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命运的转折

 

命运的转折

                      ——李顺

   

生活总会跟我们开一些哭笑不得的玩笑。有些是冥冥之中早以注定,有些却是人为的 ,可以避免的,然而它所产生的伤害却是足以致命的。多年以后,也许我会觉得那是我的人生的一段小插曲,也许我会更多的感慨人生变换的无常。  

                (一)  

天,阴沉沉的,十分晦暗,不时还吹来一阵很疾的冷风,倒有些不像是夏天了。雨,淅沥淅沥的下个不停,蜿蜒曲折的山路湿漉漉的,一片泥泞,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特别的不好走。路边的野草丛沾满了混杂有污泥的水珠,不一会便把他的裤脚打得很脏。  

他打着一把灰色的破伞,背着一个小的很旧的浅色背包,两手还各提了一个塑料袋子,慢慢地走在一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山道上。两眼无光,没精打采的,脚只是机械的往前踩,丝毫不注意逼开前面的水洼……  

就是在这条山道上,他曾满怀喜悦的拿着被县上最好的重点中学录取的通知书飞快地往家里赶。也是在那年的炎热的夏天,他从这条道,踌躇满志的去了县城里的那所中学。  

事过境迁,物是人非。此刻他的心里一定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吧。五年后的今天,就要和这一切说再见的今天,他充满了懊恼和悔恨。他这一去,并不是去上学,追寻梦中的理想,而是南下打工。再怎么讲,昔日辉煌一时的成绩和不知疲倦的付出转眼间都要灰飞烟灭,十四年的拼搏,十四年的学业便要因为两度落榜而化为泡影。贫穷带来的屈辱和不幸有时比切肤之痛还甚啊!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失误便要让人不得不选择另外一条几乎不会有出头之日的道路,他是怎么也不甘心的。并不是他没有努力,并不是他的成绩太差,没有考到足够的分数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相反他的成绩一向很优异的,仅是因为昨晚同父亲在宗教信仰上的认识不一致,父亲一怒之下便临时放弃让他再去复读的想法,迫使他南下打工。那时,父亲也是失望和伤心到了极点,也看不出供他上学有甚想头,索性扔下一千元钱,让他自生自灭。  

他的思绪很乱,想着想着,心里就特别的难受,窝心,心痛如刀割,在流血啊……  

                (二)  

早上起床的时候,昨天还很明朗的天空突然之间就罩上了一层灰色,下起了大雨。他只是木楞着站在走廊旁,望着那下个不停的雨。母亲的话还在耳旁回响,一句句刺痛了他的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心。原以为,今天会是返校再奋斗一年的起点,可是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快,让人措手不及,难以接受。父亲昨晚也想了一夜,最终也没有说服自己让他的叛逆的儿子再读一年,儿子回学校的打算被更改为南下打工。吃过早饭后,便拿了把伞上街去了,也许他自己也不愿意面对儿子打工的事实吧,他让妻子来代劳。  

“这就是你的命,没有福气去上大学,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宿命。你出门在外,一切都要注意,到那边安顿下来后,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总是挂念着自己的儿子的,她有些疲惫的脸上还有泪痕。她大约也觉得三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二儿子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学习生涯,出去下苦力实在是很辛酸的吧。  

他没有哭,也没有苦苦的哀求,要家里再给一次机会;他没有反抗,连一句生闷气的话都没有。这样的平静反倒让母亲心里很不放心,她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了,她清楚的知道他的要强、刚烈和倔强。她隐约的担心儿子会看不开,会寻短见,所以又多说了几句。儿子是最爱母亲的,他还是觉得母亲的话唠叨得太多,很想大声告诉母亲“我不会自杀的”,却又担心自己的话太重,也许会很让已经很自责的母亲伤心,索性什么也不说。血液猛的加速,心跳一下子加快,心一股一股的痛感过后,他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放弃了上大学的奢望,开始为自己即将开始的打工之路设计。  

高考,自己为之奋斗了十四年,难道他就真的这么放弃了吗?他还有希望,还有梦,他不会放弃,他还会再回来参加高考的,再去上大学。只是他手里只有那一千元钱,当务之急是挣到足够的钱去参加高考。  

虽然考一流大学的梦一下子碎了,但是怎么说考个不错的二本院校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点上他并不担心。令他痛心疾首的却是父母在这紧要关头的退缩,但是他更恨的是贫穷。“如果不是没钱,我会走到这一步吗?”他不止一次的在心里默念着。贫困,一个深深嵌入他的灵深处的耻辱,何时才能摆脱掉啊?  

