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写作论

    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曹文轩教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的决赛颁奖典礼大会现场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能写一手好文章,就是一个人的美德。日后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从事其他行业,我以为你作为一个完人或者是作为一个全人,都应该能写一手好文章。――题记有真意一直以来我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总感觉关于写作的东西必须得全面总结一下。不然会对不起自己苦思冥久的思绪。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是从何年何月起喜欢上写作了。只记得从喜欢上写作的那天开始,至今不知不觉已过去七,八年光阴了。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钟情于写作?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纯粹天性喜欢,大概是与写作结缘,彼此间与之很默契,喜欢就把心托付于它,而后转化成文字,成为风中永久的记忆。但有一点我必须阐明,写作追求的是真意,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文字才会打动人心。反之虚情假意是很难出笔成章的。蕴涵真意是文章不可或缺的因素,缺乏真意的文章犹如干枯凋谢花朵。当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同志曾在《教育文集》没有真意就不必要作文,否则这样的写作由原本的快乐转化成痛苦。本来写作是件很快乐之事,一念之间,从天堂变为地狱。真情实感的付出,有必要说的或想告诉他人的话才有作文的必要,否则犹如挤那已早用过只余留半点的牙膏,半天都弄不出点滴,就算勉强挤出来也只有少许而且干巴巴,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写,不然还会浪费纸资源,徒然还是不能作文。有真意,才能写好文章,难道不是吗?少做作著名作家叶圣陶同志在《教育文集》里曾有这样的看法:写文章滥用形容词就是一条,以为用得越多文章越漂亮,摆起架子来写文章又是一条,以为顺着一般人表达习惯来写就不成其为文章,非得说些离奇古怪的话才行。不管有无需要,在文章进而塞进些滥俗的成语或典故,以为非此不足以表现自己比别人高明。事实也如此,这就是所谓表面的做作。“能人”却不这么认为,“能人”认为写作就是为了卖弄才华,以示自己“高人一现在学生写的文章也总喜欢运用些希奇古怪的词句,好让别人看不懂才显出自己的“高明”,或故作深沉稳重模样,以示自己“涉世之深”,“无所不通”的样子。不然就是现今的琼谣,忘了琼谣在现在学生眼里已经算过时的作家人物了,虽然当代仍有模仿琼谣言情小说中的情节的学生,但毕竟已不成规模。如果你还在“眉宇间泛着好淡好淡的清愁……”搞不好人家还以为你是傻子!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做作也就罢了,有人还把它移植到文章中,出字就是“你是北极,我是赤道,我要用自己的热情似火融化你的冰冷严峻,让你屈服于我的热情之下。”这么肉麻不切合实际的言语都说得出,其实这都是表面的做作,没有半点实际意义,除了那么点滴浪漫以外,我便再也想不出有什么意义了。至今诸多学生的文章中出现这么多的做作,令我感到汗颜!还记得我把一首写好的诗歌给同学看,他却这么说:“诗歌的主题思想还比较好,但语言表达太过于平常,缺乏几份“浪漫哲理感”,言语表达上应该要显得含蓄深奥点才行,不然诗歌就太乏味了。尔后我无言以对,只是无奈摇了摇头。真不知道这是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进步,还是教育文化的逐渐衰落?勿卖弄以上的两个观点都是鲁迅先生提出的,但本人依照自己的看法略有所改动,大意上还是自己的,只有问头那六字才为鲁迅先生的:有真意,少做作。以下的勿卖弄也是引其标题,但这是有必要的借用。如果有人问我写作为了什么?可能一时也答不上来,但之后想了想便会这样说道:没有为什么,纯粹是闲时练笔所作,并没有什么目的,至今都还是这样回答别人,至少在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写作都是百分之百没有目的。但有些“能等”孰不知这些所谓的“能人”便是二十一世纪的孔乙己,与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相比起来只不过是形象变换了,其它方面还一如既往,这些人孰不懂却强迫自己叽喱咕噜往外冒“鸟语”,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你真聪明,可惜是带引号的。我想这用在那些孰不知自己轻重的“能人”身上最合适,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勿买弄才华,因为才华是用来发挥的,而不是用来买弄的。否则,你只能做这个世纪的孔乙己。