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麦克白》的悲剧形成
小议《麦克白》的悲剧形成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向堕落和灭亡的过程。本文试从内外因方面分析麦克白悲剧的形成。
关键词:麦克白 悲剧
《麦克白》《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它同其他几部悲剧一样,都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它展示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向堕落和灭亡的过程。对于麦克白的悲剧成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女巫预言的极大诱惑造成的,有些人认为是麦克
一、 外部条件对麦克白悲剧的催化作用
唯物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那么麦克白悲剧发生的外在原因有几个呢?主要有女巫预言的诱惑、邓肯的匆忙立王储这一行为上的不信任、麦克
(一) 女巫预言的诱惑
在剧中最先出现的不是本剧的主人公麦克白,而是三位女巫。在第一场中女巫的出现是在电闪雷鸣的诡异天气,且三女巫的对话中出现了“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对女巫的这一系列描写中不难看出女巫在这一出戏中将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果不其然,在征战的途中,麦克白和班柯就遇到了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要成为国王。从整个悲剧来看,三个女巫的预言贯穿始终,而预言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塞斯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这些所谓预言无疑在麦克白的心湖掷下一块敏感的石子,引起了层层涟漪,功高盖主的麦克白自然萌生出更高追求的欲望。第二葛预言是针对班柯的,“你虽然不是君王,你的子
可以说麦克白悲剧的开始是由受三个女巫预言的诱惑开始的。三个女巫的预言在开始和最后的出现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麦克白的悲剧未来就是在她们的预言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二) 邓肯行为上的不信任
在历史中,君王和功臣之间的矛盾总是很尖锐,自然在这一戏剧里的君臣之间也是无法避免。
麦克白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根据当时苏格兰的王位继承制,他也拥有王室继承权,而最为有力的是他在“征讨叛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可谓功高盖主,连邓肯都不得不感叹道,“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点,那么也许我可以按照适当的名分,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现在我只能这样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而麦克白当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要使他的功绩与名分相当,那也只有君王一职了。邓肯显然深切地感到了麦克白对他王室的威胁,所以才会在接见麦克白的同时,急忙宣布立长子“玛尔康为王储,封为肯勃兰亲王”。邓肯这一行为,无疑在麦克白强烈燃烧的欲望上,跃跃欲试的野心中泼了一盆冷水,破灭了麦克白用“正当的手段”满足野心的希望,扼杀了麦克白“也许命运会替我加上王冠,用不着我自己费力”的想法。可他天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欲望很大”又想做“非分的攫夺”,邓肯的间接不信任表现这一盆冷水在麦克白野心的驱使、欲望的膨胀下反而使火烧的更烈, 就像风可以熄灭小小的火花,却会使狂野的大火越燃越烈一样。
(三) 麦克
麦克
当麦克
二、 麦克白自身行为对其悲剧的决定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行为不成为悲剧”[5]主张通过行为表现人物。剧中借助于军曹之口,一开始便出现了恢宏的战斗场面,背景是黑灰的,战场上狼烟四起,厮杀声一片,给人一种既恢宏又悲壮的感觉。然后出现了本片的主人公麦克白,手持一把利剑,凶猛地刺入了敌人的胸膛。这些都描述出麦克白奋不顾身、勇猛善战的气概。显然,他是一个不愧受全国称颂和国王加封重赏的英雄好汉。但女巫的预言一旦对他发生作用,他的野心便立即萌动起来,而且,这一野心是与他心中的良知相互抵触的。面对女巫预言的极大诱惑、麦克白夫人的强烈挑唆和客观上恰恰出现的难得“良机”,犯罪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此外,莎士比亚也深刻地揭示了麦克白的内在软弱———他的顾虑并非来自是非观念,而是来自与个人利害紧密相关的畏惧,正像麦克白夫人所断言的那样,他“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
在途中听到三个女巫的预言,表面上麦克白好像无动于衷,但实际心动不已,暗地里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说起这件事,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在寻求妻子对他野心的鼓励。当麦克
这之后他如愿以偿登上了王位,然而麦克白却忘记不了女巫关于班柯子孙的话,不愿意玷污了自己的手杀了邓肯只为了将王座交给班柯的子孙,而且麦克白对班柯还有另一种恐惧, 即班柯“高贵的天性”“无畏的精神”以及“深沉的智虑”,这些都令他内疚的心更加恐惧。且惧怕班柯泄漏命运女巫的预言,于是计划杀害班柯。这次麦克白没有和妻子商量便谋杀了班柯,而这点非常微妙地表现出欲望和野心已经完全主宰了麦克白的内心,这时的麦克白已没有当初的犹豫也不需求助于妻子的鼓励了。另一方面,这种举动让他的处境愈加艰难。麦克白不得不再次访问女巫,不仅是为了给心灵找个慰藉,更重要的是表示他已将心灵交给了恶魔。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因为我现在非得从最妖邪的恶魔口中知道我的最悲惨的命运不可。为了我自己的好处,只好把一切置之不理。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女巫们提醒他要小心已经逃亡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得知麦克德夫逃离了苏格兰,麦克白为求心安毫不犹豫,也没有任何顾虑地下了追杀令,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没放过。如果说杀死邓肯国王时,麦克白还有些犹豫和下不了手,那么到了后面一次又一次地铲除异己他已经不再手软。但是在血腥中,麦克白最终还是遭受着自己良心的谴责,尤其是当麦克白在宫中设宴招待各位大臣,面对着一把空椅子,班柯那血淋淋的头像一直出现在他的面前,最终宴席只得不欢而散,同时也泄漏了他罪大恶极的风声。他变得有些暴虐和疯狂。此时在麦克白的心中已没有了怜悯与内疚,也没有了欲望,只有勇气和疲倦,所以当宫中因王后的死亡而传来哭声时,他说道:“我简直已经忘记了恐惧的滋味。从前一声晚间的哀叫, 可以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听着一段可怕的故事,我的头发会像有了生命似的竖了起来。现在我已经饱尝无数的恐怖;我的习惯于杀戮的思想,再也没有什么悲惨的事情可以使它惊悚了。”王后的死也引起不了他的任何的情绪波动,他已经麻木了,他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死亡,死在自己所信仰的预言下,死在自己的欲望下。
结语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不管是女巫预言的诱惑、邓肯的匆忙立王储还是麦克白夫人的极力挑唆,最终都是通过作用于麦克白这一主体人物这一关键点,促成了麦克白的悲剧。
注:本文所引《麦克白》译文,皆取自《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2]杨福.论麦克白的性格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3]周彦.人格的悲剧:麦克白夫妇的心理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舍勒.舍勒选集(上)[M].刘小枫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314
P.S.
认真地硬着头皮看了《麦克白》,也看了别人如何看待麦克白悲剧的论文,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一点就是这篇小论文的写作角度,有些人是从外部作用看麦克白的悲剧,有些人是从麦克白本身性格弱点分析,想来想去,觉得二者缺一不可,不管缺少了哪一方面,麦克白的悲剧都无法造成。外部作用的话觉得还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风气和班柯方面的态度来分析。而上面论文中分析麦克白自身决定作用时,考虑针对外部作用一一对其行为进行分析,这样条理会更加清晰,无奈期末考试也无法静下心来做读书卡片以进行归纳,汗颜……常理来说,内因要先于外因写,但想到要依外因来分析内因的决定作用,还是放到第二来写……思维逻辑不强,这是我弱点来的……再汗……邓肯的作用和麦本身作用有些内容有粘贴的危险……狂汗……不怎么喜欢外国作品,但作为论文对象,还是值得去研究下,呵呵个人看法。
考试完再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