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第十七章不俗的社团时光如水,洗涤的往事中,一些被尘封忘怀,而一些却更加清晰难忘。入了大学才知道,上学原来不光除了学习,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课少放学也早,可以参加各种社会组织。那时正是各种学校社团招人的高峰期,于是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到处摆着各种条幅、桌子,要么写着各种口号,要么像杂货铺似地摆着各种各样的宣传册。有的还扯着破锣似地嗓子吆喝一番,像集市一样喧嚣,老大每天疯狂学习,老四也说有事,怎么都不去,我和老二就相约去外面走动,却看到各处都极其华丽,话剧团的负责人也个个牛气的不行,唯一让人纳闷的是那些牛人牛气的资本是一个比一个收取的入会费高,像做买卖一样,并且一个比一个外貌恐怖,让人做噩梦,而摆放的东西却一个比一个烂,一个比一个刺眼,可是却一个比一个自负,说你文笔不行不要,你唱歌不好,免谈,你不会写文章,来干什么?于是我们不断蹙眉前行,终于走到一家简陋的桌前,那只是一张缺了一条腿的破旧桌子,与那些甚至铺着漂亮的桌布,堆满各种宣传册,再加上一堆传的花枝招展,色彩艳丽的衣服簇拥的社团中,给人一种格外寒酸到土的掉渣的感觉,格外显眼。于是,我走上去,好奇的问,唉,你们这什么社团啊?一个人立即拿出一本装订简陋的小册子,杂志社啊。我就奇怪的问,为什么其它社团都这么漂亮,你们这么简陋呢?他立即豪气冲天,你懂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搞文艺的重在内涵,不搞那些俗气的东西,大做表面文章。然后拿出那些小册子,看看,看看。,多么精美,文章更好,全是精品啊。可是一页纸却掉了下来,却立即脸不变色心不跳的拾起来,夹在中间,我接过来看过,却立即眉头几乎拧成绳子,那里错别字满篇,文章写的也让我大失所望。然后放下册子,准备离开。他却说,唉,你不入了,考虑一下啊?我们在玩的是高雅不俗,我们收费很低的。我一边离开,一边说,你还是招那些文笔好的吧?然后离开。终于又在一个许多美女云集的地方停住,上去搭话套近乎,才知道是话剧团,于是心想真好,这下可以每天和美女在一起了。并且开始时雄心勃勃。无奈各部门人手已足,唯有编辑部是个幕后工作,鲜有露脸机会,还严重缺编,我还是视死如归的气概毅然决然的入了编辑部。回到宿舍谈论经历,老四立即说,狗屁,什么社团,还不是男生泡女生,女生泡男生的地方。老二立即会意,难怪你不去,原来把社团想成这样,不过也太偏激了吧?他立即反驳,你才偏激哩,我入了美术学会,舞蹈学会,书法协会……我们大惊,他才发现说漏嘴,赶紧捂嘴,老二立即手指他,好啊,好你个老四,这么不靠谱,说一套做一套啊?他说道,什么啊?在我们这个学校,男生如此稀缺,女生如此多,在不成比例的大学,为了不让女生心灰意冷,我们男生就得多给她们希望。我也急了,那你说的流氓……他却说,那也得给她们机会啊,尤其是我这种优秀资源。可是话剧对我就整个一新生事物,一无所知。于是,第一次到处央求宿舍哥们帮忙整一个,结果无人肯做,不是不帮,是同样一无所知。最后一个哥们倒是痛快,左一个容易,右一个简单,吹嘘的天花乱坠,还说自己连莎士比亚的剧本都写得来。于是,顾不上思量,立即请求帮助,那哥们要了厚厚一沓纸张,剧本也迅速出炉,就两三页,我虔诚接过,激动是双手颤抖,可是鉴赏功底还是有点的,要不好歹也混成一大学生不是。看过,立即如鲠在喉,直呼上当受骗,赶紧理论,可是对方不但字句反驳,而且贪污下剩余厚厚的纸张。只好决定另起炉灶,自力更生,最后终于整一剧本,虽然改了又改,自己比较满意,但毕竟首次抄刀,临时抱佛脚,并且有七拼八凑的成分,还是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却不想首战告捷,让话剧图众人眼前一亮,赞不绝口。竟激发了热情,投身话剧事业,闲暇就是研读剧本,整剧本。投入很多精力写作,并且大肆运用各种风格的语句,其中一句讽刺学校食堂,一句学生吃了一口饭,痛苦的紧蹙眉头,这世界上绝对找不到比这更难吃的饭了。第二口,眉头揍的更紧,还真有啊……这个剧本在排练中效果极好,可是后来却被拿掉了,我不甘心,询问给出的解释却是涉嫌挖苦学校,内容不健康。我当时不乐意了,什么啊?我这是实话实说,并且还算客气的,没见一碗牛肉面就一块牛肉,和他们理论,说起码五六块吧,却立即听见他们大呼,把他的牛肉切成六小块。