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 感天动地

感天动地

  • 地震中最伟大的母亲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3
  • 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的最后奉献     新华网德阳市汉旺镇(四川)5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孙闻、田雨)“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1
  • 地震时刻,父母用身体筑成“生命之墙”

        ■新快报特派记者 王华平 徐晨华 昨天上午,获救3天后的宋馨懿第一次笑了。5月14日上午,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馨懿,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的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47个小时后终于获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在她被送去急救的途中,人们纷纷让路,包括当时正在灾区视察的温家宝总理。由于馨懿的右腿长期受到压迫,已经严重坏疽,医生不得不将其右腿进行截肢。目前,小馨懿的生命体征已经基本正常,正在逐步康复之中。 地震时刻,父母用身体筑成“生命之墙”13日,已化为废墟的北川县城,救护人员在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发现一名眨着大眼睛的小女孩。已经遇难的年轻父母脸对着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之墙”。据负责救援的红军师装甲团的官兵介绍,他们在13日8时左右就发现了这名小女孩,但整个移位的墙壁压在小女孩和遇难的大人身上,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 不作美的天公又在13日下起了大雨,救援人员一边给小女孩遮雨,一边拿来牛奶、方便面等食品给小女孩补充营养。随后,救援人员开始连夜展开对小女孩的生死大营救,14日9时40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将小女孩从危墙下面抱了出来。这时距离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7.8级地震已经过去了43个多小时,顽强的小女孩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随后,解放军官兵立即将小女孩紧急往城外转移。在转移途中,经过多方人员紧急救治,10时15分,担架来到了道路中断的三道拐处,只要翻过这里就可能遇到救护车。在道路中断的地方站着一群人,抬小女孩的担架员还是和其他类似情况一样一边高呼“让开、让开”,一边急速地往前冲。人们让开了一条路,而人群中还有正在灾区视察的温总理! 温总理来到小女孩身边亲切地进行了慰问,由于病情紧急,担架并没有过多停留就继续往前。仅仅两分钟后,10时17分,小馨懿就被抬上了来自洛阳协和医院的救护车,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截肢手术,医生护士忍不住流泪小女孩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最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小分队负责救治小馨懿。据报道,参与抢救的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卫华说,由于在废墟下时间过长,送到医院时,小馨懿发生肺部感染,很快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随时有窒息可能。 医疗队员在第一时间为小馨懿吸痰并做气管切开,上呼吸机,避免了死亡的危险。但当时小馨懿右大腿三分之一已经全部坏死,必须截肢才能保住生命。“手术开始时,所有人都拼命忍住眼泪,但当孩子的右腿永远从小馨懿身体分离后,我们再也忍不住了。”蔡卫华说。 考虑到小馨懿有肺部感染及合并其他感染的风险,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顾民15日晚11时向绵阳市分管市长申请了十多支“罗氏芬”,给她打点滴。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的VIP病房,见到了可爱的小馨懿。小女孩的爷爷宋开云告诉记者,之前媒体报道的“欣宜”的名字错了,其实她的名字叫宋馨懿。 在小馨懿的病房中,她正在护士的悉心照顾下吃着香蕉。