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虽已过,冰雪未消融
寒冬虽已过,冰雪未消融
高二3班 林蔚
指导老师:蔡婷婷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题记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万国来朝。此皆倚仗中华之文化。日本的大化改新,中西的丝绸之路,何处没有中华文化的影子?自明清闭锁起国门开始,中华文化就已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寒冬。
在内忧外患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都忙于探索救亡图存之法,再难有人如魏晋名士般清谈吟咏,也没有人能如唐宋诗人邀月畅饮,联句遣怀。在变革中人们推崇新文化,引进西方文化,却将许多传统的本土文化不加分辨地打为旧文化。而解放后,本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界却又迎来了一场更大的浩劫;更多的文物,文人在这场浩劫中如白日焰火般消逝。这是文化之痛,更是民族之殇。这使得原本处于寒冬之中的文化更加雪上加霜,如风中残烛,悬崖枯松,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如今,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华文化似乎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上至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下至黎民百姓的日常,似乎文化都在蓬勃发展。
但这期间也不乏乱象。例如,我们引以为傲的唐诗宋词,本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语言艺术的精华,却越来越多人开始歪曲甚至“色解”。而最讽刺的是甚至连当代的诗人竟也会如此做还说出“只是看法不同而已”这类冠冕堂皇的话;就连《红楼梦》——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中“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都难逃“裸死”的命运,情色似乎已成了某些人博人眼球的法宝。《人民日报》评论说:“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诌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如果只靠情色成分来抓取观众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的真正奥秘。”《红楼梦》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也遭此待遇,究其根本还是对我们的文化缺乏自信。
其次则是我们的节日、礼仪。每年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我们都能见到许多年轻人庆祝,而商家也抓住商机大肆宣传。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相信,不少人应该仍对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记忆犹新,当时许多人将此视作耻辱。可他们是否思考过此事的成因?若非是我们缺乏对文化的自信,不重视传统,又怎会有此事发生?但即使是后来,仍有大多数人视之如过往烟云,对西方节日乐在其中。如今又有几人尚且记得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又有几人记得七夕、重阳?这是何等的可悲!
再说礼仪,中华自古为礼仪之邦,而如今,成人礼、婚丧嫁娶都日渐西化。我以为:礼仪之邦已是名不符实。
无论是礼仪、节日,抑或是服饰、医术都日趋西方化,但却忽略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究其原因还是对我们文化缺乏自信。如此而言,还可以说文化的春天吗?这不过是较为暖和,没有风雪的冬日罢了。
树立文化自信,才是融化文化寒冬积雪的根本之法。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若要实现文化自信,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误区,并不是所有传统的,旧的都能够代表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如一座巨大的宝库,拥有着不可数计的珍宝,但因为多年的疏于打理,总会有一两只死老鼠或是蟑螂,从长久以来屡禁不止的封建迷信到近期一些所谓古风却只是词语生硬堆砌的长短句,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清:这些事物躲藏在“传统文化”的庇护之下,如若不除去,必将后患无穷,更不论树立文化自信了。
其次,便是创新的问题。如果说如今是文化的春天,那创新便是那融解冰雪的那一场春雨。但在创新之前必须坚守传统文化。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空中楼阁。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洗涤了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与灵魂都存在于其间,若是脱离了传统而谈创新,那只是舍本逐末,坐而论道罢了。必是遭天下人耻笑的无稽之谈。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若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在飞速发展的今日,一样无法树立文化自信。
再者就是与世界交流。与世界文明地交流如一汪清新灵动的山泉注入了沉寂多年的中华文化。创新是融化冰雪的春雨,交流则重新激发了它的活力。中华文化在千年的磨砺中没有如其他古文明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何为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求同存异。我们必须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只有了解才能多交流,交流才能互相尊重。在与世界文化求同存异交流发展中真正的文化自信才得以树立。闭关锁国的苦头,我们吃得太多太多,如今的我们已不害怕与世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在碰撞,交流中不断促进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表现。
文以化人,文以载德。优秀之民族,必先有其优秀之民族文化,优秀之民族文化,收为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五胡乱华如此,扬州十日如此,抗日救亡亦是如此。若无中华文化,何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需生玉门关”?泱泱中华,自炎黄伊始,已传承五千余年,回望同时期的三大文明古国,早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它们不是被其他民族消灭,就是被同化,无一幸免。中华文明绵延千载,赖中华之文化。
文化是摆渡人,引导着民族向前向上,将向善的心怀,昂扬的精神,无畏的勇气植根于人心;若是民族失去了文化自信,那历史将抹去这个民族的一切,就如同苍茫大漠中的尘埃一般,在天地间漫无目的地随风飘散……
文化的寒冬似乎已渐渐远去,但在春暖花开前,那积攒了百年的积雪似乎尚未融化,若无法树立文化自信,那属于中华文化的春天仍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