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树”下老寿星
“英雄树”下老寿星
作者:蒋任南
湖南省资兴市龙溪乡中塘瑶族村的杨家坪,这个只有10 余户的小村寨,曾是1928 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所建湘南特委的旧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 一文中所提到的“龙溪十二洞”革命根据地之一。这个小村寨的入口处,有一棵让人引为自豪的“英雄树”;同时,还让村寨老少值得骄傲的是,革命历史的熏陶,这里的山青水秀,蕴育出了一位100余岁的“老寿星”……
老寿星情系湘南特委
“老寿星”名叫赵丙凤, 农历1903年 正月十七日 生,因当地瑶族有赘婿上门的风俗习惯,她19 岁和丈夫结婚成家后,就一直生活在杨家坪。
那是1928 年的8 月初,朱德率部离开资兴布田后,经龙溪到达桂东。此时,远在江西井冈山的毛泽东得知红军攻打郴州失利的消息后,亲自率领红31 团第3 营离开江西前往湘南迎接。8 月23 日,两支部队在桂东重新会合。随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总结了冒进湘南的教训,决定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留下了杜修经等人重建湘南特委,以龙溪为中心,在资兴、汝城、桂东边界开展武装斗争。
湘南特委与湘南红军游击大队以及红军资兴独立团会合进驻龙溪后,看中了杨家坪的地形地貌,确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于是在这里安营扎寨,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打击敌人。经过几次小战斗,缴获了一些枪支和弹药,队伍开始发展壮大。此时,杨家坪瑶族青年赵己祥自任队长,组成了龙溪瑶族游击队,进行筹粮、输送伤员、采购军需物资等工作,同时还努力完成侦察敌情、骚扰敌军、打击反动政权等艰巨任务。当时,赵丙凤腿脚勤快,政治觉悟高,就主动出来帮助护理伤员,给湘南特委的同志和红军战斗人员烧火做饭、洗衣服。空隙时间,她带领瑶家姐妹,为红军纳鞋缝补衣服……
老寿星参加过“滚石战”
赵丙凤老人身体硬朗,她不用拄拐杖,来到当年红军进行“滚石仗”的地点说:“著名的滚石仗就是在这里打的,那时我25岁,当时我就在山上守滚木,当瞭望哨。”
那是1928 年9 月中旬,湘南特委得到消息,敌人从资兴开来1个营和几百名挨户团丁,汝城匪首胡凤璋派1个营到达南洞,桂东敌1个营进至沙田,敌人兵分3 路直奔湘南特委驻地——杨家坪而来,企图一举铲平湘南革命的首脑机关。情况紧急,湘南特委经过分析敌情,决定针锋相对进行杨家坪保卫战,组织资兴、桂东、汝城、安仁等县革命武装,利用其地形,先狠狠打击资兴方向的来敌。
杨家坪是龙溪地区万山丛中的一处高峰,地势险要,四周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进出杨家坪必须通过一条狭窄弯曲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又有一截是从夹在两座对应的山峰之间穿过。游击队决定在此设下埋伏,并事先安放了许多滚木巨石。其安法是:把大树砍倒,削去枝叶,截成丈把长一节,用粗绳和藤条拴住,两头挂在树蔸上,再在树干后面堆放许多大石头。
这天,下着毛毛细雨,敌军以挨户团为前导和后卫,正规部队居中,像一条长蛇,沿着湿滑的山路爬行。
敌人进人山谷后,只听一声枪响,几十名游击队员立即举起大刀,砍断吊树木的绳子和藤条,顿时,滚木夹带着石块,虎虎生风,呼啸着向敌群飞去。山上喊声、杀声、机枪声(其实是将点着的鞭炮放在油桶里)震天动地。敌人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一片鬼哭狼嗥,四处逃窜。红军游击队员个个如下山猛虎,乘势冲下山,向敌军杀去。不到1 小时,就结束了战斗。这一战,共歼敌上百人,缴获枪支数十支,残余敌人仓皇逃出龙溪地区。
