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秋天,和夏天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当北国已经是遍地落叶,秋高气爽,有了明显的昼夜温差时,早秋的岭南,树木依旧翠绿茂盛,花儿依旧多姿鲜艳,蚊子依旧肆虐,闷热高温的天气丝毫不减。直至进入深秋,偶有零星树叶飘落,早晚的寒意,才有了秋天的感觉。岭南的秋天来得比北国的秋天要迟一些,一般都是要过了中秋节或寒露才会有秋天的感觉。即使到了立秋,秋老虎的威力似乎比夏日的热浪还要猛,闷热的天气,火辣辣的紫外线不输给酷暑天。偶尔来几场台风,为大地撒下滚烫的热水,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在热浪里蒸煮的热情。秋老虎一般在三伏天的末伏后到来。即使出伏了,处暑还处在暑气中,蛮横霸道的高温,仍然对岭南恋恋不舍,直至寒露或中秋节前后才渐渐褪去。蝉鸣和蛙鸣也在秋老虎的高温下,轮班唱着清脆的小曲。岭南的秋天藏在五彩斑斓的颜色里。岭南的植物大多数都是四季常绿,也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在点缀着这片绿色。粉红色异木棉,火红的枫树,深红的紫果槭,紫色的紫荆花,为岭南的秋天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岭南的秋天藏在一抹抹的稻香里。每当入秋后,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稻园,四处弥漫着稻香,农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庆中的忙碌背影,犹如一幅片片秋色的油画,令人赏心悦目。岭南的秋天藏在雨水中。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早秋的台风雨,就像一场滚烫的热水。大地在滚烫的热水里蒸煮,此刻雷鸣闪电的威力,已不像酷暑天那样惊悚,但气温仍然是潮湿和闷热的,雨后为岭南带来阵阵凉爽的秋风,还能看到处处开花结果,也把秋的脚步渐渐加快了。过了白露,冷空气渐渐南下,岭南也进入了深秋,天气有了明显的变化。雨水渐渐减少,身上不再有湿湿黏黏的感觉,清晨和夜晚多了几分干燥和清凉,中午的紫外线也减弱了许多。若在霜降前后,下起了秋雨,便会有阵阵寒意,穿透着身体,要穿上长裤、披上单薄的外衣御寒。虽然没有了酷暑的炎热,但是中午仍需要换上短袖的衣服,蚊子继续在晚上嘶叫着。当冷空气南下时,由于紫外线减弱,被酷暑天的暴雨洗礼后天空,云雾减少了,蓝天显得更高远了。黄昏时,没有了像夏季里布满彩云的天空,只有橙黄色的落日。岭南的秋天藏在柚子和栗子里。中秋节前后,是柚子和栗子成熟的季节。柚子园里,一颗颗硕大的柚子挂在树上,就像一盏盏金色的灯笼。当秋风拂过时,满园的柚子清香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当栗子和柚子大量上市,家家户户都飘着栗子和柚子浓浓香味时,深秋已经到了。栗子与柚子是深秋里最可口的美食,也是最具有秋色的时令农产品。清香柚子和美味的栗子配上岭南的月饼,让中秋节变得更有味道。岭南的秋天,虽然没有北国的凄美落叶,但藏在大自然里的秋声,处处都充满了别具特色的岭南风光。
10月下旬的广州,被一片明艳包裹着。从机场到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大巴车上,高楼大厦不断地一闪而过,但是道路两旁尤其是立交桥两侧倒垂下来的大片大片的红,怎么也无法倒退出我的眼睛。一簇簇三角梅如瀑布般流淌而下,交织出一道道“空中花廊”,美得让人恍惚。湛蓝如洗的晴空下,密密匝匝的三角梅灿若晚霞,诉说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浪漫。载着我们的大巴车从三角梅下“穿行而过”,成了今日路途中最治愈的时刻。秋冬季,广州雨水减少,阳光充沛,温度达到三角梅生长最佳,这个季节的三角梅花色也比其他季节更加鲜亮。当秋风拂过,大朵大朵的三角梅挨挨挤挤地晃动着,在明媚的秋阳下闪闪发光,开得热闹又治愈,让每个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驻足拍照。