为什么不干脆说来碗牛肉面,不要牛肉,只要面呢?却还是被拿下,最后或许为了照顾我的情绪,被换上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本子,却依然让我感到极大的悲哀,似乎在追逐文艺的路上,笼罩着一张无法摆脱的大网,随时躺着也可能中枪,这也成为我大二就匆匆退出的重要原因。那次演出,我本来带着情绪,不太想去,更何况冷的够呛。但为了看到黎家茗,我还是站在台下,却不为看话剧,四处找她,一下子眼中闪过一道亮光,我看到她了。事后得意洋洋的问她,看我的剧本的感受,以为她会用崇拜的眼神,呀,真的是你写的吗?或者至少有点惊喜,可是她却说的是,我说怎么这么糟糕呢?搞了半天还是你写的啊?我立即用威胁的口吻说,什么话?她却回答的很快,人话。我继续说道,咋就没一点人味呢?她立即嗔怒的用手指我,不想混了是不是,敢惹我,信不信我打你。我嬉皮笑脸的回答,不信。她却继续说,哎呀,我求你了,你就信了吧?我态度坚定,没门。她来劲了,哼,我真打了,你不害怕吗?我一阵好笑,害怕,怕你打不过我。她更加生气,我是女孩子啊,打我你好意思吗?我很无耻的回答,那也比被女孩子打强啊。她像泄了气的皮球,然后又有了自信,那我就唱歌给你听。虽然知道她的声音很美,很具有感染力,所以唱歌应该也不会差,也一直对于她的迟迟不展示而充满期待,所以激将她,得,你还是打我吧。她却选择了拒绝,我问原因却是怕我还手。我快哭出来了,我把全身绑起来让你打总可以了吧?只要你稍微手下留情,别下狠手,把我打成残废就行。可是她还是让我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让我继续遗憾着,她先瞪着我,怎么,变来变去,跟我唱川剧,玩变脸啊?然后又说,你怕了吗?然后明白过来,狠狠掐我的手背,让你挖苦我……我疼得一声惨叫,没差点跳起来叫姑奶奶,疼的龇牙咧嘴,轻点啊,别不是自己就不心疼,你谋杀啊。她却得意的仰着头,嗯……老四突然心情大好,于是破例决定为宿舍服务一次,主动去水房打水,谁知竟然又发现了惊喜。我们都瞪大了眼睛,他却故意问我们,你猜,我又遇到什么?先看我,我摇头。又看老大,也是如此。再看老二,老二是个急性子,立即道,猜你的头啊,你别钓我们的胃口了,以为这是钓鱼啊。等我没了闲心,求我听都不听。要是换了平时,老四肯定也拧上了,近日真是心情大好,居然没有。反而一副怎么看怎么觉得虚假的让人恶心的强装出的笑容,你再猜。然后对老二瞪他不闻不问,道,还是我自己说吧。我居然看到一个美女。我们立即没了兴趣,老二又忍不住打击他,瞧你这点出息。老四却继续说,你这样说是因为你没看到,不知道她美丽的程度,简直……却对我,唉,老四,给想几个恰当的词语。我瞪他,滚。他却继续说,我就一直偷偷看她。一不小心,手被开水烫了。一股钻心的疼痛。要不是有一堆女生,我就要叫了。可是后来奇迹出现了耶。那个女生居然十分关心的看我,唉,水烫吗?我当时就想,看来我是因祸得福啊,这多好啊,再烫一下也值得。心里美的不行,心想,真是人走运喝凉水都能喝出金条来。可是不能让她心疼不是。就强撑着,不烫,一点都不烫。我们三人听后,集体带着鄙视的口吻,嘁……他却继续说,先别忙着表态啊,后面还有哩。那个女生听后,又来了一句,我激动的啊……老二带着一种酸溜溜的质疑口气,你就使劲的编吧,你。老大双手握住他的手,哥们,挺住,一定要挺住啊。他打落他的手,去你的。我却关心后面的内容,她到底又说什么了啊?他说出后,我们再一次集体尖叫,啊……因为女生的回答竟然是,讨厌,水又不开。老二幸灾乐祸的大笑,活该啊,你。老大也说,是的,谁让你这么自作多情,整个一个花痴的样子呢?老四不高兴了,我都这样了,你们还笑的出来,都什么兄弟啊?老二愣住了,按你这种逻辑,我们还要帮你喽,不过这事还是找别人吧,我可帮不了。老大立即说,我也爱莫能助,兄弟,对不住啦。我一看这架势,都闪了,就也准备闪。可是看着老四无助目光向看到救命稻草似地紧紧盯住我,老四,你看他们,你看。似乎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了,我立即似身上押着千斤重担,却又不好太直接,只好采用迂回战术。放心吧,咱们兄弟,有什么事情就尽管说吧,反正我也帮不了你。他立即来气了,我说怎么今儿水房被烫哩,原来是你们集体这样啊。老二不乐意了,这都什么逻辑啊。老大也符合,严重不通。我却问他,那和你这身造型什么关系呢?他说,那女生说这话时,我开水刚接满,盖子还没扣上,一个激灵,手一个颤抖,结果水全泼身上,壶也破了。我气的不行,壶壳也扔了,走了很远,返回,捡回来,使劲踹上几脚,又扔了。我们三个又是一阵好笑,突然老大脸上笑容凝固着僵住了,四处打量,突然问他,你拎的谁的暖壶。老四却道,怎么了,你的啊?老大立即一声惨叫,我的壶。一脸苦相,然后道,你赔我,必须得赔我,赔我两个。
