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琐谈海陆丰戏剧

琐谈海陆丰戏剧

摘要:  海陆丰(汕尾海丰县与陆丰县的统称)钟灵毓秀,区区之域,至今保持着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竹马戏、皮影戏等好几个剧种,可谓奇迹那么今天就让小编来带你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戏剧文化吧!

关键词: 海陆丰戏剧,戏剧历史渊源


  早在明代还是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海丰县建制时,就有外省流入的好几个剧种,主要代表是: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和皮影戏,并在这块陌生的土地扎根生存下来,成为岭南地区独特的海陆丰戏正字戏早期为南戏一支。嘉靖以后戏台建筑成群,万历年间在碣石玄武山元山寺前修建戏台专演正字戏。乾隆四十二年创建后持续活动至1960年。

  清朝中叶,正字戏在潮州一带演出甚为活跃,光绪三十二年陆丰碣石玄武山祖庙重光,除聘请常于该处演出的正字戏班演出,正字戏班远涉重洋到东南亚演出。清末民初,正字戏渐次退出潮州府地区,偏处海丰、陆丰两县演出提纲戏维持民国以后,正字戏已不如前期昌盛,虽以锣鼓喧阗、弓马武术的提纲戏为号召,午夜串演潮音戏吸引观众,但已不能保持当年盛况。民国三十二年,发生大饥荒,许多艺人不幸饿死,有的改行他业,正字戏濒临绝境。建国后,正字戏在当地人民政府扶持下恢复了专业剧

  西秦戏传人海陆丰,说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陇右有位刘天虞,到广州做官带西秦腔班子,在海陆丰扎根与海陆丰民间艺术和语言结合,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现在的西秦戏。西秦戏植根海陆丰之后,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在清代嘉庆年间,海陆丰竟拥有40多个西秦戏班,流行地区从原来的粤东、台北,扩大到广州、东南亚等地。西秦戏在流传过程中,迎合群众做社戏和喜庆戏时崇尚热闹的要求,因而给西秦戏开拓了一条发展和繁荣之路。

  皮影戏历史悠久,形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普及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战乱时期,其他戏剧大部分停鼓散班,皮影戏班仍活跃在周边乡镇。可见皮影戏的群众基础深厚,有很强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演出区域不断扩大,不但到过粤北地区的各市、县及广州等地,还在福建几个市、县留下足迹, 1975 年之后,多次赴京参加及演出,所演剧目如《广东陆丰市皮影是一种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者:苗媛源

 免责声明:

部分资源来源网络,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进行协商调整。


上一篇: 海陆丰戏剧的艺术特色 下一篇:探索“海陆丰戏剧+互联网”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