三角梅的花语是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十月的广州,三角梅簇拥在一起的那种热烈,实在太有张力了。绽放羊城花满桥,千朵万朵压枝低,说的不就是这般情景吗?记得2011年刚到广州,从广州天河客运汽车站走出来,翠绿的枝头缀满了或紫红或深红的花朵,显得那么的生气勃勃、惊艳迷人。艳阳高照、鲜花盛开、温暖如春的场景,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惊喜。曾经的我每天在这个城市穿梭,匆匆而过,但不经意间总能发现身边这一城的灿烂。院子里、阳台上、天台顶、围墙边,它在自然肆意地生长。它在小路深处泻下一树,爬满屋顶尽情地开放。曾经租住的房子对面的邻居将三角梅当盆栽放在阳台上,枝条带着盛开的花朵伸出楼体,有点悬空盆景的意思,特别美丽。每天早上我透过那小小的窗户,抬头就能看到盛开的三角梅。斑驳的墙上,几簇耀眼的红,让心情顿时好了许多。我甚至想当然地认为,季羡林所言“自己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说的就是这种花——三角梅。数年过去了,我始终喜欢着这座城市,喜欢着一年四季都会盛开的三角梅。在南京看习惯了梧桐树,到了广州,会不自觉被路边、公园、小区里的那一树枝繁叶茂的榕树所吸引。“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歌曲中的榕树生机盎然,颇具童年意趣。“谁言独木不成林,一望巨冠天半阴。”诗中的榕树枝繁叶茂,颇具气势。榕树是广州市街头巷尾最常见的树种。小孩子围着大榕树捉迷藏,街坊们在榕树下谈天说地,形成了广州市独有的“榕树头文化”。如今,岭南很多古村落还流传着“有村就有榕,无榕不成村”的说法。在广州,榕树见证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分享了人们的生活故事,成为了人们回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冠盖如华,垂须入地,巨大的榕树群将内外分界,往外繁华城芯,向内自然宁静,踱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从前,触摸到旧时光的况味。当时年少的我总是有过大大小小的梦想,毕业时候的豪言壮语化成一句“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多的是年轻的朝气,少的是左右的顾虑。十多年前来到这座城市打拼,当时觉得广州这个城市好大,大到显得我是多么的渺小、卑微,似乎有着满腔热血,有着满心的远大抱负,但总是会被巨大的人潮掩埋,最后不留痕迹。记得当时我和在广州做外贸工作的高中同学,经常坐在越秀公园的榕树下聊天,她讲述着接不到单的苦恼,我诉说着写不出创意方案的烦闷,然后两人看看天、看看树,互相开导着对方,总能豁然开朗一些。榕树日复一日记录着我们最真实的毕业生活,也承载着我们最亲切的同学情谊。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附近,每到夜幕降临,很多年轻人一边在街头演唱,一边进行线上直播,热闹非凡。从学校到地铁口,一眼望去,短短500米左右的人行道上,就有六七个演唱摊位,从流行歌到民谣、摇滚,各种风格都有。这些摊位相应的设备十分齐全。歌手的面前摆放着两个支架,其中一个架着正在进行直播以及提示歌词的手机,另一个架着补光灯。摊位前布置了灯带,温暖的灯光随着歌声慢慢闪烁,氛围感满满,令人恍若置身一个小型演唱会。街头歌手们沉浸在音乐世界里,卖力地演唱着,动听的歌声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聆听,一些听众十分投入,不断挥舞荧光棒、拍手板,为歌手们“应援”。这些歌手在线下演唱的同时,还会通过各大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让更多人参与互动,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歌声。