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高三》观后感

 看完《高三》这段片子,我的心情仿佛感受得到师弟师妹们悲壮如蝼蚁的个人奋斗历程,琅琅书声正塑造着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集体奋斗史。

《高三》这段片子聚焦中国福建一所普通中学,一个山区小县城的年轻的学子们琐碎、重复和疯狂的高三生活。也将一本失去童真的学生日记作为贯穿始终的独白,从而将隐藏在学子们机械近乎麻木的学习生活背后的巨大压力爆发出来:身为父母的农民,从凌晨5点到晚上8点辛苦劳作,每天的收入仅仅是13元钱,而高三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2500元(不包生活和住宿费),而父母的期望则是:只要她喜欢的工作,我都支持她,如果钱不够,可以把房子卖掉,只要她愿意,当妈妈的愿意付出一切……”懂事的学子悬梁刺骨,苦读于严寒酷暑中,有的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而绝望的学子叛逆逃学,而个中原因并不是打游戏有多么好玩,而是可以凭借高超的技巧赚到钱…… 这不仅是福建的教育现状,更是中国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现实。

高三的生活,刻骨铭心,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之后,很多现在的高三学生都说是自由的。然而谁晓得,大学生也是在不同的机遇与竞争中面临着学业、失业、家庭、心理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呢。或许大学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和试卷,也不再有不想背也得背的文言文、历史与政治,但为何有人翻出当年的日记看时更为佩服自己呢?因为更多的大学生日子过得并不像高三那么充实,有时会不自然地无聊,还感觉做实事的时候太少了。

 

上一篇:写作论(续) 下一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