骨头。而髋关节脱位,是累及神经和骨头两方面的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不仅仅是步态难看的问题,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重的增加,引发骨质增生(俗称骨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系列并发症,严重的话会永远无法行走。(4)听完这番详尽的解释,空气中漂浮着的只剩一片沉寂,望着床上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谁会相信已经有个如此可恶何等可怕的病魔在吸噬着她呢?庆幸的是,医生那句:只要及早治疗,要恢复正常人的状态还是有很大可能的。于是,心烛重燃,希望再现……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6
  • 喷泉之旅(14“阎罗王”与苦海)

    喷泉之旅14“阎罗王”与苦海(1)第二天早晨6:30我便醒了,洗漱后,便安安静静地等待护士为我抽血。约7时,一个护士端着装有针筒,棉花,管子的盆子进来了。从她用镊子夹着棉花为我涂消毒药水,到用柔软却极富张力的胶管扎着我的手腕,至将细长如锥的针头刺进血管,再将我的鲜血抽进针筒里,最后把针嘴从我身上抽离,按上棉签的全过程,我都一一地淡定从容地看着,并无惊讶于她的针筒比起普通的注射器要大,也无震惊于她就那样一寸一寸地抽走了我那么多血。也许,是小时候也碰到过这“大场面“了吧,这么也只是小事一桩了吧。然追忆往昔,在三年级体检时,仅仅是扎手指,扎完后,刚离开医生的视线,用另一只手指按着棉花的我,竟觉眼前泛起微弱的星辰,又像是正阅读一张古老的泛黄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以为自己要晕倒了。然而,这种感觉仅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如闪电倏地晃过我的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到底是因为见血害怕了,还是身体弱质呢?这已不得而知了,也许,这些并不重要,那只是孩童时的一种奇特感觉罢了。抽血后,整个上午和半个下午都是没安排任何任务的。(2)一直到了下午3:30才有医生来“打扰”我。是昨天已有自我介绍了一番的阎医生,他是实习医生,据说是某某地区一所医院的院长,才刚来没几个星期,肤色黑中带红,偏廋,额头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已是50好几的了。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严父慈母”的严,熟料,竟是“阎罗王”的阎。他现在过来要干什么呢?原来是要量度一下我的两条腿是否等长,半径是否一样。只见他手中握着一卷裁衣用的胶尺,上下打量了我一下,却没有开始度量的意思。过了半晌,见他开口:“里面有穿裤衩吧?”天啦,那么冷的3月天,隔着长裤量也不会有很大妨碍吧?“如果有,就脱了外面的吧,那才准确。”他又发话了。真后悔说有了,早知道,就骗他说没有,他也奈我不何啊。但是,我不会说大话。就服服帖帖地脱了外面的长裤。他就拿着尺子,先量左腿,再量右腿,还量得蛮认真:“没多少差别啊,长短粗细大致上一样。”又多量了一遍,还面带笑容地说:“这么修长的双腿,治好以后,可以当体操运动员了,夺金牌啦!”现在回想起来,这人极令我心有余悸,嘴巴会吹嘘,把什么都捧得天花乱坠似的,又自以为很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天寒地冻还量那么久,自己却里里外外裹了几层。唉,遇上此等医生的病人,注定要活受罪了!(3)“阎罗王”终于退场,我也是时候脱离“冻”感十足的苦海了。事实上,这仅仅是个“冰山一角”般的开端。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6
  • 喷泉之旅(41 约定)

    41约定到2000年6月13日,我不用靠枕头,也能用手支撑着,然后挺直腰杆,端坐于床上了,终于能呈现完美的直角了。但,我却又要在这么令人欣喜的时刻,再次依依惜别我亲爱的家。为了遵守一个没有明文的约定:回医院拆钢板螺钉,并对右腿施行相同方案的手术。很巧合的,还是被安排到同一间病房。只是靠窗位早已名花有主,我只能望花兴叹了。安顿下来,望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在房门经过,定睛细看,是上次三水的女孩,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行走了。她是回来复诊吧?听说。她仅仅是一条腿有问题,我安慰自己。望着四周陌生的病友,他们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些,也很快会从我视线中消失。我的心被蛰了一下。这一次,我直觉自己是很不情不愿的,为什么我却无法用三言两语道清楚。只是不断地,有一个古怪的声音在远方向我哀求:如果这次手术我有签字权,我一定不签,不签!似乎心灵的预兆也有准确的时候,但为了推翻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想法,我也会严刑拷问自己:你是不是因为上次受了太多折磨,这次想退缩,不想挨苦,所以到处找借口啊?于是,我很决绝地掐住那把声音的喉咙,卑劣地让它在暴力中昏厥。

    2009-10-05 作者:李莹姬
    • 0
    • 17746
总21页,文章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