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随着暑期实践动员大会的开始,我们“浮迹行”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的暑期实践活动也正式开始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乡村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绘就了未来乡村的美好图景。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展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成果,我们团队于7月25日开始对台山市的浮石村和浮月村进行调研,并派两名队员赴两村进行一日的实地采访和考察。
这是我们团队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调查,青涩与期盼,莽撞又热情满腔。多少夜的梦里都是行走在这两个名字分别为浮月村和浮石村的地方,尽管我们早已看过许多关于她们的文字,瞥见过无数有关她们的照片,但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有人从象牙塔走出,亲自去目睹她们的光景,实地考察的两个同学将来到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她们首先来到的地方是浮石村。浮石村,坐落于台山市斗山镇,位于斗山镇东部,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台山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走进斗山浮石村,随处都可见到古建筑,门牌、古屋、雕刻、凉亭等等,可谓十步一古迹。这条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落,是有名的南宋皇族村,是国家非物质遗产“飘色”之乡。浮石村分有十坊,坊坊相连,走在浮石村,你会发现什么是“条条道路通罗马”。骑上一辆自行车,就可以在乡间巷子穿梭,寻找那些曾经的曾经。随处可见的古建筑,有趣的故事,淳朴的村民,足以让你流连其中。
参观完浮石村这个“宋皇后代艺术之乡”后,这两位同学来到了台山市的另一个著名的古村落——浮月村。浮月村因村内的15幢建筑风格各异的“洋楼”而闻名遐迩。该村占地50多亩,由15座洋楼组成,为旅居美国的浮月乡亲于民国时期修建而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样说过于夸张了,但浮月村确实是很美的,果实坠了满树,麦田里是一片青色的稻苗,一眼望去满目都是生机,有着与外面的车马喧嚣孑然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这里视野开阔,广袤的田园风光与典雅的洋楼建筑相映成趣,形成浮月村独特的田园诗歌式风光,因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实地考察的同学发在群里的照片和采访视频,我已经能够感受到两条村子的美丽,于是我便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希望通过努力,我们能让她们的美得到保存的同时,也使当地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犹记得去采访的一位同学说:“两条村子的原住民很少了,留下来的大多是年迈的老人,虽然村子的风景依旧美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真实地目睹人间的无奈,我们的心境慢慢沉淀下来,渐渐褪去浮躁。我感受到了被需要,不是像完成作业那般当做任务,而是成为了一种使命,赐予了我不灭的热情与强烈的责任感。更加幸运的是,我们的队员在这次实践调研活动中都很主动、用心,我们之间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彼此扶持相互鼓励。或许我只是万千器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或许我的行为微不足道,但我是重要的,我能通过努力为两村的发展产生一点点影响,走出一小步我的行为就是有意义的,条件再艰苦也是甘之如饴的。近年来,两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了解浮月村的优秀文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两村旅游业兴起后,相关的产业链也在逐步发展。相信随着浮月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当地外出的年轻人会慢慢看到故乡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从而激起心中的故土情怀,再回到村子发展,去传承当地的特色文化。乡村文化的发展不但是要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需要村民在生活中自觉的对村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其生活化,让村民和游客都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
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会汲取暑期实践的经验,锻炼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尽管前面有鲜花,也有荆棘,但我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这次的实践活动,虽然有疲惫,也曾犹豫过,但是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从未放弃,我们会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