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背叛——电影《屋顶上的童年时光》剖析(赛)
他的过于早熟的心智,背叛了这个孤独的时代。
——题记
一
影片一开始,是汤米的姐姐薇欧拉到他的床前叫他起床,并把他的被子掀掉,他很生气。薇欧拉只比汤米大一岁,但她经显示出青春期对性的强烈的好奇感,这表现在她所喜欢的“游戏”上:和朋友一起脱光衣服让汤米抚摸她们,又或者是掀起浴巾露出大腿,或者是对父亲的强烈的依恋,十几岁了还想跟爸爸一起睡觉,或是揪着汤米要他亲她。当她坐在汽车的前排而不停地回过头去捏他的脸蛋时,他说了不想跟她玩,她姐姐却不停止,他终于气极而喊出“婊子”,由此而引发了爸爸的怒火,爸爸当即给了他一巴掌。
姐姐无论是对爸爸还是妈妈都表现出极强的依懒性,也许是因为妈妈反复无常的来来去去,她对爸爸尤其依恋,无论是在跑步、睡觉醒来等等都会寻找他的怀抱与爱抚。而汤米,却总是远远地、沉默地看着这一幕。他的表情,一如既往地撒满了落漠,是那样的忧伤。他跟爸爸和姐姐的距离就这样被放大了。这一刻的他看起来就像一只受伤的孤羊。那样一种落漠与忧伤,不应该过早地凝结在他的脸上,可是它就是凝结了,而且不可驱除。汤米的话很少,与其说他是安静地,不如说他是有着深沉地内敛,深沉得让人心痛。
每次面对爸爸的发怒,姐姐以泪水求助,汤米却默默地面对,他以沉默,接受,或者抗拒了。当妈妈回家后,他依然去学校,还提前去了,姐姐则因开心而“放假”;妈妈走后,汤米照样早早起床去学校,姐姐则因伤心而没去。这是他与姐姐最大的不同,也正是因为此,他比姐姐多了很多的忧伤。
二
汤米的家庭世界因为妈妈的来来去去而不再完整。而学校,因为他的孤僻也不可能成为他的乐园。同学们会欺负他,而他喜欢的人也只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家或学校,于汤米而言,都是差不多的,两者的环境都是相似的,只是空间位置不同而已。
喜欢摩妮卡是他学校生活的一点亮色。因为陶土课,他有了跟她初次接触的机会,并因此而对摩妮卡产生了朦胧的喜欢,他因此而写了“我爱你”夹进她的课本里。只是,他却不肯承认。当大家都在猜那纸条是汤米写的时,就连摩妮卡也相信了,但汤米就是没有承认。尽管摩妮卡并没有责怪的意思,甚至还说:“我不高兴,因为你没有写名字,没有写名字我怎么知道是你写的。”这一句话透露出她也希望是他写的意思,但是汤米就是没有承认。这不承认里,不仅仅是出于害羞,也许还有母亲给他带来的影响。
三
应该说,爸爸是很爱汤米的。只是这爱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父权的专制。爸爸并不太了解汤米,所以爸爸免不了把自己的意愿加给汤米,比如,让汤米吃他觉得过量的食物,或者按自己的喜好让汤米去学游泳,或硬是带他去慢跑,尽管汤米说与安东尼约好了一起看电影也不听,爸爸于汤米而言,爱痛并存。
爸爸为打他的那一耳光而内疚,于是第二天跟姐姐一起躲在门后面在汤米进来时吓他一大跳。在这时,爸爸是甚至是可爱的,有点小孩子气。
父亲因为妈妈和工作的事而脾气无常,为一点点的小事就会大发脾气。当他看到客厅里垃圾遍地时,大声地叫骂很有歇斯底里的感觉。对爸爸的这一表现不能认同,但却可以理解。面对这时的爸爸,姐姐哭着说:“对不起爸爸,我们会干净点”,而汤米,却默默地收拾了垃圾。没有辩解,一个字都没有说,默默地就把垃圾收拾了。对于爸爸,他向来没怎么反抗,甚至是没有反抗,就连父亲强加的期望,他也默默地忍了。仿佛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很懂事了。而这一次,是最好的表现,直让人觉得,十一岁的他就像他父亲说的那样——长大了。
游泳比赛的决赛,爸爸对汤米的期望很高,而汤米失败了,水底下那个摇晃的世界,似乎不应该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不喜欢游泳,赛前父亲的话,无疑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摇晃的水与墙上的画、观看的父亲、白云朵朵的天空以及急速的水底划水的呼吸声,不难想象汤米在想要不要退出游泳课时的犹豫与挣扎,当池水、镜头复归平静时,汤米已经做好了决定。在还没到游程的四分之一平静地浮出了水面。尔后,在爸爸的车上,他说不想游泳了。爸爸很生气,就差没有发怒了。
跟安东尼去滑雪前,他看到了爸爸的一副落魄样,此时他的眼神里满是关切,虽然汤米当时还是带着东西决定跟安东尼去滑雪,但是,他最终还是折回来了,从屋顶爬回家去,即时叫醒了父亲,良久,终于问到:“你还好吗?”,面对儿子关切地问候,爸爸落泪了,拥抱并亲吻了他。父亲终于知道,这个大多数时候都沉默的儿子,悄悄的,真的长大了。只是这长大,对于十一岁的汤米而言,太沉重了。
理解了儿子之后的父亲决定送汤米去学他一直喜欢的足球,并且已经选好了学校,而汤米,却也表示,这一年已经费了游泳费了,下一年再学习足球。对于家中的经济,他一直都知道,所以,他才这么通达,在深深喜爱的足球面前,显示出了超乎年龄的自制。
