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动感校园

动感校园

  • 感知非遗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导语:传承非遗文化小组由组长姚若男,组员唐姗姗、陶云霞、唐会敏组成。八月份,本团队为了深入了解家乡非遗文化,前往马鞍山非遗馆、文房四宝小镇等地开展实践。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使非遗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同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实践小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保护非遗文化的活动以及知识宣讲。一、  线上活动8月15日,实践小组各个成员在“传承非遗文化实践小组”QQ群里积极踊跃发言,讨论各自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看法,并安排之后的实践内容。二、  线下实践8月16日,组员陶云霞前往马鞍山非遗馆开展实践,进行参观学习。马鞍山非遗馆,是一座为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本土非遗特色项目而建设的一个集展示、传习、展演非遗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马鞍山非遗馆分为序厅和文韵悠长、艺海遗珠、民艺瑰宝、民俗歌舞、曲剧流芳5个单元,通过实物陈列和多媒体展示等不同形式,充分利用虚拟馆员、虚拟翻书、3D打印、录播舞台、漫画非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马鞍山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传统体育、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非遗项目全景式展现出来,揭开了传统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神秘面纱,使之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身边人、身边事。一进入非遗馆,“身临其境”体验伍子胥过韶关、七仙女与董永、慈姥山的传说引人注目,不禁让人感受到马鞍山文化底蕴之深厚。走进“马鞍山技艺”,有食品、博望打铁工艺,太平府铜壶三大板块,阅读完文字介绍,再欣赏柜台里的作品,不禁让人肃然起敬。马鞍山地区的传统技艺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既有传承久远的博望打铁工艺、太平府铜壶制作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也有发源于群众生活的采石矶茶干、乌江霸王酥、含山封扁鱼、运酒、薛津混沌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成为马鞍山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品和享誉省内外的文化地标产品。再走进“马鞍山记忆”,近距离观察那个年代的纸币、电影票以及电视机等。如今,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参观了非遗馆的市民无不感慨。8月17日,组员唐姗姗参观考察中国文房四宝小镇。小镇隐于烟雨江南之地,诗文诵传之处。小镇采用徽派建筑特征,构思精巧,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融石雕、砖雕为一体。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中国优秀文化,正是为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三、  实践感悟文化遗产来自民众,也只有置身于民众之中才会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上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难题,为了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非遗技能传承非常重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更多人有机会赏非遗、识民俗、学习中华文明中的精髓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独特的精神标识、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的不竭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走进马鞍山非遗馆、文房四宝小镇,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本土非遗特色项目。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我们通过本次实践对当地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同时通过小规模、互动式宣讲以及撰写文章投稿网站等网络宣传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非遗文化、明白传播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一定意义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2020-09-01 23:39:57 作者:姚若男
    • 0
    • 9604
  • 大学生心理调研

    易•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2020年7月25日早上8点,滁州学院的直击内心小分队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展开了实践活动。基于当前疫情以及队员之间区域跨度大的情况,此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云实践的方式,并加以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实地调查。以线上发放调研问卷为主、线下在家乡走访为辅,争取多层面、多方式,尽可能准确地收集数据,以便得出更完善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案。本次实践中,我们小组采取纸质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扩大调查面积的同时也会提升组员的实践参与感。     线上调研有调研对象更加广泛的好处但也有很多局限性,如不能观察对方的态度、不确定对方是否填写或认真填写了问卷等。 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线下调研并非孤军奋战,小组成员会在群里实时分享成果、商量解决遇到的问题等。各地的人们很有安全意识,极少有人在外闲逛,我们就更难遇到大学生群体了。成员们根据自身情况,有的采访邻居熟人或者大学生的父母,有的去商业街寻找打暑假工的大学生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完成问卷分发任务,深入交流,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里活动和心里健康状态,思考如何解决心里健康状态不良的问题,如此下来也收集到不少线下成果。最后,队员利用互联网、媒体报道等传播手段,以期让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重视它,有益于疫情下社会的平稳发展。最终团队成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总结,形成以致力于净化疫情影响下的负面心理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报告,为疫情下的社会略尽绵薄之力。  写稿人胡启慧2020.8.1日