见记者来,她眨眨大眼睛和记者打起了招呼,并甜甜地叫了声:“叔叔好!”在柔和灯光下,小馨懿一张红嫩的小脸蛋格外可爱。病床前摆着多束热心群众送来的鲜花和当地小朋友送来的小人书,还有多名小朋友给她画的画。小馨懿的爷爷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和小馨懿的奶奶、护士一直守护着小馨懿,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望小馨懿,这让她很开心。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救援队的护士王文,这些天来一直照顾着小馨懿,“小馨懿非常坚强,这些天很少哭。”王文告诉记者,虽然这孩子很乖巧,但她入院来从没笑过,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静静地躺着,无论你怎么逗她,她要么就不说话,要么就认真说“不要”或“要”。 “今天上午她终于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王文和小馨懿的爷爷奶奶开心地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当地一些小朋友来看她,当她看到小朋友给她送来的小人书时,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特别是看到小朋友给她画的一幅小孩笑脸的画时,她也开心地笑起来了。 小馨懿51岁的奶奶陈告诉记者,小馨懿很聪明,讨全家人喜欢,上幼儿园才3个多月,“她最喜欢的就是跳舞、画画了,不仅会数数,还会用英语叫全家人呢。”陈英对记者说,“就在地震前4小时,她还在我们面前跳了半小时舞呢,但现在她右腿都没了,不知以后还能不能跳舞,而小馨懿则总是说要长大要当画家。”讲到这,在场的人的都格外伤心。 孩子心碎,我知道爸爸妈妈走了据了解,小馨懿的家在平武县响岩镇,她出生于2005年4月23日,刚过完3岁的生日20天。小馨懿的父母都在北川县一餐厅打工,小馨懿刚到北川县一间幼儿园上学。 12日上午10时,小馨懿的二叔带着她前往北川父母处,准备去上学。就在父母带其上学的路上,地震发生了。对于陈军夫妇用生命保住小馨懿的行为,小馨懿和爷爷奶奶都感慨万分。 “我的儿子、儿媳是全村最孝顺的,从来没有和父母吵过架、顶过嘴。”小馨懿的奶奶陈英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他俩用生命给我们留下了孙女,这是我们全家一辈子的自豪呀,而现在,我们只想看看他们一眼,告诉他们小馨懿得救了。”同时,小馨懿的爷爷奶奶也一再希望记者能写上这几句话:“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特别是温总理的对小馨懿的关怀。” 奶奶陈英告诉记者,懂事的小馨懿已知道其父母去世的事情,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希望不要影响小馨懿以后的成长。护士王文告诉记者,前天早上小馨懿一醒来就拼命地哭起来,哭后她告诉王文,她梦见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个山洞里,“爸爸走了,妈妈走了!我知道!”王文告诉记者,随后小馨懿又对她重复着这些话,而这两天来,小馨懿也经常吵着说:“我要爸爸、妈妈!” “她还不时叫我‘妈妈’!”王文告诉记者,这两天很多人都来看小馨懿,她见到男人都会轻轻地叫“爸爸”,而见到女人也会叫“妈妈”。说着说着,年轻的护士王文已潸然泪下。 这两天,全国的民众都希望能领养这个可爱的失去父母的孤儿小馨懿。昨天,小馨懿的家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很想能为她找一个好的家,但这些必须要等要小馨懿完全康复后才会考虑。 昨天下午,记者离开小馨懿时,她还调皮地向记者抛飞吻,并连声说“叔叔再见”。 寻孤本报助养热线 电话:020-87776333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0
  • 温总理在抗震救灾中最感人语录

        川中地震,举国同悲,但我们很快就抹掉眼泪,踏上抢救同胞的征途。灾难降临后,年过花甲的温总理抢在了随时可能爆发危险的抗灾前线,和子弟兵们并肩作战。漫长的两天过去了,我们搜集了温总理在救灾前线说过的一些经典话语。从这些话语中,可以感受到总理对灾区的深切心痛和对13亿同胞的巨大信心:万里长城震不倒,只要双手在,我们可以把灾区建得更好!  1、总理和赶往灾区的登机部队领导讲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这时候,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共和国领导,更是一位面临危难的父亲! 2、“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总理在电话里大喊,说完摔了电话。