每天晚上下课后,我都会去广场听听街头歌手们唱歌,有天晚上正赶上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户外直播,现场一位特意从东莞赶来应援的大姐热心地向我做起了介绍,详细地向我讲述了这位歌手的成名励志故事以及自己对她的崇拜。2011年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广州各大地铁隧道里随处可见街头歌手。忙完一天的工作,走出地铁站总能听到一群追求自己热爱事业的街头艺人们的歌声。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潮流,现在的街头艺人有了更美丽的称呼“城市里流动的精灵”。他们虽没有闪耀的舞台,却能够在生活中发光发热,通过努力在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无论在哪个角落吟唱,他们身上都有着这个时代清晰的烙印,这群在街头唱歌的年轻人,在夜幕上尽情唱出热情与梦想,也让广州这座城市更具温情。一座城市的灵魂可能不仅存在于城市地标或代表性建筑里,还会散落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中。广州,既新锐时尚,又静谧祥和,在直矗云霄的现代楼宇间,古老建筑巍然,彼此相交纵联,铺就成一幅连绵不绝的巨画横亘南天。十年再见,广州还是我心中曾经的模样。再见,广州,再见,这段旅程……
诗如神性的声音诗如神性的声音存在,梦境能量,变化的风不聪慧的孩子试图去解释广阔的宇宙不完美的我们总试图创造出完美的作品而这愚笨的想法也许正是我们最好的部分靠近,心灵 ——青鸟2023.10.29白羊绒大衣白羊绒大衣领口和袖子有细绒毛柔软像母亲太洁白,又太暖和我忘记了为何而买一生之中也未曾穿上就如我们,想像的生活是忘记了啊只记得每天穿上母亲的袖套将地板、桌面擦抹干净将碗和生活一起叠好有时候,我会拿出这件白羊绒大衣搂抱着沉浸于一首诗中并且暂时忘记了所有 ——青鸟2023.2.15
“七妹儿跳楼了!”我一接到妈妈泣不成声的电话,就飞奔回娘家。妈妈见到我眼泪又掉了下来,喃喃地反复问:“小家伙怎么会跳楼呢?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我心疼地搂住妈妈的肩,用纸巾替妈妈擦着不断滴落的泪水,心里紧张地思索该怎么安慰妈妈,话还没出口,泪水却也如珍珠般滚落了下来。为什么是跳楼啊?妈妈确实问到了点子上,即便有什么想不开,也不可能选择跳楼啊?我也觉得很诡异。小家伙刚满月,就被送到了我们家,小小的柔软的身体,皮毛雪白,蜷曲在妈妈怀里,双眼眯成一条小缝,带着些迷糊也带着些不安看着围一大圈的人,不知道这些人在兴奋什么,一个个笑嘻嘻地伸手抚摸她,惊奇她琥珀色宝石般的眼睛。小家伙微弱的意识里充满了迷惑。我看她娇滴滴憨憨萌萌的小样子,正好可以让我们“六朵金花”升级为“七仙女”,我提议:“干脆就叫她七妹儿吧?”姐妹们都拍手称妙。小家伙是我们家养的第一只小宠物,深得全家人疼爱。爸爸每天负责采买新鲜的鸡蛋、鱼鳅、瘦肉,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小家伙煮牛奶,熬鱼鳅鸡蛋粥或者鸡蛋瘦肉粥,一天呵护几十遍,忙得不亦乐乎。小家伙每一顿饭都撒娇要爸爸守在边上才肯吃,爸爸也总是慈爱地坐在小板凳上一直守着,这一切把姐姐们看到眼睛发绿。小家伙仗着爸爸妈妈的宠爱,总爱赖在妈妈的大床上很傲娇地东瞅瞅西嗅嗅,还张扬地看着姐姐们嫉妒的眼神“喵喵”示威。偶尔看着她在地上跟一团毛绒绒的雪球在滚动,姐姐们总是小心呵护着避着她,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这个小小的妹妹给踩没了。春去秋来,七妹像一朵花儿在绽放。俗话说女大十八变,七妹出落得样貌美丽,气质高贵,皮毛雪一样没有杂色,一双琥珀色眼睛秋波水起十分讨人怜爱,娇憨呆萌又机敏伶俐,又极善猜测妈妈和姐姐们的心思,让爸妈和姐姐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有时候我故意装着生气不理她,她就会悄悄匍匐过来,轻轻撩一下我的裙摆,然后敏捷地跑到角落去把自己藏匿起来跟我躲猫猫。我佯装没看到,唤着:“七妹儿,七妹儿,你藏在哪儿哪?”多唤几声,她就会咿咿呀呀细声回答:“姐姐,我在这儿哪”,然后伸出雪球一样的小脑袋来,生怕姐姐笨到找不到。