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在第二次来到大学后参加的第二次竞选活动会以失败告终,或许是意料中的事,因为这是我一直都无缘的社团——学生会。第二次来到大学我更多地是平静,或许是面对了太多的校园故事,除了初倒之际有那么一些好奇与新鲜感以外,我更多是以一颗平静的心接受了这一切。或许是受“既来之,则安之”思想的影响。这是我第二次考入的大学,继去年因为执著复读的原因离开大学后我再次回到高三,确切来说应该是高四,从而走上了复读生活,可是经过了六月的考验后我还是没有真正能如愿上到自己心仪的学校。作为一名复读生而言这样的成绩足已让我汗颜,在高考失利那段岁月,我不愿意向任何亲戚朋友提及自己的高考成绩,更多是以一句考得一般应付过去。虽然带着一定程度的遗憾考入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但我知道文学的梦想仍然要继续下去,虽然虽然追梦的过程是不完美的,但我仍然要努力地走下去。第二次的大学生活,为了不让自己的后大学时代留下遗憾,我选择报名参加了学校里的部分社团,大学校园里有很多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社团,几乎涵盖了艺术、体育、文学、书法等各个领域。大学里有这么多的社团固然是能锻炼新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但是试问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都一一参与这些社团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参加才是理智的。重新来到大学,我的各方面能力真的是提高了很多,无论是演讲还是上台能力。以前的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经历过几年的人生体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一步步接近成熟。虽然已经不算年轻,我的心仍是童真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巧合,第一次在江西读大学时我参与的第一个学生会的竞选以失败告终,如今第二次参与学生会的竞选仍然还是以失败告终。唯一不同的是第一次的我很是腼腆紧张,在演讲台上最终以沉默失败结束。经历过一年的洗礼后,这次怀着很大的信心报名参与了院的学生会竞选,我选了一个竞争很是激烈的部门——权益部。再一次提起了手中的笔很认真很认真地在光滑的信纸上写着入会申请书,其认真的程度不亚于博士生导师在看研究生所写的论文的神情。我为什么要竞选院的学生会?这个问题我自问过很多次了,除了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以外,我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很深刻地去了解社会。了解当今社会状况。或许有人问我入学生会与了解社会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么?我想这其中的关系是很大很大的。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那么学生会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社会,进去你能了解什么是人情世故,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遇级送礼。我想我已经倾向成熟,就有必要了解这些,这样对于未来的出社会才能做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进大学进的第一个社团便是学生会。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也还没弄清楚到底什么叫“学生会”,很多年前我只听说过“中国同学会”,那是一个很友谊阳光的组织,但对于学生会我便了解不多了,只知道这是一个由很多学生干部组成的团体,然后下层有很多称之为“干事”,其实这些“干事”就是为那么上层干部跑腿的人。但如果工作积极认真就能得到“升职”机会,这也是难怪有那么多人想进去学生会的原因。出自一个很意外的理由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很戏剧性的理由,把我刷出了竞选名单,但我很是幸运自己没有进入学生会。我并没有后悔。因为学生会所在部门的部长是我的同乡,当后来在一次无意间的吃饭谈话中,他道出想推荐我到所在系的学生会,并且说了一大堆听似很有人生道理的话,莫过于在安慰我。看其样子还真有几分说服力,也难怪人家这么有领导能力,不然也不会当一部长了。在我看来,这学校几乎人人都是“当官的”或者“欲当官的”。中国那么多的组织机构,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利益关系,对于一些传统情感早已经淡薄了。我在面对那个同乡部长的安慰,只是边吃边时不时地听他说并点头附和,毕竟在部长面前必要严肃,那是必须的了,那认真态度不亚于在高三听的每节课的深情。但内心却在呐喊。后来带我到所在系的主席宿舍,并把之前我“认认真真”写的入会申请书“恭恭敬敬”给了他,所是要介绍一人才。那个主席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拿起我那申请书端详了半天,然后点了点头。并让我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去某教室面试。在进行了一番点头哈腰的答谢后,我离开了。可是那天晚上我并没有去面试。尽管之前有人打过几个陌生电话给我,但我却没有接听电话的勇气,任凭铃声响了几十遍都不理睬。只当欣赏音乐。对此已经麻木。我从不认为当了某部长或是某干事就是一件值得开香槟庆祝的事,我也曾看见某学生因为就任了某部长就欣喜若狂,几乎有一种想从五楼一跃而下的冲动。