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散文·随笔·短信

散文·随笔·短信

  • 书做的阶梯

     如果说,家住海边的孩子是在海洋里长大的,那么家里书堆了好几个书架的我,就是在书的海洋里长大的了。  我很庆幸有一对爱读书的父母,因为他们,自呱呱坠地以来,我身边从来没少过书。伴随着成长,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每一本都能牵住我的心。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了。    我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是在五岁左右。那时,我还小,识字也不甚多,但一见到它,就被书中“金戈铁马”的故事和三分天下的气势所紧紧吸引住了。有不懂的字,就查字典;有不懂的句,就勤思考;有不懂的史,就与父母共商讨……这样,第一部如此巨大的著作被我于一个星期内“干掉”了。也因为它是原版文言的缘故,让我着实爱上了古文。    第二次见到《三国演义》是小学四年级。这时,那本原该躺在书架底层的巨作,因我一时“雅兴”,“重见天日”。我将它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两遍、三遍……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它面前的渺小。刘备、关羽、张飞的“名虽君臣,实同兄弟”让我感动,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使我敬仰,周瑜的英年早逝和嫉妒之心令我叹息,曹操那“花面奸臣”的嘴脸尤为我憎恶,西蜀群英的消逝让我多次落泪,“晋统三国”的结局叫我不住感叹世事无常……    兴致终因小学毕业前的忙碌搁下了。再次拿起《三国演义》是初一的寒假。   那是一个斜风细雨的日子。扫开书卓上的杂物,捧出书,轻嗅,依旧书香。香虽依旧,人却不再。重看三国,多一分伤感,少一分年少轻狂;见证和关注的是历史的兴衰,而不是寻常的打打杀杀。孟德公在我眼中,不知为何已成主角。他的文才、他的武略、他的临阵之大智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机变,都为我所关注。在他和那一代人身上,映出的却是整个封建时代的影子。兴亡、无常……    三次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是三次对自己成长的注解。一路走来,踏书而行。书是我成长的阶梯,把我引向智慧的至高之点…… 耳边响起一阵吟诗声:“……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004年2月】  【编辑按】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作者在写三次对书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其实也是说明了作者自己正在成长,对书的认知其实就是作者对成长的注解,书是一个进步的阶梯,同时也是人成长的过程···作者在写第一次和第三次的看书的时候可以稍微得扩展开来的哦,尤其是第三次···                   编辑:叶子                 2007年10月27日 