需创新若想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固有思想,敢于有大胆的想象力,现在的学生其实是有很大的创新潜能,但更多地是被这个时代扼杀了,因为现实社会中很多事情都是可望而不可及。一条固有的教育模式禁锢了我们大胆的创新能力,回到写作中便形成一种方块形的下笔模式,更多地是依靠传统模式走下去,却不知何处是尽头。我想诸多的学生宁愿走传统线路也不想走弯路,因为他们害怕“迂回路程迷失了正确方向”因此更多学生不敢冒险,宁愿以传统“防守”为主,也不敢贸然“进攻”。同样现在教育模式正逐渐掩盖了学生五花八门的创新能力。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决赛的颁奖大会上,北大中文系曹文轩教授曾说过一个事:江苏有一个小作家,他爸爸也是作家,于是他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作文也写得很好,平时也写诗歌与小说。但高考他的作文得了一分,于是媒体就大做文章,抨击高考不可琢磨,评分不公平。照理说这个小作家的文章也不会差到哪里,估计是超越了考试基本要求反而不讨好。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言:高考作文与个性化写作还是有所不同,平时我们可以放手自由的写作,让个性得到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则不同,它是考试而且是面对多数人的,主要是考一般的知识能力,就作文而言,主要是考写有内容有通顺的文字,才情发挥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于是创新能力便不知不觉被这高考作文模式扼杀了。我想说的是不管怎样,作文的创新还是有必要的,正如曹文轩所言:现在很多学者或作家或大学在教的人,更看中的还是个性表达不拘一格的文章。他们对这种学习的套路是深恶痛绝的。所以该创新时还得有必要进行创新,这是我想说的。后记:由于有种“冲动”围绕本人已久,故写下这篇《写作论》,文中借代了鲁迅,叶圣陶的言论。文中引用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曹文轩教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新课堂”创新作文大赛决赛颁奖大会的一些现场发言,再综合自己的看法感受写下了这篇《写作论》。如有偏激言语,敬请谅解,因为是本人的处子作,有许多地方还需改进。由于本人没能进入决赛阶段,只进了复赛便终结了,很遗憾,故突发感慨,所以补作了这篇《写作论》的后记。最后,还是想引用曹文轩教授那句话:能写一手好文章,就是一个人的美德。

    2008-07-22 作者:子鹜
    • 0
    • 10637
  • 我手写我心

    暑假的某个不知名炎热的下午,我置身于一个并不宽敞却堆满了书籍的小屋里,面前是一张剩有夏季余温的书桌,我手中握着那支游戈在时光里的笔,在一本厚厚的本子上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夏季的午后很容易将人的心情增添上繁芜苍白色彩,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于是我渴望在一个幽静的小阁楼,倚靠在长满青苔的窗台旁独自面对着漫天星烁,将童梦般的色彩铺满整个夜空,或化作一支笔,一张纸共同造就文字,这其间没有波澜没有曲折,更没有稠黏无边的思绪。那是在月光的淡淡辉映下的最为纯真的文字,我看见它们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躺在那张雪白的散发着油墨香的信纸上,等待着我为它们许下的初衷,或隐居在小阁楼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那里是阳光攀爬不到的地方,于是一种苍白与迷茫豁然萌芽,我隐隐约约听到它们的窃窃私语,坦言这个世界少了一份温暖,惟有停驻在我绵长的思绪里才为最理想的归宿,或许今生都不会离开这个归宿,而迫不得已的告别则是因我的抛弃。但我的眼神告诉它们,这将会是一个永远都不会亦不曾发生的事。就让亲爱的文字成为我永远的寄托,尽管我曾经一度忧心成为它们的俘虏。最后的最后,我于幽静的角落里拥抱着我的文字,以最温馨真诚的言语安慰着它们,余间仍能感受到它们瑟瑟发抖的身躯,那是源自对世态炎凉的惧怕。我的怀抱是它们最好的依偎场所。我不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却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为前途与未来时而憧憬时而迷茫,我亦是一个简单的孩子,过着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的生活,有抱负有梦想,渴望安静地同家人同文字生活在一起,向往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生活空间,尽管这早已在孩童时期便萌生的想象,此时将流淌的思绪交付于纸笔是我最好的选择。带着文字游戈在时光的长河中,我见证过一些人与事,一路坎坎坷坷走来,或被触碰到最为敏感的心弦,或被触碰到最为人性化的神经,此时笔端下的文字便倾泻涌出。或记录了某个催人泪下的片段;或诉说了某种感性的言语;或保存了一段心酸的往事,每一个文字里都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我任凭其流淌在每一个不同的角落里。