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时间
一声闷闷地甩门声在空荡荡的自习室传开,我才猛然醒觉整个教室只剩下我一个人。
我正在看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看到艾伯特向余淮解释迷宫和时间的关联。本来是完全沉醉其间,却被突然的打扰窃走了所有的兴致。我合上书,没有看到结尾。看看手表,4月19号23点。
收拾好东西,发现自习室前排的一盏灯在有节奏地闪动。这间自习室是我一直以来的选择,它在二教最东边,而且后门因为锁坏了经常锁着,人们以为它不开放,所以基本无人问津。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所有自习室都堆满了人,心情低落下四处游荡,发现这一片宁静之地。那一天,我正好在图书馆发现博尔赫斯的《虚构集》,心情极为复杂,正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地读一下。
然而,当我走进这间教室,便发现了这里的诡异,前排的那盏灯,在有规律地闪动。我特意躲开了那一个角落,然而整体的光线还是忽明忽暗,让我很不能适应。于是我走出了教室向物管办公室走去。
“124有一盏灯坏了,请你们马上派人去修一下吧。”我不耐烦地说,当时我只想好好地看书。接着那个高高帅帅的管理人便跟着我走了出来。“已经坏了很多次了,”他说,“而且都是同一盏。”
我之所以那么记得那一天,是因为当我们重又回到124的时候,原本空荡荡的教室里坐了一个女生,就在我座位的附近。她在低头看书,似乎没有发觉到我们的存在。灯很快就换好了,我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可以好好看看书了。
“你也在看《虚构集》啊?”那个声音很虚渺,确是真实的,传入我的听域。我抬起头,迎上她温柔的目光。她的长发安静地披在肩上,嘴角弯起浅浅的弧度。
“是的,难道你也喜欢博尔赫斯?”我问道。
她笑了,从她的书堆里取出一本书,那正是《虚构集》。然而我看到书的侧面图书馆的印章,照道理说,图书馆只有一本新版本的《虚构集》,我手里的那本是预约了很久才到手的。然而现在,奇迹般地出现了两本,仿佛时间在某个断点处悄悄结合在一起。
然后,我跟她成了朋友,她叫陈晨,很好听的名字。我们都喜欢看让人似懂非懂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谈起文学的事情就会没完没了,从保罗·奥斯特1,麦卡勒斯2,到耶利内克3。这让我仿佛突然找到了一个知己。
然而,男女之间的友情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会发生一些奇异的变化。像所有小说的情节一样,我喜欢上了陈晨,这并没有让我惊讶。这样一个温柔而博学的女孩,怎么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关注呢?那段日子,我们总会在124不期而遇,等到熄灯的时间,我们在黑暗中找到彼此,便一起往宿舍的方向走。途中我们会说起很多事情,包括学校里面的琐屑。
相处的时间渐长,对她的感情也逐渐升华。没有人知道我开始了一个神秘的计划,在每晚自习归来的途中,我都用我小小的MP3录下她说话的内容。她的声音似睡前故事一般在每个孤独的夜晚伴我入梦。
然而,她在渐渐改变,这种改变是让人害怕的。她的眼睛开始出现血丝,看来她最近遇上了很多烦恼的事情。她的话语也逐渐变得模糊了,让人难以理解。她经常问我,你相信时间倒流吗?我笑而不答。她应该是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里走入得太深了吧。我对这种奇怪的改变还是悄然接受了,因为一个文学热衷者,沉浸于一本小说中,想象自己成为小说中的人物,变得悲喜无常,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正是敏感的表现。
那一夜没有星星,乌云把天空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校道上很安静,风轻轻抚摸两旁的白千层斑驳的树干。只有我们两个人,仿佛时间静止在那一刻。我的MP3秘密地躲在我的口袋里,执行着它每晚的任务。
“你真的不相信时间倒流吗?”她又问了一句。那是在很久的沉默后,她说的第一句话。
“陈晨,我不知道你想说明什么,不过,那是小说里面才会有的情节。不过我是相信的,像相信世界上有天使一样地相信。”
“我告诉你吧,明天,就是明天,我们文管学院的院长就会从七楼的楼顶上被推下去。”她说着,脸上的表情冷漠而麻木。她的话让我震惊了,我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害怕,开始在凌乱的风中哆嗦起来。
“你最近在看鬼故事吗?”我挤出了那么一句话。
她回转头,看了我一眼,尽管眼睛充满血丝,我还是看到了她眼神中的真诚。然而,这样的话根本没有人会相信。
“听着陈晨,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了,不过这样的话没有人会相信的,除非……”我想了一下,没有顾虑过后果,“除非把院长从楼顶推下去的那个人就是你。”
话说出口之后我才发觉我说错话了,我不该那样子伤害她的。她的眼里含满了泪水:“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我!”她掉转身,从我身边逃离了。
那一夜,窗外的天空被闪电操控,偶尔的明亮,无节奏的雷声让我无法入睡,我听着MP3里她的声音,逐渐觉得不寒而栗:“明天,就是明天……文管学院的院长就会从七楼的楼顶上被推下去……”最后还是战胜不了疲倦,我被迫进入睡眠之中。
噩梦侵袭,我看到陈晨的脸突然变得邪恶了,扭曲了,就像卸下面具后的真实。在二教高高的楼顶上,站着我们的院长。陈晨突然坏笑了起来,在院长身后猛然推了一下……
突然惊醒,发现雨还在狂欢……
第二天,我惴惴不安地等待着那一刻,甚至开始相信那一刻一定会到来,只能强迫着自己自己回到书中的世界。
下午时分,我正在耕耘我的故事,突然手机响了,是朋友的短信——“院长死了”……第二天的校报上刊登了那样一条信息,说院长是被谋杀,谋杀手段极其巧妙,凶手未能找出……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陈晨,我不想再见到她了,我不知道她与院长有什么仇怨,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报复的方式并不正确。我通知了警方,把MP3里的录音交给了他们……不知道陈晨后来怎样了,只知道124里不再有她的身影。
视线从还在闪动的灯光中移开,思绪收回,我转身走出教室。那一瞬,一个男生与我擦身而过,走进教室,我看见他手里的那一本《虚构集》。突然一种奇异的恐惧袭来,我狐疑着看了看手表,4月10号……
我似乎明白了那一切,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对于这一切,除了恐惧,更多的是高兴。我想那是上天安排给我的一次机会,让我可以很好地完成我的任务。
第二天的下午,我把院长从二教的七楼推了下去,他根本没有对我防备。
他只知道,他十多年前偷了一篇论文,让他一夜成名,并荣升院长,却不知道写这篇论文的人因难过而犯病死去。他更不可能知道,我便是这篇论文作者的儿子。
1.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著有《幻影书》,《在地图结束的地方》,《纽约三部曲》等。
2.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美国作家,著有《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等。
3. 耶利内克(Jellinek,Georg),奥地利作家,著有《美好的美好的时光》,《死亡与少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