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 最后一课

    每次看到退休的王老师,我总想起另一个女人。她们,素不相识。然而,我却总能在她身上看到另一个人的影子,貌似如影随形。这个女人,我管她叫“老姑”。记得在童年,这是别的孩子字典里没有的称呼,而我却还有实实在在的她陪伴着我。关于她,我总想写点什么,然而每次提笔又不知道该从哪写起,我要写她什么。她在我的童年一闪而过,我现在能写的只是记忆,或是印象,远远难写出活生生的她。 有一天,我突然问父亲,“老姑是你的什么人。”父亲微微一怔,直到目光相接触在离他更近的地方,才说,“嗳,她是你爷爷的继姐,我名义上的母亲,我出生那年命不好,你爷爷本来想把我送人,你老姑见你奶奶伤心,就出了个主意……”    我一直做着这样的梦,梦见自己倚靠在床边,默默地等待,等待她睁开眼眸。好几次,她的嘴唇微微地张开,我以为她醒了,要跟我说点什么。然而她只是在呼吸,我看见,一团东西停留在她的喉咙口,正在跟它打架,发出口语似的声音,貌似提到胸口又放下去。后来我哭了,她一听见我的声音手就微微颤抖,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这只是发生在梦中的故事,我不知道在她即将一步一步地死去时,身边是否有人在陪伴她。至于如此逼真的情景,那是长大后的我每当想起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人,不得不追问,从刚开始追问她的身份,到她的名字,以及她的死因。在许多冲撞和曲折的磨砺下,时间的长河终于流进孩童那颗混沌的心,击碎,洗涤,在长辈们的只言片语,缠绕着历史,构建出这样的场景。 至于关于她的记忆,我常常停留在这句话上,“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不会像那个女孩一样伤心。”这是还没上幼儿园,也就是五岁前,她抱着我,站在庭院栅栏边,望着不远处哭灵的队伍中泪眼婆娑的小女孩。那时候我没有回答,印象中只是凝望着她那平静而深邃的眼神。或许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死的概念,但是透过平缓的语气,我感觉她是在诉说她将要去另一个地方。因为她的年龄,或是她的经历,死亡也是在完成生命的一部分,在她眼里并不可怕。她好像更期待的是最后的告别形式,因为那是对她的存在的一种肯定。 田野里稻穗金灿灿的季节,正是她的眼睛充满活力的时光。每当这时候,大人们都说日子越来越短,我却总感觉无限地拉长。无论是割稻的她还是推耙翻晒稻谷的她,我总得为用旧湿毛巾包裹在头部的她送白开水。记得有一年,我直接把妈妈给我准备送的水壶扔在路边,跟着在幼儿园刚认识的朋友在斑驳的树荫下跳方子格。还依稀记得那时候风高云清,太阳也下凡了,在地上长叶开花,轻轻地晃动着,正如我轻松的心,周围还闪闪发光。后来才知道,那叫树影。而那时应该有的犯罪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倍增。 后来她被一张账单束缚,这张账单上面无情地记着年轻时的她付出的艰辛与劳累。命运早已为她算好利息,在她离开人世前一点一点地还给她,一点一点地让她死去。算命先生的一句“克夫”,让年轻貌美的她经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进入尼姑庵寻找一抹幽静;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偷渡打工,发展后养的却是海外的另一个家;独生女的她哪能六根清净,只能回家照顾老母亲;一场革命无端端地给她“地主”的身份,吃的是西北风、喝的是自来水的她,只能生活在野蛮残酷口水中;年老的她,膝下只有一个名义上的穷儿子,虽然勉强能温饱,却饱受疾病纠缠。时间回报给她的却是没有尽头的疾病,狠心地给她重重一锤。 静坐门前,追忆在时空的间隙中沉浮不定的记忆碎片:我会写的第一个字;我会背的第一首诗;我会做的第一种手工艺……都是在她手把手,口耳相传中学到的。然而在她病重时,我却以小学功课多为由离她远远的。她教我更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然而最受用的一招却是以我对她的愧疚来给我上最后一课。懂事后,在后悔当初没为忙碌的她送水,没有在她临终前照顾她后,我又学到了她生前教过我,我却学不及格的词,孝顺。  我一直相信佛教所认为的,真实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同薪火一般,赓续不已。雷蒙德·钱德勒说过,“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我们眼中的“死”无非就是漫长的道别。其实老姑也只是漫长地告别了我们,去了另一个地方,只是她不再回来。我安慰自己,死不过是被定义为一个可怕的符号,它就像一盏明灯,上帝看老姑太苦了,在她受苦受难的时候拯救了她,给她指引另一条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条没有走过的路充满了畏惧感,是因为它是不归路。然而,我们却很难意识到每天所走的路也只能成为历史,因此才会愧疚滋生,后悔莫及。 如今时代的进步逐渐扫除曾风气一时的迷信风气,机器代替人工减轻劳动的疲劳,我们乘上飞跃世界屋脊的时代列车,从家徒四壁到丰衣足食……面对绚丽多姿的生活,我清醒地告诉自己:老姑给我上的最后一课,需要我用剩下所有的生命去学习,我应该把她对我的期待,我对她的愧疚,转换为对身边的每个人,善待身边每个人。生活唯有通过爱、责任、感恩、能力去诠释,才能显得更多彩。 

