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一有人说,饮茶也是一种抒情方式。是夜,静谧与天籁对话。沏一壶清茶,独坐房中。许多美丽的孤独,在茶杯中,缓缓消融。而红烛正溅出温润和迷朦。火花,一朵幻化成二朵,于是我用伤心的手蒙住眼睛。花朵般的忧伤,会在唇上不屑一顾吗?二思绪,从雨巷穿过丁香般的姑娘在笔直的知觉中架起。思绪,踏上康桥跷望,夕阳中的新娘,在幕色中轻轻回头。于是,隐隐感到,一支苦涩的歌,正要从李白的酒杯中溢出。三缪斯啊!我美丽的情人,你知道吗?你正用你温柔的姿态,割我成遍体磷伤。四蓦然回首——母亲的白发,竟是我攀登高加索山的拐杖。父亲的皱纹,竟是我的笔犁过的诗行。仿佛中,普希金巨大的竖琴,正伴出一群雪白的精灵——于是,把浓浓的思绪一倾,让它在心里,醇成一支冰清玉洁的雪莲。五雨季,我的梦正缓缓地穿墙而过……备注:本文选自第一期《碧草》(1995年11月);此文发表于《广州青年报》(1996年5月)
今天是星期六。鲁迅的《伤逝、》,读过有几遍了,但还是不太明白。有人说,秋天的太阳很女性,奇怪!又突然想起了秋天,其实现在是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令人出汗的夏天。汗,不管是达官贵人或小姐们的香汗,还是苦力工人的臭汗,都不是好东西吧?好在夏天想秋天的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比如到秋天时买件怎样的衣服,抑或利用夏天到秋天的时候做些什么,都是很正常的。再说秋天凉爽,谁不喜欢?“金风送爽”就是人们赋予秋天的,是人们大唱赞歌的“收获季节”呢。昨晚阿明回来时说今日有台风。果然,刚过半夜,风便响了起来,啸啸的,让人心寒。起床后,风雨竟又停了一会,我便到办公室看了一会报纸,眼睛定定盯着窗外……回来的时候,已是10点多了,路过市场时,顺便买了今天的菜:一斤节瓜,一斤白菜和半斤午餐肉。那菜贩真是的,分明一斤白菜是2.4块钱,却要收2块5毛钱,说是没散纸(零钱),鬼知道!吃过午饭,想起旧疏问候的***,也好,趁现在没事,去拜访一下她,说不定能完成一篇成功女性的文章或者《初识***》什么的,张总不就说过有机会可采访一下她吗?但去之前,总该给她一个电话吧,她从澳门回来没?她有没有空?厅里就有电话,但不方便,那个老太婆正在厅里的长沙发上睡觉。下楼,打电话,没人接。这时,风很大,把手中的雨伞也吹翻了顶,去办公室?一段不短的路,又下雨,想想,还是算了。上楼,轻轻的,回房,关上门,面对的是暂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是房里除了一、二本可看的书——一本《三国演义》和一本《读者》外,便再也没有可看的书了(自己的书都放在办公室了)。《三国演义》,像看语文课本,虽然是自己买的。《读者》约一个月前,就放在台上了。随手一翻,一篇《哦,孩子》的文章意外地吸引了我,文中说,作者看到一座空旷的大厅里有一个四、五岁的男孩一边定睛地望着高高的天花板,一边用劲儿朝上蹦跳……,于是作者发出感叹:对于无望的追求是不是就是希望?明明难以企及,偏又锲而不舍,这种力量,尽管充满了悲剧意味,却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知不觉间,又从抽屉拿出那个向我请教写诗的女孩送的日记本。那是一本封面上有一个小女孩捧着一束滴血玫瑰花的日记本。轻轻地用锁匙打开日记本,望着女孩,呆呆地,良久,竟写下:女孩/你侧身探望秋天/眸中/全是果子的香味。天渐渐地暗下来,眼睛依然定定地望着窗外,其实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昏黄或苍白的灯外,只是远处那飘渺的歌声,倒使人有丝丝的感动……
尽管已经通宵未眠,但为了一睹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我还是兴致勃勃地来到海边。据有关媒体介绍,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照到这里的约是7:05分,我是7:00与友人赶到海边的。此时,海边的礁石上,护拦边,小山上已或站、或蹲、或坐了不少等待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的人们,马路边,一辆敞开后车篷的面包车正放着强劲音乐……也许是因为雾太大的原因,太阳并没有在7:05分露出她的脸孔,不然,此时的海上观日出跟周海彦的海上观日出该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吧。这时,海面上出现了三只海鸟,忽上忽下,矫健地飞翔着,仿佛也在以欣喜的姿态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到来,突然,旁边一个长头发女孩回答说,旁边的人听了都会意地笑了。当7:15分太阳终于拨开去层露出一角时,人们沸腾了,欢呼声,拍掌声……汇成一片热闹的海洋,马路上奔跑的小车也开到马路边,静静地眺望海那边从云层中突兀的太阳;海上行驶的般只也停止了行驶,停在水中央,引鸣了汽笛;只有海上的几只海鸟,在突高突低地盘旋……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之后,我们外贸碧草文学同仁终于捧出了我们最初的金黄——《碧草》第一期,朋友们,陌生乎?熟悉乎?愤指乎?惊讶乎?——然而,不管怎样,我们都没有理由给予过多的谴责,因为她毕竟只是初生的婴儿,不但如此,而且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爱护和支持。在整个工作的进程中,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热情的支持。曾隆颖副校长,周源英主任,高建和副主任,吴亦农副教授,张昌松老师还自愿做的我们的顾问,并写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冯超英老师还亲自写来了文章。特别是学的团委副书记李浩波(9411),团委社团部部长吴广华(9420),团委宣传部长李益民(9430),在具体的工作中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还团委的邓肖英(9411班,团刊编辑部部长),刘志雄(9412班,校广播站站长),林浩(9430班,团刊编辑部副部长)等也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此外,我们还得到了附近兄弟学校的热情支持,象广州金专,交通学校,司法学校,医药学校,林业学校,科技学校等等,都给我们提供了稿件(因为我们文学社是立足于本校,面向兄弟学校的,有的还为我们提供了他们本校的样刊,特别是交通学校的有关人士还为我们详尽地解答了很多实际问题。在此我们外贸学校碧草文学社全体同学同仁表示对所有帮助过,或正在帮助和将要帮助我们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并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GOODLUCKY!”在第一期的征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支持,共征来了近200篇稿(其中外校的有30多篇),但限理篇幅,不能一一满足热心人的支持,甚至,有些很好的稿件我们也不得不忍痛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