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主体性的回归和充盈式唤醒 ——蓝蓝诗歌印象


“不要怨恨任何人。不要降低你的蜂巢/蜜蜂不会带着沮丧/奔向它的花”(《春之咏叹》),蓝蓝诗句中的主体性和敏感性一下子抓住了我。在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颠覆、解构的写作背景中,蓝蓝遗世而独立,她更加深入到事物内部,在一切卑微的事物上,寻找不可替代的“主体性”,并用其敏感、缠绵、多声部复调的诗意唤醒,加强了主客体的联系,从而达到了诗人与事物的有效链接。“低矮的马齿苋、庄严的麦蒿,永恒的继承人/它们从来不抱怨?也不哭?/在这黝黑花园沉静的诗篇中/你没有找到死亡只找到了无际无涯的安宁……”(《这黝黑的花园》),马齿苋和麦蒿是大地永恒的继承人,它们才是大地的主人,而万物之灵的人类,只是大地之上匆匆的过客,认识到这一点,个体存在的终极价值就豁然开朗,并且超越死亡,寻找到“无边无涯的安宁”。“在焦山,一棵草一动不动/它大步行走,从未停留”(《在焦山》),“当我们离去,它留在空沙发中歌唱/并长出它的覆旋花、傍晚的紫茉莉/成为下巴、微笑、时光和叹息”(《我坐在你的面前时》),蓝蓝诗歌中,主体性对事物的锲入,把普通的事物推向广阔的精神向度,她不耍小聪明、不玩弄语言技巧(“仅靠语言活着的人们/是危险的”《语言和思想》),而是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深情地言说、深邃地探寻,在主体性的张扬和客观世界的整合上,形成了她独特的诗歌世界。

蓝蓝诗歌的主体性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真实性。这是一种阅尽千帆之后的真实,一种保存了主体丰富精神体验的所指,一种内在的充盈性唤醒,一种敏感性超越经验性的抵达。“花儿挣脱那满是泥污的手飞走/像蒲公英,从尘世的掌握中逃脱,/也像星星在燃烧时落进眼底/溅起真实的泪光”(《工匠:在地狱之外》),这种真实性,体现着诗人顽强的生命意志,这是一种对宿命的观照和超越了客观现实的真实。“这雪,这异乡在你的故乡里。/旷野上,风吹着它冷冷的巴松管”,《雪夜》一诗把这种真实性和内在的充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被故乡放逐的诗人,永远徘徊在精神的异乡,“雪”、“旷野”、“寒风”,这是人在异乡不忍说出的真实,诗人在“雪地的空旷”中带着灵魂的“脚镣”探寻着精神的故乡——“你哆嗦的手里握着一支笔/你的黎明就是汉语的法庭”,这首诗明显具有现代性的隐喻结构,但是它又摒弃了现代性的芜杂和割裂,她的张力结构因为真实性的加持(甚至有某些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味道)而具有一种普遍性的意义,诗人用她内在的充盈性,唤醒了异乡状态下的诗意,从而实现了客观世界主体化的诗意追索,进入内省式的、充盈的精神状态,“你必须独自穿过这一夜大雪/并作为污点证人,赶赴一场美与伦理的裁决”(《雪夜》)。

蓝蓝诗歌的主体性中呈现了一种特殊的悲剧性。正如她在诗集《世界的渡口》扉页中所写的“那在毁灭中诞生我的/我怎么能停止爱你”,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决绝,一种对美好事物和理想追求的勇气,乃至于一种唐吉坷德式充满力量的虚无。“夜晚,你是一只扑向光明的翅膀闪闪的青蛉/为恐怖而猛烈的火舌所吞噬”(《诗人》), “一串浆果亲近着毁灭它的手/并把它当作通往大地之路”(《一切击打都能将其摧毁》),蓝蓝诗歌中的悲剧性存在,来自于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洞悉,她把现实境遇和精神追求统一到对卑微事物的诗意唤醒上,并籍此完成对客观世界的“心灵性”再造,“你的双手在厚厚的雪中挖出了血,/为了染红生活的玫瑰色乳头”(《雪,雪》)。悲剧性不仅关注人在现代生活中所受到的挤压和打击、诗意的蜕变和情感的异化,更加重要的是,悲剧性说出了个体存在的极限性和人类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从而使蓝蓝的诗歌以对客观世界的主体性重构,呈现出一种自我超越的美学秩序。

“去哪里寻找一条船?/在这无人的世界的渡口”(《世界的渡口》),蓝蓝诗歌中的主体性回归和内在的充盈式唤醒,是精神世界自我构建的不懈探索,是诗意自觉、生存搏斗、生命体验、精神追求等多方面的复调吟唱,是日常的诗意和诗意的日常相互缠绕之后的复合体,是一曲来自大地深处的咏叹调。

注:以上引用诗句均来自蓝蓝诗集《世界的渡口》(新星出版社,2018年1月)


2018年8月20日于潮州


上一篇:澄明的童话意境,闪亮的哲理之光 下一篇:我与改革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