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 星空夜话

星空夜话

  • 清宫四大奇案揭密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削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说明,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削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三、雍正被刺    传清世宗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备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载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编造出来的。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凤皇泣血
    • 0
    • 9538
  • 何为国宴

      “说起国宴,也没什么神秘的,是规格高,礼仪性重。”曾在人民大会堂参与国宴制作的一位退休厨师,一语道出了国宴的“精髓”。何为国宴,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其它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其实,就菜肴本身而言,国宴上摆放的菜品真是一点也不特殊。比如1997年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有江泽民主席参加的庆祝香港回归的国宴上的菜单冷盘、浓汁海鲜、清蒸大虾、罐焖牛肉、草菇绿菜花以及点心和水果。国宴一般都设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但人民大会堂承担要多一些,这里的宴会厅能同时容纳5000人。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以清淡、浑素搭配。基本上固定在四菜一汤,这还是当年周总理定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象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来的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如今,国宴的菜系,已被称为“堂菜”,以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刺激味副之。据说这种烹调风格适应性很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如海参鸡块中鸡块,既可烧也可蒸。可其菜名却很“原始”,除少数“引进”的地方菜保留原名(如佛跳墙、富贵蟹钳、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等)外,大多数菜名:或口味加原料、烹调方法或原料、配料加主料。如麻辣鸡、葱烧海参、芦笋鲍鱼等。这种务实的命名,菜名朴实,是一个特点。一是食用者一看菜单即可知是什么菜。二是可避免太花俏,使名与菜,穿凿附会,名实不符,同时在对外活动中,又可利于菜名翻译时准确无误。现在的国宴,一般是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以及近几天宴会的记录,安排不同的菜谱。  满汉席     满汉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清初满人入主中原,满汉两族开始融合,皇宫市肆出现了满汉并用的局面。满汉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前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北京仿膳饭庄现承制满汉全席。孔府宴    孔府是孔子诞生和其后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国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国古文化发祥地,历经两千多年长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职能。孔府既举办过各种民间家宴,又宴迎过皇帝、钦差大臣,各种宴席无所不包,集中国宴席之大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宴饮是“礼”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全鸭席   首创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特点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各类鸭菜肴组成,共有一百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制各种菜肴组成筵席是中国宴席的特点之一。全国著名全席有:天津的全羊席、上海全鸡席、无锡全鳝席、广州全蛇席、苏杭全鱼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饺子宴、佛教全素席等等。烧尾宴   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烧尾”一词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兽可变人,但尾巴不能变没,只有烧掉;二说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说是鲤鱼跃上龙门,必有天火把它的尾巴烧掉才能成龙。此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烧尾宴”。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8
  • 被中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几句话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民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影不才,试举数例解析一二,以还世情真相与大众……好了我再文诌诌地说话大家估计要扔鸡蛋,虚荣心也满足了,下面开始举例开讲。  1、以德抱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2、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但各位姐姐们阿姨们姑奶奶们,且听如月影说两句话,你们把这罪过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却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所以我们的女性同胞们,你们要清楚,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你们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是谁误传了这句话,让我们可爱的女性同胞被压迫了几千年之久呢?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月影要帮孔老夫子平反,自然也要再帮你们找到一个真正的罪魁祸首,让你们发泄出那几千年积下的怨恨(怎么说着说着象鬼片了-_-!),好了,拉回正题,西汉的时候有一位所谓的“大儒”董仲舒,此人大力主张“夫为妻纲”,就是这个家伙,借孔子的一句话断章取义,给广大的中华妇女头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锁。看看这家伙在《基义》一书里提出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这东西就是一为讨好历任统治者的马屁之作。“君为臣纲”,为历代皇帝所接受,渐渐形成了封建统治的一套准则,而“夫为妻纲”,则为历代男人所推崇。这“纲”是什么意思?君为臣纲,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这个“纲”的厉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没嫁人前都一可人的窈窕淑女,本来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时刻提心吊胆地按着老公的这个“纲”过日子,这三纲五常,束缚了中国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八卦一下,庄子此人,实在是如月影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和性情,都非常十分很特别对我胃口,什么大家不爱听这些?那算了,本来想抖点猛料让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我这个好同志的……好了好了别扔鸡蛋,我说正事还不行吗?好,先来看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有个度。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不浪费了么?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就算我们拿现在的世界观来衡量一部《庄子》,仍能发现他的学说里,有许多是符合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可叹的是,就是这么一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他一句劝解读书人适可而止循序渐进的话却被一些叫嚷着“人定胜天”的人当成了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来供着,科举改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应试教育,于是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可素质却一年比一年低下,最后整黄了吧?