    2007-10-26 19:37:33 作者:李元骏
    • 0
    • 9537
  • 归去

    2007-10-26 19:32:53 作者:李元骏
    • 0
    • 9532
  • 愁之来处

     尝于斜风细雨日,独坐室中。扉之微掩,窗之半闭,幽幽静处,止余一人。案无杂物,一灯、一清茗、一累古书耳。茗所置处,隐隐烟腾;四书所持,暗暗生香。然心之甚愁,无言可拟。举杯小饮,稍香,然后微苦;又翻四书五经阅之,止旧文,无新韵,不由郁闷。推茗于桌旁,掷书于案头,空长叹,心茫然。回首,架上习题累累,突兀而现,心头遂丝丝愁涌,浅浅淡淡,若有若无,却不可收。风雨渐大,珠借风势,击帘声乱耳……闲者,安乎?愁!疾步街头,步甚疾,心甚急——离上课不远矣。心已乱,声更乱——私语声、谈论声、招呼声、施工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一片噪杂,皆入余耳,如何可受?更兼一阵蜂鸣,嗡嗡一片,大有赶超苏小小墓鬼哭之势,绞心如乱麻。狂奔至校,快铃声一步先行。然又闻朗朗诵读声不止,跟之快念。遂一日课始之,写字答题,前一事毕,后一事来,少有歇。不知多少时日,天显苍茫,已上归途。忽忆今日作业,心惊,下车后复疾行,以求归家稍早,作题时稍多……忙者,趣乎?愁!又一斜风细雨日,复掌灯斟茗持书而坐。雨疏风骤,风催细雨击户。余忽觉其之妙,细听,隐约丝竹之声。余心不觉欣喜,以舌尖轻拭清茗,苦尽,甘来。举《诗经》细观,见美文一首,低声诵之,毕,遗味甚浓。兴起,悟佳句,思妙词,心中宽慰。思绪止时,残雨将尽,日出云来……闲者谓之愁乎?非也。立于公车之上。离上课时间尚多,毋需心焦。放眼窗外,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高楼林立,阡陌纵横。隐听蜂蝶声,望尽大约鸣处,鲜花碧草一片。下车,入校,见三五知己围坐,乃上前,谈历史兴亡,论大业成败,彼此见解或有不合,一笑置之。逾时不久,上课。今日之题,颇多,不乏难者。力攻之,久不克。忽心头灵光一现,就其法解之,乃成,顿生一莫名之喜。又学,不止,却少怨而多喜。残阳沥血时,乃至吾家。忆及今日作业,多已就于校矣……忙者谓之愁乎?非也。前后之事,两两相较,有相合者,有不合者:相合者谓之均处同样境地行同样事;不合者谓之虽处之行之者同,然心中却有喜有愁。为甚?缘何?其乃因闲者忙者之变乎?非也,实因前两事时,余心中思愁,故所行显喜。前后之别,心境耳!学习之事,亦其然也。或觉学习之喜,或以学习为愁,皆因心境不同而已!若以学为乐,天长日久,学业自进,亦感其乐矣!  【编辑按】      不错的一篇文章,从全文可以看得出作者对古文的模仿是相当的不错的哦而且在语言上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能力 不错哦继续努力哦!!                                   编辑:叶子                                  2007年10月24日  

    2007-10-23 23:04:58 作者:李元骏
    • 0
    • 9539
  • 载歌寻梦

         数一数洒遍穹宇的星吧,那是少年的梦;听一听横亘于峡谷的风吧,那是少年的歌。少年们做着无数的梦,唱着浩荡的歌,翻越高山,穿过雪原,最后横渡大海,抵达心中的彼岸。我亦如是。梦我向白昼寻梦,梦飘落在空中,成了雪白的云。白色,这是纯洁的颜色。少年的梦永远是纯洁的。我向黄昏寻梦,梦漫散在天边,成了金黄的霞。金色,这是灿烂的颜色。少年的梦永远是灿烂的。等到黑夜羁绊住脚步,我并不恐慌;偶尔被恶梦惊醒,我还能安心。再度躺下,在黑色的夜里做我白色、金色的梦。那么就入睡吧。梦里,“我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梦外,“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少年有瑰丽的梦,他也知道,他必须在醒来后使之成真。于是,第一缕阳光轻拂窗棂时,我踏上的新的征程。歌少年的生活是歌。少年的生活是通俗歌曲。那是说唱乐——它有着速度和活力;那是摇滚乐——它有着力量和激情;那是节奏蓝调——在随心所欲的旋律中,藏着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一部交响乐,那么少年时期就是它的序曲。这是交响乐的精华,它拥有最具活力和表现力的音符。如果把序曲写得精彩,整首交响乐都会为之发亮。我唱着歌前行,我用歌声赞美年轻。跋涉征途十四年,翻山过水岂言难?少年心有拿云事,意气须冲牛斗间。我还在前行。寻浩梦兮向天,载长歌于九霄。【2005年11月18日】   【编辑按】      寻找我的梦,一个我期待的美丽的梦不再孤独,不再彷徨   那里开满绚丽的花朵,那里充满悠扬的歌声               梦有都大,路就有多远但是我们不仅仅要有梦想,     还得创造未来,因为未来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没有上帝,也没有奇迹,只有自己的信念,未来的发展要靠我自己亲手创造。                                                       编辑:叶子                                             2007年10月24日 

