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百子柜
妈妈说虚咳应服罗汉果,于是我便答应了一声,又去买药了 ……
这是我一个星期内第三次进药店了,老板娘看见我的时候表情是温和的,她问了问:"咳嗽还没好啊?"我答应了一声,便将妈妈列下来的药单给她看,药力是一次又一次地加重了,可是咳嗽却没有要好转的意思..其实不说话的时候是不会咳的,只是早晚受凉,咳得厉害 .
来到广州以后还得享受到难得的温情,足以让我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保持着那颗温热的心.
喉片吃完以后,决定不依赖这些平常的药物,便将甘草片含在口中,的确很苦,苦得舍友都不忍心,叫我赶紧和着水吞下去..我固执地不这么做,因为甘草的味道,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喝中药的时候,小伙伴都不愿喝,只愿吞西药,而我却愿意喝下一碗又一碗的汤药,虽然好得比较慢,但也没留下什么病根.相信中医的调理与养气学说,源于小时候偶尔在妈妈书柜里找到的一本<中药养生>,里面的药我不认识但是很喜欢,应该说是很亲切,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十岁的小孩怎么会喜欢看这种书,但的确是从那时开始便喜欢中医,于是无论是跟长辈还是老师还是同学,都立下了长大要做医生的志愿.
当然,我还相信自己喜欢中草药,是因为妈妈怀着我的时候还在中药房抓药,她毕业以后便在镇上的中草药房当学徒,所以也能算是家里的半个医生,平时的小病小痛都是由她开药方.我总认为自己身上的某些情结是在胎儿时期就形成了,草药的味道也能形成一种胎气.
所以高三的时候看那些满分高考作文,在我快打瞌睡的时候,一篇<百草双生,高考如药>的文章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对中草药的了解让我折服,文章并未提中医的阴阳五行与精气学说,却将百草药入味与阴阳二气融合于文中,让我在孤寂的备考之夜,思续却被扯断,想起了因肺病侵扰的女子,每个晚上,一灯如豆,小火炉上炖着中药罐,中药罐的沉郁的香弥漫整个小屋,而她便将熬好的药端起,说不上是勉强咽下,但常年累月药的甘苦,又有谁能忍受..
于是,即使这篇文章不符合老师师兄口中说的高考范文,我也固执地将它剪下,贴在只会偶尔翻开的本子上.
写到这里,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会在我每次感冒咳嗽时把梨切成小片加冰糖川贝一起蒸,会用罗汉果加胖大海一起泡茶,会在我的白开水里放上菊花薄荷的母亲,怀念我家的中药罐,怀念妈妈当年做学徒的中药房,还有那个永远都那么严肃的红医师.
刚上大学的时候,看到一本书,叫<杏林深处>,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小时候多希望成为杏林中人,可惜,杏林深处,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