随行人员说,头一次看到老爷子这么厉害。在抢救现场,年过花甲的温总理,已然哭得不成样子,要知道,1942年出生的他,已经66周岁,比绝大部分前线救灾的人都要年老 3、“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在环境险恶的抢救现场,两鬓苍苍劳累无眠的老爷子一不小心摔倒了,手臂受伤出血,却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一把推开 4、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5、“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 6、在灾区抢救现场,老爷子向受困的孩子们喊话:“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而灾区的孩子们也是无比勇敢的,一位左手骨折的小孩子,躺在担架上,忍着浑身的剧痛,微笑着向救灾的战士们敬了个礼! 7、看到广场上摆放的遇难群众遗体,温家宝心情十分沉重,他说:“我给遗体三鞠躬。” 8、“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只要双手在,我们就可以建得更好。”温总理说得没错,只要人在,只要心在,我们会做得更好! 9、老爷子对被安置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的孤儿说: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的学习,要好好地活下去! 10、“我们要第一步救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部队指战员排除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现在一线的军人已经被下达死命令,必须冒雨解救,前线空降兵是写了遗书再上去的。而截止到目前为止,救援人员已经救出伤员64725名!!希望他们加油抢救,数万官兵已经20小时未进食!却仍在用血肉之手刨救受灾的同胞!  灾难只是暂时的,有这样的好总理,有数万英勇的子弟兵,有13亿坚定、坚韧的人民,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创造奇迹!以上内容网路上摘录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8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36
  • 妈妈的味道

          常常觉得“味觉”这个词很妙,有味道、有感觉,然后融合在一起。有了味道、有了感觉,所以就如同行过道路上所遗留下的足迹,只要一个碰巧,我们就会想起过往的曾经。也可以说,味觉是脑子里记忆的一部分,是一种情意的提醒。一如我们记得妈妈的咖喱饭、外婆的吻仔鱼苋菜汤,或者是,曾经有三年必须天天经过的中学校门拐角的那家豆花店,还有公园旁边最有名的四果冰。属于家里的味觉是什么呢?从厨房飘散到书房、客厅的香气和妈妈的背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以前每天住在家里,总怀疑所谓的家常菜到底是什么吸引人。现在离家在外,才真的会经常想起那种属于南方的、年幼的幸福。即使是简简单单的水饺,再用清汤打个蛋,倒进半罐甜玉米。妈妈的味道永远是模仿不来的,即使是三十五楼的那家著名餐厅里,大厨精心捏制的蒸饺。下了课,早黑的冬天里,一回到家就能够钻进热气蒸腾的厨房里取暖,然后端起会把眼镜熏得白白的,装着刚起锅的韭菜水饺的小碗,就这么吃将起来。一边呼着气,一边还深怕贼人会来抢似的快快咬下一口烫着嘴的饱满的饺子。喊着好烫好烫的同时,还跟着妈妈的身影从厨房转到餐厅,像个跟屁虫一样地说着今天同学怎样怎样,老师如何如何,真讨厌明天又要小考,该死下礼拜还要段考……妈妈总是哼啊哈的,还不忘照看平底锅里正煎着的噼啪作响的鱼,隔壁的炉子上还滚着一锅浓汤。一碗饺子还没吃完,妈妈就招呼我上餐桌,坐下来好好吃那条刚买的虱目鱼,还不忘把最美味的肚子那一块朝我摆着。每次吃饱了,我都会告诉妈妈,现在胃里的鱼正在浓汤里游泳,好像刚刚还有一个饺子从鱼身边滑过。高中的时候,听见教官宣布“下礼拜规定换穿裙子”的时候,我就知道夏天来了。夏天来了,我就有凉拌豆腐和凉面可以吃了。妈妈总是习惯自己做凉面,也自己调酱。一早起来就常常发现妈妈在厨房里忙,希望趁着还没真的热起来的时候先把面煮好。一回到家,直奔冰箱,挖出冰透了的极富弹性的面条,再到柜子里翻出芝麻酱、醋、香油,加上一点点的水、一点点的辣油,在碗里略略拌匀,就是一碗消暑美味的凉面。然后看着妈妈切葱花、刨黄瓜丝,然后拿出豆腐装盘,有时还会加上自己腌的泡菜,淋上一点酱油、剥一个皮蛋,就是一道冰凉的小菜。吃完了再找找冰箱,经常会看到早早就削好的橙黄色小玉西瓜,或者是隐隐透出酸酸甜甜香气的芒果。我知道我很幸运,可以在家里面痛快地吃妈妈亲手做的菜,不需要自己到外面花钱,买商人永远调制不出的爱。