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祖母薄太后选了一个薄氏的女儿做他的妃子。到景帝即位,这个妃子就被立为薄皇后。薄皇后(生卒不详),是汉景帝的表妹兼元配妻子。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薄太后娘家的一个远房亲属。公元前157年被立为皇后。薄氏虽贵为皇后,没有生子却,且不为景帝所宠爱。她做皇后的第六年,其靠山薄太后病死。按照礼制,皇后毫无争议的被废除。四年后,忧愤成疾的薄氏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葬在长安东郊。孝景皇后王娡(?——前125年),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槐里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父为槐里人王仲。有四女一子,为修成君金俗、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林虑公主)、汉武帝刘彻。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先嫁给槐里的王仲为妻,生个儿子名叫王信,还有两个女儿,其中长女就是王娡,次女叫王儿姁。后来王仲死了,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了儿子田蚡、田胜。臧儿先把她的小女儿王息姁送进宫中,王息姁生了四个男孩,后来都封为王。王娡最初嫁给金王孙为妻,生了一个女儿金俗.王娡母臧儿找人为子女卜算时,得知她的两个女儿都是大贵之人。臧儿就把女儿从金氏家中强行接回。金家很愤怒,不肯和妻子断绝,臧儿于是很有手腕的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果不其然,当时的皇太子,即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对王娡很是宠爱,封她为"美人".王美人共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分别是平阳,南宫,隆虑。在怀儿子那胎的时候,王美人梦见太阳投入她的怀中,告诉了太子后,刘启说:“这是大贵的征兆。”孩子还没降生时汉文帝就去世了,太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王美人生下了景帝即位后的首个皇子,即后来的汉武皇帝-----刘彻(小名彘)。汉景帝有一位妃子,称为栗姬,她生下了长子刘荣,在后位虚悬,东宫不可一日无主的情况下,汉景帝立了栗姬生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但却迟迟不肯立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栗姬模样出众,而且一连为景帝生下了三个儿子之多,自然是景帝后宫中极得宠的一个,加上她的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她本人离皇后宝座也仅有一步之遥,在后宫中的风头更是一时无两。然而作为皇帝的女人,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嫉妒,而且是毫不掩饰的嫉妒。她恨透了馆陶长公主与“狐狸精”们沆瀣一气的行径,人前背后也不知道咒骂过多少回了。馆陶长公主刘嫖,作为窦太后的亲生女儿、景帝刘启的胞姐,自然是汉王朝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而在景帝刘启的后宫里,数不清的宫娥美女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皇帝看中,从而脱离普通宫女身份进而成为妃嫔之一。因此,她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馆陶长公主,纷纷向她赠送金钱礼物,希望她能够为自己在皇帝面前加以推荐。