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宋濂先生信
宋濂吾爷: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梦中匆匆一晤,对YOUR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见YOU,此诚憾事.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尔观于<送东阳马生序>,颇有感触.慨叹:此文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尔幼时为学,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此之谓未失其本心,余乃至敬.今尔去兮不复返,积于今六世纪矣.而
吾游览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下之广大;吾亦观
今吾为学,皆若甚
如使爷之所欲莫胜于吃,则凡可以请爷去麦当劳,望爷能勿丧耳,赐于为学之效道.
【编辑按】
看了此文 还专门去搜集了一下 有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在现在四川),途中病死夔州(现在重庆奉节)。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