遇到我情绪低落不搭理她,她就很温顺地依偎在我的长裙边,善解人意地牵拉我的裙裾,用那双水汪汪的琥珀色眼睛温柔地看着我,直到我疼爱地把她抱在怀里,陪着她疯玩到开心大笑才作罢。岁月荏苒。女儿们一个个嫁出门了,家里就只有七妹贴心地陪伴父母一年又一年。妈妈更溺爱七妹了,七妹也是时时刻刻颠儿颠儿跟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妈妈后面。妈妈担心娇生惯养的七妹出门被欺负,所以一直金屋藏娇地宠着。姐姐们回娘家时就是七妹最欢乐的时候了,一忽儿在这个房间撒欢,一忽儿又飞奔到另一个房间,再不就伏在姐姐们怀里嗲嗲地求疼爱。还惹是生非地帮着姐姐欺负姐夫,一不小心被姐夫逮着教训了一下,就夸张地大声叫着“救命”躲到墙角去。等大家早忘记这事了,她又悄悄匍匐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姐夫留下一道道血痕,然后躲在姐姐身后一脸无辜地望着姐夫怒目圆睁的样子,乐得姐姐们笑到弯腰。不过也奇怪,小小的东西报复心怎么那么强?而且居然懂得实践“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战略战术?小家伙还会常常表演扑虫子的小把戏逗姐姐们乐,扑到虫子紧捏在手中,笑嘻嘻地又故意放掉虫子,等虫子一逃窜又飞身扑过去抓回手中,再放再扑,反反复复没完没了,还时不时狡黠地看看姐姐们的表情,然后一脸小坏小坏的洋洋自得。春风渐渐温软起来了,七妹忽然变得躁动不安,妈妈也有了心事。每次我回娘家,妈妈都会叹气说:“女大不中留啊,黄家那狗蛋总来家门口骚扰你七妹儿。”狗蛋不是狗,而是邻居黄婆婆捡回家的一只流浪狸花猫,住在楼道口。妈妈继续叹气:“那狗蛋一听到我们家门响就窜过来,巴巴地望着赶都赶不走,有时候一蹲就是一整天,我也看到你七妹儿偶尔会隔着铁栅栏门偷偷打望。”于是,妈妈和姐姐们就开始留心身边有没有适合自家公主的“乘龙快婿”了,可是,这方圆数十里又哪里有“驸马爷”呢?就这样,东不成西不就,七妹就拖成了大龄姑娘。七妹不再唱美妙的情歌了,少言寡语,焦躁易怒,饭也吃得少了,而且夜夜吵闹不休,严重影响到爸爸妈妈睡眠,苦不堪言却又奈何不得。三月的一天,妈妈慌张地打来电话说:“七妹儿不见了!”惊得姐姐、姐夫们全体出动,回娘家找小家伙。周围所有可藏身之处,坡岭草丛、楼栋临山的缝隙、沟渠瓦栏,找遍所有的旮旮旯旯,就是不见七妹的踪影。妈妈急得边哭边数落爸爸,说肯定是爸爸故意开门,不然小家伙怎么会离家出走呢?天渐渐暗了下来,一家人都情绪低落,妈妈仍然嘤嘤地哭着责怪父亲。整整一晚上过去了,黄家的狗蛋似乎也嗅出什么似的,不停地一趟一趟往家门窜,对着栅栏门使劲地叫个不停。第二天一早,大家又出门去找,这次寻找的范围就更宽了,三层马路、二层马路、一层马路,几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渺无踪影。我心情沉重地往回走,紧蹙着眉头边上楼梯边想“这小家伙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焦虑之中又摇摇头,似乎要甩掉不祥之兆,眼角余光扫过一楼楼梯和二楼楼梯之间堆满烂家具烂木柴的平台,咦?这么杂乱的地方似乎闪过一道雪白的光影?一个念头,电光石火般,七妹!我赶紧大声叫喊着刚进楼栋的爸爸妈妈:“妈妈快来,妈妈快来,好像是七妹啊!”边蹲下身子,探头进去,果然!小家伙蜷缩着身子藏匿在柴堆里。我赶紧伸手去抱,小家伙害怕得浑身瑟瑟发抖,根本没办法挪动身体,一次两次我居然没有抱动。妈妈也蹲下来,跟着我一起用劲把小家伙边拉边抱了出来。如果有魂魄,七妹一定是被吓到魂魄俱散了。从来没有出过家门,从来都被娇滴滴宠养,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么会知道家门外还有江湖?远离了父母和姐姐们,挨饿受冻担惊受怕又迷了回家的路,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啊,只能躲在柴火堆里恐惧地捱过这黑暗的一天一夜啊。妈妈紧紧地抱着七妹,一串串泪水往下掉。我紧跟在妈妈身后,泪眼蒙眬。妈妈感激地说:“是你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啊!”回到家,妈妈把七妹放下来。