而馆陶长公主做为皇帝的胞姐,无论出于亲情还是出于利害关系,她都非常乐于扮演这个一举三得的角色——既讨好皇帝弟弟,后宫得宠的妃嫔又欠了自己的大人情,还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大笔真金白银。这时,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在屡次向皇帝弟弟进献美人后,又打起了新太子的主意,栗姬刘嫖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刘嫖想把她嫁给刘荣做太子妃,于是向栗姬请求联姻。由于景帝的几位夫人都是靠长公主刘嫖才见到皇帝的,对长公主一而再,再而三的进献美人本就不满,觉得自己的宠爱被瓜分,因此不高兴。也清楚刘嫖见风使舵的贪婪本性。于是,她对馆陶长公主倒提亲的要求一口回绝,而且还摆着一副“准皇后”的架势,狠狠地嘲弄了馆陶长公主一番,可算是好好地出了一口恶气。碰了一鼻子灰的长公主于是回过头来找王美人,王美人的幼女隆虑公主嫁的正是长公主刘嫖的儿子隆虑侯陈融,两家也算儿女亲家,这次对着陈家大出好几岁又是出了名的泼辣女儿,八面玲珑的王美人处于长远考虑,愿意联姻,同意了这门亲事。长公主苦苦请求皇帝,定下了这门亲事。刘嫖因为栗姬拒绝她而生气,从此后,只要见到景帝,她就不停地在弟弟面前揭栗姬的短、不停地推荐新晋美女,在她的作用下,这些美女一时间受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栗姬(这叫栗姬一怒,惠及大众)。面对这样的情形,自认为应该是后宫之首的栗姬怨气更盛,醋劲愈发地汹涌,做出了很多失控到愚蠢的举动来。馆陶等的就是这个。她抓住栗姬的每一个疵漏,每天都向景帝做汇报。尤其对栗姬向宠姬们吐唾沫、派侍者诅咒她们这一点更是不放过。景帝这时早已被众多新鲜美女迷得七颠八倒,怎么能够容忍年长色衰的栗姬诅咒自己的新宠呢!于是他也暗暗地对栗姬恨得不行,只是囿于栗姬乃太子之母,他还想隐忍一阵子再观后效而已。栗姬与景帝间逐渐出现了嫌隙。刘嫖还不停的称赞刘彻,景帝也认为他德才兼备,而且又有从前他母亲梦日入怀的祥兆,所以对他格外上心,但并未将其立为太子。有一次,景帝生病了,缠绵反复。由于在他之前西汉的几任皇帝享寿大多不高,所以他不禁也多愁善感起来,想到自己万一不起,自己的众多儿女宠姬可该靠谁呢!由于太子是栗姬的儿子刘荣,所以他想来想去,还是对栗姬开了口:“你看,这满宫中的孩子,虽然都是亲王公主,其实都尽是幼子弱女。如果我这个做父亲的有个三长两短,我们的儿子继了位,你成了太后,可一定要代我好生照料这些年幼的孩子们。”她坚决不肯答应,而且出言不逊,而且还恨恨地咒骂起来。景帝很生气,但并没有立即发作。馆陶公主觉得火候已到,便改“日进栗姬一谗”为“日进女婿一善”,不住地在景帝面前说胶东王刘彻的好话,直将他夸得天上有一地下无双,他的母亲更是贤冠群芳。景帝越听越有道理,再回想王美人当初的吞日之梦,更是觉得栗姬刘荣不值得托付天下大事,这等重任应该让王娡母子担当才是正理。懂得适时而动的王娡察觉到了丈夫的心思,知道景帝怨恨栗姬,痛快的下了致命的一刀。她暗地里派人去“晓谕”大臣,要他们关心国中有帝无后的大事,尽快上表请立太子之母为皇后。于是,负责礼仪的大行官便懵懵懂懂地上了套子。在朝会之上当众向景帝进言:“常言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如今太子已定,其母却尚未晋封,宜立为皇后,母仪天下。”景帝当场大怒:“这是我的家务事,轮得着你来管吗!”当场便将倒霉的大行官打成现行、关进大牢,不久便砍了他的脑袋。他认为这一定是栗姬或太子刘荣勾结朝臣干的,因此趁势也就将太子刘荣同案处理,废为临江王。栗姬由此完全失宠,不能再见到景帝,最终忧郁而死。景帝决定立新太子。选谁呢?自然是馆陶长公主赞不绝口的九皇子喽。可是他的排行实在太靠后,“立长”是怎么也轮不着他的。因此景帝想到了“立嫡”。于是得宠的王娡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就在刘荣被废三个月后,公元前150年四月乙巳日,景帝册立王娡为他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后。十二天后的丁巳日,王皇后七岁的儿子刘彻成为皇太子。汉武帝即位后,王皇后晋为王太后。同时,弟弟田蚡封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尊皇太后王娡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王仲早死,葬在槐里,追尊为共侯,设置了二百户的园邑。等到平原君臧儿去世,跟田氏一起葬在长陵,设置的陵园同共侯陵园一样。而王太后于孝景帝死后十六年,即元朔三年(前126年)崩,与景帝合葬阳陵。王太后家凡三人为侯。
