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 广州早茶

    广州喝茶文化,别具一格,“饮茶”亦是“啖茶”。散文家杨羽仪在《水乡茶居》中,对广州人啖茶的“啖”字做过详细的解释:水乡人饮茶,又叫“啖”茶。那个啖字是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广州人啖早茶的传统,据考证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张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发展到后来,这样的场所就逐渐地变得专业起来,内容越来越丰富,场面也越来越豪华,并最终促成了广州人的“早茶”习俗。广州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所谓喝早茶其实是吃点心,虾饺,酱萝卜糕,蛋散,叉烧包,干蒸烧卖……茶自然也是要喝的,大红袍、龙井,在点心未端来之前,举杯落盏之间与好友谈笑天地,让尚未清醒的胃在温暖的茶水下睁开双眼。点心均是整齐地躺在竹制的蒸笼里,侍者端来时腾腾地冒着热气。若是在冬天,光是看着这一缕热气便足以抚慰那急不可待地胃了。老广标配的“一盅两件”则是广州早茶的典型代表和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所谓“一盅”即为茶杯里那红的绿的液体,这是早茶的必要条件。若无茶,早茶便仿佛让人抽掉了脊梁骨。“两件”则是各色各样的茶点,如凤爪和叉烧包,又如烧卖和蒸饺。在早期,一早起来谋生的市民凌晨四点即起,吃过茶点后储备好一天劳作的能量,因此,早期的两件主要是大包等粗粮为主,例如鸡球大包、西关的三星包。后来衍生成一种饮茶文化,寓意一壶茶几块点心,一品一叹。我有段时间因父母外出,故在外公外婆家住过许久,期间天天早上都与外公一起上酒楼喝早茶。其中有一次我记忆尤为深刻。早晨七点,天还刚亮不久,带着雾蒙蒙的感觉。路旁的花花草草挂着昨晚留下的水珠,在太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走过几条街,我与外公来到茶楼前,“丽华酒家”四个大字分外耀眼。那个时候我对早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坐下后无所事事。外公开始熟练地开始拿出茶叶煮水开始泡茶,冲好两杯后递给我一杯。“别东张西望了,这可是上好的西湖龙井,尝尝。”我端起茶杯,仰头一饮而尽。不料被烫得大声乱叫,引得周围一众老人都扭过头来看我,有的还笑着摇了摇头。外公看着我的狼狈样笑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道:“喝茶,之所以是广州人休闲的方式,关键就在于不能心急,这一杯茶要慢慢地细细品味。一把茶叶能喝出五个味道才算过关,切忌像个粗汉似的。来,我再给你倒一杯,按我说的。”看着杯里那绿色的液体,我犹豫了一下再次端起,按照外公说的,小小地抿了一口。一股清香浸透了我的口腔!“真的诶!”外公笑而不语,端起茶壶再给自己倒了一杯,十分享受地喝了起来。我看着外公和周围一众老人出了神,不经意间望向窗外,只见人来车往,喧嚣嘈杂。又想想外公刚才那番话,好像明白了点更深的含义,如今大都市的人们都是快节奏地生活着,但难得广州将早茶这一悠闲自得的活动保留下来,想到这,我不禁为我在繁忙之中寻找到一份悠闲而高兴。我曾在广州老字号陶陶居与人喝过一次早茶。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而老字号“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写道:“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想来应是绝大部分广州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在江南一带也有早茶的习俗,不过那一带据了解对于菜品点心功夫过于追求精致讲究,导致速度很慢,常常等得急不可耐。相比之下历来务实的广州人的早茶既有身份必要的精美,但更多的是对于人间烟火的真实写照,更多的是对于普通生活的追求,体现广州人在世俗中仍追求一份心灵的慰藉。这也许就是广州作为与北上深并列的大都市却生活节奏最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生活,不仅有所谓的功名利禄追求,在有些时候,还要学会享受,学会让自己慢下来。细呷一口茶,细品一碟菜,在繁忙中找回悠闲,在茶香中品味不一样的生活。【作者简介】    兔小糖,广东广州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省级文学奖项,擅长景物与抒情类散文,曾在校刊发表多篇文章。

