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与马上风
安乐死与马上风
--------生的价值 死的尊严
引子:作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我,可能在大多数的人眼中谈论生与死的话题可能有些不合时宜,因为我缺少对生与死的凤凰涅磐般大彻大悟的了解与亲身的感受,是缺乏说服力。 当然,我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这里聊一下这个话题,是为了表达我幼稚的生死观。
时下今天的街上,到处都能听到一些打扮入时新潮的帅哥靓女这样的感叹“烦死了”“郁闷死了”“气死了”“爽死了”等等,可能有的同胞注意到了,他们的感叹句中都有一个“死”字。有点中文常识的人都知道,“死”字,是一个形容性质的字,我专门查了一下字典,字典中对“死”字的解释是“生命的终结”,它表示着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终结。现在被我们聪明的现代人活学活用了,当作一个副词来用,所谓“郁闷”与“郁闷死了”,虽然都是表示心情的压抑,不畅快,但是也存大一个程度的差别,前者表示只是一般的心情的压抑,不畅快,后面加上一个字“死”,那么就不是一般的压抑,不畅快,就是说“郁闷”得差一点就是“生命终结”,还有比生命终结更厉害的吗?当然没有啦,那么就说明这个郁闷是最大程度的,是郁闷最大化。
作为受社会主义教育的年轻人来说,第一次接触到“死”,是在学校的课本中或者中国内地拍摄的电影中,象英雄王二小,将小鬼子引进了八路的包围圈后,被小鬼子杀害了;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烧着后,为了不暴露整个的部队的隐藏计划,强忍的痛疼,一声不吭,最后被火给烧死了;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的那句话,至今仍然响在我的耳畔,“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最后让自己人的炮弹炸死了。看看这些英雄的死,是为了民族的解放,自由,是为了抵御外辱,为了整个的人类的和平与平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鲜血生命献了出去,死得何其伟大,高尚。从小我自己就在想,我也要为了自己的祖国人民去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生命。从小到大经常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模仿英雄的前辈时刻为了实现高尚神圣的目标做好着“死”的准备。
不过,如果现在还有人有这种思想,被很多的同胞看到了,一定会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光来瞻仰的,因为这种的死法是多么不合时宜,是多么的让人不可理喻啊!
长大了,工作了,自己走的地方多了,媒体的发达,也让我见到了更多的“死”。如民工讨薪不成,反被包工头雇人给打死;黑心煤矿老板不顾工人死活,井下的安全设施落后,疏于管理,最后井下塌方,导致几十人工人被活埋死;大学生因毕业找到工作,或者因感情受挫,跳楼死;有的贪官因为兴奋过度,在情人的床上因心机梗塞而死;有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被急驰而过的汽车轧死等等。
同样的“死”,为什么象王二小,邱少云,王成死了几十年了,都被后人记得,被传诵,被人载入史册,而现在的人,如民工 ,煤矿工人,自杀的大学生,贪官,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被汽车轧死的人的死,在他人的眼中只是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降落一样习已为常,可能在当天的报纸上出现,会吸引你一下你的眼球,引发你一句不痛不痒的感叹:“怎么又死人了啊!”,没准明天的早上,你就会忘记那些被活埋的煤矿工人,为情自杀的大学生,心机梗塞而死的贪官。
傻傻的我有的时候也在心无旁鹭想一个问题(首先我声明,我谈这个问题抛除道德论理不说):怎么死才没有痛苦呢?怎么死才是是一种享受,而不象一种痛苦的终结,而是上了一个艺术的高度,把死当作一种享受呢??