第十四章难眠之夜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点缀着闪闪繁星,让人不由深深地沉醉。夜色是那样的迷人,天上一颗颗宝石似的星星闪闪发光,神秘的眨了眨它那迷人的眼睛。乡村里的人早已在悦耳的睡铃声中酣然入睡。夜幕降临,天和地交界的地方最后一抹粉红的晚霞,被一张巨大的黑幕渐渐遮住。我独自躺在卧室的床上,一手拿着扇子摇呀摇,一手则数着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星星,在黑色夜空的衬托下更闪亮了,像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好奇地望着万物,又像镶在黑天鹅绒上的水晶钻石,撒在光洁的玉盘中。小草树和花朵并没睡觉,它们伸展着身体,随着一阵阵暖风跳着舞,要是静下心来,会听到它们低声絮语。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草丛中,潺潺的流水伴着青蛙和蛐蛐儿的合唱,构成了夏夜独特的交响曲。一切都是这么和谐。回到外婆家中,竟然彻夜难眠,陷入深深的沉思,脑海过电影似地,一遍遍出现着黎家茗的每一个时刻。轻移莲花微步,惹得明月侧目。无限春光同驻,笑看红颜共度。最是纯净双目,惊梦心魂何处。傲花三月春露,追忆无限情愫。想她想她想念她埋在心海深处,不想情意化成苦,说不尽对她的在乎,念她念她念着她胜却春光无数,越是想念越孤独,三江流波微蹙,这般真情何处诉,无限思绪堆积满腹,千言无语诉不尽的她就在我心灵深处。搞的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坐起,一会躺下,一会在卧室来回转悠。最后气的使劲摔枕头出气,扯着头发,一声惨叫,天啊……岁月的长河匆匆而过,在转瞬即逝中带走了往日的喜怒哀乐和万千思绪,留下的是对往事的浓浓思念感怀,和新时期的如期而至。大学很快到来,带着憧憬,带着渴望,背起行囊远行。汽车行走在宽敞的马路上,在川流不息中左右穿插,像一条敏捷的鱼,正随心所欲的畅游大海。两边树木、高楼迅速后退,越来越快,像倒掉一样。车子终于到站,热浪袭面,焦灼扑来,天地间似乎一片昏黄灰暗。众人迫不及待四处打量,天啊,整个一个偏僻郊区,学校除了围墙是完整的,建筑只是零星稀稀拉拉的几处。其他地方还是正在建的建筑或者干脆荒草横生的荒地。不过学校占地面积到很大,一眼望不到头,却更加衬托出了学校的空旷、苍凉。
据史书记载,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据《旧唐书》载,在惠妃之前,他还迷恋过一位赵丽妃,赵氏“有容止,善歌舞”,“父兄皆美官”,此前他还宠幸过皇甫德仪和刘才人。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玩物,能够博得他的真情并长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置的女人很少。他只对极少数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着一种比较专一和持久的感情。仅以这点就可看出他虽纵欲而不滥情。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但玄宗仍伤感不已,长久的郁郁寡欢,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李隆基为何迷恋武惠妃呢?主要还是因为她是武氏后人,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人,如果再加一点坊间或宫闱的解释,那是因为她与武则天一样也有媚术。武惠妃继承了武则天的美丽聪慧和善于迎逢,而其权术却远远不及武则天。惠妃曾为玄宗诞下三位皇儿,不幸先后夭折,李隆基十分感伤。