    2007-10-23 22:52:58 作者:李元骏
    • 0
    • 9559
  • 川西游记

     引子:早就计划一游川西,奈何学业繁重,不允抽身。中考之后,终于得以偕诸同学成行。兹行经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桥、稻城亚丁、康定、海螺沟等地,为期九天。游前憧憬万分,游后了无遗憾,是行可谓尽兴。九日以来,所见之景甚丰,今记之,谨供来日缅怀。6月24日,晴。朝辞广州,亭午抵川。会地陪张公及两名司机——盖因蜀地山路绵延且崎岖,止一司机恐难应付,故需二人轮番开车。此亦一新奇事也。乃不入成都,而取道上山。午饭后始作山行,路果不同凡响,颠得众人眩晕。是旅途之艰苦初现其一斑也。一路向四姑娘山方向进发,也不知过了多少小时,山回路转,道旁忽现无数奇木。细视之,盖杉也。愈行其林愈盛,渐有穿云高山分立道路两侧密林之后。树叶极华,而枝干则古拙异常;群峰亦有异趣,山间草木葱茏,与近处杉林交映,竟使人有身临阿尔卑斯之感。倏而见数雪山横于高处。虽是夏天,山顶之积雪却遥遥可见。此时已然晚七点有余,但才方有霞光。金色的光芒映在纯白的冰冠上,衬以远处山之苍灰,近处树之青绿,并藏区天空之碧蓝,绘成一幅壮绝之画,实难言传。诸同学皆争相惊叹,谓为奇观。唯同学李某曾到此地,说这景色还属一般,更有佳处。导游停车让我等照相,并嘱曰小心高原反应。一问才知已攀至两千余米之高处。却并无不适。卒行车到达酒店,晚饭后睡觉。当夜同舍刘某消化不良,夜半而呕。此外无事。6月25日,晴甚。朝从宾馆出,即刻见识到何谓高原的太阳。阳光极刺眼,非但不能直视,单是望向光线所照之处都会有目眩之感。戴上墨镜后,周围顿有阴凉意,乃自嘲“见不得光”。此处的天空碧蓝,广州那晦暗的天与之不可同日而语。乘车片刻后,徒步游四姑娘山下之长坪沟。却道这四姑娘山下共有三条山沟,一曰长坪沟,二曰海子沟,三曰双桥沟。其中海子沟独宜登山;而长坪、双桥则为悠游之地。走在林间的栈道上,“横柯上蔽”,有荫遮阳而觉爽。这里的树木确与别处不同,倒地的不朽巨干间,兼高树及新枝点缀,妙绝。遍地皆绿草,亦有苔痕。栈道右边数十步处更得一溪,水清且疾,白浪争跃,奈何与我等尚隔一片林地,终不得近之而嬉。栈道一直向前延伸,顺着栈道向上望去即可见几座雪山,此则谓四姑娘山之四峰。山势峻而秀,望其顶晶莹者,此冰雪也。徒步三小时有余,颇需体力,同游诸友中始有疲而需吸氧者。终究游完是沟,大叹景致之美并路途之艰。下午乘车游双桥沟,其中又与长坪沟所见不同。沟内视界开阔,风景如画。夹沟皆高山,时有雪峰。路旁遍布草甸,中有鲜花斑斓,缀于其间。沟中树有异趣,垂老之树上多挂松椤。此地亦有一溪,溪水清凉,堪洗困乏之心。下车步于其间,则倍感天地之大、造化之奇。夫溪流半堰,成一浅滩,上有枯死之树十数株,枝干依旧而片叶无存,人谓之枯树滩。兹岂止于奇,简直可称“诡”了!两天来山川奇崛,余等感叹良多,不知来日是否仍会时时惊诧?卒别四姑娘山脚,奔千碉之国丹巴去也。丹巴位于大、小金川交汇之处,二者合为大渡河而去。所以谓之“千碉之国”,盖缘其山间藏屋旁多有高高的石砌碉楼。昔日此地多战事,土司时遣人于碉楼上预警,作侦察用;发现敌情便似烽火台般运作。是以丹巴易守难攻,从来便是重镇。到丹巴,住处不甚佳,唯屋顶阳台露天,妙矣。当夜无月,观星至亥时。眼见流星一颗,划破广袤的、嵌满钻石的夜空,向北逝去。一时竟忘了许愿。PS:日后或有所感,遂就此日所游两处添词,附于下——永遇乐·咏四姑娘山亘古孤高,俦云友月,神女仙岫。蜂蝶罹寒,燕莺畏冷,不敢来相诱。朝噙玉露,夕披霞霭,未解世间藏垢。算冷艳、从来只有,藐姑出乎其右。