    2024-11-18 11:47:29 作者:兔小糖
    • 0
    • 10975
  • 日落其阳朔,星河起桂林

    我素来倾心于大海的壮阔无垠,醉心于日落的绚烂夺目,却未曾料到,在温柔的四月天里,阳朔这片遗世独立的仙境,以其独有的雄浑山水,深深俘获了我的心,引领我踏上了一场寻觅心灵栖息地的壮丽旅程,谱写一曲青春与自然的壮丽交响。漓江,作为阳朔的灵魂,以其水的清冽与山的巍峨共同编织了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画卷。立于江边,耳畔是风的低吟,它携着阳朔山川的古老传说,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未来的期许。眼前,漓江水碧绿如翡翠,潺潺流淌间透露出一种不可言喻的庄严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乐章。江面上,竹筏轻荡,留下一串串涟漪,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抬眼望去,群山巍峨,它们或峭壁如削,直插云霄;或连绵起伏,宛如巨龙蜿蜒。这些山峰,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的守护者,它们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山与水相依相偎,共同绘就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雄壮山水图,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肃然起敬。漫步在阳朔的山间小径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自然的芬芳。郁郁葱葱的树木,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有那些在林间跳跃嬉戏的小动物,都在用它们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美好与和谐。偶尔,一阵清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与鸟鸣,仿佛是大自然在耳边轻声细语,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与传奇。而当夜幕降临,阳朔的山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月光如银,洒满大地,给这片仙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此时,站在江边远眺,只见山峰的轮廓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清晰与峻峭,而江水则波光粼粼,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这片沉睡的土地时,阳朔的孩子们便开始了他们充满活力的一天。他们踏着晨露,沿着蜿蜒的山路,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与心跳。沿途,野花烂漫,鸟鸣声声,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乐趣。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孩子们或在漓江畔嬉戏玩水,感受水的清凉与自由;或坐在岸边,以石子为笔,水面为纸,进行着一场场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比赛。他们的笑声,如同山间最动听的旋律,回荡在漓江之上。及至傍晚,夕阳渐沉。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彼此分享着一天的快乐和烦恼,他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渐渐消失在金色的地平线之后。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跳跃。此刻的阳朔,更显宁静与庄严,让人忘却尘嚣,只愿沉醉于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之中。此行阳朔,我不仅见证了漓江的静谧与山的雄壮,更深刻感受到了阳朔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这份质朴与纯真,这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为宝贵的记忆。我相信,无论未来我走向何方,阳朔的山水与人文情怀都将如影随形,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灯塔。【作者简介】    李天锐,广州华立学院学生,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长安镇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省级一等奖,第六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2024-11-18 11:40:10 作者:李天锐
    • 0
    • 10975
  • 外公家的池塘

