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有关背叛

不清醒的背叛潜意识里背叛,清醒的背叛背叛潜意识。

每每在闲暇时想起这世界于我的意义,竟只是在验证孤独的不能忍受,只是为了证明我对同类的需要,就愈发的想去反证,想去背叛自己这种本能的潜意识。虽然大多时候宁愿遵循它的法则,有时也会非常坚定地去和铁定的规律作无畏的斗争,把这看成是崇高的使命,甚至想用一生去和那无形的法则搏命到底。

贝多芬的一句“非如此不可”将我们打进了法则的地牢,我们的背叛要证明的是本无所谓“非如此不可”么?我们怎么证明?这“如此”又是什么?那我们又在背叛些什么?

本无“如此”,只是我们自己以为“如此”了,我们告诉自己该“如此”,然后再来反证不必“非如此不可”,我们斗争的对象竟然是我们自己潜意识里的那一个“如此”——千百年来人类共识的铁定法则,所谓的上帝?而这种背叛竟让这群清醒者反向的为之左右,而且他们还活着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极其有意义的!

然而何为意义,一切都已发生,我们不能回到过去验证它的对错,它的有无意义;本无对错,或者说“发生——进行”就是意义?我们的意义就在于进行自己的生命?

进行的过程中,我们的爱与憎,悔与憧憬,现时与过去的世界观,每个人的个性交织,便成了这张巨大的生活的网。我如此进行着,你如彼进行着,我满足现状,你感觉不到幸福,于是悔,于是憧憬,于是有背叛,于是有追求。我背叛我的,你追求你的。不清醒的人就一直那样进行着,不知道是在背叛还是在追求。

你追求心中的幸福,认为这样才算好,这样才能把自己搞得有意义了。我只愿背叛,认为不能着了上帝的道,老在他老人家的安排下过活。

可是上帝并没有留给我们遗嘱,我们所谨遵的规则,即是历经千百年大多数人认为会让人幸福起来的最佳规则,这些与我们本能的潜意识极为相近。追求,就是尽可能地遵守这些最佳规则。而背叛,就不能再谈何追求,刚好背道而驰了。

但是我们所背叛的,或许就是这些规则,或者说连这些规则也算不上,而仅仅是我们对这些规则的自以为。这样,即使背叛,背叛的也只是我们自己,根本谈不上背叛了上帝的遗嘱,我们甚至连遗嘱的内容也不能明了。

然而背叛真的是无用了么?那么我们何去何从?去遵守那些会让人幸福起来的规则?仍然一昧的背叛,即使不知道在背叛些什么?还是要找些许追求,即使达不到完美的幸福的标准?抑或仅仅“进行”,不管以什么方式?

我们找不到进行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找,哲人们是探索的先驱,他们试图找到上帝遗嘱的原文,但是康德无赖了,最后只告诉我们:星空,心中的道德律;马克思傻了,以为会有共产主义;尼采疯了,以为自己是太阳。上帝啊,再给他们一万年的时间吧,别那么急着见那些您欣赏的智者了,您就是再给他们一万年,您的遗嘱还是不可能被找到的,它不是一本圣经,也不是一本佛经。

我们接过前人手中的忙碌,按照各自的智慧寻找。有人在壮丽山河如画风景中找到了,有人在书卷画册中找到了,有人在对有限的事业一生的奉献中找到了,有人仰望星空沉思,他们都以为自己找到了。却不曾发现,星空比我们的目光更加迷茫。

何不去背叛?何不追求?不再寻找,停下来,按自己的做吧,大家的答案都看似美好,但从来没有完美过。至于背叛什么,追求什么,无人可知。

 

编者按:

     本人 也  主张个性张扬 特例独行。活出真我的风采,活出真性情。

上一篇:追逐什么? 下一篇:我的哲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