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早晨,在东边大雨西边晴的天气下,我们辗转来到了三下乡的目的地山茶小学迎接我们的是和蔼可亲的校长和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我想这接下来的十天一定是别有意义的。同大多数队友一样,我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眼中的一切都是新奇,感觉就好像是第一次踏进大学的宿舍一样,十六个女生分了三间宿舍,五个男生就只能凑合着在教室住宿了。来到宿舍,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扫地、拖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尽管这里的条件设施有些不尽人意,但大家还是很快就适应过来,小小的一间房,就着三张席子睡了五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席地而睡了吧?下午,我们有幸尝到了辅导员老师的手艺,同学们端着饭碗,埋头苦干,不一会儿,两大锅菜就告罄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颠簸了一天,大家是真饿了。大家吃着、说着,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也许在来到这里之前,心中还有那么一丝不确定,但在这一刻,我认为参加这支队伍是明确之举。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将开始一段特别的生活,将会收获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友谊。
今天是13号,回校倒数第四天。刚才支教组的队员无意间对我说了句:“上完明天,支教组就停课了!”“那就解脱啦,不是说他们好调皮么?”我笑着回应,本来想活跃气氛的,谁知道大家都在笑声中沉默了。是呀,孩子们的好绝对不是一个“调皮”能否认的,我们心里已经住下他们了,已经习惯了他们在我们身边学习嬉戏,离开是会舍不得的!“今天春光送给我一个纸鹤,好高兴啊!”、“今天的辩论赛很搞笑!”、“他们学习能力超强的!”、“他们好爱学习啊!”、“老师,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啊?”……每一天我们都会从这群孩子里发现很多惊喜。回想起来,下乡这几天很多事情我们已经由不习惯变到习惯:不习惯早起到六点半准时起床、不习惯被约束到听从队长指挥、不习惯被看得太老成到从容应对孩子那一声声老师、不习惯分享到同吃一杯泡面、不习惯身边太吵闹到学生不在身边就会担心,就像现在。“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活在当下”,好吧,还有2天,不抱怨、不矫情,努力做好自己,尽自己最大能力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教给三合学校的孩子们!我希望我们的爱能给予你们穿越风雨的力量!
支教正式开始,我当了一名班主任。听说上一年下乡只有五六十个学生,今年我们有了上百个。学生是来自不同学校的。我们支教的主要是新定小学的学生。我是班主任,我不知道自己班的学生怎么样,担心他们是不是很调皮。 可能是好事不灵,坏事灵吧。那班小子真的很调皮,不过现在想想,未曾不是一件好事。当时安排我是四年级的班主任,可分配到我们班的学生实际上是五年级升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来到我们班的就嚷嚷着自己是五年级的,怎么不肯呆在这里。开始起哄,我当时就跟他们解释班级知识代号,我们可以改。这才稍微安定了他们的情绪。那班调皮的孩子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叫他们集队开会,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其实,虽然我是师范生,但从没有试讲过,作为班主任,工作真的很多,要学生取得学生的联系方式,组织他们竞选班干,每节课监督他们认真上课,才明白,作为一个老师和班主任真的不容易。上课时,我们在上面讲,同学们在下面讲。一节课下来喉咙都痛了。我在想,他们那么不听话,应该想办法治治他们。所以我决定选班干,班干是让他们自己上来竞选,同学们投票,果然,几个最调皮的都当上班干。这样,他们就会自律一点。还有就是选第二课堂的事,他们都集中选择武术,可是一门课不可以太多人,可没办法,他们不愿意选其他,可后来上武术课时又说太多人不去上了,我就让他们全跑去绘画那里。虽然他们这样子不听话,可是我还是不会凶他们,也不会觉得他们讨厌,我跟我队友说起他们时称他们为“调皮仔”,其实这代表我是喜欢他们的,这是我的方式。现在,我跟他们关系挺好的,他们有时过来看我排练节目,这班“调皮仔”还学会卖乖,为我鼓掌。我知道他们是信赖我的,他们在第二课堂老师说上课实践调整了还会跑过来问我。即使他们调皮,他们跟我顶嘴,令我哑口无言,但他们真的带给我很多东西、快乐、悲伤,支教的每一天真的很累,但很充实,很快乐。师生互相关爱,十天的时间,我们似乎形成了一个紧贴的集体。想到自己七天之后的离开,不禁伤感,我只希望,在多年以后,孩子们会突然想起,我曾来过这地方,做过他们七天的班主任,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曾出现过。是师生之爱,朋友之爱,不曾离开。
伴着朗朗清风,我跟随湛江师范学院数科院学生党支部红土情缘“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踏入了吴川市吴阳镇文塔小学的芳土。这片孕育一方学子的静土,就像一卷沉淀了悠久历史的书卷,等待着我们慢慢地将它翻阅。或许是在喧闹的城市停留了太久,现在能抛开一切尘俗事物,带上自己的一颗接近自然,接近童真,接近快乐和欢笑的心,我义无反顾地奔向文塔小学。一下车,我就对上了那所学校的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睛,那双折射出无数好奇、纯真和希望的眼睛,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让我对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充满了期待。为了更好地给孩子们上课,我们在来这所学校之前都认真地做了一些课前准备,每位队员都是抱着一份作为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的师者的责任和热情来到这一片土地,一腔热血只为给孩子们教授更多的知识。看着我们第一天认识的孩子们很兴奋地倾听每个班主任给他们讲解的报名第二课堂的事项的样子,我们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些孩子该是多么可爱和好学啊!每位老师都很耐心地解答着同学们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些国家的花苗,正在不断地吸收知识,为日后绽放最惊艳的美丽而不断努力。所以,我们这一次的三下乡之行,不仅是对我们队员的一种磨炼,一种经历,也是对我们国未来的人才的一种培育,一种激励。第一天的下乡活动在队员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静坐楼端,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凉风轻轻拂面而来,我依然在向往第二天的晨曦,期待着与孩子们的下一次见面。