尽管有时候某一种思想会似针尖般刺痛我的思绪,窒息我正在呼吸的灵魂,但我会一直强忍着伤痛,只为了笔下的文字。我记得台湾作家三毛,一个女子,是怎样用鲜红的液体铺满自己今生的道路;我记得文化大师余秋雨,是怎样从一名普通的文字工作者成为文化的先驱者,因为对笔端之下的文字的挚爱与执著,才成就了他们的初衷,而我时有将自己的思想渗透进入其中,只想交换另一种思想,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然而这终归只是一种绵长的幻想,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对文字的挚爱不会改变,尽管现实在某些时候会出现冷冰冰的言语或思想欲将我将文字分离,令我窒息。我有着一颗脆弱的心灵,但在文字面前却变得坚强,因为不想让它们在我流淌的思想长河中死去。我只想书写自己的文字,将眼见耳闻的化作文字,不需要任何伪装,就让我手写我心,尽管笔端下的文字赤裸裸,却为我最为真切的言行思想。我是子鹜,一个徘徊在文字边沿的孩子,在流淌的思绪间追寻着文字的背影,在每一个季节的花开花落之际寻找着梦想。渴望在明媚阳光下安静地捧上一本书,细细地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思想,习惯一个人凝视着夕阳西下憧憬未来;习惯一个人凝视着散发着昏黄光芒的路灯寄托理想;习惯一个人凝视着来来往往行人感言时光的点点流逝;习惯一个人凝视繁星漫天的夜空地倾听着心声,把所有的往事都珍藏进叶的纹路里,化作文字的长河在细细流淌……

    1970-01-01 作者:子鹜
    • 0
    • 10636
  • 《寻梦》(长篇连载11)

    第十一章噩耗几天前,爷爷已经出院并且回到了老家,由于学习繁忙的缘故,林宇一直再没有回去看过他。不过爷爷那边有父亲,还有奶奶与叔叔相互轮流照顾,想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或许这个世上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的,就像一些人面对一些事情一样,你永远也无法得知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这天晚上,林宇的心情颇有些愉快,自从知道爷爷得病这段日子以来他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兴过了。因为于薇已经不怪他了,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于薇的态度会以三百六十度出乎他的意料。于薇这女孩真看得开,若是换成晓梅,那难以想象会是怎样。秋季的夜总是夹带着几丝凉意,昏黄的路灯将林宇的身影拖得冗长冗长,他却不知道在这看似幽静醉人的秋夜背后一场悄无声息的厄运正在向着自己一步步逼近。林宇像往常一样下晚自修回到家里,习惯性喊了一声:“爸,妈,我回来了!”客厅中沉默了许久却没有任何回应。林宇看了看时间:十点二十分,这么晚了,他们又到哪去了,回到房间一看,老妹小静早已休息了。奇怪,平时爸妈上哪都喜欢带上老妹,今天怎么破例了。差点忘了,第二天老妹还要上课。大概是怕影响了她的正常作息时间吧,因为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必须要有严格规定的,对于这点老爸总是严格要求老妹。他们该不会是又去看望爷爷了吧,不对啊,都这么晚了,何况爷爷现在已经出院被接回老家去了。而老家离林宇的家也比较远,需要坐上几个小时的长途车才能到达。早在林宇小时候为了读书方便的需要,一家人便搬迁到市区里。本来父亲也找算将奶奶与爷爷迁到城里居住,但二位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说是在城市里住不习惯,特别是奶奶嫌市区里的环境太复杂喧嚣,所以便一直留在老家。也许是那边比较清闲吧。就在林宇猜想着父母这么晚外出的原因时,不经意间看到自己的书桌上平躺着一张洁白的纸张,上面似乎还写着几行字,因为纸张是用他书桌上的一本复习资料轻压在上面,如果不仔细看是不容易发现的,会不会是父母留下的?他快步走近书桌,拿起了纸张,果然不出所料,纸条上正是父亲那熟悉的楷体字。“林宇,爷爷的病情突然恶化,今天下午我和你妈赶回老家看望他去了,可能会晚点再回来,你在家打理好自己与妹妹,记得按时学习与作息!”怎么会这样,前些天到医院看望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病情怎么会突然恶化。突然,林宇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但由于繁重的课务已让他太过劳累,过多的脑力精耗已使他无暇再顾及什么了,还是明早再说吧。在整理完背包里的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后,不一会儿上下眼皮已在打架的他倒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林宇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收拾衣物所发出的声响,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与刺耳。又不知过了多久,他听到父母在小声交谈,却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随着“呯”的沉重的关门声后一切又重归于死一般的寂静,静得有些可怕。林宇感到耳膜似乎被什么东西给堵住,心里憋得发慌。