    2020-09-01 22:24:42 作者:胡启慧
    • 0
    • 9621
  • 新农村建设之农村环境改造工程

    8月1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不被咕咕咕”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各自家乡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之农村环境改造工程”的实践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实践地点的村民对于环保问题和环境变化情况的了解状况为主,同时倡导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健康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实现农村发展。 实践活动全部成员分开进行,分别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杜康村、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对河社区居委会等5个农村了解访问村中各家的饮食情况、生活状况等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每家每户进行走访及环境保护的问卷调查。此次的实践活动中,在杜康村遇到了一个69岁的奶奶,她以前是一名农民,现在从事养殖行业。实践队员从她的口中了解到,杜康村生活中的各类食品一开始都是自给自足,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都是到镇子上的超市和菜市场购买生活用品以及食物,但是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差,河水里有着各类生活垃圾。她还说指出,以前的垃圾都是放入种植地可以做肥料,但是现在的垃圾种类越来越多,倒入地里只会导致那块地无法使用,只有焚烧才可以减少,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将垃圾直接倒入土地里,垃圾处理一直也没有人重视,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耕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牲畜的粪便也是长期堆积,无人处理,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杜康村的环境越来越差。她希望将政府能加大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农村生态环保保障体系,给予一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实践队员前往杜康村的时间刚好是收割时期,实践队员热情担任着看守麦地的职责。队员通过在看守麦地的闲暇时间,在阴凉处和一个老奶奶闲聊时了解到麦秸以前是烧火、饲养牲畜的原料,家家都不舍得焚烧,而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家家都用煤气、煤球,牲畜养的也少了,收集起来太费事儿,卖又卖不了多少钱,留在地里还影响玉米的播种,索性一把火烧掉。随着社会发展,农村人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也了解到焚烧麦秸的危害,并且随着农村的科技化以及农村工程的进展,大型收割机取代了人工收割,同时还可以将麦秸打包好,卖给养殖场,省去了很多人力物力,焚烧秸秆的行为也就变少了。实践队员多次辗转看守地点,村里的大喇叭也在不断播放秸秆禁烧的倡议书,宣传车带着小喇叭在村里不停的穿梭,村里醒目的地方贴上了“焚烧秸秆,拘留15天,罚款2000元”的标语,但禁不住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只有思想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事件的发生。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等明显下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当火灾碰上夏天的大风时,就可能引燃房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此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队员不仅了解了当地的环境情况,同时也使村民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对生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农村的老人与孩子来说,环境保护、环保卫生等意识还略有欠缺,存在很多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在实践团队队员离开之前,特意为当地村民做了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宣讲活动,并真诚的希望他们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    总书记曾对大学生说,你们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为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解了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更是展示我校风采的最好平台。本次“三下乡”活动即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了“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目的,也为将来如何更好的引导我校的学生进入基层,服务基层做出贡献。

