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们已逝的童年(赛)
“人生若只如初见”,童年,虽然已经完美地和我们邂逅了。留存在心里的,则是那些洋溢着精彩纷呈的童年片段,挥不去,剪不断……跌宕着童年时代简单而又传奇的笔墨春秋。
童年的我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乡下的老屋,老屋自然成了我童年时代的美好摇篮。拾掇童年美好回忆,仿若一切尽在眼前。撒欢了的脚丫子在田野上自由奔跑、采摘阳光的幸福、追逐彩虹的温馨……
寻找童年时期,自然围绕家乡的老屋展开思绪。老屋有两层楼高,青砖红瓦,在家乡应算是较好的房子。除了两层正房外,在西侧的田野还建有一茅草房用来喂养家禽。现在的茅草房已被风雨打击得支离破碎,房内更是挤满了杂草,成了蚱蜢、青蛙们的家园。看着残败不堪的茅草屋,想着这里曾是童年生活的乐园,内心很是心酸,感到岁月之沧桑,时光之无情。
老屋前修有一亩来地大小的场院,每逢晒稻谷的时候场院就像炸开了锅。大人们忙着到田地挑稻谷来场院上晒,阳光下热汗淋漓,我们一群小孩则忙着在场院里捕鸟,欢乐不断----两番截然不同的情景,汇成了爱的最美篇章。场院两边种有奶奶精心栽培的桑树,这次回去桑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看上去有些“盛气凌人”,令我高兴的是四月天里的桑树已经结满了桑葚,一颗颗桑葚绽满了蜜汁,真是诱惑,小心摸下一颗品尝,竟把我心中的童年泄露了一地,甜满了整个童年记忆的源泉。
老屋前还有一所破败了的寺庙,是小时候伙伴们游戏的好去处。惊喜的是小寺庙至今仍屹立不倒,估计是寺庙墙壁四周盘满了榕树根的缘故。裸露在外的榕树根经过长时间风雨的洗礼,看上去甚是饱满,很有力量。
离老屋不远处是家乡唯一的一条小溪流,还有那碧海般的田野。可以说,我的童年依偎在家乡的老屋里,融化于家乡秀丽的风景中。
站在老屋的场院里,回想幼时在老屋度过的那些愉快而又短暂的时光,心中不免荡起阵阵涟漪。徘徊在老屋四周,收拾童年美好的记忆碎片。
春雨如织的时候,童年的我常常奔跑于老屋和田野之间,呼吸着乡村纤尘未染的清晰空气,体味那“像雾像雨又像风”般的美妙,欣赏万物复苏时大自然的魔幻艺术,释放童年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夏天更是童年时候小伙伴们疯狂的季节,老屋不远处的小溪流成了我们欢乐的河谷。随着伙伴里“号头鸭”扑通一声跳下河,我们几个相继跳进河中,挥舞双臂、双脚并用地打起水战来,尖叫声、呐喊声伴着溪流声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河谷“交响曲”。
一到秋季稻谷收成之时,家长们舍不得让孩子们干活,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在老屋前的晒谷场里捕鸟:插上一个小竹竿,系好绳索,圈一小圆,在那块空地撒上一大片稻谷,等到鸟雀进入小圆圈范围后,我们只要将绑在小竹竿上的绳子一拉,鸟雀便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乐得逍遥,几个小伙伴时不时地就约好在破寺庙里集合。有的准备番薯,有的负责木料,有的“起土窑”,有的“生火”,每个人都按部就班,精彩地上演着“烤番薯”进行曲。至今想起,那烤番薯的美味仍意犹未尽,家乡冬日的图景里有了我们,增添了几分生动和野性!
尝过各式各样的佳肴美味,却没有哪种食品比土窑里烤出来的番薯令我倾心,吃过大大小小的筵席,却没有家乡老屋上的缕缕炊烟更能吊起我的食欲。
老屋的右侧则是让我童年时候经常流口水的地方——厨房,厨房上的烟囱织满了灰尘,很久没有使用的土灶上仿佛仍飘着米饭的清香,直入我的心坎儿里。以前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屋顶上的缕缕炊烟俨然成了指引我回家的路标。我知道,朝着炊烟的方向,我准能找到回家的路。
寻找已经逝去的童年,迎回那份久违了的童真。我相信,心若在,梦就在,童年的美好就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