你看现在大学文凭都和废纸没什么两样了,这帮人还不醒悟,还是继续读,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读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嘿,好象我已经老了捏,很多知识也用不着捏,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最后再说一句私人的牢骚话,最近我去图书馆,总看见一帮老头老太太天天在那侯着,一见有啥免费的学习班就往里钻,也根本不管别人老师是教着什么,各位老爷爷老奶奶们,听我这个后辈说句话,您们这不瞎捣蛋么?赶时髦啊?摆个性哪?想让我们称赞下您啊?还是真打算活到老学到老啊?自个儿细细思量一下有什么意义么?能不能腾些地方给些真正需要的人进去?M的连“量子力学基础浅谈”都有街道的老大妈在里边占着位置,我真是无语了……5、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说点轻松点的吧。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江湖”就是这么来的,没想到吧?做下小广告哈,欢迎观看点评在下拙作:小说《书江湖》,不是什么特别牛B的书,主角比佐罗牛B一点而已,现正联系出版或许不日上市,先搜索来看一下也可以~~恩,恩,回来,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有个大学的同学,是个陕西的女孩子,她在上学时找了个陕西的男朋友,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当然包括了身体,可是那个懒惰的男朋友对她很不好,常打她骂她象佣人一样地指使她,却又根本离不开她,我们惊奇的是,她竟然一直默默忍受了下来,一忍就是四年,我们忍不住问她,你们过得这么辛苦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呢?她却这样回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在一起不是很快乐,但这不就是相濡以沫吗?”我无言,这能算是相濡以沫吗?为什么明明外边有更大的江湖,更宽广的天地,为什么明明知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未来,却要把双方都绑在一起,不开心地继续过下去呢?我们都身处一个传统思维占据非常强势地位的社会,一句相濡以沫,不知道让多少爱情做了这种传统思维的牺牲品。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开心,别人的称赞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别人的指责又能怎么样?唉,说大了,有点没边没际,父母也教育过我劝合不劝分的道理,这话题也到此为止吧,劝合不劝分,相濡以沫啊,原来我也不能免俗。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4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35
  • 被中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几句话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民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影不才,试举数例解析一二,以还世情真相与大众……好了我再文诌诌地说话大家估计要扔鸡蛋,虚荣心也满足了,下面开始举例开讲。  1、以德抱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2、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但各位姐姐们阿姨们姑奶奶们,且听如月影说两句话,你们把这罪过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却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所以我们的女性同胞们,你们要清楚,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你们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是谁误传了这句话,让我们可爱的女性同胞被压迫了几千年之久呢?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如月影要帮孔老夫子平反,自然也要再帮你们找到一个真正的罪魁祸首,让你们发泄出那几千年积下的怨恨(怎么说着说着象鬼片了-_-!),好了,拉回正题,西汉的时候有一位所谓的“大儒”董仲舒,此人大力主张“夫为妻纲”,就是这个家伙,借孔子的一句话断章取义,给广大的中华妇女头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锁。看看这家伙在《基义》一书里提出的“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他这东西就是一为讨好历任统治者的马屁之作。“君为臣纲”,为历代皇帝所接受,渐渐形成了封建统治的一套准则,而“夫为妻纲”,则为历代男人所推崇。这“纲”是什么意思?君为臣纲,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这个“纲”的厉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没嫁人前都一可人的窈窕淑女,本来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时刻提心吊胆地按着老公的这个“纲”过日子,这三纲五常,束缚了中国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八卦一下,庄子此人,实在是如月影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和性情,都非常十分很特别对我胃口,什么大家不爱听这些?那算了,本来想抖点猛料让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我这个好同志的……好了好了别扔鸡蛋,我说正事还不行吗?好,先来看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有个度。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不浪费了么?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题思想,实际上,就算我们拿现在的世界观来衡量一部《庄子》,仍能发现他的学说里,有许多是符合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可叹的是,就是这么一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他一句劝解读书人适可而止循序渐进的话却被一些叫嚷着“人定胜天”的人当成了激励年轻人拼命读书的名言来供着,科举改成了高考,八股改成了应试教育,于是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可素质却一年比一年低下,最后整黄了吧?你看现在大学文凭都和废纸没什么两样了,这帮人还不醒悟,还是继续读,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读博士后……读完出来一看,嘿,好象我已经老了捏,很多知识也用不着捏,这不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最后再说一句私人的牢骚话,最近我去图书馆,总看见一帮老头老太太天天在那侯着,一见有啥免费的学习班就往里钻,也根本不管别人老师是教着什么,各位老爷爷老奶奶们,听我这个后辈说句话,您们这不瞎捣蛋么?赶时髦啊?摆个性哪?想让我们称赞下您啊?还是真打算活到老学到老啊?自个儿细细思量一下有什么意义么?能不能腾些地方给些真正需要的人进去?M的连“量子力学基础浅谈”都有街道的老大妈在里边占着位置,我真是无语了……5、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说点轻松点的吧。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我们口口声声说的“江湖”就是这么来的,没想到吧?做下小广告哈,欢迎观看点评在下拙作:小说《书江湖》,不是什么特别牛B的书,主角比佐罗牛B一点而已,现正联系出版或许不日上市,先搜索来看一下也可以~~恩,恩,回来,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有个大学的同学,是个陕西的女孩子,她在上学时找了个陕西的男朋友,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当然包括了身体,可是那个懒惰的男朋友对她很不好,常打她骂她象佣人一样地指使她,却又根本离不开她,我们惊奇的是,她竟然一直默默忍受了下来,一忍就是四年,我们忍不住问她,你们过得这么辛苦这么难受,为什么还要在一起呢?她却这样回答:“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在一起不是很快乐,但这不就是相濡以沫吗?”我无言,这能算是相濡以沫吗?为什么明明外边有更大的江湖,更宽广的天地,为什么明明知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未来,却要把双方都绑在一起,不开心地继续过下去呢?我们都身处一个传统思维占据非常强势地位的社会,一句相濡以沫,不知道让多少爱情做了这种传统思维的牺牲品。其实想一想,如果自己都不开心,别人的称赞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地,别人的指责又能怎么样?唉,说大了,有点没边没际,父母也教育过我劝合不劝分的道理,这话题也到此为止吧,劝合不劝分,相濡以沫啊,原来我也不能免俗。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8-01 20:58:23 作者:佚名
    • 0
    • 9536
  • 富人和穷人十二大经典差异

