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过程与结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与这个事业社会当中,确实有存在这种只注重结果的人,有些人只是预看着生活以及学习的结果如何,而更少地去关注生活及学习的过程如何,甚至了了无几。或许你会认为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才是最精彩的生活片段,或许至今的你只是向着某些事情以及事物的结果观看,在赏心悦目地慢慢品尝着结果的生命果实,但你可曾向导了它吗?那被生活的人们遗失在角落的过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遗失它,为什么要放弃它,为什么要忽视它的存在呢?瞧,它正在那角落里伤心地哭泣,正在低语地向生活的人们质问着原因,正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痛苦之处,也许没有人会理会它的低语诉说,但是难以掩盖它的悲伤低泣。而另一位的结果却高高在上,倍受着人们的青睐。它在接受着各种高官与金钱荣誉的恩赐,一副好不得意自在的模样:“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无论是怎样的事情与事物,最终要看的还是我的脸色,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我的好坏与存在。假如这个社会失去了我,那人们惟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有的一切都会变为空白,所以我结果是人们最喜欢也是最倍受关注的焦点。而另一位被人们遗失在角落中的过程听罢此话更加悲伤了,但它还是希望热门能平等对待事情。人们可曾想到假如失去了过程的存在,那还会有结果的诞生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诸多无论是学生还是事业工作者想必也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人们在达到了某种程度之时,假如你们忽视了过程的存在,假如没有了过程的帮助,那还会有事情的结果?犹如今生都是在写一本没有结局的书了……那被结果的荣誉与成就感冲昏了头脑的人们,早就忽视了那个小小的过程。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哪个会没有过程?尽管是艰辛的。还是让人们都冷静下自己赤热的头脑,好好地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确,事情的结果出自于事情的过程,没有了过程,那结果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归零,希望我们以后能平等看待事情的过程与结果,让它们在事物的天平上能够重归平衡,有个和平共处的良好之机。

    2008-07-22 作者:子鹜
    • 0
    • 10632
  • 通稿2009之眼中的自考

    以前我从来闻所未闻所谓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何种形式教育制度,直到高考结束后我才尝试通过一些权威性考试教育网站,通过某省的自考办的某白发苍苍,额头秃顶,眼戴厚厚镜片的老教授在线解难答疑才对“自考”一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应考者不受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信仰、已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和身体条件等限制……具有高度开放、灵活多样、适应性强、工学矛盾小、容量大、花费少、效益高的特点,通过国家考试获得专、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被人们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看着这些正规得不能再正规的条例性对“自考”分析细致入微的文件,果真不错,权威的东西就是具有震撼与号召力,难怪普通百姓一旦遇到以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事就得找权威机构,于是法院、教育部门、人民政府便为其一条龙服务,只不过需要“伟人头像”。毕竟这些政治部门都是为人民而设立的,看来某领导曾在万人高台上挺肚坦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话不假。于是那句连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的顺口溜:“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一切人民”成为那些高层领导每逢公众场合发言的不可或缺的豪言感慨,却令每个在座的下层干部都犯困,出自尊重却不敢打瞌睡,生怕一个举动上的疏忽而丢了饭碗,惟恭敬端坐且面带微笑听完长达四到五个小时的天书般的垃圾发言。