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我裸露着僵硬的身躯躺在这个世上的某一个角落里顶着被风化的危险沉入喧嚣的都市发现了人性最原始的本性之后一直在沉浮中轮回着走过一片又一片未知的区域但我终究会老去与一个时代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从我布满锈迹的身躯可以知道我已落入那个早已布下的陷阱时光蝉化为壳为现实留下余地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唯永远披着铜臭穿梭在这个城市买卖交易的那根主弦上
镜头一:“我已不存在,请不要悲伤。我很对不起你们,请原谅。我知道你们把我养这么大很辛苦。但是,我又没有报答你们。我的成绩从来没好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有想死的念头,我曾经有过几次想死,但是我还是不愿意过早地死去,但这一次,我已经彻底的绝望,并不是什么原因,而是我已感到,我是一个废物,样样不如别人……”这是贵阳某中学一个初二的学生写给自己父母的一封遗书。很难想象一个雨季少年竟有着这么一颗不为人知的沮丧的心灵,更难想象的是这般心灰意冷的言语竟会出现在一个稚嫩少年的身上。人们不难想象一个幼小生命在消逝的时候,是承受着怎样的挣扎与痛苦;人们不难想象他的父母在看到自己至亲至爱的孩子的凄惨景象后,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结论一:一种无形的身心压力酝酿了这场悲剧,但这绝非是一种开始,也并非一种结束,总归我们已经成为牺牲品,随时可能面临着被“祭奠”的危险。镜头二:一位站在语文教学前线的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挑选中学生的优秀文章参加市里举办的作文大赛时,看到了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所写的作文《变化》:“从这点变化我们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咋一看内容,不看其作者年龄的话,还以为是某位中央领导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思想报告,不过那却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了,我们不足为怪。但这竟是出自一个高一年级学生的笔下,一时间令诸多人大跌眼镜,真是一个为祖国,为人民而满怀理想抱负的“好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么宽广的胸襟与远大的目光。但仔细冷静下来自问:难道这是他“情不自禁”所发出的伟大感慨?再走马观花浏览了一下其他学生的作文,不料一看这题目:《长征》、《澳门回归的日子》、《我心中的十七大精神》……看着这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意义重大的题目,那位教育者的嘴巴立马张成O型,感谓良久:真是“后生可畏”,不愧为炎黄子孙,这下中国共产党后继有人了,与此同时亦感到了脑门像受到了当头一棒。结论二:一种无形的社会链式效应禁锢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头脑,于是思想的单一已不可避免,学生被淹没在一种表决心,喊口号的思想氛围中,试问这样的环境能不受感染吗?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每个人在言行上几乎都变得一模一样。瞬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应试教育已将它藏到自己的背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社会政治庸俗化,功利化的集中反映。而我们这群学生却成为应试教育最好的牺牲品。总论:中国自古以来总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于是人才泛滥已不可避免,在人才年代的一股股旋涡中,我们被其撞击得晕头转向,甚而窒息,以至于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从《四书》、《五经》到“八股取士”已将“悬梁刺骨”的人们折腾得伤痕累累,一介文弱书生成为在应试教育笼子里的我们的代名词,应试教育一声令下,我们要重回私塾。或许在某个不经意间我们可能还会回忆起百草园里那无穷的乐趣,而那一切却永远停留在孩提时期了。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选择了乖乖投降,未来的路究竟在哪里,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一时间却惟有茫然地望着周围的一片黑暗,发出一声呐喊:谁来拯救我们这群被关在笼子里的牺牲品?
它总是堕落在人世的最底层任凭被揉捏成千姿百态身躯上布满比百旬老人脸上还密麻的皱纹自以为历尽人世沧桑,饱受人情冷暖孰不知这只是它用来欺骗世人混浊双眼的外表无奈浑身上下只是一层一捅即破的薄膜就像窗户纸那般脆弱尔后“东窗事发”掀起阵阵波澜其背后目的只为炫耀自己它被一阵风托上天空便趁此机会鼓吹自己拼命膨胀着比足球还大的躯体并借以“一步登天”之势向世间万物摇摆着自己丑陋的身躯上天固然不接受华而不实的事物一场雨的降临浇灭了它的欲望之后像一只落汤鸡般急坠最后重重地摔到平地上此时它抬头望了望蓝天,再望了望地上的水洼一幅清晰的水中倒影显现出来那里面却只余剩一个干瘪的身躯与无尽悔恨的泪
我独自安静地面对镜子以一种奇特而忧郁的姿势面对另一个虚假的我同样是疲惫的躯体,呆滞的双眸,麻木的背影却多了一点点憔悴我看到凌乱杂草般的头发与无法言喻的黑眼圈成两个隐隐约约的圆圈印证在那青春却苍老的脸庞上略布血丝的双眸里永远也无法看透且依附在表层的黑眼圈孰不知它已入侵一个脆弱的灵魂深处亦像镣铐紧锁住一双本应属于青春的双眸黑眼圈或许会成为我今后回忆煎熬岁月唯一的证据如今却是刻骨铭心的痕迹当我再次面对镜子时黑眼圈依旧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