生病的时候,鸡汤就是妈妈的心疼。前一阵子大病一场,想尽办法,东凑西挪挤出一个周末,在火车上颠簸三个小时,拖着满身的病毒和疲惫,回到妈妈的怀抱。知道我病得不轻,电话里虽然满是责备我怎么没好好吃饭,多穿一件衣服,骂我活该,但是我和妈妈心里都明白得很,她是极其心疼的。只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所以我必须要坚强,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她远在天边帮不上忙的时候。所以,我一说要回家,她就兴奋地说,要买香菇和土鸡,再到中药店抓一点黄芪枸杞回来,为我炖一锅汤。我没想到,她还从人家送给爸爸的南北货礼盒中拿了一罐鲍鱼,切片后连罐子里的高汤,都放进锅里一起熬。那个礼拜五傍晚,一踏进家门,我就知道厨房里有一锅山珍海味在等着我。看着爸爸埋怨怎么他平常都没的吃的表情,有一丝丝忌妒我这个难得回家一次的女儿的样子,妈妈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生大病回家的人才有的吃。鲜嫩的鸡肉吸满了红枣和枸杞的甜味,汤里头还有鸡骨熬汤所渗出的胶质,有些黏黏的,切片鲍鱼虽然在起锅前才加入这队海陆大军,但是香菇的清新芬芳早已经附着其上。这锅汤光是材料就已经价值不菲,更何况还有妈妈在炉子边撇去血水、捞去浮在表面的油脂所花去的工夫,还有灌注在这里头那分满满的怜惜。所以,哥哥也已经知道,每次只要听妈妈说我要回家,就到了打牙祭的美食时间。这样说或许太过偏颇,但是妈妈真的就像是堆放着各种美味食物的避风港。在我嫌自己回家就会胖回来的时候,她总是说:了不起,那你不要吃好了。我总是禁不起诱惑,哀求着妈妈,就算是让我吃成一只猪或是一只恐龙,我都要吃她炒的米粉。然后带着满肚子的营养和满足,再度回到这个贴身肉搏战的丛林里,战斗指数恢复到百分之两百。妈妈不是大厨师,也真的不是什么会精心烹煮、讲究必须熬炼出食物精粹的人,但她亲手烹煮的味道,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再好的厨师,都没办法复制。妈妈总是说要教我怎么煮这些“家常菜”,我总是赖着不肯学。我知道,即使身为她的女儿,我也没办法完全重现这些熟悉的味道。我只希望,能够一次一次地加深脑细胞对于它们的印象,好让我即使是在很老很老以至不能动弹的时候,也一样能够记得这些快乐。鼻子和舌上的味蕾会知道,这就是我的妈妈。纵使是在别处看见熟悉的菜色,闻到似曾相识的味道,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影像,依然是属于妈妈和我的那分幸福。谨以此文,送给快要过生日的我的妈妈。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16 22:30:18 作者:Juliet
    • 0
    • 9569
  • 台湾女商人夏美琪曲折动人的亲情故事

     窄窄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统一的大势如同太平洋的波涛,谁也不能阻挡。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台湾商人把投资大陆作为最佳选择。在这支为两岸经济和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台商大军中,由台湾女商人组成的队伍不容忽视。据统计,仅在上海,就有9万名台湾女人,她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自己和两岸的新命运。她们是商海先锋,不但掌握当前中国经济腾飞的脉动,也享受上海男女平等的文化气候。她们挣破台湾男尊女卑的父权枷锁,在上海寻回在台湾所失去的,并且还赢得过去在台湾所不敢想像的。来自台湾澎湖的夏美琪就是这支女台商大军中的一员。当我们走近这位善良美丽的中年女台商时,发现事业成功的她,在感情生活上的经历非常具有传奇性,她自己,就像是一部传奇爱情小说的主人公。十九岁遭遇生与死的考验台湾有一种说法是:红帖子出去,白帖子追回。说的是已经下通知办喜事的人家,因为万不得已的原因而撤销婚事。这种事的几率当然是很小很小的。所以夏美琪虽然从小就知道这句俗语,但却一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事竟然被她撞上了。25年前,19岁的夏美琪丰姿约绰、风华正茂,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浪漫、幸福、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她与恋人沉浸在甜蜜中。一切都是那么圆满。两家的老人也都非常支持他们。喜庆的日子定下了,喜帖也发了出去。夏美琪连婚纱都订好了,再过四天就是大喜的日子。就在这时,一个噩耗如晴天霹雳将夏美琪击倒了:她的恋人、再过四天就将成为她法定丈夫的心上人,突遭车祸,虽然全力抢救,还是撒手人寰了!醒来,她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急救室里。