中国那么多自杀的“人才”有一半原因就因为于此。我也从没听说过在大学就任了某部长会对以后找工作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可是却亲眼目睹了舍友为了当任院里学生会某部门的干事,在竞选期间“日夜奔波”,后来才知道是为了该部门的部长办事。记得在高三的一位政治老师说过:在这个社会,第一靠关系,第二靠外表,第三靠知识。我恍然大悟原来知识在这里是显得那么地“低下”。只要期末考过及格变万事大吉。我向来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现在学校除了在班级就任一职,加入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学社团以外便再无其他职位。总是会在每天经过学校宣传栏里看到贴满各种各样的“招新”启事,但现在的我在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公告纸便感觉恶心头晕,甚至想呕吐。我想或许现在是一个自我炫耀的时代吧,我大概是不合时宜了。在初到这个学校之际,我也并不是没有参加这些社团的冲动,但经历过这次竞选后我便再也不想去涉及这些演讲竞选。我不想“满怀信心”或者是“一表斯文”地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大众期待的目光以及“学生评委”的一次次毫无意义的教科书式的提问。他们所提的这些问题基本都是我们在小学N年就看过的。那些就连小学生都能回答得条理清楚的问题竟然会在大学里重复。在听过这些提问后,我很想一脚把这些“一表斯文”的人踹开,然后我坐在那里翘起二郎腿并戴一学生眼镜代替。不想让自己的思维走下坡路,那样只会让我变得愚蠢。尽管一所大学里免不了有“愚蠢的人渣”,评价一所大学优秀与否就是看这所大学里“愚蠢人渣”的数量的多少,少则为优秀,多则为差等。这也就不难怪为什么低层次的大学里那么多人渣的原因了。但自问在看过《一位老师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后,我并不想成为这类的人,我也不具备成为这类人的品质。从来不认为谁比谁优秀多少,只是谁比谁用功多少,简单点来说就是提笔翻书次数的对比。鲁迅言: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看书上了。所以请我们还是少点喧嚣,多点凝视周围的心,那样你会发现自己不一样的一面,而那一面绝对能对你的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积极作用。当学生会竞选失败后,我决定不再参与这些庸俗的阶级集体大联欢活动,只想做回自己。在经过一番虚伪的表演后,我想该是“歇息”的时候了,不然在其中我真的会迷失方向,连当初来到这里的初衷都会忘得一干二净。安妮宝贝言: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一只鸟。至于落地的时候也是找寻到自己目标的时候。所以任何时候我都是以审视的目光在看待周围的世界。没有什么条例性的规章能束缚自己,只要是正确的我都会认真去做。不会再当虚伪的竞选者。自古以后,有多少站在讲台上的竞选者能真正做到那些“豪情壮语”,不过为一出表面文章罢了。这是一个“作秀”时代不足为怪。突然很羡慕乞丐,与世无争,虽然贫穷,但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虽然他们是生活最低层的不幸者,但这却又是不幸中的万幸。此时我很想让一些所谓的“一表斯文”的评委去尝试下最低层的生活,不然他们不知道生活的本质。只会吃饱了没事坐在那里对那些辛苦准备了许久的竞选者进行一些极度无聊问题的提问。中国那么多说事的摇篮就在此。当学生会竞选失败后,我看清了自己要走的路,它一直延伸到远方,虽然沿途后很多小分岔路,尽管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诱惑,但都不影响我继续向前的动力。当学生会竞选失败后,我几乎要大声欢呼,没有加入那个让人庸俗的阶级集体大联欢活动中,我还是原来的我。没有任何本质的动摇改变。当学生会竞选失败后,我想我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一番惊天动地的山崩地裂后你我的梦想被废墟深深地掩埋了再也无法苏醒这一刻汶川哭泣了那残瓦断檐下失却疼痛的亡灵今夜何处安魂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苍天因此而凝重大地因此而肃穆天地同悲山河失色旗帜半举低头默哀心灵祈祷这一刻举国悲痛了三分钟是劫后重生的过程三分钟是血浓于水的证明三分钟是中华儿女强大凝聚力的体现三分钟迸发出的力量时刻温暖着亡灵的心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在三分钟里感受人性最光辉的一页在三分钟里看到夜空无数繁星眨眼照亮废墟中的灵魂的天堂路这一刻你我沉寂了将响彻天际的默哀与呼喊深深埋进历史的大典中化作人文情怀的一页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汶川请别哭三分钟我们会擦干你的眼泪并肩前行汶川请乐观三分钟我们时刻陪伴你左右驱赶孤独汶川请坚强三分钟我们已将生命的信念播洒出去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这一刻号哭不是软弱抚胸难掩悲怆在三分钟里我们让爱的钟声响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谨以此诗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你似是我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人陪伴我共同度过了十九个春秋那种面对面的默契只需我一个眼神便能意会你的思想但这一切却早已物是人非如今你以教育者代言的身份一步一步将我推上读书生涯的最高峰却在我的周围砌起一座密封的围墙连同我的思想与灵魂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曾窒息,呐喊过但你的一句话却让我停止无谓的挣扎若是企图推倒这密封的围墙,最终会坍塌成我的坟墓无奈我唯有任凭呼吸困难望着所有的知识化为白色文字记录在你的身躯上那一刻我似乎已懂得人生真谛但被板擦这么轻轻一抹余留下的却又是一串空洞的记忆在围墙的砖缝里发出微弱的呻吟
