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穿着伪装的问题(序)
穿着伪装的问题
序言
粤冰(张文胜)
活到老,学到老。提问题,问到老。
不管是不是学生,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其说能解决问题是一种本事,不如说提出问题是一种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穿着伪装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也许是一生的时间,也许是一年的时间;我发现有很多人被动地喜欢隐藏问题,不敢面对问题,甚至不敢提问题。不耻下问是孔子提出来的,我们终身学习就应该不耻下问。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大胆地向老师、朋友提出问题,相信他们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当你回忆起你的学生时代,是否会有特别的心情呢?
当你还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时,你会发现你的好奇心从小到大,一点一滴地减少了,这是为什么?也许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存在着问题,也许是我们的老师回答学生问题的态度出了问题,也许是学生提的问题太难、太易、太俗。可我知道,问题始终会被我们解决,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倒我们。
我喜欢思考问题,喜欢将问题弄透,喜欢揭穿问题的底。
我对问题依然感兴趣,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最近,我有了出书的念头,于是,我便为出书付出努力。这个暑假是高中时光里最长的一次假期,就30多天,这对于有着浓厚文学兴趣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要完成一本书,我完全可以做好。
《穿着伪装的问题》便是我的第一本书,这一本书的内容,我认为是很好理解的,讲的大概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却是一些我们的朋友都比较难解决好的,并且不一定都敢拿出来讨论的。而我,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拿出来;拿出来和你一点一点地分析,希望能给我们的同学和老师提供宝贵的参考,对今后的时间和学习安排能够进步一些。
《穿着伪装的问题》这本书涉及到的问题有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和常识的问题,等等。
不管如今的社会变化得怎样,也不管我们的教育发展得怎样,总之我们的学生不能不懂装懂,有问题就要大胆点,要不憋在心里面,迟早会得抑郁症的。
说正题。
其实,我的身份有好几重,因此,我看问题的角度也往往比以前的我要多得多。
作为学生,我对教育的问题更应该用心关注,用心思考,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些有用的建议。
作为孩子,我对家庭的生活也产生过许多问题,我觉得懂得和亲人沟通,就会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作为运动员,从事羽毛球运动,我善于掌握运动的知识,与队友一起交流,向老师请教问题,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供朋友一起分享。
作为小作家,我意识到自己的导师有限,要好好珍惜机会,把自己感到棘手的问题拿出来,和文学社的社友们一起讨论,和老师交谈。
作为普通公民,我对责任的问题追根到底,对社会的问题揪着不放!
作为学校学生会体育部长,我对组织活动、管理纪律、处理关系和领导部员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说句实话,我是从管理部员做起的,慢慢升到了部长,所以我遇到的问题还真够多。
好好想想,我产生的问题好像都是由于某些制度和政策的失误造成的,某些人或某些组织的管理也让我感到这些现实当中,问题越来越严重。就像农夫发现自家的屋顶在落雨时会漏水下来,然而农夫没有材料和工具,根本没办法修缮。所以,我发现某些制度、政策和组织的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又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想办好事情也难啊!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不是改变某些组织的不作为,而是让学校明白学校对我们的干预和关心太少了,往往成果是同学校的干预和关心成正比的,学校好了,学生自然会跟着好起来!
我自从08年到市里面打了一次比赛以来,就知道自己还是个冲动的年轻人,我的各方面能力是有的,但遇到大场面就会胆怯,甚至失常。我想:既然来了,那就要赢几场球,即使前面输得很惨,但后面不是还有机会吗?于是,我慢慢变得老道,遇到问题也不像以前那么冲动了。
想想还是小孩的我,看见某个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女生,自己心里就会发慌,似乎是做错了什么,说话也变得有点不顺了,呵呵!但我知道,这就是这类女生对我的效果。
我就觉得有一些年轻的老师真是凄惨,他们刚毕业不久,还没来得及调整,就要被乡下的学校拉过去充饥了,在好一点的学校只能做个普通任课老师的跑到乡下就是班主任或者办公室里面的大人物了,真是奇怪,还说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啊,我看那说这句话的老大,看到如此的情况,他或她心里也会发颤,听见众人纷纷议论,也不知道双手会不会发抖,我最希望的就是这些老大好好反省,这些条款和政策到底有没有落实到底!
我是不喜欢感情用事的人,对于这些问题,我只有耐心地反省,保持自己的优势,把这些看是像谜的谜底撕破给大家看。
自从上了高中以来,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成绩没以前那么出色了,由一线退居二线了,我当时心里比刀绞还要难受,简直就不是人能忍受的。和台湾小丑阿扁一样,似乎从原本的最高层跌进了最底层,从天堂跌进入地狱,我不明白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是啊,学校里精英老师都冲在高考最前线高三去了,留给我们的老师都是一些新兵蛋子,教学经验相当缺乏,不出问题才怪呢?