终逢君子,终生凡念,怎奈倏成别后。乍近而远,本来过客,偏使仙颜瘦。千年万载,凝眉终日,伫倚不辞宵昼。惹愁绪、青丝老尽,至今白首。虞美人·宿丹巴荒城逆旅多心事,身倦偏难寐。穹庐无月夜空晴,转起披衣独立数寒星。牛郎欲涉银河去,织女偏相拒。一迎一拒本平常,何苦避而不见似参商。6月26日,初晴后雨。早晨前往一座河边的藏寨参观。跳锅庄后,先饮青稞酒三杯。余平日素不饮酒,喝后虽觉无事,然旁人称我已脸红,讪笑一番。见识了独木梯。后至其菜园。导游允诺让大家摘苹果,叫我们中的男同胞先以手触园中的一株异草。我丝毫不知这是个骗局。只道是某种宗教仪式,乃用手大力握去——痛!原来其茎上有刺,只是被草叶掩住而看不到耳。也无心摘什么苹果了,唯与几位受害者一起强忍剧痛。当日一直很疼,甚至起了白色小斑;次日斑褪而仍觉难受。幸有沿途山水可看,略减痛楚。从那给我留下深刻回忆的藏寨出来后,乘车顺大渡河穿过牦牛河谷。谷中山与树相得益彰,更以其河水称绝:水流激荡辗转,百看不厌。河谷之内可谓移步换景,略无片刻雷同。行车良久,中途下车游塔公寺时遇雨。寺与寻常藏传佛教之寺并无不同,不赘述。至新都桥地界,照了几张相。此处虽称“摄影天堂”,然秋天景致方盛,平时则一般。入住一个让我们颇诧异的酒店。但一想到几天之后在亚丁村将住“当地民居”,现在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6月27日,寻常天气。开始无尽的车程。今天行车要翻过四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最高海拔4920米),直至稻城。在高原上,云层显得很低,以至使人时有触手可及之感,有拙诗一首为证:“近谷远山隐八分,高原到处是氤氲。纵然粉蝶丛中憩,薄翅轻扇也出云。”当然这只是着意美化过的一面。在高山上行车,更多时候是面对着简陋的公路、频繁的故障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危险。虽旅途不轻松,但得以玩遍那么多好地方,得失寸心知!每次下车休息,总有人向地陪张导同志询问海拔高度,我们的老张便一脸严肃地说:2998。起初人们信以为真,但我们几个同学却见他答话后总会转过头偷笑,心中生疑。原来早已过了四千米矣!笑嘻嘻的老张后来真的严肃了,一天后他在亚丁对我们说:当年曾有游客一听4000就真的高原反应了。为了对抗心理因素,他才把“真实海拔”控制在3000米以下……从此对张导有了新的敬意。后来的一切证明:他是一名好导游。6月28日,白天晴,间微雨;入夜后有大雨。一大早起来赶路,从稻城经三小时车程至传说中的亚丁村。到达下榻的民居,那个感觉震撼啊……并且全团要住25人超级大通铺!权且放下这些不想,安心游山玩水要紧。骑马入山,简直像是进了仙境。试想:路一直往三大神山方向延伸,路两侧是白石砌成的一座座玛尼堆;远处崇山峻岭环绕,近处是嫩绿的草甸,上有各色小花,奇石异树点缀其间,草甸中还有清溪穿过,牛马散落其中,悠然自得;加之圣洁的雪山并纯蓝的天及纯白的云……景亦神秀矣哉,非余之凡笔所能道尽。不说了。将我们拉回现实的是路上那些看不尽的大块的颜色或深或浅的质地或软或硬的SHIT(真正的“不可数名词”啊)。众骡子的消化系统实在太好了,工作效率极高。眼见一匹骡马大步将蹄踩在前一匹骡马刚撒下的温暖的SHIT上,牵骡子的马夫也将其“回力”鞋踩在anotherpileofSHIT上,尽显人畜之和谐默契。骑至一草场,终下马就餐。午饭是之前导游派发的某种野战兵食品,系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之原理加热冷饭冷菜。