镜头一在某市区一喧嚣的人行道上,一位双肩背着书包,身着学生服,头发有些凌乱,佩戴着一副显得有些破旧的眼镜的孩子双手托着一块挂在脖子上的牌子,双膝跪坐在人行道上。他低垂着头凝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的脚步发呆。没有任何言语,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动作,有的只是那么静悄悄地垂跪在那里。从其一身穿着打扮还有其胸前的那块牌子可以看出,他是一名从外乡来读书的学生,因父母长年卧病在床,还要供家里的弟妹上学,万般无奈下惟有拉下面子乞讨,希望能博得好心人的同情施舍。恰恰在离这位垂跪乞讨学生的左边摆着一个地摊,老板大约二十出头,留着一个三七发型,嘴里叼着一支点燃的烟头,悠闲地坐在一个小凳上“吞云吐雾”,样子好不潇洒快活。还时不时地招揽着过往的行人。向其介绍着自己地摊里的所谓“新潮小说”,根本不顾一屑那位可怜的乞讨学生。不一会儿,他的地摊被围得水挤不通,人们有的蹲下翻看,有的已选好合自己口味的“新潮小说”欲起身付钱,有的在跟地摊老板嘀咕着什么,其间没有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瞥视一下对面那正在乞讨的学生。见其生意如此红火,那老板的眉头翘得老高,而对面那位乞讨的学生却无人问津,他用粉笔一笔一划刻在人行道上的文字与挂在胸前的诉说着自己不幸与痛苦遭遇的牌子唯有被人行道上的微风目睹。他欲哭无泪,从始至终的面无表情也许是早已对人情世故感到失望与麻木。地摊老板的眉头高翘与乞讨学生的麻木神情有着天壤之别,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再想到,那些过往的行人都是“瞎子”吗?一故作文明的人曰“骗子”!难道乞讨学生真是“骗子”?但我却认为其不是,是那些路人欺骗了他的眼泪。结论一:乞讨学生面前冷冷清清,“地摊文学”老板面前水挤不通,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的再也普通不过的社会现象,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镜头二周末,一新华书店。我穿梭于那散发着古香古色却显得有些冷清的书架间,目光在扫视着书架上排列得较为整齐的书籍,寻找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猛然发现它静静地躺在书架的最角落,我如获珍宝以双手捧起它,却发现书的表面已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隔离书架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其通道的拥挤连一只蚂蚁都无法走过,潮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汗臭,隐隐约约地穿过书架,飘到另一个冷清的空间。我感到其味道有些刺鼻,于是马上把余老的《文化苦旅》揣在怀里转身欲离开到柜台付钱。无意间回头瞥视了身后另一书架的那些“80后”与“90后”,却看见他们眼里的痴迷与对我的不顾一屑。其认为我故作深沉钻研不符合自己年龄的“大部头”。我惊住了,环顾四周,如织的读者,不,更确切说是如织的“80后”与“90后”的读者在郭敬明,安妮宝贝,张佳玮等人的专栏书架前攒聚,而偌大的老舍,冰心,鲁迅等老一辈作家专栏书架面前却是一片冷清,让人甚觉心寒。整个书店几乎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世界,于是我付过书钱后快步离开这片“新天地”。结论二:孔子真的不如章子怡了吗?老一辈文人所传下来的伟大精神已被人们丢掉了吗?当今社会几乎都是“80后”与“90后”的天地,书店里的“拥挤”与“冷清”之景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并不是否认这一代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只是在这个满目琳琅的喧嚣社会的熏陶下,很难想象出其还有什么作为。猛然发现其更多是以一种浮躁的心态存在于这个社会,所耳闻眼见的更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再者,面对老一辈文人艰苦开创的那片拥有着丰富资源却无人愿开采的土地,我们是选择继续守护还是宁可放弃?总论在“拥挤”与“冷清”里,我看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最为真实的人性的一面,却不知道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还是依旧独守护着清灵荷叶的我的思想已“落后”?在陷入沉思那一刻,我不得而知。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人们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尝试寻找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的“佛光”?也许前方仍旧迷茫,他们还需从前人身上汲取经验才能更从容走下去。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但愿今后我们不会再目睹到这本不该出现的“拥挤”与“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