惊魂未定的小家伙闪电一般跑到平时最爱玩的角落,然后走走停停又想想,似乎是在考证究竟是不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岁月蹉跎。九年过去了,七妹也老态龙钟了,沉甸甸的身体撑满了脂肪,走路也慢慢腾腾地一步一摇,哪里还有年少时的风华绝代?每次我回娘家,妈妈都会长吁短叹。一个很艰难的春天之后,爸爸妈妈正在客厅说话。七妹照例依偎在妈妈脚边,只是用她那依然漂亮的琥珀色眼睛看看妈妈又盯盯爸爸,突然躬起身来,低头嗅嗅妈妈的脚,又嗅嗅爸爸的脚,然后在几个房间里急速乱窜,一步不歇。那神态既烦躁不安,又坚定刚毅。妈妈对七妹的举动不解,有些疑惑地对爸爸说:“七妹儿今天怎么啦?玩什么把戏啊!”妈妈说罢,伸手去抱七妹。突然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只见一道“闪电”划过,没等爸爸妈妈反应过来,就听见窗外传来“砰”的一声闷响。接着就有人在楼下大声喊:“谁家的东西掉楼下啦?”妈妈被惊得目瞪口呆。脸色苍白,扑向窗口看了一眼,立即转身往楼下冲去。等抱着七妹回到家,妈妈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爸爸帮着妈妈为七妹擦干净血迹和污泥,用一只漂亮的盒子装殓了,再覆盖上一层又一层洁白的绸绢。妈妈忧伤地对在渐渐僵硬的七妹说:“幺儿,安心去吧……”妈妈说着,泪水跟雨水一样直往下淌,哽咽着几次三番说不下去。七妹跳楼的第二天,黄婆婆家的狗蛋也莫名失踪了,从此再没回来。其实,我家七妹跳楼至今仍然是无解之谜。跳跃可是她最骄傲的天赐本事啊,仅仅一个不足十米高的三层楼会要了她的命吗?“七妹儿可能是想家了。”我宽慰着妈妈。“回家?这不是她的家吗?”说完,妈妈白眼斜着父亲。我捧过妈妈的手笑着说:“哎呀,妈,你又欺负老爸。就算老爸开门没注意小家伙跑出去了,我们不是找回来了吗?就别再想不愉快的事情了哈。”我明白妈妈是心里太悲痛了找爸爸撒气,看妈妈送我一个白眼不再说话,我心里才偷偷松了一口气。我心疼妈妈经久不息地难受:“妈,我们再去抱一个七妹儿回来好不好?”妈妈红肿着眼,坚决地摇摇头,然后只说了一句:“太沉重了!”是啊,九年的相依为命,谁还割舍得下谁呢?我俯在妈妈耳边悄悄说:“七妹儿活着呢,猫猫有九条命,何况我们家七妹儿是波斯猫,那是有十条命的呢。”妈妈眼睛闪过一道光亮,很快,泪水又悄然浸了出来。从此,妈妈坚决不再抱养任何宠物了;从此,我们家女儿也坚决不再抱养任何宠物了。太沉重了!按照妈妈的嘱咐,我把七妹安葬在楼栋边上的坡岭。春夏的时候,那里会开出很多的野花。黄色的雏菊、白色的蒲公英、粉色的夹竹桃,还有一窝窝葱郁的猪猪草、一丛丛厚厚实实的麦门冬,连绵坡岭。我一边挖着土,一边在心里跟七妹说:“这里草木茂盛又向阳,还有花儿朵朵,你一定能遇到你想要的那个‘他’。安息吧,幺妹儿!”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看着满地黄金稻,我不禁吟起唐代诗人许浑的《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在许浑的诗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很美好的世外桃源景象,秋天的小山村里长满了松树,门前的小溪潺潺流淌,从蒸腾的雾气中感受到阵阵稻花的香气。顺溪望去遍地的金黄,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啊!从小到大,我为数不多的农村生活,就是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去外婆家度过。我的外婆家在湖口的乡下,是一个水稻种植大村。一到暑期,母亲便收拾好我的行李把我送上前往外婆家的大巴车,一路上我无暇顾及窗外美丽的风景,抱着我怀里的行李,怀着警惕和不安的心坐在座位上,每当车一停我就不停地望着窗外看是否到站,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坐过站迷路了。外婆则早早地来到马路边上等着我的到来,记得有一次,估计是自己看错到站,导致坐过站了。下车后我紧紧抱着行李一个人独自往回走,既可怜又无助,走过一段路后远远看到外婆站在那里接我时眼眶一湿,丢下行李冲进外婆的怀里。