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行走在边缘的生命(碧草)

    在落幕的间歇,蓦然回首人生那多姿多彩的大舞台,才发现,走在边缘的残缺生命的角色,才为人世一种最坚强的美的主角。——题记在走进晚会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灵被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俘虏了,久久不能回归原生态的世间。在走出晚会会场的那一刻,我的心灵痛苦并快乐着,为这盛开在人生道路边缘的璀璨生命遭到歧视而哭泣。但欣慰的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这群走在边缘的生命终究得到了帮助。在人生的同一片蓝天下,能得以体味人生最原始的甜苦辛酸的滋味。当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中;当我们沉醉于花草的芬芳之时;当我们置身于和熙的微风中之际,也许,你并没有察觉到这个眼中美好的世界有什么异同之处。也许,你从来都没有想过,眼前的一切对某些人来说是永远都是难以实现的奢求,唯有在梦境中才能放飞自己苦闷的思绪。因为他们永远都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唱,甚至永远都没有“站起来”的权力,没有纵情歌唱的资本。而是带着残缺的躯体来到这个原本就复杂的世上艰难地挪动着步伐,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经历着别人不能想像的磨难,他们哪怕要取得一点点成绩,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这一切总归是人生道路的边缘给予的。有人认为这是上帝给予他们的涅磐,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第三种人的一种必然的生活,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命运的注定。无奈,唯剩叹息,不公的命运终究是不争的残酷的现实。曾看见大街上的行人南来北往,猛然发现,这真是一个人生的百态秀台,有衣着整洁、气质非凡者,有衣着朴素、周身散发着泥土气息者,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那些处于人生道路边缘的生命在坎坷的人世上的那种艰辛,或许我们今生今世都不曾理解,不会明白。因为我们永远也未能有过那般残酷且痛苦的沦落生活。试问,有谁愿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忍受着牛马般的苦难。大千世界,有强者便必定有弱者。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星期天抽出些许时间在大街上散心,街上的各式各样的流行时尚让人应接不暇。猛然转身发现,其背后不知什么时候又冒出一所令人满目琳琅的服饰店,其发展的快速让我感到有些虚幻,甚而害怕。孰不知是自己依旧独守着人生的一份清灵,还是早已被这喧嚣尘世中潮流给淘汰了?我想唯有那群行走在边缘的生命知道这其中的答案。耳边突然传来一曲曲伤感的旋律,使得自己本已受伤的心灵隐隐传出一阵痛楚,于是顺着感伤且唯美的音乐声的方向走去,只见一群路人围着几个卖唱的人在鼓掌,仔细一端详,是一对母女……在与围观者的攀谈中,我得知这是一群从外乡来的聋哑人,为了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父母凑钱治病,而不得不流浪街头。曾忆起古时那些浪迹于街头巷尾的孤苦伶仃的人儿,他们风餐饮露,饱饥交加,或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或是因为老家年迈双亲的恶疾缠身,而不得不流浪街头,希望以自己的一艺之长来博得路人的同情与施舍。此时突然想起乞丐,有人说,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有人说,他们是这个世间最自由的人。因贫穷逼迫,其踏遍了街头巷尾,自由致使他们的脚步没有限制;其背影,闹市区、公车站、大路旁,随处可见;其外貌,衣冠不整,面容憔悴早就习以为常;其行为,坐于或趴于或躺于道路旁边,声嘶力竭地呻吟,其外貌,脸容肮脏扭曲,路人见而远避,捂鼻掩嘴,他们已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咣当——”一声清脆硬币与破旧瓷碗的碰撞声,这是城市的人们自以为对边缘生命的一种施舍与可怜,却不知道是否为一种真心,还是出自于习惯?