回到自考上,我突然感到中国高等教育的越发泛滥与低下,我不明白国家为什么要开设这样的一种名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育形式,话说是为了鼓励自学者,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还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不然,说好听的这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为那些因高考落榜,或已参加工作但想拿到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者提供一个成功的机会,说难听的,是国家可怜那些自学者,毕竟那么辛苦去自学,如果到头来一无所获,岂不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有谁会愿意做这没有回报的事?于是应社会发展需求便设立了自考,让那些自学者有目标地奋斗,给他们一个受教育的归宿,毕竟人盲目奋斗……另外这一制度的开设还可以为国家多增加一些额外收入,何乐而不为?我之前选择了江西新余的一所民办大学,在就读一个月后,我才发现那里竟有七成多的自考生,甚至有部分连高考都没有参加就直接入读了,他们在校与统招生受到的待遇一样,自考生与统招生同宿住,同食堂用饭,本来这对自考生无疑是件好事,因为其身份没有受到歧视,但据我观察,有部分自考生在素质能力方面甚至还不如高中生,其穿着品行根本就一社会上的混混,我一向受不了这种学校的学风,作为统招的我不想呆在这样的二流大学,虽然有同学劝我不要放弃了,既来之,则安之。毕竟好不容易才从高三摸爬滚打过来,但我已不想听这话,大学又怎样,不过如此……于是回了他一句:“那也要看情况而言,我回去重新选择自己的路发展。”于是次日下定决心马上去办理了退学手续,拿回了一半学费,收拾行李,坐上南下的列车选择回母校复读,本来之前我对外省的一切感到好奇,才选择出去发展,但经历这次后,我明年决不出省了。我并不是歧视自考生,我只是不明白现在有些自考生为什么那么得意洋洋,也实在看不懂,动不动就说自己是自考的,说什么比正规大学的大学生强多了,我不知道他们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之前我同学的宿舍有一个自考生与三个统招生(四人住的宿舍)那三个却很是羡慕那个自考生,说他是凭自己的能力拿文凭,对此我不以为然。但我始终不明白那些民办或公办大学为什么要开设所谓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每年都分派招生老师驻扎各地负责招生,甚至连高考都还没结束就抢着来要你了,其态度好得甚比亲妈对儿子,你说一个条件,他们马上答应你三个。我咋一看就像某某明星被电影公司抢着签约似的,是明星倒也罢,只可惜什么星都不是,其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一同招进去,就像一个大杂烩,“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看来这话不假。于是就有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学生存在。只要塞上几十张印有伟人头像的纸就有大学读了。我猛然恍然大悟:原来大学是用钱可以买来的。早前虽然耳濡目染听过一些传言,但毕竟眼见为实才是真。再言所谓的“民办”其实就是“搜刮民脂民膏”,为了腰包鼓起,为了扩大知名度,昧着良心,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几乎将骗术里所有伎俩都用上,直到将学生家长的血汗钱榨干为止。然而,我始终看不懂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究竟是什么名词,既然是自考,那为什么还要到大学里做“全职学生”?昔日,我听闻某人说是为了能更专心学习以便通过考试,还有可以全面感受大学气氛,零距离感受大学生活。可我亦看到一些边工作边自学的年长者却比那些拿着父母血汗钱在大学里读自考的学生更容易通过考试,那只不过是美丽的谎言罢了。其在报名入读后都是在大学里醉生梦死地混日子,不排除有小部分自考生的真正努力,但更多的是整日沉浸在Computergame的撕杀里,什么CS、传奇、魔兽……还有另者整日绞尽脑汁,一会扮琼瑶的清愁,一会扮韩寒的叛逆,一会扮郭敬明的忧郁……情书漫天飞,情感肆意流,只为交所谓的女朋友,专追脸蛋漂亮的,却不管其人品,只为满足虚荣心和充面子,今天谈了明天就分手……还有一种则是比较安份地躲宿舍睡懒觉,说是在充分地享受大学生活。试问这样的学习生活方式能顺利通过考试?除非学校领导是他亲戚……与其这样浪费大好青春时光还不如早些成家立室。中国人的劣根就出在这类人身上,鲁迅先生若泉下有知,定会再续《孔乙己》。话说自考什么人都能报,但在我看来绝大部分还都是一张张准学生面孔,与其说应考者无限,不如说是专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准备的收容所。自考生通常是一些考不进大学的人的无奈选择,通过一些学习考了若干门课程来拿到自己一门结业证,一般考六十分就可以了,而拿了十多门课程合格证书就可以换张毕业证书。我却颇有疑问,一个连大学都进不去的人,凭什么说自己通过自学以后的水平比正规大学要高?自己拿了张六十分成绩单就可以到处招摇了?其他大学情况我不清楚,但一般好大学的学生都是拼命学习。我的一个同学亦是读自考,当查到他的考试成绩过六十了,便手舞足蹈。我想,人若是这么容易自我满足,那社会早停滞不前了。