外婆带我回到家后,打开灶台上的大锅盖,里面是满满的一大锅香喷喷的米饭,外婆拿起铲子一铲到底,翻起最下面一层厚厚的锅巴,手上沾点水防止米饭粘手之后徒手抓起一块锅巴,灵活地在手上揉搓着,于是米饭变成锅巴饭团,锅巴焦焦脆脆的,一口下去全都是米饭的焦香。“月亮妹儿,拿起参镰、谷篓来,去割禾啦。”外婆在门口向我喊道。我连忙拿上工具,跌跌撞撞地跟在外婆屁股后面,像个小跟班儿。一路上,一会儿追赶着路边的蝴蝶,一会儿蹲在田里看跳来跳去的青蛙。来到稻田,一眼望去遍地金黄,稻穗金灿灿随风摇曳好像大地盖上了一层黄金地毯,真是漂亮极了。外公拿上工具,快刀斩乱麻地将割下来的稻谷放进脱谷机里进行脱粒,手捧一簇水稻,脚踩踏板飞快地运转起来,像一只快速转动的大铁桶,凭着自身的扭力将谷粒从稻秆上打落。看他手脚并用边踩边用手不停地翻动水稻,脱好的谷粒掉进拖谷仓内,还需要将里面的稻秆分拣出来,然后用盆盛出稻谷,用筛子进行二次加工。将加工后的谷子用袋子装好扎紧,最后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其搬到晾晒场晾晒后储藏。在外婆家看到这繁忙的景象和她们对丰收那种满足的幸福生活,不禁使我想起李坤在《悯农》里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父亲和我讲过60年代中国发生过大饥荒,又称“庚子大饥荒”。在那个年代我们很多人吃不饱饭,因为没有粮食大家上山挖野菜甚至是剥树皮来充饥,由于营养不良造成好多人瘦骨如柴,甚至是死亡。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饥荒。这个灾害不仅给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于大饥荒我了解得并不多,只听父亲说过那个年代饿死过很多人,这是我对大饥荒留下的印象。后来听父亲说在人民公社化之后,我们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人们又经受了严峻考验,很多人只能是吃稀饭维持生活,甚至有人靠卖血来填补家用。也正是由于党的坚强领导,父亲那辈人经过艰苦地奋斗及百倍的努力付出,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渊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并长期领先世界。纵览古今,农业兴旺、国泰民安,社会才能稳定。农业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多么有幸生于这样一个和平、繁荣昌盛的国家,有幸长于农业丰收,农民基础稳定的时代,不必经历啼饥号寒的曾经,不必徘徊在饥饿难耐的未来。所以,我们庆贺丰收,致敬耕耘,铭记当下的温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作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传承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从你我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应怀着感激的心情将节约的思想贯彻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如今的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禾下乘凉也不再是袁公的一个梦,从原来的求吃饱饭再到现在的吃健康,粮食品质不断在上升,我的家乡南雄市也建立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示范区,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有效提高耕地内在质量。为粮食安全做好保障。生逢盛世,与有荣焉,脱离饿殍遍野的年代,迎来璀璨如星的未来,粮食的重要性却被逐渐遗忘......一阵秋风吹过,赏看祖国大地农机穿梭于田间,一片收获的繁忙,看到黄澄澄的稻谷,我仿佛又闻到了稻花的清香。备注:本文获得南雄市老干部大学散文创作大赛优秀奖,入选羊城晚报出版社编印的《粮食稳·事业兴·祖国强——南雄市散文创作大赛作品集》