    2020-09-01 21:12:10 作者:汪雪
    • 0
    • 9603
  • 筑梦-希望我们能共筑中国梦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筑梦”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站,我们的乡村探索之旅即将结束了。回望这一路,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于是想要写下这些文字纪录下一些有意义的痕迹。我们的队伍是由四个地理专业的同学和一个传媒学院的师兄组成的,队长是一个干劲十足的女生,随时随地给我们加油鼓劲,也是因为她的积极组织,才把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组成了一支有趣的队伍,所以要特别感谢她的帮助,另外,队伍里的其他同学也特别尽心尽力,特别是队伍里的一个男同学一直任劳任怨给我们当司机。我们的社会实践队取名为“筑梦”,这个队名源于“共筑中国梦”,因为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繁盛,繁盛的祖国也离不开一个个富美秀丽的乡村。我们筑梦社会实践队在选择村落时分别从:新农村、文化历史、科研价值这三方面因素选择。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们一共去了四个满足以上因素的村落,去往这些村落的次序是以阳西县为中心,按照路程的从近及远安排行程,这些村落是鸡乸朗村、大洲村、红光村、那蓬村,它们各具特色,同时又有相似的发展精神。首先,我来谈一下的我们乡村探索之旅的第一站——鸡乸朗村。虽然我们都未曾去过那里,但我们的队伍在出发前就对这个村有所了解,因为在我们出发前,这个村就已经在电视节目《乡村大擂台》中获得了全省前十强的成绩。所以去往鸡乸朗村,我们是带着对它的期望和祝福去的。刚从村口的村名石雕进去后不久,我们便惊奇地发现,鸡乸朗村的路是由沥青铺陈的,村中央的路前还印着鸡乸朗村独特的标志,好一派新农村的景象。往路的右边走,稍微抬头,一座海之子石像就在眼前,在这个石像附近站着往往会误会别人在摸自己,因为鸡乸朗村以渔业为主,也是河流出海口,所以这里经常会有海风吹拂。继续往前走,是村里设置的休闲娱乐区,有莲花池、荷花池和儿童游乐园等。如果从村中央的路往左走,你会发现鸡乸朗村的三种房屋形态,分别是第一代——瓦房,第二代——二层小红砖房,第三代——别墅。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这些房子对应着不同的时代印记,第一代房子对应的是节俭,第二代对应的是机遇,第三代对应的是奋斗。我想这些特点大概也是鸡乸朗村在《乡村大擂台》中能取得好成绩的部分原因吧。接下来,我们来看乡村探索之旅的第二站——大洲村。在正式探索这个村落之前,我们筑梦队其实并不把它作为我们乡村探索之旅的重点,因为它和鸡乸朗村的距离相差不远,所以我们是抱着顺便看一下的心态前往这个村的,也许是有了前面一个村的对比,大洲村的乡间小道则显得特别朴素,就算到了村里面的篮球场,我们依然没有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直到大洲村的书记为我们讲解,我们才注意到,篮球场前的湖与湖前比较老的房子是挨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过去那些村民都是背水而居的。沿着湖的右侧往古村落的入口走,我们发现了一座外形似碉堡的建筑,“这些是这个村的关卡,村民们必须从这边进入村子里”大洲村书记为我们说明着。大致看完村子的房屋结构,大洲村书记带着我们前往了村里面的书室,书室的大门上刻着“万选”二字,这座书室历史悠久,房梁及门楣等多处地方都是采用了珍贵的紫荆木构成的,目前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已经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更让我们感觉到有意外收获的是大洲村的植物,这里有树龄大约200年的鸡蛋花树,还有罕见的银叶红树,并且这些银叶红树的树龄都超过了300年。此外,大洲村书记还给我们透露了一个让我们充满期待的消息,这里将有一个“大泉山海”规划,政府将对大洲村进行大量投资,将大洲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优良的生物资源利用起来。重点来啦,乡村探索之旅的第三站——红光村。作为地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当然还是对和我们专业知识相关的领域更感兴趣。红光村拥有经验丰富的养蚝技术和有利的养蚝条件,其次,在红光村分布有大面积的红树林,这些都是让我们感兴趣的方面。红光村在养蚝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抛开大范围的纬度因素,红光村位于河流入海口,这会给藻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藻类的充分繁殖则为生蚝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这就是红光村生蚝肥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探索红树林与养蚝之间的关系时,询问了一些当地蚝协会的成员,他们都认为红树林能够作为海水的过滤器为海水提供净化功能,这就使红光村的海水较其他养蚝基地更加干净清洁,这又是红光村的养蚝优势之一。当地自发形成了一个用于交流养蚝技术的协会——蚝协会,在蚝协会建造的协会楼楼顶我们看到了为之震撼的一幕。一大片青绿色的红树林映入眼帘,其中还有成百上千只的白鹭在红树林群中翱翔或站立,河水汇入海水,渔船在海河之间穿梭,这是人间的烟火气呀。我们在红光村书记的带领下,第一次坐船近距离参观了大片的养蚝海域,还第一次穿梭了红树林群,并近距离观赏了红树林的生长形态。目前红树林的保护意识已经成功埋在了当地人的心里,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接下来的红光村也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再坚持一下,乡村探索之旅的最后一站——那蓬村。那蓬村和鸡乸朗村一起上过《乡村大擂台》节目,遗憾的是它没有进入前十强。据那蓬村的村长介绍,在政府的资助前,那蓬村是一条比较贫困的村,经过不断地向政府争取,他们逐渐摆脱了贫穷的旧状,逐渐转变为新农村。那蓬村有已经建设完成的观稻长廊,因为我们去的时间刚好是播种时间,我们并没有看见金灿灿的稻谷,但我相信,秋天我们会在那蓬村看到漂亮的金色海洋。因为是著名的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故乡,这个村落也小有名气。现在,那蓬村主要发展乡村旅游业。我们的乡村探索之旅结束啦,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我看到了鸡乸朗村的富美、大洲村的文化悠久、红光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蓬村的艰苦奋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相信,合理的保护和开发会让乡村更加富美,祖国更加繁盛。

