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清明再版
雄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水,在狂怒地呼啸着,惊醒了沉睡中的清明,使人不由地联想起了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清明揉着朦胧的双眼,回望过去,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了治理水患;李冰修建都江堰,工匠修筑郑国渠......雨打在地上的声音引起了清明的注意:翻开五千年人类文明史,西湖水令苏轼诗兴大发,清明雨令杜牧留下千古美名......如今,雨水不倦地下个不停,似乎在发泄着她的怒气。试问,水,是谁把你摧毁?你的渐枯是谁的悲哀?你的怒吼又将会是谁的灾难?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挤出了泪水,血与泪凝成人工雨,点点滴滴,涌向大地......
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停了,一丝炙热之后,灰砂粉墨登场了。大地焕然一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小河干涸,井水枯竭。行人步履蹒跚。
“各位父老乡亲,这是唯一从无污染水源里提取出来的水,100元一杯......"循声而望,路边竟有人做起这番生意。
天苍苍,野茫茫,路上的行人饥渴而顿踣,往往死者而相藉也。试问,是谁牵走了人类的魂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
人们无力地往前走着,似乎在期待着白去生外有人家在摆酒席。
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酒!无水兑,无人能兑!
醉酒的刘伶呢?狂饮的李白呢?对月小酌的东坡大师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在牧童的带领下,人们来到了世外杏源: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白云朵朵,鸿雁齐飞;龙跃凤鸣 ,人欢马叫......
人们困窘地问道:“这是哪里的水源呢?”一位青丝老人叹息着“水源?这是你们所污染的水,这是你们所浪费的水。如果再不珍惜,最后一滴但是人们的眼泪!”
是水唤醒了清明,也是水让清明沉睡!人类,珍惜水吧,别让清明再版!
【编辑按】
虽然由、《清明》写到水 有点牵强,但是还是蛮佩服作者这种创新的意识的哦,继续加油哦!!!
另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其诗在晚唐成就较高。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4、遥指:指向远处。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编辑:叶子
200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