拿了六十的几乎很多都是垃圾,好大学的学生没有一门课是低于八十,同样是大学毕业证书,好的大学成绩单自然要比那些自考生要漂亮得多。再说大学的品牌效应,很多自考生都是在一些没有名气的垃圾学校中混日子,大学分得很清楚,有教育部部属,有211工程,有研究型……试问有多少自考剩是在这些名门大学中学习?教育向来注重连续性与正规性,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怎能与正规教育相比?再说到学历,在一些用人单位明文规定不聘自考生后,自考学历还算国家承认学历?当一个学历被社会与国家政府明确否认时,还能说是所谓的“国家承认”?或许我们还没彻底弄清“国家”、“政府”这些权威性名词是怎么一回事,只是看见其存在就多了一份安全感少了自我判断能力,在知道真相后又该去找何人理论,找国家?找政府?可是到哪找其人?难道千里迢迢坐飞机上京找胡主席、温总理?胡主席日理万机,整日飞赴各个国家,或会谈国事经济,或接待元首客人;温总理年事已高处理国务之事都还来不及,哪有闲工夫管你那鸡毛蒜皮的事,以为这是在古代上京向皇帝告御状,若是能凑效也罢,只怕山高皇帝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记得北大有个教授公开宣称不要自考生,显然旁门左道的自考生不能和正规大学的毕业生竞争,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已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象牙塔里的宠物”最起码准大学生对得起自己在高三那一年的汗水拼搏,对得起自己十年的寒窗苦读。如果非说自考生好,也只能认同一小部分,毕竟有小部分自考生还是很努力的,只可惜他们接受的也不是正规教育,在当今这个考大学不很难的社会如果连大学都考不进就更别说可以通过自学成材了,且不论别的,只问他们知道“持之以恒”四字怎么写吗?自考至今于社会上都不享有良好口碑,偏偏国家教育部门还要设立这样的教育制度,还在前面挂上“高等教育”四字,或许只有这响亮名号才可以吸引更多人报名。毕竟有谁不想接受高等教育?那可是大学……试问或在烈日下,在田地里低头辛勤劳作的双脚满是泥的农民,或在闲赋在家的无业失业人员,或在大街旁摆水果摊叫卖的小叛,有谁不想接受高等教育?想起《少林足球》星爷与达叔在街头相遇的那段戏:星爷:“你看那个靓女!”达叔:“靓女又怎么样,我受过高等教育的……”达叔边说却边以猥亵的眼神瞥视着那个靓女。写到这里,我不禁想问高等真是绝对高等的吗?又何谓高等,处于现代这个趋于商业化、利益化的社会,所谓高等的东西已经让我麻木……所谓高等教育难道仅仅是比高中生高一个学次层次便再无其它?在自考面前加上“高等教育”四字不免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意味,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自考有利有弊,但就目前它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发展现况看,弊端还是突出些,它在表面上虽然很形式化,但在深层还是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冷落,。至于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学生读自考,或许他们做出的都是无奈的选择,试问一个通过高考考上了本科的学生愿意放弃上大学而去读自考吗?自考的设立无疑为许多民办高校带来了一个额外收入之机,这不是统招范围,只要他们愿意想招多少学生都可以,虽然省教育厅有明文规定每所学校自考招生范围,但试问教育局那些工作人员会挨个学校去检查人数吗?而那些民办高校上报的人数也就随意了,反正只是为了交差,能多增加额外收入才是实际。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民办高校的校园会是那么美:宏伟的教学楼、气派且古典的图书馆、西式化的食堂、国际标准的足球场、星级的学生公寓……不过这并没有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正是这样吗?或许民办大学本身没有错,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如果高考的分数很高,那自考连取你的资格都没有,正所谓凡是都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对于自考,我只想发表个人的纯粹看法,最后只想说若你不是自考,就要发奋学习,争取上统招;倘若你已经选择了或正在读自考,亦不要自暴自弃,既选之,则安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同样也能走好脚下的路……路是属于自己的,就看你怎么走,这也是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之处。以上我对自考的一些个人看法,阐之未尽,就此落笔,来日再议。

    2009-01-11 作者:子鹜
    • 0
    • 10631
  • 门内门外