有的说,是安乐死?关于安乐死我也查了一些资料,所谓安乐死的按照我国学者的定义是:“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这样的死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认为是对人死的权利的尊重。
可是安乐死的主体,并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我在这里讨论的是一个健康人的怎么死才最好!因为一个不健康的人,他去死的时候,他的肉体已经受到了病痛无情的折磨,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所以他去死呢,是一个无奈不得已的办法,落脚点是为了“结束自己的不可能痊愈而自己无法再忍受的痛苦”,在他生前在精神与肉体上是痛苦的,可以想象到在施行安乐死的过程中也是痛苦的,只不过这种痛苦比他以前忍受的痛苦要短暂很多而已。
有的说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的英难前辈在慷慨赴死的时候,他们是不痛苦的。这个我觉得我也不全部认可。想象一下,一个共产党,他虽然知道自己的死是为一个民族解放,国家的富强的崇高的目标的实现,但是是这个只能说明他的心理上是不痛苦的,甚至是欣慰鼓舞的。当敌人邪恶的子弹击中烈士的头颅的一刹那,想象一下,当时的烈士肯定是痛苦的,可能是人承受痛苦的最大值,虽然只有那几秒钟的时间。所以烈士的死也是相当的痛苦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去年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是台湾李敖先生的《李敖有话说》,是他的谈话的节目给我了一个启示。李敖先生在他的节目里,也谈到了关于死的话题,他提出了一种死法,就是“马上风”。这个词我相当的陌生,看完他的节目后,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什么叫“马上风”。(嘿嘿,写出来,可能女孩子看到我的文章会脸红一阵的)。所谓“马上风”是指男女在交合的过程中男方由于心情过度兴奋导致突然性死亡(当然也有女性死的,不过那不叫“马上风”,称为“跨下死”)。
谈到这个“马上风”,请允我把话题扯远点。提起匈奴民族,可能一些学过历史的的同胞有一些了解。这个匈妈民族是个游牧民族,在春秋秦汉时期把中国的北方边境搞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的,到了在西汉被我们愤怒的伟大的汉武帝打得一蹶不振,为了躲避大汉帝国的追杀,有一部分匈奴人就向西迁,到了欧洲。当时的欧洲处大部分还处在分崩离析的状态,罗马帝国已是咽咽一息,俗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被汉武帝打到欧洲的匈奴人对付欧洲那些小国绰绰有余的。我在这里说的是当时匈奴的一个伟大的国王阿提拉,阿提拉把东罗马,西罗马折磨的气喘吁吁,连当时强悍的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都被他整得服服帖帖的。这足以说明这个阿提拉是多么的了不起。可是这个阿提拉有个嗜好就是好色,每当他征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他就到处寻找美女供他享乐。
公元453年夏天,60多岁的阿提拉娶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妃子,按现在的说法是德国的一个公主,是伯艮第公主叫伊尔迪科,阿提拉在与伊尔迪科洞房的过程中,就死在了伊尔迪科的床上。死因就是“马上风”。不可一世的让欧洲称为撒旦化身的阿提拉却死在女人的身上。
有的同胞可能说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死在战场,马革裹尸,这个才是男人的死法。可是阿提拉的这种死法,抛除所谓的道德与论理不说,我认为是一种没有痛苦的死亡,将死亡的过程当做一种艺术升化。当一个男人即将与心爱的美女共度良霄,他的心情一定是非常有愉悦的,因为他不知道他自己可能在与爱人交合的过程中会死掉,所以更谈不上恐惧,所以他的主观心理上是非常的轻松与舒畅的。另外,在与爱人交合的过程中,他的肉体也一定非常的享受与舒服的,不然他就不会兴奋啦!在交合的过程中,他不停的兴奋,兴奋,就象一个飞速的汽车不停的加速,加速,最后一个急刹车,也就在不停兴奋的过程中,他生命终止了。完完全全,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都是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更不谈什么痛苦啦!!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男同胞去追求这种“马上风”,而是作为一个话后的谈资来聊一下。现在不是时兴什么多元化嘛!什么经营多元化,创新多元化等等,一个人不能选择怎么去出生,但是对自己的死亡应该有个多元化的选择,如果要我老了的时候选择怎么去死,我宁愿以后自己这样无痛苦的死亡,在不给亲人痛苦的时候,自己也少了很多的痛苦。毕竟,选择怎么死,是对自己当时最后的尊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