睡意也被之前那个不明声响弄得荡然无存,他再也按捺不住焦急的性子了,一骨碌翻身下床,跑到客厅里打开外门一看:漆黑的夜犹如一个黑匣子,一轮孤独的明月寂寞地高挂在阴沉的夜空中,极力在散发出惨白得让人心寒的光芒照射万物,却只见背影,树影幢幢,夜风不断侵袭着林宇那瑟瑟发抖的身躯。这个夜晚注定又是他的一个不眠之夜。次日清晨,“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响声划破宁静的空气。是父亲打来的,在林宇拿起话筒的那一瞬间,能清晰地感觉到电话那边的声音气息异常沉痛与哽咽:“林宇,你爷爷,他……他老人家今天凌晨……走……走了。”林宇感到头“嗡”地一下变大了,心犹如被一块巨石压着,握着话筒把的左手在微微颤抖,许久才稍微稳定下情绪:“真……真……真的吗,不……不会吧?”“昨……昨天下午爷爷就已经病危了,我们本来打算到学校告诉你了,可却怕影响你上课的情绪。昨夜凌晨两点钟爷爷就走了。临走前,他还说要见你最后一面,可是……唉。”父亲再也说不出话了。“爸,人死不能复生,你也别太难过了,保重身体要紧,节哀顺变吧……”林宇想到此时父亲比自己更需要安慰,于是强忍住自己的眼泪。“中午我们再回来接妹妹过去,你今天上午先回校上课,下午以及明天请一天半假,回来老家送爷爷最后一程……”电话那头的依旧低沉哽咽。“好的,我……我知道了。”林宇用那只颤抖的左手好不容易挂了电话,顿时,脑子里感到一片空白。“小静,哥回校去了,早餐在饭桌上,你自己热热再吃。”林宇朝房间里正在熟睡中的妹妹扔下一句话后,也不管她是否有听到,就头也不回地跨上背包,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校去了。回到班里,林宇像丢了魂似的,见了谁也不理,有人跟他打招呼也没听见。就这么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双眼在凝视着某个地方发愣。“林宇这是怎么了?”“他脸色怎么那么苍白憔悴?”“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呢,今天是怎么了?”“会不会是生病了?”班里的同学看见林宇这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都七嘴八舌纷纷议论着。“林宇,你没事吧,怎么了?”一个女同学上来关切询问道。此时的他却像丢了魂似的,任凭别人怎么叫唤都没有反应,依旧是两眼呆呈地凝望着前方。“林宇,林宇,怎么不理人呢?”那位同学见他没有反应似乎有些生气。这时,同在一旁的晓梅见到林宇这个样子,也预感到他家里肯定是出什么大事了。于是走到林宇身边,轻声问道:“林宇,你怎么了,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一听到是晓梅的声音,陷入沉思许久的他才回过神来,勉强支撑着躯体应了一声:“晓梅,没什么事,要上课了,回去吧。”林宇还是不想把这事告诉晓梅与这么多的同学,他总认为,毕竟这是自己的家事与他们无关。见围观的同学迟迟没有散去,而且越来越多,原本神经就已经崩溃的他,再加上班里闹哄哄的,此时已感觉到心烦意乱。其实他多么想静一静。但情绪已经接近爆发的极限。“你们……你们都给我走开,谁要再来烦我,我跟他没完。走,都给我回座位上去。”林宇歇斯底里地大喊着。这一突如其来的疯狂叫喊都吓了大家一跳。见他这个样子,大家都不愿再搭理了。一边缓步散去一边小声嘀咕着:“有什么了不起,真是好心没好报……”因为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自习课,所以刘枫与邵锦来得比较晚。于薇也是刚吃完了早餐回到教室。刘枫一回到班上就听见有同学在纷纷议论着什么。“你们在说什么新闻呢?”刘枫拍了一个同学的肩膀。“林宇今天有些怪怪的,见到谁问话基本都不搭理,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有这事?”于薇有些惊讶。于薇与刘枫他们连忙来到林宇身旁。“林宇,怎么了?”“哥们,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告诉我,我来帮你摆平?”邵锦摆出一副大哥的模样。“林宇,有什么事就跟哥们说,别憋在心里。”刘枫也在试问着。林宇见几个好友都来了,才慢慢地抬起头说了一句:“我没事,要上课了,你们都回座位去吧。”刘枫突然想到了晓梅,每次她都来得很早,林宇回校的时候她一定早就在班上了,也许问问她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晓梅,林宇这是怎么了,你来得比较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也不太清楚,早上他回到班里的时候就是这副憔悴的样子了,我想会不会是他家里出什么事了。”晓梅的声音仍旧如同蚊子般细小。“可就算是家里出了点事,至于像他这样吗?”邵锦有些不信晓梅的话。“话可不是这么说,要是你父母离婚了,你还能装出一副若其事的样子么?”于薇盯了一下邵锦。“对啊,我怎么忘了林宇的脾气挺倔的,哪怕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就算是打死他都不会说的。”刘枫说道。就在大家纷纷进行猜测的时候,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刘枫他们只好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但目光始终集中在林宇身上。