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晕开的花开不败
眼泪晕开的花开不败
——读《落泪是金》有感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外语系14商务英语2班 罗明
这些日子都在品读何建明先生的《落泪是金》。今日的我,延续着昨日看完一篇章节小小的忧伤。而这些小小的忧伤,却在心里淘气地编织起了一道巨大的网,层层叠叠,交织起伏。而我怕极了内心最深、最暗的角落里,有一天会突然涌出一个巨大的暗黑物质,遮蔽我眼前依旧纯真、依旧烂漫的风景。
我和你一样,痛苦来临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规避这份刻苦铭心的疼痛。这仿佛是全人类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英子(化名),何建明先生笔下的这位成都“相亲大学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父疾母残的七尺陋室,英子是这个屋子里唯一的劳动力。她在父母面前,总是坚强的挤出笑容,从不把自己心里巨大的悲伤表现出来,让他们担心。为继续进行自己的学业,和能够送父亲去大医院治疗,年轻美貌的她甘愿嫁给比她大十几岁的,有几亩“肥田”的男人。辗转嫁了几次,她在学校的声名大作。面对同学的指指点点,她莫衷一是,表现的毫不在乎。可是,何建明先生,您为什么就这么残忍地触及一个坚强的女人,最不想被别人看到的无比沉重与巨大的悲伤呢?
英子的泪,很沉、很重,那是眼睫毛再也无法承受的凝重,轻轻触碰,就会滑落,滴落地面,冲击着我们和她一样桀骜不驯的、不卑不亢的灵魂。我十分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和何建明先生一样,哭得稀里哗啦。“探究别人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何建明先生也真是有先见之明,从《落泪是金》的扉页的引言里,就已经暗示着,这将是一场通往无数人内心无限绝望,又彰显人性无限坚强的“不归之旅”,而我还会这么一直心疼、心痛地走下去。
因为,我仍在等待一场花开,那是世上最美、最精彩的瞬间。
一张红通通的“录取通知书”,本是引导广大莘莘学子通往自由,与开创崭新未来的入场券。但在当今中国的不少偏远地区,它仍是一张苍白、年代久远的支票。
曾祥德,一名优秀的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却因为在苏南(苏州以南)地区乞讨,而几次被送进警察局。《落泪是金》中“文乞”一词,我是怎么看,就怎样的生气与心痛。堂堂理工学院的大才子,就因出身贫寒,无力支付学业,行街乞讨,就被媒体肆意地炒作。有人同情他的遭遇,有人抨击社会的不公、人情的冷落。而现在的大多数贫困大学生,个性独立,自尊自强的意识成为主流。人心隔着一道墙,有时候,对于别人好心的同情,我们会觉得这是不屑的施舍。当看到乐善好施的人慷慨地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时,却又有人眼红,将它炒作为一种可悲的炫富......
当我们经历了伤害,才会懂得隐忍和退让,可这时候,那些原本属于青春的放肆与飞扬,也离我们渐行渐远。对于大多数贫困的莘莘学子来说,那份对自己家人的沉重的爱,沉重的牵绊,既是他们的盔甲,又是他们的软肋。何建明先生在对各大高校进行贫困学生调研的时候,校方都表示:学校可以帮助一个学生,却无法拯救和负担一个家庭。
诚然,这就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世上没有不贪玩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传说。有的,只是自己与家人之间越积越深的彼此牵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自尊经历现世的嘲讽,当钱财与名利一次次地将我置于冰点,我不低头,也不落泪;我不要事先的看好,我要逆袭这世界的精彩。
甘做一朵向日葵,在一面向阳的坡道上,沿袭你那耐人寻味的笑容。让眼泪从心底倒流,晕开一场最美、最绚烂的花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