    秋日天气晴朗,天空深蓝,旷野一片明净。阳光斑驳地穿透林间,洒下满地的光影与诗意。这秋日,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极致呈现,是丰收的欢歌,更是团圆的温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晨曦的薄雾,我早早起身,独自漫步在外公家池塘边。绿荫浓郁,为我提供了一方静谧的天地,让我得以静赏这秋晨的细腻与温柔。露珠自繁茂的叶间悄然滑落,如同天空洒落的星辰,轻吻着绿树与灌木,为它们披上了一层晶莹的外衣。层叠的细叶里,竟悄然绽放着几朵色彩斑斓的小花,白的纯洁、粉的柔美、蓝的深邃,还有那一两抹明媚的黄,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同调色盘上的斑斓色彩,为这秋日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花儿们沾满晨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仿佛是在欢迎这新的一天的到来。阳光温柔地照拂着它们,使得它们更加娇艳欲滴。外公家的小池塘,是我童年的欢乐之源,那里承载着我无数美好的回忆与欢笑。池塘位于外公家的屋舍之后,池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四季更迭,景色各异,宛如一幅幅流动的油画,美不胜收。池塘中,鱼虾嬉戏,大白鹅时而梳羽,时而戏水,它们或悠闲自得,或活泼灵动,为这宁静的池塘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记得那时,我常和外公一起在池塘边的香椿树下采摘新的香椿叶。外公站在矮凳上,菜篮悬于臂弯,右手轻握烟斗,他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香椿的嫩芽,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怕惊扰了香椿树的宁静与美好。每当采摘完毕,外公总会用那粗糙却温暖的大手,轻轻拍打着我的头,眼中满是慈爱与满足。外公偏爱香椿炒蛋与凉拌香椿,每当这两道菜上桌,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放入口中,那独特的香味瞬间在我唇齿间蔓延开来,让我回味无穷。至今想起,还会忍不住咽口水,仿佛那美味依旧在舌尖跳跃。外公外婆偶尔会在边上的菜园里除草浇水,他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出颀长的身影。而我,则坐在池塘边嬉戏玩耍,享受着这份无忧无虑的时光。外婆不时叮嘱我照看嬉戏的大白鹅,见到它们下蛋了记得捡回家,好给她腌鹅蛋……下午的时光,总是感觉过得飞快。我正在玩耍间,一抬头便看见夕阳西下,那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在池塘上,为小小池塘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那一刻,仿佛置身于美轮美奂的电影场景中,让我沉醉其中,难以忘怀。如今,每当想起幼时那天的时光,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温暖与感动。夕阳下,外公摘香椿、外婆除草的身影依旧历历在目;他们亲切交谈,而我则在等待大白鹅下蛋的喜悦中度过。这些生命中的美好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心灵的深处。外公家后那片绿意盎然的池塘,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温馨的画面总会不经意间浮现心头,如轻风拂过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世间每一缕光芒都仿佛蕴含着外公外婆的爱与教诲,也承载着我们对他们的深深感激与怀念。这些光芒,穿越时空的长河,温暖并照亮我们的一生。【作者简介】李光明,1986年出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苏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从事摄影设计工作,著有诗文集《时间的密语》,作品发表于《天津诗人》《唐山文学》《连云港文学》《三角洲》《扬子晚报》《江南时报》《桂林日报》《沧州晚报》《绥化日报》《淮河早报》《苍梧晚报》《凤凰资讯报》《重庆法治报》《西南商报》《宝鸡日报》《临沧日报》《山西晚报》《黄海晨刊》等。

    2024-11-18 11:34:28 作者:李光明
    • 0
    • 10971
  •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

    我从昏暗的废墟中醒来尘封在无人的孤岛如同一座灯塔在黑夜中闪烁着微弱的星光只有海鸥偶尔驻足停留可是候鸟啊,终不长久海边吹来湿润的暖流温柔擦拭我止不住的泪滴融化了蒙蔽双眼的情绪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我感到内心安稳丰盈它是爸妈的叮嘱和关心路费够不够要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陪伴我一个人出门旅行我知道,那叫作亲情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它是朋友的吐槽和安慰今天过得好吗不要哭泣我给你带了一个伴手礼陪伴我一起成长和大笑我明白,这叫作友情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它是前任冰释前嫌的释怀祝你生日快乐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好好生活,祝你幸福谢谢你,陪伴我学会好好珍惜我领悟,这叫作恩情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它是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写一段记录感悟的散文诗奏一支如沐春风的圆舞曲逗一逗可爱黏人的小猫咪我感受,这叫作热爱爱生活,更是爱自己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世界都变得明媚起来我才明白爱有形也无形它不是泡沫般脆弱,一触就破而像一张大网,稳稳兜住我不坠入深不见底的海域爱永远在我心里以陪伴之名,和你们在一起备注:配图为作者个人画作《变》【作者简介】    温豹豹 ,本名朱绮琳,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95后新闻媒体人,在广州长大的潮汕人,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心理学。