医生告诉她又一个令她震惊的消息:她已经怀孕了。她的第一反应与其说是吃惊,还不如说是喜悦。因为这是爱人的骨血,是爱的延续。爱人的生命、精神、气质还有其他令她难以忘怀的东西,可以由这个小生命来传承。所以她当即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然而,这件事在夏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夏美琪的记忆中,夏家上上下下从来没有这样团结、这样齐心协力,比吃年夜饭到的人还要多。上至七十多岁的爷爷,下至兄弟姐妹,三十多个人态度都非常的一致而且坚决:把孩子拿掉。他们把夏美琪拖到了医院,而夏美琪的一个表哥就是当地有名的妇科大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夏美琪表现了惊人的镇定。她坚定地表示,要保留这个孩子。当全家人要跪下求她时,她抢先给全家人跪下,请求他们允许她留下这个孩子。她说:“死的已经是救不活了,哪怕我们家财万贯;那么,这个活的为什么不让她活?!”在医院里,就出现了这样奇特的场面:一大家人,老老少少全跪在那里,而另一边是一个青年女子,也跪着。僵持之际,一开始最激烈地反对她保留孩子的母亲第一个站起来说:“好吧,让她生吧,大不了我帮她一起养。一枝草一滴露,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妈妈既然这样说了,夏美琪的爸爸也就表态说同意女儿保留这个孩子。别的人也就不再好说什么。爷爷、叔叔、姑姑们也就各自起身散去。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一枝草一滴露,天人菊盛开在澎湖岛.之后,夏美琪在生产时,又遇到难产。为保佑女儿平安,夏妈妈三步一跪,从医院一路磕头到城隍庙。夏美琪是在女儿百天时才知道这事的。她发现母亲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非常艰难,就问是怎么回事。母亲支吾着说没什么。父亲告诉她,母亲在一千多米长的路上磕了上百个头,保佑她平安生产。眼泪一下子充盈了她的眼睛。妈妈的爱像一股热浪,包围着她。自己今生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可以来报答父母的恩情。看看怀中熟睡着的女儿,她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夏美琪说,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情,其实我蛮感恩的,我反而很庆幸。这件事使我一下子越过了十九岁、二十九岁、甚至三十九岁。早早成熟的她,在养育着女儿的同时,还上学、自修、完善和提高自己,并在父母亲的支持下,在商界拼杀出自己的事业。她说,澎湖湾人的性格,就像澎湖湾64个岛上到处盛开的天人菊。天人菊是澎湖列岛的岛花。这种花的杆子很细,但柔软中带着很强的韧性,花朵也比较小,但颜色很特别、花香也很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坚强。我们都熟知《外婆的澎湖湾》那首校园歌曲。在我们一般人的想象中,澎湖岛应当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但实际上岛上的条件相当恶劣。土质很差,水稻都不能生长;夏天的太阳也特别的酷晒,冬天风又多又强烈,而且裹着细的和粗的沙砾,叫“风飞沙”。这风飞沙劲头很大,岛上的人穿着两层牛仔裤,打上去还会感觉到痛。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和地质条件下,天人菊在澎湖岛上一年四季都盛开着。所以,澎湖岛人也像天人菊一样,不但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还有天人菊一样的坚强。夏美琪自己,就是一朵盛开的天人菊。她的女儿,也是一朵小小的天人菊。她第一次带女儿下海学游泳,女儿毫不畏惧,跳下水就游了十二米。这在其他女孩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生女儿不容易,养女儿更难。说到这一段,夏美琪说她很想把心里话与大家分享。她说:“我从来都没有认为我们做妈妈的、或者做女人的什么叫做‘不能’。没有不能的事。都能。只要你有爱、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有力量做成任何事情。”当时,她的工作的时间一天有时候最长要达到十四个小时。那时候她做了两份工作,还拉保险,严格讲起来是三份工作。孩子在幼儿园读书,同事朋友也都帮她,只要她没有时间同事们就去帮她接女儿,接来就放在办公室,让女儿一边吃饼干、一边写功课、一边玩儿。下班的时候,母女俩骑摩托车,夏美琪把女儿夹在腿中间,然后把外套反穿,把背面穿到胸前挡风,她的两只大手和女儿的两只小手握着摩托车的车把,摩托车突突突先拐到黄昏市场买菜。