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动一字释重负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现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涌现了一些万元户。那时的万元户比现在的亿元富翁还稀少,还珍贵,还出名。万元户只要一见报,一上电视,各新闻媒体的记者及本地、外地到此采访、参观、学习的人便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美其明曰是学习、取经,实则是乘机“刮餐、擦油水”。初时万元户还挺神气、挺客气,后来慢慢地越来越泄气、丧气,直到叫苦连天,抱怨不绝,招架不住……
有位姓杨的万元户光接待费就花掉了近两万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亏损户。为了防止破产,他谢绝了所有的来访者。并主动请求一家大报社如实的投道他目前的情况。
后来当这家报社的记者将写好的初稿让他审阅时,他指着文章的标题《万元户的酸甜苦辣》中的“户”字说:
“请你把这个字放在标题的首位行吗?”
“为什么呀?要是将户字放在首位,标题就不通顺啦!”
“你要是用个同音字不就通顺罗!”
“用个同音字就通顺了?我不明白您是什么意思!”记者重复着他的话不解地问。
“你要是将这个‘户’字改为同音的‘负’字,此标题不就变成了‘负万元的酸甜苦辣’吗!这么一改,此标题不仅通顺,而且还贴切,更符合我心意……”
【编者按】:很是耐人寻味,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一定的启迪之功。拜读,问好作者。
——责任编辑: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