各具风采的孔门十哲文/野野(陈星焱)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优秀弟子,这一说法源自《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条语录之前没有“子曰”,因此,不好断定它是出于孔子之口,还是出于当时人们对孔门弟子的评价。颜渊是鲁国人,名回,小孔子30岁。他的父亲颜路与他先后入学孔门,不过,颜回的名声比乃父要大得多。颜回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好学生”典型。在孔门七十二子中,颜回得到了孔子最高的评价。孔子从不轻易以“仁”许人,而称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特别看重颜回,这并非出于孔子个人的偏爱,颜回的同门师兄弟对此也心悦诚服。《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让子贡将自己与颜回比较,子贡说:“赐(子贡)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回41岁就离开了人世。他在道德修养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片空白。颜回死时,孔子为之恸哭流涕,痛呼“天丧予”。尽管颜回在孔门资历不算最深,年龄不算最老,但在孔门七十二子中却毫无争议地居于首席地位。宋儒将孔子、颜回合称“孔颜”,这进一步提升了颜回在儒家学派的地位。闵子骞、冉伯牛都名列孔门十哲,均以德行著称。这两位大贤终其一生都在默默砥砺德行,留下的言论材料却很少。《论语》两次记载孔子赞美闵子骞,闵子骞仅在《论语·先进》中载有“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一语。至于冉伯牛,因得麻风恶疾而早逝,竟无只言片语传世。仲弓是冉雍的字,他小孔子29岁。尽管仲弓的父亲社会地位低下,但孔子并没有歧视他,相反给予他高度的评价,甚至说仲弓的才德可以“南面称君”。仲弓不仅以德行著称,而且在政事方面亦有建树,他曾出任鲁国执政大夫季桓子的家宰,以居敬行简而深受好评。仲弓是对孔子礼乐思想体会最深的人,后来荀子屡将孔子、子弓并称,郭沫若认为,子弓就是仲弓。仲弓的人生轨迹,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社会底层进入上层社会,并得到世人的认可。这在战国士林阶层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冉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以政事见称,且多才多艺。冉求对孔子的学说并非百分之百地信奉,不过他不像宰予那样敢于当面挑战老师。冉求曾经委婉地表示,自己无力践行孔子之道。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冉求自己画地为牢。冉求长期担任季氏家宰,他的政治立场其实更靠近季氏。他支持季氏征伐颛臾,积极协助季氏在鲁国推行初税亩政策,并帮助季氏聚敛财富,孔子气愤地号召弟子对冉求“鸣鼓而攻之”。但总的来说,冉求对孔子是忠诚的。公元前484年,冉求借战胜齐军的机会,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漂泊14年的孔子,使老师得以体面地返回故国。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他正直率真、快人快语、敢作敢为、信守承诺,在孔门弟子中最有个性,故事也最多。子路的特长是政事,他曾先后任季氏家宰、卫国蒲邑大夫、孔悝家宰。子路是孔门中少有的敢于当面批评老师的弟子,他的直言不讳往往使孔子有所忌惮。孔子虽然经常批评子路,但这并不妨碍孔子视子路为自己最忠实的门徒。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在内乱中被杀,临死之前仍不忘系好冠缨。子贡是端木赐的字,他来自卫国,比孔子小31岁。