我在三下乡--队长的日记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但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成为健康合格的大学生,有以下几点建议:1、让大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是优秀者,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要想让大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让我们学生把学习当作人生的第一需要,要让我们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学习,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不学习,就不懂得劳动是幸福的道理,就不会享受劳动;不学习,就不能自觉遵纪守法,难免犯错误;不学习,就不能自觉维护和珍惜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有落伍和被淘汰的危险。其次,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人不可以无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些理想和目标,离开了学习,都将一事无成,都会统统落空。凡有作为的人,无不是把学习作为最高目标的人。最后,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如果不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乐趣,学生又怎么学得进去?我们让学生应当把学习当作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对待读书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有动力,才能真正持久,才能有成效。越是勤于学习的人,接触的东西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深,越会感到知识的不足,也就越爱学习。而不爱学习的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越不想学,也就越学不进去。2、让大学生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在竞争的时代,在当今众多选择的面前,要有独立处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要学会自己作决定。让大学生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克服从众心理。从众行为者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就会表现出遵从;当他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并不合适,而自己又没有勇气反抗时,就会被动地表现为依从。 其次,要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拥有自信心是具有决策能力者明显的心理特征。没有自信就没有决策。增强自信心首先要有迎难而上的胆量。其次要变被动思维为积极思维。再次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跳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此你的自信才能坚实可靠。另外平时注意和那些有自信心、敢作敢为的学生交往,时间长了,看得多了,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的影响。3、让大学生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良好的心情使人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乐观、满足的心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善于调整并保持情绪的稳定,保持与周围的平衡。大学生情绪调节与辅导有以下原则:3.1疏导性原则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把它等同于对情绪的压抑或抑制。如果一旦正常的情绪反应和体验如果受到过多的压抑,将会对身心健康带来威胁甚至伤害,3.2建设性原则建设性原则是指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情绪与情感问题。对于当事人而言,情绪困扰时不应采取逃避、压抑、否认、沉默的消极方式,而是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办法;对于帮助当事人的其他人而言,这一原则是指应以建设性的态度去了解、辅导大学生克服情绪障碍,而不是讽刺、挖苦、消极地劝告、惩罚、指责或过度保护。4、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应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根据对心理适应内部机制的分析,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几项建议:①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面临新环境的变化,要能够尽快了解新的要求,明确新的努力方向。②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到自尊、自爱,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③要培训自己坚韧、顽强、果断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制力、竞争意识和好胜心,还要有对人对事宽容的态度与豁达的胸怀。④要增强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作为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让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联合起来,不仅对学生智力因素进行培养,也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成为健康合格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