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寒门学子论--读《落泪是金》有感

寒门学子论

--读《落泪是金》有感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中文一班  何建建


丙申之初,余观《沉默是金》,至合卷回顾,其所载寒门学子三百余人,辛酸之致,窘迫之极,使闻者潸然,听者落泪。万千感慨,奔若江河,俯灌中心。敬于建明先生慈悲良善之心,叹寒门学子艰涩坎坷之事,黯然涕泗之际,发襟怀难平之词。试以力微之笔,成此拙篇,抚心而论寒门之学子。

夫苍生有异,人文有殊,故有贫富、贵贱、尊卑之别。自魏晋以来,乃言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呜呼!无才者易可修身治己以变其无才之实,然生而微贱者难脱寒门以跻身权贵之族。故学子生于寒门者命途多舛,求学之路,不啻登天。或且问曰:“当今之世,小康已近,国富民强而至教育之兴,寒门几不复存焉,求学岂有难乎?”

其言谬也,余观《沉默是金》,窃以为寒门学子仍众,其求学之难,远非庸人所可明状。则其难于何哉?受缚于经济,为物质之乏;则物穷之下,须成不卑不亢之心,钢筋铁骨之志。书中所言,俱为寒门子,求学之道,其难在此二者也。

想我中华十三万万国民,民生基于经济,小康已成大势,然贫富之距愈远,何其悬殊也!故寒门常在,其学子皆为家境所阻,虽欲明志致远,必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寒窗受学十二载而后开大学之门庭。然大学近乎咫尺,犹似海角天涯之遥,可望而不可及。陋室片瓦,食不揭锅,一日三餐尚不得饱食,何有续学之资?三年所耗,于其身言,天文之数也。是故寒门子逡巡不敢进,徘徊于两难之间,惨惨然而不知所措。

思寒门之所处,叹其不幸,哀其苦辛。或椿萱并茂,然其家人丁兴旺,故双亲无力以供其资,尝有因贫弃学者,唯无奈何尔;或一亲独在,微薄之力不足以持家,举步维艰,大学之路,渺渺兮不可望也;或甚者怙恃交失,茕茕孑立,孤身以自活,温饱尚不可求,更遑论大学之梦?凡书中三百余人,尽出寒门,其窘况同而分深浅,较之平民乃不可及,无论豪奢。陈其因而溯其源,盖贫寒之所至焉!期十二载,家资已尽,所余者惟累累压身之债。为经济所缚,寒门子泪落沾衣。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役于贫寒后之,心志所苦先者也。

寒门子自幼如此,居陋巷而食粗粮,衣寸布以御四时。尝有鸡鸣饮爨者,恤亲以分其担;有日暮忙于樵苏者,挑灯以温其习;有自谋其生者,攒资以供其学。然外境之恶,不改初衷,亦难矣。

困苦而锻其心,物乏以炼其志。是故其早立于侪辈,不畏劳,不惧险,守之于勤,持之以俭。行弗乱,孝而恭。所以心坚性韧,增益其所不能。反之,不堪物穷而自弃者,心志不坚,未得健全之人格。纵入大学,失其所与,皆没于物欲洪流之中,自甘堕落,悟以往之作为,悔不改当初,亲者痛已久矣。幸哉!寒门子少有此类。

优以为众,知恩而图报;克勤克俭,明心以见志,此寒门子之德善乎。家国盛世,民生本得其乐,不以饥寒交迫为忧,不为赤贫如洗所惑。然寒门见于国民未知之处而自以为丰衣足食,其国民之耳目蔽焉!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不经事不明世间苦,此非富家子所通之理。

哀哉!君不见海清河晏之世,寒门之境窘乎至斯。幸哉!固穷不消炎黄子孙之气节,不失中华儿女之脊梁,不坠振翅青冥之远志,不改古今五千年之精神!是故狂沙吹尽,金石始现;苦寒去时,梅香溢远;千锤万炼,剑锋射眼。万般如饴之甘,皆自苦来。

寒门学子,昔以不堪其贫而泪落,然半途而废者,未之有也。遂可言曰:“风雨同销之日,当是虹贯万里之时,然后知其泪为金之落也!”

 

 

 


上一篇:读《落泪是金》有感 下一篇:《落泪是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