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农民”词义的演化【编辑推荐】

 

经常听到一些挖苦,讽刺他人时说:“瞧你,整个一‘农民’。”“农民”是什么?反正不是褒义词,大家不难揣摩其中的含义。

我在想,从政治方面的解释,农民是具有一定代表的阶级组织,从社会理论上说,农民又是一种身份,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从语文的语法角度,它是一个中性名词,而农民如何发展为形容词,进一步来说是如何发展为贬义词是值得思考的。

在我的印象中,农民应该是极朴实,憨厚的,长满了茧的,宽厚,干裂的手掌握着锄头在属于自己的田地上辛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惜这种印象应该在文学作品中才能找到,纯粹本色的“农民”已经很少很少了。在现实中,你看到更多的是民工(在城市中,农民的身份就是民工)。随着商品化大潮,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或者农民的儿子,孙子受到外界金钱的诱惑,背井离乡,走南闯北,过着流浪的生活。没有过高的学识,技能,他们只能做一些城市人鄙弃的劳力劳动。凭着一股莫名的勇气,一种欲摆脱穷困的单纯念头,怯生生地来到一个陌生的繁华都市,过着一天或麻木,或疲惫,或平静,或混乱的生活。你看到他们的形象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黑头黑脸,肮脏污秽,穿着一身破旧残皱的工作服,戴着一顶橙色硬塑料的安全帽,浑身酸臭与灰尘的味道,只端着盘子蹲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大口大口地扒着饭往口中送。他们的粗鲁让净装丽服的城市人嗤之以鼻,拒之千里。然而,使城市人对民工从反感到厌恶,大概是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公众场合不礼的行为,如在人群拥挤的公交车上的“咸猪手”行为,随地吐痰,拿取公厕中的纸巾……从这些现象,农民在城市人眼中只是下流,贪小便宜,愚昧,无知,毫无公德心,思想低下的一群。随后,城市人争吵无词时,便灵机一动用上了“农民”一词。

与农民相比,城市人认为他们是高尚的,有文化,有社会道德的,令人尊重的。他们是城市的主人,在这儿有着他们的固定居所,固定的生活,固定的人际关系,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城市为他们提供的一切,他们的生活与为着养家糊口而忧心的民工充斥的更多的是游戏娱乐,宠物饲养,美容减肥,新潮时装……就凭这些,他们可以轻视任何一个民工,践踏任何一个民工。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城市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农业社会的渐渐淡出,农民不仅越来越大地拉开与城市人的距离,同时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所创造的价值上,也越发受到应有的尊重。也许就单个农民来说所实现的经济价值无法与高能者相比拟,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农民对国家的发展和城市人的迅速致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如果没有他们出售的廉价的粮食,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地皮和廉价的生产原材料,城市人的生产生活成本也不知要高出多少。完全可以这样说,城市人的丰实很大程度是以农民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同时,我们在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对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文化素质也应予以理解。城市社会人群应该更多做的是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提高他们思想素质,而并非歧视,驱逐他们。城市人与农民并没有极大本质的差别,有的农民成为了城市人,有的城市人回到了农民,有的农民自始自终都是农民,有的城市人自始自终都是城市人。他们的身份只不过是居住地域的不同,当然也不排除随之形成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的不同,但是我们要记得以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以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身份。

 

【编者按】当两类文化心理和教育程度不处于同一水平或同一范畴内的人群需要共存时,问题往往变得复杂起来,虽然作者文中说出了“城市人的丰实很大程度是以农民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但城市人何尝没有为穷困潦倒的农民提供千千万万的机会使其生活改善呢?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有各自的困惑和烦恼,既然差异存在,那么龃龉和抵牾就自然存在。我们只能在祝愿和寄望着,“要记得以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以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身份”。(编辑:昊岸  2007-10-7)

上一篇:江山代有人才出 危机更是再生时 下一篇:变"性"不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