     1.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2.休闲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打扮自己。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3.交际圈子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4.学习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5.时间穷人: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挣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挣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才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毛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富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挣钱,也无论钱挣得是多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几把。6.归属感穷人:是颗螺丝钉。穷人因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并依赖于一个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地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7.投资及对待财富穷人:经典观点就是少用就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脆弱。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8.激情能不能干成大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不会做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但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了,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XL,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富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魅力和方法。9.自信穷人: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饰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富人: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10.习惯穷人: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很难。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的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又把羊卖了,买成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富人:据一个投资专家说,富人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压力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成功。11.上网穷人:上网聊天。穷人聊天,一是穷人时间多,二是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富人讲究荣辱不惊,温柔敦厚,那叫涵养,有涵养才能树大根深。穷人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行?聊天有理!富人:上网找投资机会。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中来~还经常看看《经典文章》,休身养性。12.消费花钱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gdwenxue2007@163.com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7-25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46
  • 原来国家的名字如此浪漫

       c.h.i.n.a.中国comehere.ineedaffection.来这我需要爱h.o.l.l.a.n.d荷兰hopeourlovelastsandneverdies.希望我们的爱永恒不变i.t.a.l.y.意大利Itrustandloveyou.我相信你和爱你l.i.b.y.a.利比亚loveisbeautiful;youalso.爱是美丽的你也是f.r.a.n.c.e.法兰西friendshipsremainandnevercanend.友谊永固b.u.r.m.a.缅甸betweenus,remembermealways.我们之间,常常记得我n.e.p.a.l.尼泊尔nevereverpartaslovers.像情人一样永不分开i.n.d.i.a.印度inearlydiedinadoration.我差点在狂爱中死去k.e.n.y.a肯尼亚keepeverythingnice,yetarousing.全部东西保养好来保持趣味C,a,n,a,t,d,i,d加拿大cuteandnaughtyactionthatdevelopedintoattraction 可爱和顽皮的动作造成吸引力k.o.r.e.a.南韩keepoptimisticregardlessofeveryadversity.虽然事与愿违保持乐观e.g.y.p.t.埃及everything"sgreat,youprettything!!十全十美,你这漂亮的东西m.a.n.i.l.a.马尼拉mayallnightsinspirelovealways.漫漫长夜时时刻刻感到爱p.e.r.u.秘鲁phorget(forget)everyone...rememberus.忘记全部人记得我们t.h.a.i.l.a.n.d.泰国totallyhappy.alwaysinloveandneverdull.完全快乐时时刻刻蜜运中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2007-07-11 13:04:51 作者:佚名
    • 0
    • 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