回家后夏美琪把晚饭烧起来,同时把早饭也做好,以便第二天早晨热一热就能吃。作为单亲家庭的母亲,夏美琪决心带给女儿完整的爱。这比照料女儿饮食起居更困难。从小她就对女儿说,你有爸爸的,你的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当兵,不能回来。然后,当女儿渐渐长大后,夏美琪就安排了一位部队的朋友,以“爸爸”的口气给女儿写信。直到女儿十五岁时,夏美琪与女儿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谈话。她很严肃地告诉女儿事情的真相。而女儿,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流泪。而夏美琪却控制着自己,一滴泪也没流。她说,在那个场合,我是她妈妈,我如果哭了,我怕她会控制不住。我必须要安定她的精神。就在这次谈话中,夏美琪把母亲讲的那句“一枝草、一滴露”的话传承给了女儿。她对女儿说:清晨你到野外仔细观察一下,不论大小,每一枝草尖上都顶着一个露珠。我们人也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要自己克服人生上的困难。 对女儿实施“另类教育”,彰显出她聪明和智慧夏美琪的女儿已经二十五岁了,在美国读书,是双硕士。受妈妈的教育和熏陶,她利用打工来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女儿的优秀和懂事,得益于夏美琪成功的“另类教育”。女儿小时候,她与女儿是母女关系。而当女儿十四岁之后,她就开始努力跟女儿做朋友。她自己的评价说,到今天,母女的关系当然是永远存在,而“朋友的关系”更好一点,处得相当的融洽,有时候真的有点像“哥们儿”。一、“你是去玩儿,别当真”女儿小时候,想学什么夏美琪就让她学什么、就放手让她去试。但是每次女儿要去学一样东西的时候,她都会对女儿说:你是去玩的,你别当真。女儿长大后曾问她:我小时不论去学什么,你为什么老是叫我别当真?她告诉女儿,那是因为妈妈不想让你有压力,你只有带着去玩的心态你才会喜欢。妈妈如果让你有压力,要求你今天去就要学一个什么回来,明天又达到什么目标,你不是太可怜了?女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当夏美琪觉得女儿应当学一点钢琴的时候,她并没有对女儿说什么,更没有做女儿的工作,而是直接把钢琴买回了家。唯一不同的是,她在钢琴上绑了一个红丝带,打一个蝴蝶结。当女儿蹦蹦跳跳回来之后,夏美琪跟她讲:妈妈今天给你买了一个玩具,这个玩具可好玩了,只不过太重了,搬不动。来,你把这个丝带打开,里面就是一个玩具。女儿还没打开就说:这是钢琴嘛!夏美琪对女儿说,你每天无聊的时候,你就上来玩一两个小时。女儿说我不会玩儿。没关系,妈妈教你。就这样,女儿跟着她学起了钢琴。一点也没有什么负担,完全是好玩的心态。效果却很好。二、“我不能因为爱而懦弱”然而,该严厉的时候,夏美琪却一点儿也不手软。特别是在“原则问题”上。比如,孩子顶嘴。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女儿也有敏感期,也有易于逆反的年龄。自幼在严格家教下长大的夏美琪,也免不了把“拳头教育”用在女儿身上。她说,女儿最后一次挨打是在十四岁的时候,那是因为女儿顶嘴。“顶嘴一定要打。没有规矩、没有上下当然要打。”女儿到底是因为什么和她顶嘴她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她来到上海之后。那天,商场的朋友来她家里吃饭。女儿不但与她顶嘴,而且“顶得蛮凶的”。这令她很没有面子。她给了女儿一个耳光,对女儿说:“请你去把你的东西整理好,滚出去。”女儿的脾气有点儿像她,很犟。登登登跑上三楼去收拾东西。然后就提个包跑出门去。夏美琪没有喊住女儿、更没有拉住女儿,而是任凭女儿跑了。可是女儿刚跑到小区的门口,就被值班的保安截住了。这一夜女儿是在门卫室过的。第二天早晨,女儿回到家,哭着向妈妈认错。其实,这一切都是夏美琪安排好的。当女儿赌着气上三楼的房间收拾东西时,夏美琪急忙拨通了保安部经理的电话,她简单地向经理说明了情况,叫经理配合她拦住女儿,并对女儿进行教育。她说,打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那种打了就放任不管的父母,那种真与儿女赌气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合格的母亲要做到收放自如。三、“我曾被女儿抓到”也是在上海,大概是女儿十五六岁、读国际学校的时候吧,同学来自许多个国家,女儿交了许多国外的朋友。有一天女儿对她说,周末她与同学们要到银河宾馆去跳迪斯科。夏美琪听了,心里本能地格登了一下,她心里担心得很,在她看来,与国外的男女同学一齐到这种地方,很不安全,特别是还有人吸毒、吃摇头丸。心里这样想着,嘴上还是说:“好啊,同学都去你就去啊。”随后加上一句:“要我送你们去吗?”女儿说:“不用,我们同学家有车,我们一块去。”这一回答令夏美琪心中更加害怕。她越想越怕,仿佛已经看到女儿跟着他们一起吸毒,或是有什么出格的行为。