但我却隐约闻到一股由城市人身上散发出的铜臭。后来干脆有人呼吁,要将其驱赶出城市范围,因为市容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说,其利用社会慈善进行虚伪的欺骗。我想若没有人性的沦亡也不会致使他们的沦落。在下一个黎明到来之际,这一特殊群体将何去何从?城市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但此时,这对行走在人生边缘的生命用歌声向人们诉说着他们悲惨的故事,用歌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所需要的感受。围观者有的捐物,有的捐钱,无一不在向这群边缘生命献爱心,或许之前是一场颇深的误会,我们应该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围观者致敬,并向这群走在人生边缘的生命表示尊重。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有属于自己完美的一面,只不过我们未曾发现。生命对于我们,也许是很脆弱,更别说处于边缘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没有脱离过疾病、灾难的种种困扰。然而,生命垂青于我们,却又是坚强不息的,这种坚强不只在于其本身的坚韧,顽强不屈,更源于生命之间的那种关爱,扶持与帮助。当我们一次次以胜利者的姿态,从最初一个看似可望不可及的彼岸,走向属于成功者的另一个彼岸时,不得不承认一个道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惊涛骇浪之后,必定是光明的灯塔。悬崖峭壁之后必是胜利的顶峰。所有的成功者都幸运的,但其背后却始终隐藏着许多看似无声却有声的人的奉献、支持与鼓舞,只因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充满爱的蓝天下。但这是否为一片真爱的蓝天,还有待时间去检验。我们不怕先天的缺陷,也不怕后天的不足,但却害怕爱心会泯灭在虚伪的人性中,我们害怕得不到亲人的呵护,爱人的欢心,友人的信任。特别是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人心难测的社会中,让一个人永远保持爱之心并付之于行动却很难。因为我们有时候羞耻于当着众人的面去关心路边那肮脏的乞丐,于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在与处于困境的边缘生命保持一定的距离,又或者很本能地害怕绝症患者的传染。只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试问,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就是我们总是先考虑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不管其人是贫贱还是富贵者。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应该进一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距离,难道我们还不如原始社会人那样懂得关爱的重要性吗?不明白弥漫着爱的蓝天是多么地温馨与洒脱吗?究其根源,就是我们太现实,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高高在上。这样的爱心不够坚定,甚而会破裂。而那群行走在边缘的生命就会坠入深渊,这堵围墙永远都不会倒塌。难道我们忍心让一朵朵虽残缺但却盛开着灿烂的生命之花凋谢并逐渐消逝在视线里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边缘生命并非他们的错,这只是不公命运的一种安排。猛然发现,这是一群盛开在人生边上的最坚强的花朵,虽然花瓣在成长过程中因遭遇灾难而就得残缺,但这却是盛放在人世间的最美丽的花朵。在萧条的冬季,南国的紫荆花已经凋谢,老榕已经落完了枝叶,草苗已回缩到大地里冬眠。在弥漫着冰冷气息的空气里,但愿人间这份真情的火焰不会熄灭,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将这群行走在人生边缘的生命牵回那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接受人生的洗礼。心之相融,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