后来她又生下寿王李瑁,因怕其夭折,李隆基命其兄宁王李宪抱养,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惠妃先后生育七人,玄宗对其宠爱始终不衰,并想立其为后。此事终于未果,《旧唐书》没有交待,《新唐书》惠妃传中,用近半篇幅引述御史潘好礼疏文,李隆基听其劝告,“遂不果立”。潘好礼认为,武惠妃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武则天党羽,是干纪乱常之人,为世人所不齿;而且惠妃之子不是太子,一旦立惠妃为后,恐怕她会因私心干预太子地位。其实,李隆基此时十分清醒,他不立惠妃,也是为自己江山着想。惠妃当然想当皇后,并想让儿子李瑁成为太子。她与武则天同样阴狠毒辣,勾结老奸巨滑的宰相李林甫,设计陷害太子。她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入宫,说宫中有贼,请他们帮忙捉贼。玄宗得到的情报是太子等人穿铁甲进宫,要谋反,于是废太子与二王为庶人,不久敕三位庶人死。《新唐书》对此有记载:“后李林甫以寿王母爱,希妃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废死。”《新唐书·玄宗诸子传》说,太子、二王成为“三庶人”遇害后,“岁中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讫不解”,以致当年底十二月去世。她死后被玄宗追封为皇后,谥号贞顺皇后。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在此后的十几年,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可见,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杨玉环,(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环,字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其出生地为岭南的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十里乡杨外村),有唐代遗碑为证。另一些说法是说其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已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国史补》卷上)杜牧《过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贵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玄宗看重的是色、是欲,对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一段生活可以这样认为。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杨贵妃身上。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据史书记载杨贵妃曾两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宝5年,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玄宗大为感动。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按照皇家惯例,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被打入冷宫,从不见有送回娘家的。玄宗却开了这个特例,如同寻常夫妻吵架一样,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由此可见,玄宗并非视贵妃为玩物,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是将贵妃当作伴侣、妻子看待的。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