老寿星回忆“英雄树”
在杨家坪的入口处,那潺潺流水的溪边,有一棵巨大的乔木。她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据有关部门测量,此树高20 余米,胸径0 .5 米 ,据考证,此树树龄在200年以上。此树的树干已有些斑驳,上面已是弹痕累累……
据赵丙凤老人回忆:那是1928 年10 月的一天,敌人重兵“清剿”杨家坪,在掩护湘南特委突围时,一位红军战士据枪在这棵树背后阻击敌人。当时大雾弥漫,一时枪声大作,敌人不知底细,不敢冒进,只是用轻重武器猛烈射击。这位红军战士寡不敌众,子弹打光了,他也被子弹击中光荣牺牲。后来,杨家坪瑶胞数了一下树身的弹孔,共有100个之多。
解放后,人们将此树命名为“英雄树”,并立碑予以保护,让来往游客瞻仰接受教育。
老寿星毓于山水之中
杨家坪地处巍峨耸立的天狮仙山脚下,它海拔高达900 余米。这里群峰屹立,山峦叠翠,竹木葱茏,溪水潺潺。春天,这里溪鸣涧舞,一条条溪边,桃红柳绿,数不清的映山红点缀于莽莽山林中。夏天,群山拥翠,飞鸟翱翔,清泉叮咚,林中凉意袭人。秋天,这里已是一片丰收的季节,一垅垅梯田,稻穗弯腰金灿灿,一片片林中山野,数不清的野果映着七彩的丰姿,绽开着五颜六色的笑脸。冬天,这里银装素裹,茫茫山野,棵棵玉树伫立,各形各状的“玉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大自然的恩赐,无与伦比的山青水秀,给生活在杨家坪的人们带来福音。这个小小的村寨,解放以后,由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再加上山野风光的自然熏陶,高寿老人不断涌现,人平均寿命已达到80 岁以上已经不是新奇之事。赵丙凤老人现在已是5 代同堂。孙儿曾孙辈共有76 口人。
赵丙凤老人,自有她的长寿“秘诀”。她吃不挑食,每餐粗茶淡饭,常吃家中酿就的米糟酒。她每日8 点钟就会起床,吃完早饭后,就干些家务,还不时到山岭砍些干柴背回来。早些年,她还亲自洗衣服,亲自穿针引线纳鞋底缝补劳作的衣服。随着杨家坪面貌的改变,这里有了电,有了电话机,有了洗衣机,还有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和有线电视,老人也尽情的欣赏着和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欢乐。她每晚看电视,听音乐,直到9 点钟才上床歇息。
赵丙凤老人年青时,就跟做郎中的丈夫学会了寻中草药。每到夏秋时节,她穿着瑶袍,戴着织笠,手拿锄头,肩背竹篓,迎着初升的太阳,就下到沟涧溪边寻找草药,洗净后,回到家中进行晾晒。一到天寒地冻之时,她就用这些采集来的中草药配以野味煮着吃,以致强身健体。她味口很好,常爱吃糍粑和粽子一类地方食品。她与人和睦,从不和人家吵架争斗,遇有邻里之间发生纠葛矛盾,她会主动出来调解讲和。她在家中,婆媳之间,更是亲密无间从来没有红过脸。
赵丙凤老人还有个嗜好,就是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到“英雄树”下纳凉,给小孩子们讲述那过去的故事,讲述先烈们的业绩。有时天籁俱寂之时,她也会独自一人走出瑶寨的吊脚楼,沿溪而下,来到“英雄树”边,抚摸树身,凝思追昔。据她的孙儿说,遇有群山林涛骤起之时,老人兴起,就会哼唱起优美动听的瑶歌,以至在山林中久久回荡……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
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
邮编:423400
【编者按】如一盅醇香的老酒入肠,古老而清晰的回忆,英雄树下的英雄,曾经的革命的日子,既酸又甜。向英雄敬礼,向作者致敬!
责任编辑:四水漂木
200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