    2024-11-18 11:23:43 作者:温豹豹
    • 0
    • 10990
  • 微光如炬 亦可燎原

    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决定去家门口的湖心公园,用慢跑的方式舒展舒展筋骨。没成想,刚一迈入公园,便被铺入视野的满眼的翠柳所吸引,不知什么时候,这些柳树悄悄萌新吐绿,一条条长长的丝绦,就如同女孩子蓬松而茂盛的发丝,灵动地展现出了她的温柔与明媚……忽然,远处的音箱里响起了嘹亮的口号:“健康健走,利国利民。”抬眼去看,只见一群身着靓丽鹅黄上衣白裤的老年人,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向我这边走来。在队列的一旁,还有带队人员随时矫正着排面。因为这样磅礴有力的气势,队伍后面尾随了许多穿便衣的群众。大家就这样在一群老年健步团的带领下,从一个孤独的锻炼者,变成了有团队有向心力的运动者。我情不自禁地也尾随在了队伍的后面,跟随着清亮的口号,踏着轻快有力的步伐加入了他们。不知不觉间,我就健走了五公里,身体虽微微出汗,但整个身心格外舒畅。正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一转脸却看到了一起经常跑步运动的李老先生和他的儿子。跑友李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他告诉我:因为常年在外做生意,家庭里的饮食结构很不合理,也正因此,一家人身材发福都很厉害。不曾想,因为长期的饮食疏忽,他的儿子得了重疾需要骨髓移植,而他又是仅有配型成功的那一个人。他不得不运动起来,挽救儿子的生命。在他苦苦的坚持之下,他从一个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变得精神矍铄,身材匀称,健康爽朗;而他的儿子也在他的帮助带领之下不仅摆脱了病魔,还迈向了健康,他们一家人在运动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运动带来的深远影响。打那以后,李老先生便带着儿子一同成了义务的运动宣传员。他和他的儿子熟知健康饮食、科普运动的常识,他也经常对周围的人说“我因为运动改变了家庭,现在我退休了要充分发挥小小的光亮带动更多的人运动起来,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后来,他和儿子建立了社群,义务地分享科学的饮食和知识,帮助支持那些想运动却懒于运动的人。周围小区跟着他们动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状态也越来越好。李老先生父子俩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有光亮的人。他们的光亮如同涟漪般,一层层地传递到了更多人的心间……看着队列整齐的健走团,依然整齐划一地喊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逐渐走向远方,我内心也豁然清晰敞亮,像是突然有了方向——尽我所能,助力更多的人。是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李老先生父子俩一样的人,哪怕是一点点微光,也可成炬,用行动点亮千万家……【作者简介】    王锋,女,中共党员,宁夏银川市人。不断地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吉光片羽,见证着自我的成长和蜕变。作品散见于《海口日报》《陕西工人报》《山西晚报》《四川教育导报》等报刊。签约长篇小说:《守住》《守望》。

