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刺猬的拥抱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小六(4)班   王玥

城里,像刺猬这种野生动物已是很少见的了,就是有也只能在野生农贸市场看到为数不多的小崽子。农村便不一样,那是自然的环境啊,那里的所有事物都与大自然紧紧相连,在草垛里发现一窝小刺猬对乡村人来说实在不足为奇。

一年前,我曾去过家乡一次。去时已近初秋,是暑假的最后十几天。北方天气已逐渐转凉,却还略带“秋老虎”的余威。我并不讨厌这种天气,甚至有些喜欢那样的感觉,清爽的微风,混着丰收的气息。家里人都去田里了。也是,一年的努力就要见结果了,谁能不高兴呢?小时候回老家,几乎每天都是在田边度过的,因为大人们在田里忙着农活儿,也没时间管我。我依稀记得,那大片大片的金黄稻穗在太阳的映照下,亮得晃眼。时隔几年,我又来到这个地方,看着还未完全绽放出光芒的稻田,有些留恋以前的日子。田边的蚊子可不这么想,她们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于是便盯上我,瞅准机会咬两口。我可不能任由她们这样放肆,跟家里人打声招呼,去别地转悠了。

我沿着田边走了几圈,百般无聊。田边都是些野灌木丛,有高有矮,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身边都有“蚊子小姐”的陪伴。好像是发现猎物了,蚊子们心有灵犀地向我扑来,我可不吃她们这一套,一个灵活的转身,轻巧地躲避了她们的攻击。这时,我惊奇地发现了灌木丛中的几个小东西——那肥嘟嘟的,身上长满刺刺的,一只有手掌大小的——分明是刺猬嘛。

这些小家伙出现得可真是时候。我正闲着无聊呢,细致地观察起他们——小刺猬们像极了带壳的栗子,黑红的身上长着粗短的棘刺,连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不仔细观察,还真看不出来。那尖尖的嘴巴,小小的四肢,让我忍不住想跟它们握个手。正当我准备找人把它们带回家时,奇怪的问题又来了。观察了这么久,它们始终是分散着的。按道理来说,动物是很看重亲情的。即使它们互不认识,也应该热情地拥抱啊。我正想着,目光投射在它们身上的棘刺上。是啊,它们不能拥抱,它们身上的刺会伤害到对方。刺猬这一身棘刺虽能防止受到其他肉食动物的伤害,却给自身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一身棘刺,让刺猬家族的同胞们不能近距离接触。

小小的刺猬,涌动的亲情。它们传达给我们的,正是一种疏者密之,密者疏之的道理。这是刺猬们生存的法则。就好比几只刺猬被冻得发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取取暖,但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而寒冷的天气又迫使他们必须靠在一起取暖。但挨近,身上会被刺痛;离远,又冻。他们就这样反复地分了聚,聚了分。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这就是刺猬的法则。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每个人在与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都要掌握“距离”的分寸,随着关系的改变调节距离,让人觉得舒服,安全,这才是友谊长久之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很有道理。

                                                  (指导教师:何艳红)

上一篇:电单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下一篇:About  水果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