当过一次高中类似重点班的班长,感觉真是命苦!老师管得少,俺管得比他还多,时间上浪费了很多,等我从头昏中清醒过来的时候,才知道现今这个学校,还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抓弄班干部这行的哦?付出努力,团队中的人有些素质也低得很,给我的压力简直无可言喻,不浪费时间才怪!心情能够很好才怪!学习能够很好才怪!我还是想说:“现今中国的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棘手问题的。”
说真的,我很不愿意说学校存在问题,这样的话,那我不就也有问题了,本来没有问题的我,到了高中怎么可以出现那么多问题呢?
我绝对要反对诸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国家的政策规定,我们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们只能羡慕这种政策的未来价值,但我们目前开展得怎样,我只能坦白地说,效果不佳!最多我们每天都进行脑力劳动、手力劳动和嘴力劳动罢了,很少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更何况乡村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跟不上时代要求,或者有的根本就没有,我们不想唱反调,被逼的也只能抱歉地向国家的政策唱反调!
我很赞同:每个学生本来都是好学生,都可以做三好学生。但学校的不公平,导致很多不愉快因素的产生,学生的问题肯定会产生了。虽然中国人口多,学生又不是不好教育,反而更大的原因是不会教育!
刹那间,高一就这样过了,很不情愿!选文科还是选理科的事情又来了,广东省的胆子很大,十年五变高考制度!够牛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最拿手的本领,才算得上是好人才,好人才的定义应该是身体好、态度好、服务好,等等符合这样的要求的就是好人才,并不是指高考蹦出来的状元或者天才就是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未免害了人才,人家既想发展文科,又想发展理科的不是更好吗,有人说这样很累,那我倒要反问一句,读书不累,那还叫读书吗?那只能叫做浪费青春!用有限的时间,学好更多知识,不是正确的观点吗?我看现在很多人都昏了头脑了。我有深刻的体验:要赢下一场球来,由于我个子矮了点,我必须加快速度,就要比对手用多一些力气了,但我觉得这样值得,自己能取得胜利是无比欢喜的。当然了,我们可以分类嘛!要发展文科的到文科教室上课去,要发展理科的到理科教室上课去,既要发展文科又要发展理科的到文理兼攻教室去,高考制度也是一样,毕竟文理都行的人才是特殊人才嘛,如果嫌这样麻烦,打仗不是更麻烦!那可是一个关系国家素质问题的大问题!
尽管有人说我学习变得没以前厉害,但我觉得我比以前更进步了!我还学着在学校根本就学不到的本领呢,学校才不会考虑我的体育才能,才不能考虑我的文学能力,才不会为学生考虑细节问题呢?
我获得过国家级别的英语、数学和作文的一、二、三等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若干,闯进全市羽毛球高中组单打前五名,而且那时候状态是低迷的,由此看来,我似乎像阿Q,但我没有阿Q的那点俗气,起码我觉得自己比那些只会背书、只会考试的人强几百倍了!我有发展特长,光这个就比这类只会接受灌输的知识的人都生活得更快乐!
我觉得人就应该学会全面发展,不要安于现状,要有忧患意识,比尔盖茨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要有危机意识。”我深刻地记住了曾经是世界首富的教导。
我依然不想就此搁下我的笔。
上学是来学习做事和处世的方法的,而不是教学生把练习题的答案背下来,然后写在试卷上就可以得到高分,认为这就是优秀人才,说句实话,这样只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连基本的反应能力,计算能力,调节能力等都敢忽略,佩服这些朋友的勇气。
丑媳妇最后还是要见婆娘的,早点整整容,有钱的话就弄漂亮一点,我相信你的婆娘,即我们的老百姓,他们都会夸赞你的外貌美丽的,你的心也就会进一步被了解,有了一定的夸赞,心理一关不就过了,再考验什么也会那么不害怕了。
善意的谎言还是少说为好,我们需要诚实和善良。我们不能把死的知识灌输到某个人脑中,然后再要求他要灵活运用,那是最无耻的,简直就像日本鬼和西方侵略我们一样,把生硬的东西都无耻地灌输给我们,我们是绝对的要举双手双脚反对的!
我是一个理科生,因为我觉得只选择文科完全限制了我对理科的发展,而文科我也感兴趣,但我知道老师会觉得我有点不正常,婆婆妈妈的,但我也想说,学校也会很婆婆妈妈,难道这真是传说中的传染病!比H1N1还厉害,看绝招:
什么叫学有所成?
什么叫现代化人才?
什么叫社会混乱?为什么会出现社会混乱的现象?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条跳楼、跳跳河?
为什么学生向老师提意见都不敢大胆地提?
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服从学校的安排?
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这么重视?
什么、、、、、、?
为什么、、、、、、?
我不想再列下去,心里头闷得很,可能列一整天都列不完。
小孩的畸形表现需要大人的正常教育来改变。
就是生活中存在着穿着伪装的问题,让我们陷入了盲目的泥潭,让问题从纸上演化到了我们的身上,令人发指!
时间是不断流逝的,一年又一年,我们的年龄树最后也要长成参天树,解决了主要问题,我们才能安心地创造价值,接受生活的挑战。
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穿着伪装的问题》这本书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虽然是第一次写书,但我信心特足,期待大家向我提出更高的要求,给我留下有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