这节课是生物课,但几个好友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只盼着能快点下课,好再仔细问问他。因为是文科班,所以刘枫他们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科目也总是不感冒。平常上这些课也就凑合着听。但现在看见林宇这样子大家内心都很着急,也就顾不上了。好不容易盼到了下课,正当大家商量着该怎么办的时候,林宇突然头一歪竟然昏了过去。刘枫他们这才慌了神,连忙呼叫邵锦与几位男同学手忙脚乱地把林宇背起来送到医务室。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林宇醒了过来。嘴里念着:“爷爷,你不要走,爷爷,你要去哪里?”刘枫他们围了上来:“林宇你怎么啦?刚才把我们都吓坏了,多亏了同学们把你送到了医务室。”“校医,他没什么事吧?”于薇急忙询问道。“他并无大碍,只是由于身体血糖过低,再加神经有些衰弱和精神紊乱,所以才会突然晕过去。”“这位同学,早上可不能空腹就回校上课哦,特别是高三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这种超负荷的脑力活动一点都不亚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体力消耗,它们之间可是画等号的。所以每天早上一定要吃过早餐才来,因为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吃早餐这不良习惯会对身体所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晚上要注意作息时间,别开夜车,若真要挑灯夜读最晚也不能超过十二点。否则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学习生活的。”校医郑重其事地对林宇说。但他却不知道林宇真正的苦衷。对于校医的话,此时的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林宇,你没有吃早餐就回校了?”于薇问道。林宇没有理会,只是一个劲地挣扎着要起来,然后双眼空洞洞地看着前方:“我要回家……”他被围着的同学按下去:“你先好好躺下休息一会,脸色仍旧是那么苍白憔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梁老师也赶来了:“林宇,我听同学们说,你在班里突然晕过去了,所以连课也还没上就马上赶过来看看你,怎么样,没事吧?”还没等林宇开口,于薇却先插话了:“梁老师,校医说他血糖过低再加上精神紊乱才会晕过去的,不过并无大碍。”“林宇,高三了要保重好身体!”“梁老师,我没事,谢谢你的关心。”林宇在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校医拨开围着的同学,扶了扶眼镜说:“你们都别吵了,现在他的身体还很虚弱,精神上又受到了巨大打击。回去需要好好休息,明天就没什么事了。”“几点了?几点了?”林宇突然大喊了一声。“十一点半了。”人群中不知谁应了一句。“我要马上赶回老家一趟,不然时间就不够了……”“回老家?到底出什么事了?”刘枫一脸疑问。林宇知道此时再也瞒不过大家了,便哽咽地说出了埋藏在内心诸久的实话:“我……我……我爷爷昨晚去世了。”“林宇,别难过了,要节哀顺变,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一些令你悲痛万分的事,而我们对它总是感到措手不及……”梁老师第一个安慰着他。人群沉默了许久,不知道是一时接受不了林宇所说的这个悲痛事实,还是在为他爷爷默默祷告。“林宇,原来你一直就在承受着这个悲痛事实,怎么不跟哥们说呢?虽说帮不上你什么忙,但至少能为你分担一分痛苦,你怎么就那么自私呢?”刘枫已然含着泪花。“林宇,你还要我为你操多少心才满意?”于薇的眼睛红红的。“对啊,你为什么都不跟我们说呢,那样大家都可以帮你啊!”邵锦有些激动。“不,你们帮不了我,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你错了,我们大家都能帮你,虽然不能改变这个悲痛的事实,但可以让你重新回到大家的周围。”林宇却没有再说话,这个时候他什么也听不进去,只是在低着头收拾着背包(因为之前将林宇送到校医室时,大家也把他的背包拿出来了,也是为了预防有什么事可以让家长来接他)“林宇,你要到哪去啊?回班里么?”刘枫问道。“不了,今天上午的课我只能上到这了,还要回老家送爷爷最后一程。”说完他仍下一句:“你们记得帮我请假……”就匆匆忙忙地跨上背包快步踏出学校的那扇大铁门。任凭刘枫他们在身后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着他的名字。(未完待续)

    2008-07-14 作者:子鹜
    • 0
    • 10636
  • 《寻梦》(完篇后记)