    一扇紧闭的大铁门相隔着的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门内是一个光线有些阴暗的房间一个莘莘学子所有的秘密都在这里包括他的喜怒哀乐门外是一个喧嚣的车来车往的世界更确切来说是一条并不太偏僻的街道无数种声音混合在一起让人无法辨认单纯的旋律在这里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踏上一个没有心灵寄托的道路在门内可以从门缝中窥视到门外人世百态尽收眼底而这样一种窥视方式却是平常的在门外倘若企图窥视门内的秘密却只能望而止步即使真的窥视看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丝阴暗因为门内的属于一个未知秘密而门外的却是公开的宣言门内门外之间的距离仅仅是一步之遥

    2008-07-25 作者:子鹜
    • 0
    • 10631
  • 《寻梦》(长篇连载2)

    第二章不是假期的假期“林宇,考完试又到哪去溜达了,这么晚才回来,饭菜都已经凉了,你暖一暖再吃!”母亲亲切地问道。“爸吃过了没有?”林宇习惯性喊了一句。“我和你爸,还有你妹都吃过了,这不在等你回来吗,这大半天的也不晓得你跑哪去了,这么晚才回家……”母亲仍在嘀咕着“哦——”林宇叹了一口气,缓步来到餐桌开始了一个人的最后的晚餐。林宇的一家不算富裕但也不算贫穷,居家的日子也就凑合着过。但时常也会为柴米油盐的琐碎事而发愁,但最后倒也总会平静解决。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家庭了。林宇的老妈在这所城市的一所公办公园上班,可是最近单位却发生了重大改革,将要对公园实施全面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不再收取入园门票,而像普通公园一般任由游人的进出,公园里一部分职工要被抽调到市区的环卫处。很不幸,这倒霉的事就偏偏落到林宇的老妈头顶。但老妈也已是公园里资格最老的员工了,之前说什么也不肯这份干令人下面子的工作。但这亦是无可奈何,若不接受,家里的经济开支就会支撑不了,而老爸也只是在一家普通公家单位当会计,每个月的工资也就1千多块,若用在林宇高中一个学期的报名费,余剩的也就只有二、三百块了。而且还得供林宇的妹妹读书。林宇的妹妹林小静今年刚过10岁,上小学四年级,人虽小却精灵得很,性格也有些倔,有时因为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他责怪她几句了就立马跑去老妈面前“打小报告”。两人虽说是兄妹关系,却经常因为一些小摩擦而吵架,老妈也多次劝过林宇应该对老妹宽容一点,别为了一点小事就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的。而老爸对这样的“家庭习惯”似乎已习惯了,只是在一旁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看他的书。林宇的老爸今年四十出头,性格与林宇不相上下。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嘛。但有时候老爸发起脾气来,也挺吓人的,而安静的时候则喜欢捧上一本侦探类型的小说,或打开电视收看他最喜欢的节目,老爸最爱看CCTV——新闻系列节目“法制报道”,每天傍晚吃过晚饭后,以最休闲方式:以左手托住后脑,半躺在地板上开始他每日的“必修课”。其他事情则在这时早已抛到九宵云外了,更别说那些繁重家务话了,全扔给老妈收拾了。这不今晚也不例外,因为是假期,老爸总喜欢带着老妹看电视。而老妹也总是乐滋滋地享受着这美好时光。“乖,让老爸先看一下法制节目,一会再给你转台,好吗?”“不嘛,我就要看动漫……”老妹嘟起嘴不满地说。老爸拗不过她,最后总是笑呵呵地答应了。“林宇,吃完晚饭了没,赶快回屋学习去,都已经上高三了,还要让父母这么操心,你要主动自觉一点,不是我说你,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还这么懒散,这么下去是不行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你看电视上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哪个不是经过一番艰苦的煎熬后,才能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你应该多向他们学习,把自己那些懒散习惯彻底改掉……”林宇的老爸又在一旁语重心长地教育儿子了。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知道了,我这就回屋复习,这不刚考完试,想放松一下而已嘛……”林宇闷闷不乐应道。“就算是放假了也不行,这只是苦海生涯的开始,煎熬的日子还在后头呢,你不能这么放纵自己。”“爸,我没有啊,放纵?你怎能这么说我呢?”林宇对老爸的态度有些失望。“你还顶嘴,爸这么做也是用心良苦啊,为了供你读书,爸一直在尽自己一切努力,你还有一年就高考了,再不努力奋斗,怎么对得起爸的一片苦心,虽然没能在行动上帮到你,但爸一切在为你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我这么做难道不对吗?”“爸,拜托你别老是拿我同电视上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比,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家庭背景都各不相同,这怎么能相比呢?”林宇闷闷不乐嘟囔着嘴。“话可不是这么说,只有多与成绩优异的同学相比才能使自己取得长足的进步,人总得面对现实的,逃避现实的作法是愚昧的,老爸也是为你好!”“我……”林宇还想说什么,却突然间被老爸的一番话弄得无言以对了。“你们父子俩每人少说几句不可以吗?