更可笑的是,促成这个改变的原因居然是自己没有信仰基督教,曾在高考结束后和同学一起去拜过佛。父亲并不能理解,他的儿子并不是虔诚的宗教徒,拜佛不过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三)  

朦朦的雨幕之中,身后的山村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他的心愈发变得冰凉起来,曾经所有的梦一下子都碎了,碎得再也合不拢了。  

他的目光有些呆滞,面无表情,要去哪儿,能去哪儿,一切都听天由命吧……  

红尘的迷雾早已模糊了双眼,让他看不清、摸不着也感受不到前进的方向……生有何难,死又何惧?他觉得如果人的一生就像余华的《活着》里的福贵不过只是毫无意义的挣扎,那么还不如选择死亡。但是他不明白的却是:人生的苦难是没有尽头的,不过人的存在本身就注定了要去证明生命的韧性,死去只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也就是说他的苦难还没有真正的开始,而他的这种妥协、懦弱的态度只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生活的真谛却是一旦放弃,便不会再有成功的可能,至于改写人生的历史和命运也不过是游戏时的一句空话;真正的男子汉是经得起摔打的,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有力挽狂澜的力度,也要有能屈能伸的气度。  

《人生》里的高加林不也得继续生活下去吗?心爱的女人巧珍嫁人了,城里的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没了,还要回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了几辈子的农村。是啊,岁月总是让我们在经历中成熟长大,不管身处何种困境,我们都不应该选择屈服,放弃。  

他想着想着,心里渐渐好受了些。他还得联系好去哪座城市,人生地不熟的,很不方便的。他决定暂不急着走,先去一个老友家呆到明天再做打算。老友也落榜了,家里人无奈,只得让他再去复读一年,应该说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他的朋友对这事也帮不上忙,只是不住的摇头,叹息,为他不值。  

中午出来的,一气之下,什么也没有吃,有点饿了。可是心乱如麻,他哪有什么胃口啊?朋友的母亲一个劲的劝他多吃点,可是他怎么也咽不下去,吃了点,索性不吃了。闷坐起来,看电视……  

阴暗的狭小的房间外的屋檐正不停的滴着雨水,外面还是灰蒙蒙一片,什么也看清楚。竹枝青青雨潇潇,却是一派肃杀的景致。  

                (四)  

突然传来阵很疾的狗叫声,从门外钻进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人,魁梧的身材,蹒跚地走进了这间昏暗的房子。朋友说:“你爸爸来了……”,他只是转过身去看了一眼,便又继续专注地看自己的电视。他不清楚父亲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父亲怎会知道他在这里的,父亲来此又有何事呢。他知道肯定还是想跟他说些什么,当然离不开是复习还是打工。他的心已经伤透,冷到了极点,就赌气不理父亲。  

父亲也闷坐一角,抽起烟来,不吐一字。他,这个父亲,大约也觉得自己让孩子南下打工是一种错误吧,有些可惜,还想挽救,或者也听听儿子的意见。但是儿子“强硬”的态度,让他很为难,因为再怎么,他好歹也是父亲,也是长辈,怎么能让他主动放下面子,开口呢!于是,父亲,神色严峻,什么话也不说,只顾着抽自己的烟,整个房间弥漫了浓烈的烟草味。  

作为儿子的他,其实很想跟父亲解释,希望父亲能改变一下自己的主意。但是他又觉得既然是已经决定了的事,不可更改,又何必要多费口舌呢。他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所以他忍着什么也不说,对父亲不理不睬。  

可能是他的这种态度让父亲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多余的人吧,父亲坐了一阵后,便起身回去了。等他回过神来,他便追了出去,欲言又止。茂盛的竹林下,堆满了淡红色的竹叶子,父亲渐渐远去。也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可能发觉了什么,回过头来,他俩的目光对视了一下,他分明觉得父亲有很多话要跟他说。他还看到父亲似乎有难言的苦衷。  

但是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很快边转过身去,继续赶路了……  

那一刻,他开始明白父亲其实还深爱着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的,开始原谅并接受这个不近人情的安排——南下打工……  

     

上一篇:暴雨 下一篇: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