    2008-07-26 作者:子鹜
    • 0
    • 10649
  • “拥挤”与“冷清”(碧草)

    镜头一在某市区一喧嚣的人行道上,一位双肩背着书包,身着学生服,头发有些凌乱,佩戴着一副显得有些破旧的眼镜的孩子双手托着一块挂在脖子上的牌子,双膝跪坐在人行道上。他低垂着头凝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的脚步发呆。没有任何言语,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动作,有的只是那么静悄悄地垂跪在那里。从其一身穿着打扮还有其胸前的那块牌子可以看出,他是一名从外乡来读书的学生,因父母长年卧病在床,还要供家里的弟妹上学,万般无奈下惟有拉下面子乞讨,希望能博得好心人的同情施舍。恰恰在离这位垂跪乞讨学生的左边摆着一个地摊,老板大约二十出头,留着一个三七发型,嘴里叼着一支点燃的烟头,悠闲地坐在一个小凳上“吞云吐雾”,样子好不潇洒快活。还时不时地招揽着过往的行人。向其介绍着自己地摊里的所谓“新潮小说”,根本不顾一屑那位可怜的乞讨学生。不一会儿,他的地摊被围得水挤不通,人们有的蹲下翻看,有的已选好合自己口味的“新潮小说”欲起身付钱,有的在跟地摊老板嘀咕着什么,其间没有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瞥视一下对面那正在乞讨的学生。见其生意如此红火,那老板的眉头翘得老高,而对面那位乞讨的学生却无人问津,他用粉笔一笔一划刻在人行道上的文字与挂在胸前的诉说着自己不幸与痛苦遭遇的牌子唯有被人行道上的微风目睹。他欲哭无泪,从始至终的面无表情也许是早已对人情世故感到失望与麻木。地摊老板的眉头高翘与乞讨学生的麻木神情有着天壤之别,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再想到,那些过往的行人都是“瞎子”吗?一故作文明的人曰“骗子”!难道乞讨学生真是“骗子”?但我却认为其不是,是那些路人欺骗了他的眼泪。结论一:乞讨学生面前冷冷清清,“地摊文学”老板面前水挤不通,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的再也普通不过的社会现象,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镜头二周末,一新华书店。我穿梭于那散发着古香古色却显得有些冷清的书架间,目光在扫视着书架上排列得较为整齐的书籍,寻找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猛然发现它静静地躺在书架的最角落,我如获珍宝以双手捧起它,却发现书的表面已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隔离书架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其通道的拥挤连一只蚂蚁都无法走过,潮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汗臭,隐隐约约地穿过书架,飘到另一个冷清的空间。我感到其味道有些刺鼻,于是马上把余老的《文化苦旅》揣在怀里转身欲离开到柜台付钱。无意间回头瞥视了身后另一书架的那些“80后”与“90后”,却看见他们眼里的痴迷与对我的不顾一屑。其认为我故作深沉钻研不符合自己年龄的“大部头”。我惊住了,环顾四周,如织的读者,不,更确切说是如织的“80后”与“90后”的读者在郭敬明,安妮宝贝,张佳玮等人的专栏书架前攒聚,而偌大的老舍,冰心,鲁迅等老一辈作家专栏书架面前却是一片冷清,让人甚觉心寒。整个书店几乎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世界,于是我付过书钱后快步离开这片“新天地”。结论二:孔子真的不如章子怡了吗?老一辈文人所传下来的伟大精神已被人们丢掉了吗?当今社会几乎都是“80后”与“90后”的天地,书店里的“拥挤”与“冷清”之景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并不是否认这一代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只是在这个满目琳琅的喧嚣社会的熏陶下,很难想象出其还有什么作为。猛然发现其更多是以一种浮躁的心态存在于这个社会,所耳闻眼见的更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再者,面对老一辈文人艰苦开创的那片拥有着丰富资源却无人愿开采的土地,我们是选择继续守护还是宁可放弃?总论在“拥挤”与“冷清”里,我看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最为真实的人性的一面,却不知道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还是依旧独守护着清灵荷叶的我的思想已“落后”?在陷入沉思那一刻,我不得而知。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人们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尝试寻找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的“佛光”?也许前方仍旧迷茫,他们还需从前人身上汲取经验才能更从容走下去。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但愿今后我们不会再目睹到这本不该出现的“拥挤”与“冷清”。

    2008-07-26 作者:子鹜
    • 0
    • 10649
  • 玻璃杯

    我是一只玻璃杯是那么的脆弱不堪与坚硬的地面互相碰撞唯成支离破碎碎片洒满地面在强烈的阳光折射出星星之火却再也不能回到原先的模样我是一只玻璃杯心总是彻底透明从这个世界可以看穿另一个世界我的纯洁本质不会因为大气中的杂质而混浊我是一只玻璃杯澄澈的水是我无助的眼泪看透世俗的红尘在花开花落间感叹生命的无常为自身不公命运的忧伤我是一只玻璃杯为人心左右着自己的命运却依旧向往童年记忆中的纯真

    2008-07-17 作者:子鹜
    • 0
    • 10649
  • 残缺的记忆

    我坐在燥热的氛围里努力拼凑着残缺的记忆做着一个不太现实的梦记忆的碎片犹如千万个残缺的镜片在每一片中我都看见自己不完整的身影一个在虚幻中一个在现实中我却极度渴求能够拥有完整的记忆一轮初升的骄阳带走了残缺的记忆我的身躯却倒在现实里再也没有醒过来

    2008-07-19 作者:子鹜
    • 0
    • 10649
总52页,文章2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