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字斟句酌

    这份谈话笔录我粗略看了一下,总体来说还不错,条理清晰,中规中矩。好的地方就不多说了,直接讲问题吧。可惜,这里没红笔,改得不太清楚。我简要提三点意见。

  

  首先,助词使用要规范。

  

  尽管看笔录的人比读文件的少得多,但毕竟也算是一种公文,是公文,就马虎不得。文章中有两处“的地得”用错了。对了,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也错了。

  

  你知道吗,我十几年前当秘书时,有时因为一个错别字就会被领导狠狠批一顿。那时苦哇,机关里只有一台打印机,讲话稿多是手抄。错一处就得重抄,有时一篇讲话稿要誊写好几遍。追求完美嘛。我那手漂亮的硬笔字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其次,动词运用要贴切。

  

  我写的东西,领导经常会因为读到一个精彩的动词而拍案叫绝。这篇笔录也可以在动词上动动脑筋。

  

  就说这个刘老板吧,因为“我”在征迁过程中为他开了绿灯,事后来感谢。这个事,你写的是“送”钱,我改成了“塞”钱。你想啊,当时两人还不熟,刘老板敢大大咧咧送吗?他是战战兢兢地把装有一万块现金的信封,“塞”入“我”口袋。而“我”呢,也没那么大胆,甚至怀有戒心,推了很久,见实在推不过,才无奈地放手。

  

  在刘老板第二次行贿“我”的情节中,你还是写了“送”钱,我改成了“放”钱。有了第一次,这回应该是顺理成章了。可“我”这个镇长要面子,而且又是在办公室里,所以他把钱“放”入“我”抽屉。当然,这个动词也是个双关语,还有一层“放长线钓大鱼”的意思。这次,三万块,和上一次是递进关系。

  

  到后来,“我”和刘老板成了铁哥们儿。每次,你都写成“我”“拿”钱。“拿”这个动词,有“我”主动的意思,事实上不是。你琢磨琢磨,“我”帮他那么多忙,还用自己伸手去要吗?一到节日,他都会主动送过来。所以呀,我改成了“接”钱。

  

  再次,推进要有层次感。

  

  这个是最主要的。就说这个案件吧,关键要抓住三个女人,她们是“我”受贿的根本原因和推动力。我的想法是,按从轻到重的顺序,层层推进。

  

  头一个说“我”老婆吧,只见过一笔钱,是她住院时,刘老板把三万块钱悄悄夹在水果袋中。事后,老婆吓坏了,还是在“我”劝说下她才收。

  

  后一个是“我”女儿。女儿是“我”的宝贝,要留学,缺五十万,“我”让女儿自己去找“刘叔叔”。不用“我”出面,她把事办成了。

  

  最重要的,是“我”情人。现在出事的领导,不少是栽在情人脚下。关于这一点,我建议再描述得详尽些。具体内容你可以根据“我”的供述加以完善。

  

  此外,对于谈话对象最后陈述部分,我认为,最能体现“我”对错误的认识,也更能展现记录人的水平。你要写“我”小时候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和通过艰苦努力才走上领导岗位的种种不易,以及通过你们帮助认识到自己错误后的悔意,这样才能起到警示干部的作用嘛。

  

  好了,说得也挺多了。总之,写文章要有一股子钻劲,我就是靠这劲头才成为全市闻名的“笔杆子”。

  

  ……

  

  喔,改好了?

  

  嗯,就这么着吧。我签字啦。

  

  啊?还要我摁手印?

  

  唉!我写得一手好文章,咋就走不来一条正路呢……

 


上一篇:青山绿水 下一篇: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