    2020-09-01 13:35:26 作者:
    • 0
    • 9577
  • 三下乡实践-记鸡乸㙟村

    说实话,我在出发去这条村子之前,我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和查阅,但当我真正的来到这条村子之后,我觉得这可能不能称之为“村”了,而是一个远离世俗的“小城镇”。鸡乸㙟村与我认识的“村”天差地别,我印象中的村都是一条泥泞小路通往各家各户,鸡鸭狗猫随处走,爷爷奶奶们坐在门口闲聊,处处充满人气与活力;但在鸡乸㙟村里沥青铺设的乡路,美丽的风景墙画,有趣的农家乐园,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来享受乡村生活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来享受乡村慢生活的游客,但经过一下午的走访,却鲜少见到村民。能见到的也只是少数的老人和孩子,确实鸡乸㙟村的蜕变是村民和国家有目共睹的,鸡乸㙟村有今天的建设成就都离不开村民们的不懈努力与国家的支持。但我觉得这些改变好像把乡村的本性给弱化了,来往村里最多的不是村里的人儿而是游客,这就好像成了一个“市中心”,白天接待来自各地的游客,热热闹闹的;可到了晚上,客人们一走,村子就陷入了沉寂。虽然我也知道乡村振兴很难很难,鸡乸㙟村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经历了无数风雨,但是我觉得无论未来如何发展,希望乡村的味道能保留,乡村的底蕴要守住

    2020-09-01 13:34:56 作者:
    • 0
    • 9606
  • 三下乡实践-记大洲村

    大洲村可以说是我们实践队规划的四条村里面,最平凡最普通的一条村,但在我眼里它虽然没有亮丽的风景线,但留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树;虽然没有傲人的产业,但它培育了无数优秀的青年才子,虽然它是我走访的四条村子里最不起眼的,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条村子。对于这条村子的走访调研,我印象最深刻的不仅仅是它的古树、碉楼和辉辉岁月,还有一直为我们耐心讲解的“导游”——詹其茂书记。作为谈话记录者,我一路紧跟着詹书记,每走到一个地方书记都会停下为我们细细讲解,大到这条村庄的光辉历史,小到那村路边上的一花一草,我注意到当他谈起村子近年的发与将来的建设规划展时,眼中就仿佛有一道光,在诉说着书记对大洲村子未来发展的无限期望。我特别钦佩这种眼中有光,心中有目标的人,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充分实施,我们的乡村才能建设为今天的美丽乡村,我们国家的未来才能更好的走向繁荣富强。

    2020-09-01 13:34:01 作者:
    • 0
    • 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