食之,不至于“味同嚼蜡”,给人的感觉略似鸡肋。吃饭时还要面对牦牛们布下的“雷区”,对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饭后下山,一路慢行,阅尽山光水色,并有“扫雷而后行”之意。其实牛马之SHIT是很干净的,与土壤成份无太大不同。故最后放开胸怀:只要不是形状明显的,照踩不误!这样走了4个小时,回到民居。喜闻张导已铁腕地“夺得”几个较小通铺的使用权,故诸同学可睡一间额定10人之通铺,更无外人。亚丁村民唯一的厕所也极有个性,恕不作详细描述以免诸位看官呕吐。主啊,今天怎么说了这么多恶心之事……几日来与老张攀谈不少,其人豪爽而不失幽默,兼有“匪气”,可谓一条汉子。夜深矣,睡通铺去也!6月29日,晴。再入昨日游玩之山,不过半途折向冲古寺方向,以游珍珠海。小径极陡,行进不易。终至一方草地,有溪流在侧。伸手入水,如触寒冰。想来这当是雪水,刚化开不久吧?草地尽处有树丛,从中取道,转下小坡,则珍珠海毕现矣。此湖虽美,终无有胜过九寨诸海子之处。唯得其清幽静谧,不似九寨人满为患。这时,湖边唯诸同学及两位团友,大家都安享眼前佳景,亦有掷石为趣者。湖后神山显现,使人骤有神圣之感。卒下山回村,午饭后驱车返稻城县。前一晚在亚丁无水可供洗澡用,正觉不适。恰稻城有温泉,浸后稍解疲劳,兼作洗澡之用,却也不错。入住酒店。经亚丁民居的洗礼,对一切酒店均感觉良好。6月30日,阴晴不定。前往康定,坐了一整天的车,补了好长一段睡眠的时间,听MP3听到电池没电。入夜后在车上和张导谈了良久,愈加钦佩。临出藏区前车后部左侧玻璃被一醉酒藏民扔石块打碎,幸为钢化玻璃,碎片掉落不多,未曾伤人。更无大事可记。又及:这几天多在318国道行车,其路况之差难以想象,亦难以描述。永世难忘的318!7月1日,晴。晨起动征铎,直至海螺沟。从缆车望下去,海螺沟冰川的确很有气势。由于是海洋性冰川的缘故,此冰川上携带土石颇多,碛已半掩其冰,色非纯白。但海洋性冰川有开山裂谷之功效,将贡嘎山之余脉劈出一道坡状巨谷,势绝雄豪。至冰川上部乃下缆车,顺岩间小径行至冰川处。站在冰川上的感觉不同寻常,若踩到裸露的冰面则极易滑倒,故攀缘维艰。时有砂土滑落于冰川上深洞之中,其洞深逾十米,不可知其底也。游毕,复乘缆车而下。回宾馆。入夜,举团畔锅庄食烤全羊,众人饮青稞酒,并时起而舞。独余不饮,意在善后以防不测。幸也无人大醉。老张前来劝酒,余婉拒之,并与交谈人生之事,虽不同调,然皆有相惜之意。自忖兹人为真男儿,可结为挚友。欢娱之后回房看球。终场后乃眠。7月2日,晴。从海螺沟乘车至成都,后飞回广州。行车途中发现同学刘某相机遗在酒店,幸被酒店方面找到,来日送回广州。在成都与老张作别,初有唏嘘意,后感其豪气,释然。至广州后众友分别,九日川西之旅此时告终。后记:走一趟川西,似乎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旷达。天地广袤无际,其间可谓之有,亦可谓之无。上苍既恩准圣洁的白雪装点石峰,又容忍浑浊的泥沙玷污冰川。孰赏孰罚?孰臧孰否?皆未可知。既然不过是塞翁失马,又何必留心祸福?且不如视万物为刍狗,不与之计较得失,又可乎?至今日,虽川西之游已尽,而又神游于洪荒之中,悠然自得,竟不知身在何处。【2006年7月14日】  【编辑按】      不错的一篇游记记录,个人建议:既然你全文差不多都用了“古文式”的写法,就不要再用其他的方式了哦,这样看起来有时候觉得感觉有点怪怪的哦!!!                                        编辑:叶子 2007年10月23日  