    1970-01-01 08:00:00 作者:且小七
    • 0
    • 10963
  •  我们这代人

    科技创造我们自由我们却用它贪图享乐 书籍给予我们知识我们却以它追名逐利 农业支撑我们生命我们却将它弃之如土 教育改变我们未来我们却将它埋怨在心

    1970-01-01 08:00:00 作者:七彩神伞
    • 0
    • 10967
  • 做天底下最懒的猫向主人撒撒娇 做一只吃素的猫在阳光下晒暖顺滑的毛 做一只见义勇为的猫把过街的老鼠吓跑 做一只最干净的猫不在垃圾桶里睡觉 做一只厚脸皮的猫在雨中,撑起伞快乐舞蹈 别笑我,我是一只不会写诗的猫瞄呜—— 

    1970-01-01 08:00:00 作者:剪绿
    • 0
    • 10958
  • 月下的老屋

     洁白的浪花一簇又一簇吞噬着老屋的屋檐娓娓思念遗落伤痕累累的鳞片 岁月一张苍白的脸墙角的皱纹密密麻麻地爬满撞击在门上疼痛的时光沉重的枷锁锁住漆黑的夜晚 弯弯的月牙是一只沉没井底的船打捞支离破碎的梦和游子陈痛的伤 编织一张银色的网记忆的束缚无法挣脱无力反抗 弯弯的月牙是一架空荡的秋千摇晃一辈子的牵挂弯弯的月牙是结霜的唇片吻落荧光点亮的誓言 涌淌没有方向眼眸里决堤的潮水淹没心房

    1970-01-01 08:00:00 作者:肖彦坛
    • 0
    • 10992
  • 湛师商学院“绿夏”队员心得:开班仪式之感

    湛师商学院“绿夏”队员心得:开班仪式之感作者:陈梦冰清晨,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处井村的小道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虽然这里的生活比较艰苦,但队友们都过得其乐融融。对这一次的三下乡,我是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的。三下乡的第一天,队员们起得格外早,就是为了准备好处井小学的开班仪式。刚步入处井小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校长老师们的热情,他们的朴实无华消除了我的紧张与不安,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使我更加肯定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在开班仪式的过程中,看着他们用力地鼓掌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时,我真的挺感动,我也更加坚定了我身上的责任。虽然七天很短,但我要尽己所能,将我们的青春奉献在处井这片土地上,希望他们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努力奋斗是的人。开班仪式结束之后,每个小孩子都乖巧地等待着老师。我走进教室,看着他们望着我交头接耳地交谈,时不时的掩嘴偷笑。虽然我不知道他们交谈什么,看着他们我便在心里偷乐,也许是被他们的天真无邪感染了吧。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的我,又无法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第一次交谈我选择了雷州话,这不仅是为了照顾那些较小听不懂普通话的小朋友,而且同样作为雷州人的讲起家乡话更有亲切的味道,还能更快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果然,他们对我并不防备,很乐意与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为了调节气氛,我们在课堂上穿插了几个小游戏,对这些他们没玩过的游戏,他们都学得津津乐道。虽然有那么一点累,但看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又充满奋劲,真想把一切快乐于经历都与他们一起分享。我体会到青春奉献、绿色下乡的快乐。

    1970-01-01 08:00:00 作者:陈梦冰
    • 0
    • 10966
  • 生态文明大学村管理模式调研系列报道

    7月11日上午,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爱之馨”实践队四名队员在 “生态文明大学村”三合村文化楼村务办公室对村长杨宗钦、副村长杨通和进行采访,此次访问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生态文明大学村建设的管理模式。首先,“爱之馨"实践队队员和村长杨宗钦、副村长杨通和沟通的过程中,副村长杨通和说道:“三合村在2006年被授予“生态文明村”称号,近几年,三合村的经济主要朝着生态循环持续发展的方向;民主管理上遵循全村民参与、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原则;全面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公共设施。”村长杨宗钦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三合村将开发实施旅游项目;在今年,三合村将筹建排水排污系统,全村道路硬底化。三合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接着,村长杨宗钦、副村长杨通和带领“爱之馨”实践队队员参观三合村被授予的“生态文明村”、“湛江市最美村庄”等牌匾和证书。最后,村长杨宗钦、副村长杨通和还带领“爱之馨”实践队队员参观三合村的村务公告栏,了解三合村的村务公开情况。相信三合村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会发展得更好!

    1970-01-01 08:00:00 作者:佚名
    • 0
    • 1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