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带着学习里面的教育思想的目标去读《论语》,我发现这本书里面所包含孔子的一些思想到现在还是适用的,特别是教育思想。
孔子在对待教育教学的问题上十分严谨和严肃,他在《论语》中提出了很多的教育教学思想都十分的符合人类发展教育的理念,所以这些思想至今都在传播和学习。
“有教无类”,这个思想的提出对我们教育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将教育的对象扩展至平民老百姓,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残疾还是健康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作为教育者更应该是无论是面对哪一类学生都应该要一视同仁。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我国是支持残疾人参加高考,允许他们进入大学深造的;鼓励山区学生通过高考走出大山。但是在这样的国情下,我还是看到极个别教育者的真面目。我高中的一个班主任,他在对待一些家境殷实的学生和家境一般的学生的教学态度截然不同。虽然这个班主任不是在不教家境贫穷的学生,但是他在对待学生的教育教学态度问题上是与“有教无类”的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学,“有教无类”的思想是我们成为职业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素质。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不应该选择学生,并且在面对不同学生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地教育教学,而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能,无关学生类型。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思想、智力和性格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的思想。面对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学生提问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例子。在我的身上也感受到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喜悦,因为总能从中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用心。我的高三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喜欢去问他写作的问题,因为他总是能把一个知识点用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同学讲得清清楚楚,他带我们领略到了文字的魅力和学习快乐。这位老师的用心,让我在选择成为师范生的时候多了一份坚定。作为一名职业教师,只有按照不同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才会得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在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时,教师要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兴趣形成特长,让学生保持个性。
《论语》里面的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上有着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条教育思想都值得我们去辩证地看待和思考。
教育教学真的有很多奥妙。作为师范生的我,通过对教育学概论的系统学习,真的有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它能把一张白纸绘画成五彩缤纷的图画,也能错手把一张白纸涂成黑色,但是它最大的魅力在于把黑色的图画变成五彩斑斓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