子贡在孔门以言语著称,是春秋末年“国际”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外交家之一。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贡曾经仕鲁,多次代表鲁国出使应对,孔门七十二子在现实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实以子贡为最大。关于子贡的外交成就,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之事。后人多以为子贡此举颇似战国纵横策士所为,但在春秋末年似乎还没有如此风气。子贡又是中国最早的儒商,《史记·货殖列传》甚至认为,孔子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是由于子贡束帛之币以聘享天下的缘故。孔子弥留之际,门人弟子中只有子贡陪伴在侧。孔子既殁,弟子心丧三年,独子贡庐墓六年,尽哀而后去。宰予是鲁人,字子我,又称宰我,小孔子29岁。宰予与子贡同样以言语著称,他是孔门中少有的具有离经叛道倾向的弟子,敢于对孔子学说提出质疑。《论语》中有五条关于宰予的材料,其中四条都是记载孔子批评宰予的:其一是《八佾》载孔子批评宰予以“使民以栗”来解释周王朝以栗为社树,并告诫宰予“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其二是《公冶长》载孔子批评宰予昼寝为“朽木不可雕”,并宣称从宰予昼寝事件上,由“听其言而信其行”而改为“听其言而观其行”;其三是《雍也》载宰予给孔子提了一个刁钻的两难问题:“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子答以君子可欺而不可罔;其四是《阳货》载宰予质疑孔子倡导的三年之丧,孔子斥其“不仁”,这是孔子对弟子最严厉的批评。世上有一种头脑聪明、伶牙俐齿且又性格刁钻的人,宰予可能正是这一类人。他的离经叛道与其说是思想立场问题,倒不如说是出于天性。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45岁,与子夏并称“游夏”,均以“文学”著称,当时的“文学”指的是礼乐典章制度。在孔门七十二子中,实以子游的天分最高,最富于理想色彩,堪称是一位孔门才子。“游夏”虽然以“文学”并称,但他们的特长其实并不一样,子夏对《诗》《书》《易》等古代文献有浓厚的兴趣,而子游擅长的则是礼仪和音乐,尤其对儒家特别看重的丧礼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天分高,所以难免对别人的要求苛刻一些,《论语·子张》记载了子游的两条人物评论,一条是评价子夏门人只配“洒扫应对进退”,机锋指向子夏门人,其实也暗含着对子夏的轻视;另一条是评论子张:“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这分明就有点像孔子的口吻了。卜商,字子夏,小孔子44岁。子夏的“文学”特长主要表现在他熟悉《诗》《书》等古代典籍方面。子夏在孔子门下有吝财之名。据《孔子家语·致思》载,有一次天下雨,孔子出门没有雨伞,弟子要孔子向子夏借伞,孔子说,子夏为人吝啬,与人相交要避开他的短处,坚持不向子夏借伞。《说苑·杂言》载孔子言:“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悦不如己者。”这是说子夏善于与贤于自己的人交朋友。应该说,孔子是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死后,子夏居西河教授,他的门下聚集了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等一批著名弟子,成为战国初年儒家一大重镇。子夏在孔门七十二子后学中获得巨大的声名,应该与他的弟子后学奔走先后、宣传褒扬有关。子夏晚年离群索居,其子死,哭至失明,境遇颇为凄凉。孔门十哲个性不同、风采各异,他们像群星拱卫北斗一样,聚集在孔子身边,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圣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