然后,父子在黎明前共进食,父亲还跟汤米谈足球了。那个场面是温馨的,而父子的关系,就像那黎明一样吧——天就要亮了。
四
家,学校,都不能给汤米的童年带来多少亮色,像所有不满足于此的小少年一样,他开僻出了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陡峭的屋顶。屋顶于他,是一片快乐天堂。买香肠时,他会在这里玩一玩,在这里,他可以放肆地玩弹弓,可以俯看脚下的车水马龙,可以借着望远镜眺望罗马城,也可以把好朋友安东尼带来共享这个美好的地方。在屋顶,他可以尽情地享受童年,没有父亲的骂,没有母亲离去的担心,没有同学的欺负,屋顶上的时光,是他最快乐的时光。那些过于沉重的童年中太多的落漠与淡淡地伤忧伤,在这里,会离他远去。
爸爸总是说,你们长大了,于是让汤米和姐姐参与一些大的决策,让他们过早地踏足了成人世界。尤其是汤米,爸爸不仅跟汤米诉苦,还希望汤米可以完满地成为他所希望的男子汉形象,但是汤米才11岁,属于他的童年时期还没有过去,但是他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可以让他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11岁的他已经明显处于童年的边缘,他没有办法抗拒长大,那一小块的屋顶,虽然给他带来了快乐与自由,只是,屋顶并不能延长他的童年,也不可能给他一个完整地、快乐的童年,屋顶最多只是落漠童年生活里的点缀,间或减淡他的忧伤。
在西方,由于信仰基督教的缘故,很多作家都把孩子当作是人的回归目标。儿童的天真对有着对救赎人的要作用,向童年回归,也就是像基督的靠拢,在汤米的身上,他的童年只剩下屋顶一角,只有这样少的童真的汤米无可避免的长大了,只是,这长大,直接背叛了上帝。
五
当妈妈又一次哭着跪着哀求爸爸让她回来之后,姐弟俩过了一段比较快乐的时光。妈妈给他和姐姐准备早餐,叫他们起床,跟他们聊天,带他们去看画展,但是这样的时光并不会太长,就像妈妈刚回家时,他所相信的那样,“反正她还是会走”,不管他是不是像姐姐所说的悲观主义者,汤米的确不相信妈妈的话。
当妈妈带他跟姐姐去看画展时,汤米就留意到妈妈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在交谈,他年幼的双眼已经看出了些什么。出展览馆之后,妈妈跟那个男人在前面走,他的朋友安东尼在后面跟着,他一直看着走在他前面的两个大人,对安东尼的话心不在焉,有一句没一句的应着。而后,当他在屋顶上用望远镜看到妈妈在窗边躲躲闪闪地打电话。正因为此,他才比爸爸和姐姐都更加关注家中的灯有没有亮。那一天,家里的灯没有亮。“家里的灯都没有亮。”一句话,让爸爸怔了几秒。
汤米并不是不爱妈妈。正因为爱妈妈,对妈妈还有着深刻的感情,在安东尼家看到安东尼给他妈妈按摩时,他才会怔怔地站在那里。就是这个画面,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使他主动向妈妈靠近——被恶梦惊醒之后,汤米起来喝水,在客厅遇到头痛发作而不能睡觉的妈妈,他提出要为妈妈按摩,这让妈妈很感动。如果说之前他跟妈妈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的话,那这个心结 在此时已经解开了。此时,他已经完成了像爸爸说的那样——这个家的完整也要靠你。只是,汤米的努力,跟妈妈之间心结的解开,并不足以挽留妈妈离去的脚步。
妈妈带汤米去游乐园玩,好像是她离去的表示,是一次母子真正相通的快乐的相守。在游乐园里,虽然汤米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但是这笑容却显得那么来之不易,反倒是妈妈比他更像一个爱玩的小孩,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童心。
而在这之后的第二天,妈妈又一次离开了家,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承诺,说过了就算,随时都可以用行动打破。家,再一次被撕裂。虽然因为有了心理准备,他可以不像姐姐那样伤怀。但是,汤米的内心,又何偿不希望妈妈再也不要离他们而去呢?
影片的结尾处,汤米经过一翻感情上的斗争之后才打开妈妈路过学校而留给他的信,里面是一张妈妈和他的小合照。看着这张小合照,汤米的眼角,出现了一滴泪。而在另一张纸上,妈妈写着:亲爱的,妈妈永远在你身边,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的男人,我不太好,但有一天我会跟你解释,我爱你。
看到这里,汤米无声地哭了。
其实汤米也许什么都明白的,他所处的家庭环境,让他过早地成熟了。这样一种成熟,就像是对童年纯真,抑或孤独的背叛,沉重,却无能为力。
又或许,他什么都不明白。这样也好。
(大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