    2024-11-18 11:19:27 作者:王锋
    • 0
    • 10977
  • 从化之秋

    有人说:“秋天是倒放的春天。”怀着这样的念头,我乘车去往风云岭森林公园,可只是出校门拐个角的工夫,我就想推翻这样的想法了。这哪里是秋天啊?天空一碧如洗,澄澈地看不见一丝杂质,车行道两旁开满了淡紫色的紫荆花,盛大又灿烂,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若隐若现。司机开得很快,我趴在窗上,窗外景物飞逝,双目应接不暇,还记得我初次来到华珠,也是这么好奇地东张西望,看这些在北方户外很少见到的草木。二十分钟左右,我们就到了公园门口。周末人很多,还来不及好好看一眼,就被同行好友催促地往前走,我们随机拐进了最近的一条小道,小道上没几个人,兴许是太单调了些——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没有娇艳娉婷的花朵,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游乐设施,只有各种各样的绿色树叶,及坐落在黑灰色砖道上的简单木质长椅,一片静谧。我兴冲冲拉着好友坐下,半躺在长椅上,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照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我轻阖双眼,聆听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此时我就是一棵树,一棵什么也不用想,只需要安安静静晒太阳、补充能量的树。这时我听到左边有轻微声响,侧目观望,是一位满头花白的老太太推着婴儿车正往过来走,婴儿车里的小孩很乖巧,不哭不闹,在光的反射下,小脸显得白嫩白嫩的,两只眼睛亮亮的,朝我眨呀眨。我想,我对于他是新奇的;就像从化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一样。享受片刻安宁后,我们沿着主干道继续向前走去,言笑之间,一片清澈透亮的湖就出现在我面前,在湖的加持下,视野瞬间开阔起来,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在太阳的照耀下,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似一郊晴雪,无数的小波小浪被推送到湖边,又迅速消失于汀上菖蒲之中。沿着湖边走,眼前的景色又立马变了个样——满池的浮光又迅速聚拢在一起,构成独属于风云岭的一条“银河”。“繁星”点点,像湖中的烟花,噼里啪啦地在湖面炸开,如此光彩夺目,让人不禁失神,沉醉于大自然所创造的“烟花”里。恍惚间,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孩从我面前飞快冲过,一边向前跑,一边又仰头张望着半空中的风筝,生怕苦心经营的小小成就,在一个不留神的瞬间功亏一篑。细细扫了一圈,像这样放风筝的孩子很多,但最有趣的是那个拽着空塑料袋跑了一圈又一圈的小男孩,虽然飘上天的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风筝,但拥有的是同等的快乐。清风徐来,蝴蝶翩跹,一只宝蓝色的蝴蝶迅速从我眼前掠过,只一下,我的眼睛就不由自主地被它牵着走,看它飘落在枝头,翻飞过树叶,轻巧地越过自然界所设的“障碍”,与同伴短暂地低吟细语,又倏地散开,奔向他处。可蝴蝶飞得太快了,一个不留神,就隐没于面前的小花之中,我虽失落,但又立马被这些小花吸引。虽然已经秋天了,但坡上还是布满了密匝匝的小野花,定睛一看,居然是一大片白色的小雏菊,在我的家乡那边。小雏菊只存在于精美包装的花束中,我是从未见过生长在地上的小雏菊。我蹲下去,想仔细瞧瞧长在地上的小雏菊和往日夹杂在花束中作配花的小雏菊有什么不同。这些小雏菊仿佛有灵性一般,知道我在看着它们——在风的助力下,它们一下下,一层层向我扑来,我靠近一分,它们也向我靠近一分,好像试图把花瓣当作翅膀,我猜想,要不是有根茎束缚着它们,飞到天空的不只是鸟,还有千千万万朵路边小花。我看了许久,才明白最大的不同是生命力,它们不会被当作配花来衬托其它名贵的花,在这个不知名小坡上的花,它只是它自己,它可以尽情地、肆意地一次次开放,一次次迎着风飞舞,一次又一次地宣告它鲜活的生命。出神之际,一片簌簌声又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探身望去,是坡上的树影在摇曳,细细听来,好似还有小孩的嬉笑声。我好奇地朝前走去,却发现在坡的另一面,有一条被层层灌木掩盖的小道,拔开面前的杂草与野花——嚯,这俨然是一个新世界,坡下烈日炎炎,坡上绿叶成荫,数不清的小孩在这里奔跑,跳跃。不过只是几棵古榕,就给人们造就了如此惬意的一块避暑的好去处。榕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枝干又粗又长,长出的叶也是又密又绿,许多小孩子围着古榕,从四面八方往上攀爬,分坐在不同的枝干上,看到不同的小孩子坐在树上,我不由地想到了《西游记》里的人参果树,莫不也是长了满树的娃娃?苏轼有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从化的四季并不分明,今日赏秋不如说是赏春,在风云岭森林公园,我找到了第二个春。【作者简介】    孙婧,女,2005年生,山西朔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生。

    2024-11-18 11:14:25 作者:孙婧
    • 0
    • 1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