林宇,爸也是为了你好,你怎么能顶撞他呢?”母亲显然是站在父亲那边。林宇知道吵下去,只会让父亲伤心,于是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屋去了。这是假期刚开始的第一个晚上,可是林宇过得并不开心,父亲对他的要求太苛刻了,虽然他也理解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林宇随手打开台灯,白茫茫的灯光随着“啪——”的一声开关按钮响起后洒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平时是那么温和的灯光在此时却显得格外刺眼。或许连他也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面对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育对林宇来说已不是一两次,自从上高一开始,他就经常听到父亲的这般言语教育。他也深知父亲对自己寄予了厚望,试问:天下的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子女成才成凤?只不过林宇的父亲将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心声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呐……”他自言自语。他没有拿起书本,而是坐在书桌前回想着眼前的一切发呆。从高二期末考试结束的那个下午起,他就一直在反问自己:我真的已高三了吗?那为什么总找不到身处在高三的那种感觉?真是白驹过际,还记得自己刚上高一的那时候,对高中时代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与陌生,又是一个栀子花开的时节,我却高三了……“不知道于薇、晓梅、刘枫、邵锦这个暑假过得怎样,不过不管怎样应该都不像我这么闷吧”林宇苦笑了一下。他戴上了耳塞,打算用音乐来放松一下自己,林宇有个习惯,每次遇到郁闷的事情时,他不像其他男孩那样怀里抱着一个篮球飞奔到球场上,尽情地一显赛场英姿,他不喜欢,甚至搞不懂十个人奔命地抢截一个球然后奋力投入那个没有底的篮圈里有什么意思?其实他懂得篮球规则,只不过每当别人向他提起篮球的时候,他总喜欢这般诠释篮球。是他的个子太矮小了而十分讨厌这讲求身高的运动吗?其实也不全是,1米70的个子不算高但也不算矮,但林宇对篮球总是不感冒。“Crystalplaneohyoumylove,起飞的时候很困难,但还是努力地冲向天空,带着从不曾有的勇敢……”耳塞里传出林宇最爱听的那首《Crystalplane》,每当听到这首颇具伤感的歌曲时,林宇总想自己一直默默喜欢的那个女孩——晓梅。晓梅是林宇高二的同班同学,束了一个简单的辫子,相貌也就一般般,但笑起来阳光灿烂,忧郁起来却又是星月无光。英语很好,在那所学校地无论是在哪个班级也总是数一数二的。高二时,她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每天早晨的英语晨读都是由她带读,有她带读的早上,林宇总是很早就赶回学校了,做完早操后,也不管天气的炎热总是第一个飞奔回教室,等着她带读。每次英语晨读,他总是很认真地跟着她那朗朗清爽的声音来回在那印满密密麻麻的英文课本间。那种感觉对于林宇来讲真的很美好,有时他还总喜欢凝视着她在讲台上的背影发呆,他喜欢看她专注于做某件事情一丝不苟的样子。还记得高二时,林宇在一次不经意间总发现同班的一名男生总是频繁地给她写字条,有时在上课时甚至也在传递着字条,林宇虽然不知道字条的内容,但内心很怨恨那个男生,同时也对那些莫明其妙的字条充满疑惑,那时候,他恨不得跑过去一把将那些对于他来说的莫名其妙的字条撕烂。但他终究没有勇气这样做。因为林宇深知或许也有别的男孩起哄般地追求她,但他只是把所有的爱慕与苦水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埋头苦学。因为他只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她看。其实,也有不少女生喜欢林宇,因为他在这所学校小有名气的作家,又曾是学校文学社的一名干部,很多女生看了林宇写的文章亦喜欢上他这种郭敬明式的“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然后以40度角仰望天空”的个性。但林宇却从来没动摇过,因为他知道只有她才是最值得他去努力珍惜的。不知道她的这个假期过得如何?是否也与我这样郁闷呢?“林宇,你在房间里干什么,有在学习吗?”母亲的突然叫唤让他吓了一跳,他急忙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摘下耳塞,然后随手抓起书桌上的一本资料往桌面上一摊,并同时装出一副专心致志的用功模样,那狼狈样连他自己看了也许都会忍俊不禁的。其实他并不想这样,甚至很想冲到客厅里对父母大喊一句:“爸妈,我今天好累,能让我好好歇息一天吗?”可是他却没有勇气这么做,父母的严厉已使他丧失了面对他们倾诉内心感受的勇气。林宇知道这个假期并不属于他,或许他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属于他假期。那短短的十几天无疑就是一种煎熬。(未完待续)

    2008-07-14 作者:子鹜
    • 0
    • 10631
总52页,文章2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