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增城新塘大敦村
一路的青葱翠绿,我们乘坐的中巴车终于开到了增城新塘。我来之前是有准备的,上网看了一些增城的资料。我知道增城的绿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拥有九个生态公园和环境保护区。从沿途的风景来看,的确满目碧色,有绿荫漫山,也有青草遍野,让人看了舒心。
行驶在新塘镇的街道上,两旁飘飞着无数广告牌。细心留意的人会发现,这些广告牌主要是两个大类:制衣和摩托,有时甚至一条小巷的所有广告牌都是制衣,只是牌子名不同。我在网上得知制衣和摩托是增城几大支柱产业之二。一开始我担心这些多同类产业积聚在一起会形成区域内的竞争,后来想想就明白了,有时同类中小产业聚集起来可以增强整体的力量,扩大整体的影响,这样对个体来说是一种更好的发展机遇。
沿途看到不少酒店,夜总会,沐足城等等娱乐中心,可以想到这里的人民相对富裕,已经懂得闲时的享受了。
车前窗出现了一栋干净透亮的建筑,我们知道今天行程的首站大敦村村政府已经到了。我们一行几十人浩浩荡荡涌进村政府,门口居然还写着欢迎我们的字样。我们在大厅随意看了一会,纷纷走进了一间金碧辉煌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墙面挂满了名人画像,领导合照,中间一张会议桌四平放着,围了两圈椅子,大家进去已经自觉找位置坐好。这时一个黑脸中年男人坐到了会议室的主席位上,咧开嘴露出闪着光芒的牙齿,哗哗谈开了。这人就是大敦村村长。从他口中,我们知道了一些大敦村的情况。
大敦村常住人口为七千四百多人,而外来打工者却达到了十万人。这里从1983年开始积聚资金搞工业,现在人均收入为一万五百元。新塘镇的牛仔衣裤产业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大敦村就已经占了全国的百分之十以上,而且是新塘最先搞牛仔产业的村。村长说,这里最富的人的资产已经可以用千万作为单位来计算了。
会议临末,村长说,他自己是小学的水平,他很羡慕我们能读到大学,他说他后来深懂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未来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先不管这是不是官腔,我们还是鼓起了掌,我习惯性地只鼓三下。
我坐在门边,在开会期间,我并没有把全副心思放在会议内容之上,而是注意起了门外大厅坐在一排椅子上的几个保安。他们穿着旧色的迷彩服,没有正式的制服,撑起一条腿在椅子上坐着,歪嘴抽烟,随意地聊着天。这可是村政府的迎客大厅啊。就像很多富裕起来了的地区一样,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
会议结束后,村长带我们参观村政府门口正对的模范住宅区。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有的是小平房,砖屋,泥路,耕地。但在这里看不到,都是水泥路,楼房,已经达到了县城街道的基本水平了。走进那个模范住宅区,我们都吓了一跳,这里完全不比城市里一般的住宅小区差,楼面美观舒适,地面雅致干净,绿化相当好,还停着几辆豪华纺车。尽管小区外的楼房已经达到了县城街道楼房的基本水平,但跟这一墙之隔的环境比起来,真有天上人间的悬殊。我们想想这里是正对着村政府门口,而且村长如此热心地带我们来参观这里,就一切都明白了。
这就是大敦村向外界展现的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物诠释。
后来我们去了大敦中学和大敦小学参观,这两间学校就靠了一起,伫立在公路旁。两间学校我都进去看了一圈,感觉这里还是挺注重门面工作的,走到那个角落都能看到名人名言,名人画像,名人雕塑等等,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熏陶作用的。可惜我们这次来的时间不合适,在星期天,学校放假,我们就看不到这里的老师和学生的素质了。我还是觉得学校建得再漂亮也是空的,最主要还是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
离开两间学校,我们来到了一间小型的牛仔裤厂,据说是村长开的最小的牛仔裤厂。这间厂分四层楼作业,每一层并不宽敞,而且楼面木黑。这里是流水线作业的,我们从一楼逆着流水线参观,一直看到四楼。到处堆放着牛仔布和待加工的牛仔裤,工人们在熟练地工作着。其中的一些产品看起来达到了一些名牌的规格,很难想象市面卖的那些牛仔裤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诞生的。我们向负责人打听,得知一般牛仔裤的成本大概只要二十元左右。我们再想想市面的价格,吐了吐舌头。在四楼的裁缝车间,我们看到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女孩坐在衣车前熟练地缝着牛仔裤。一些人围上去想问问她的情况,这时一个估计是监工的女人走过来,假意地指导着原本就相当纯熟的小女孩工作。大家也知趣地离开。
离开那间小型牛仔裤厂,我们紧接着去一间大型的牛仔裤厂,这间大厂的规格完全符合我们对一间工厂的想象。里面的设备更齐全,更大型。但环境是一样的木黑。大家在顺着负责人引导参观的时候,我一个人到处跑,专挑偏僻的地方看。我看到了牛仔裤的染色工序,看到了工厂工人的伙食场所,他们居住的地方,洗澡的地方,这些都在一些很偏远的角落里,如果不是我这样到处乱闯,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但我觉得能看到这些更有价值。衣衫整洁的我穿行在工厂的各个角落里,工人们并没有向我投来陌生的目光,可以想见,这间工厂一向都有很多人来参观。我还在尽头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湖,湖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厂,错综复杂的管道向湖里输送着废水废渣。旁边还有几个人为正在捞鱼的小伙子喝彩。湖不是很黑,天很蓝。
当我疾步返回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上了车等着了。他们把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景色原封不动地留在了这里,他们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车里的等待上。
对两间大小悬殊的牛仔裤厂的对比参观,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
最后我们参观了大敦村的污水处理厂。看到行程安排了这样一个地方,我非常高兴,证明村政府并不是把我们看成是领导,专家,传媒,权威学术团体等,而只是把我们看成是普通的参观团。只有这样,才会安排参观污水处理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些更真实的东西。我们乘坐的车驶进了厂门,一些宣传标语映入眼帘。随着行驶的深入,我们渐渐闻到一些异味,尽管车里是密封的。走下车,鼻孔充斥着恶臭难当的异味,每个人都想呕吐。我们排成一列穿行在狭长的小径,小径旁边就是翻涌着恶臭污水的涤清池。小径旁的护栏很矮,我们都担心一不小心会掉到那一池黑水之中,于是走得提心吊胆。一直走,隔几个池后的水明显比前面的水要清一些。我们都是捂着鼻子走完的这一路。
参观完污水处理厂之后,我们知道了社会上存在一些有着如此恶劣工作环境的工作,我们应该向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里工作的工人致敬。我看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环保的艰难,环保的希望。
勺一瓢这里的水,喝下去,真正的伟大便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