    这是我在读书时代写的第一篇小说,之前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在高三时写出一篇小说,终于完成了,内心除了劳累然后就是感到些许欣慰。之所以称为“篇”而不为“部”,就因为它的篇幅并不是很长,是我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写的,每天以几千字不等的进度写着,痛苦也同时快乐着,有时候也利用课间去写,但由于课间短暂,再加上闹哄哄的脑子里颇不得宁静,有时候只写了几行,思绪便中断了,灵感也付诸东流。下一次再拿起手中的笔里,却又难以进行下去,有时凝视着草稿诸久却一字未出,其间真是苦不堪言。之前我只认为写作是最费脑力的劳作,在经历过这篇小说创作后,才猛然发现原来小说创作的过程才是最费脑力的劳作。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时间并不是很充裕,不像一些专业作家可以利用大把时间去专注投入其中,例如寒、暑假。因为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我已经是高三的一名学子,有繁重的课业任务要完成,同时还要承受源自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压力,在这种无常的煎熬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内心也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几次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几次曾想扔下手中那支沉重的笔,几次曾想将草稿冷落在一旁。但脑海中一种在繁芜中萌生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我,告诉我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它,不能做不完整的文学创作,尽管对于我这个年龄段来说,还远远谈不上什么文学创作,只是将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化作文字罢了,但又细想,文学创作是不被年龄所限制的,只要有这份热情与执著,再缪斯寂寥的文学之路都敢将自己的脚步踏上去。或许有人认为这条路太艰苦了,试问天底之下哪条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平坦的?在此我想引用陆哥·赫胥勒的一段话: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的战争,而是千千万万的人们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之多的现代人,其生活的中心竟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我等芸芸众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众多的吾类尚未经历足月的心理和社会的诞生,却已经衰老死亡。在写的过程中,我很投入,有时竟会遗忘了时间的流逝,可以说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这篇小说只是作为我今后漫长的写作道路的一个仅仅的开始而已。所以我并不奢求得到什么,只为下一次的创作而继续努力。因为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日子激发出我的灵感,才有了这篇小说的诞生,或许我更愿意将它看成自己漫长人生中宝贵的一部分,我在其中不断汲取着它的精华来完成下一次的创作,最优秀的文学创作总是在下一次。小说围绕着一所普通中学的几个文科班学生展开的,其实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同学,甚至是自己。只是平时我们忽略了一种想法,一种生活,所以便遗忘了这群人的存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正处在青春时期的学生的复杂心理:有迷惘有沮丧;有颓废有消极;有欢乐亦有痛苦。有爱情、友情、亲情间找寻着心灵的寄托,但最后他们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继续走在为高考拼搏的路上,这一切只为了未来。小说里的所见所闻都是我们生活中再也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悲哀的是我们竟然没有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发觉它,所以笔下便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其实文字创作就是以文字为底片记录下一个身影,一个时代,让后来的我去追寻与怀念。虽然经历过层层误解,但最终还是能看到他们那神采飞扬的身影,以及自信的神态。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像林宇一样保持好心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无论成败与否。在此感谢所有支持与鼓励我的同学,是他们才让我一直执著地走下去,是他们才让我有了创作的灵感。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小说在写作功底上还显得浅薄与诸多不足,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追寻,而这种追寻却是永不止步的,我相信在以后的写作生涯中自己能不断进步,争取写出更多优秀作品,一切只为了那个曾经在紫荆花下许下的文学梦……——写于2007年10月9日

    2008-07-14 作者:子鹜
    • 0
    • 10636
总52页,文章2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