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道德赦免了法律(赛)

道德赦免了法律

  今天在南都看到一则报道,题为:父亲被撞死,儿子为肇事者求情。事由大概是父亲被贫寒的陈超军开摩托车意外撞死,陈超军的的妻子刘萍受丈夫嘱托,步行十小时到受害者家替丈夫赔罪致谦,死者的家人被长跪不起的刘萍深深的感动,为了不让陈超军这家庭一辈子都在贫寒中度过,最终死者的的家人同意愿意放弃追究陈超军的一切权利,还将其安排在自己的工厂上班。

  这是一桩现实故事,表面上反映了普通人高尚的品德,肇事者勇于承担过失,受害者家人仁慈大度,这样的道德情感是围绕着一个生命消失的基础上的,显然,生命作为所有人最高的哲学问题,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感便是珍贵的了,便值得记者报道了。

  这其实牵扯到两个很重要的话题,道德与法律,前者是感性的,涉及人性,后者是理性的,涉及证据。中国几千年文明以来,法与情总是相矛盾的,谁之有过,谁为阶囚,纵使你是一品官爵,生平功名盖世,若欺君,照杀无误。美国女太空宇航员诺瓦克也算贡献巨大,近来因涉嫌一级谋杀也同样身陷囹圄。既然这样,我们说回上面的故事,受害者完全可以不同情肇事者的赔罪,既然国之有法,那么就让法律来为死去的父亲讨回公道,得到相应的赔偿。那为什么最终受害者家人写“免责书”替肇事者求情,还安排其安排在自己的工厂上班呢?是疯了吗?不是。我相信这是道德情感的支配,是道德观道德思考占据了人的常规思维习惯,是道德赦免了法律。从报道上我们可以得知肇事者家境无比贫寒,一旦被法庭定罪,那么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家庭将永远处于黑暗中,甚至破粹。肇事者陈超军勇于承担过错诚然是个有认知的人,但这个故事的主角应该是受害者的家人,是他们原谅了肇事者,或许他们用道德情感观察到相应的回报是建立在肇事者痛苦之上的,所以最终才放弃了法律这条路,以父亲的死亡为代价原谅了这一段悲剧,去成全肇事者一个平静的家庭,而不愿意去“扼杀”一个贫寒但完整的家庭。

  有这么一则真实故事,小偷爬进一房子,却看到比自己惨淡一万倍的家庭,最后把从这家房子偷来的几十元钱重新放回原处,偷偷离开。这似乎是一个笑话,它不能说明法律与道德的直接关系,但它告诉我们,有时候,道德能唤回人性唤回良心,一个人倘若能常用道德情感去判断一些事情,那么这个社会也许能更加和谐。

  所以,有时候,在道德范畴下能合理解决但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道德这把没有刀刃的刀,没有纵然一个人,却能挽回一段美好。

 

                                                     征文:大学(专)组      

编者按:本文是“法律不外乎人情”这个道理的最佳写照,发人深省。——编辑:昊岸

 

【编者按】:法律无情人有情。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社会。

                                                                 -----扫地叔叔-----

                                                                 2008-1-7

上一篇:变"性"不变"性"? 下一篇:“惜”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