    2007-10-23 22:47:46 作者:李元骏
    • 0
    • 9540
  • 芳草

    芳草,漫散在斜阳古道里。无论酷暑日晒,严寒雪洗,他们总是互相拥抱着,期待来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世界,有这样一群人,像芳草一样,终生互相扶持。可以共苦,更可以同甘。朋友。闲暇时,捧几杯清茗,置身于闹市中的清幽,抛烦恼于九霄云外,可以谈天说地,可以互明心志。苦恼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走过来,用自己的臂膀,帮你分担忧愁。身陷绝境时,他们会挥三尺青锋,替你斩开前途上的荆棘。一切人都误解了你时,他们会捧出一片丹心,让你知道,世间还有光明。四个真正的朋友在一起走。为首的人很从容,像只有一个人在走,目不斜视,大步流星。他有足够的自信与默契。中间两个人,若离若即,很平静,像只有一个人在走。若有所思,甚至可以停下来买只甜筒。他们有足够的信任和把握。最后一个人,很安然,不紧不慢,像只有一个人在走。不会也不用去担忧失去朋友们的踪迹。他有足够的义气和缘分。他们坚信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坚信朋友无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坚信:在某个一隅之地,大家会忽然停下,然后相视,微笑,会心地微笑。接着就走,像只有一个人那样行走。朋友之间本是用心沟通的。也许平时健谈,也许一贯寡言,对朋友,他们只会用心灵。月色如水。朋友的关怀就水一般无处不在、无微不至。阳光似火。朋友的热情就火一样烈,不知休止。对你的错误,也只有他们能如炬地指出。杂花生树。是花,再杂,生在不同的树上,心总相照。群莺乱飞。是莺,再乱,飞得再远,情总相依。他们有共同的成功,共同的失败,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厌恶,共同的希冀,共同的理想。以至于,身在天涯海角,他们总是共同的朋友。也许,你愿意为他们刀插两肋,可他们,却宁愿身死,也不愿伤你一根毫毛。甚至,多少年后,他们得知了你驾鹤西归之讯,不会哭泣,把泪咽到心底。抚着珍藏多年的合影,回忆若干年前的往事,口中呜咽着你当年最喜欢的诗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处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编者按:似乎有点散乱,却也不失为风格。朋友,就像相互缠绕着生长的小草。这个比喻不错。          编辑  漫天雪    

    2007-10-23 22:37:33 作者:李元骏
    • 0
    • 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