于是她决定也到银河宾馆的迪厅去,远远地盯着女儿,以防万一。只要他们不吃药不干什么坏事,他们一结束,她也离开,因为她开着车直接回家,而对方要一个一个地送下孩子,所以她肯定能比女儿早回家,也就露不了馅儿。计划得很周全,可她进入迪厅不久,就被女儿发现了。女儿来到她身边,用讥笑的口吻说:“这位美女,你今年贵庚啊?”夏美琪盯着女儿,窘迫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也学着女儿的口吻说:“我不认识你,我还年轻。”事情既然挑明了,夏美琪就干脆与女儿他们一块玩儿。其实,女儿他们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更没有吸毒。倒是迪厅的气氛,使夏美琪觉得非常放松。她觉得自己变得年轻了,与女儿真的是很融洽的朋友。 四、不允许女儿总是考第一;相反,却为考倒数第三的女儿骄傲女儿小学六年都读第一名,为此还挨过妈妈打手心。为什么呢?因为夏美琪告诉过女儿,不可能读第一名。“因为读第一名太可怜了,没有小朋友跟你玩,你前面没有进路,后面没有退路啊。你又那么小,何必把自己活的那么苦?”在夏美琪看来,读第一名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幸福,幸福的是那一对虚荣的父母。女儿在初一的时候,进入台湾的一个很明星的学校,叫“晓明女中”。要进入这个中学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各个小学的第一名。女儿班上有52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女儿考了第50名。夏美琪觉得很骄傲。因为,这52个学生中有51个是通过补习才考出好成绩的,她女儿是唯一一个没有补习的,还能考50名,还能赢过两个补习过的。而且,所有的学生都是小学六年毕业时学校第一名的孩子,总是要排出个名次的,第一只有一个,而且必定要有最后一名。谁能说最后一名就一定不优秀呢?夏美琪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让女儿考50名是表现出我与女儿的慈悲,把好的名次让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和家长高兴。但是校方的教育理念与夏美琪恰恰相反,非常注重名次,多次找夏美琪谈话,让她女儿参加补习。“道不同,不与谋。”夏美琪就让女儿离开了这个令许多家长眼红的明星学校。 五、女儿第每个星期天都要清洗家中的六个马桶渡过了商界打拼的困难期之后,夏美琪家的条件应当说是相当不错的了。然而她却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能力和劳动观念。她说,女儿今天之所以能在美国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与她在家中对女儿进行的训练密不可分。在夏美琪的安排下,家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家中有保姆,但夏美琪规定,女儿不能用保姆。她明确地告诉女儿,保姆是妈妈付钱请来的,你不能使唤。因为你没有付钱给她。所以,如果你确实很忙,保姆帮你煮一碗面、帮你洗一件衣服,你一定要记得跟她说声谢谢。要懂得感恩。因为这不是保姆份内的工作。人家之所以替你做,是因为她愿意帮你。所以,在家中,女儿如果用到保姆、用到司机,她必须付出劳动。女儿的劳动就是洗马桶。家六个马桶全部由她来洗。每个星期天,女儿都要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干好。通过洗洗马桶,夏美琪还教育女儿做人的道理。她对女儿说,才只有一个礼拜,马桶就脏成这样,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就更难清洗干净了。所以必须要经常的洗。而人也有很多不好的毛病,如果不注意时时检查自己、反省自己,一旦养成了习惯,再改就难了。当然,只要认识到了,下决心改正,再难也是能改正的,在改正自己缺点错误和坏习惯时,绝不能气馁,也不能姑息迁就自己。而且,晚改绝对不如早改。早改早受益。在女儿眼里,妈妈是一个很自强的女人、一个很有亲和力、同时又很有威严感的妈妈。妈妈永远是女儿的好妈妈,同时也永远是女儿最亲密的朋友。目前,夏美琪与八十多岁的母亲、二十五岁的女儿分别居住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而浓浓的亲情将她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同宗、同根、同祖、同文把大陆和台湾的同胞、把全世界的华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样。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8-05-02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