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阵风吹过,带来远方内陆寒冬的祝福,或是带来太平洋日出所酝酿的希望,我身边的一切就开始改变。有时候这阵风里有赶路人身上的汗水味,那是为生活奔波的酸味。有时候风里有枯叶的味道,那是时间留下的朽味。无论我怎么改变,风的气味始终如一,风也始终萦绕在我身边。就如岁月般,对我的喜怒哀乐沉默不语,却也无声地承载起我体验到的酸甜苦辣。今年冬天依旧是我拜访母校的时间,填好了申请表,将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半,我在早上醒来就先感到幸福。先换乘两趟地铁,然后坐七站公交,紧接着穿过两个红绿灯,往右直走。白色的建筑慢慢变大,像锅里正在发酵的馒头。走进校门,左手边就是校训:求真、向善、臻美、弘志。钟楼依旧在百米远展示对时间的追逐,一排排教学楼围起自由的同时,保护着16岁到18岁的青春。除了设施变得更加崭新和先进,一切如旧。足球场的草坪被警戒线拦起,生活老师说这段时间是草坪保养期。看着肆意生长的草坪,这里曾经是举办足球比赛的地方。夜晚操场的灯亮起,观众席上坐着学生,为比赛的人喝彩。往前走是宿舍一楼的学生餐厅,那里曾经是我写作业的地方,每到饭点时坐在角落,不锈钢的桌子撑起了我对未来的野心。洗衣房的洗衣机变成了彩色的,宿舍里的床和衣柜都变成木制的,每层楼都有公共电话,每栋教学楼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崭新和老旧的感受交缠,逼迫我承认青春岁月已随这落日渐行渐远。在12岁时,我看着写满字的黑板和对英语课的喜爱,许下了一个愿望:我要进外国语学校。16岁考完试,坐上回家的车,看着路灯和便利店的光在夜里交融,我的愿望依旧不变。得知自己的成绩去上理想学校还有距离,那个漆黑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双手合十,边流泪边低语:如果能让我进,无论以后让我经历什么,我都愿意。当我坐在学校的报告厅里,听老师发表迎新演讲时,我依旧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真实感。梦想实现、愿望被听见、努力有了回报,这些故事听起来老套,我更愿意说: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梦想并不遥远,甚至努努力就能触及。命运馈赠的一粒种子就这样种在心田。后来我患重病无法继续上课、高考两次落榜没能考上理想大学、跟男友分手、朋友也不再跟我联系时,我总能想起下午四点从教学楼走出来,阳光从树的缝隙中洒下,我迎着阳光向前走的日子。青春那个美丽的梦和强烈的想实现自我的愿望,使我保持着尊严与坚韧。如今我步入成年生活,为一日三餐奔波,天真的声音正在减退。然而每当我深入生活,感受到如同妈妈唠叨般的琐碎,如同太阳始终东升西落的平凡,心中的种子便会长得更大。我时常在青春的岁月中漂泊流浪,但拥抱着它,如同紧紧拥抱着那颗种子。因此无论是绝望,还是踌躇,不过是种子的肥料,我唯一想做的仅仅是超越它们。
钟佳玲,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网签约作家,多创作散文与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