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诗歌·词赋·歌词

  • 蓉城,我尤为爱你

    (一)很早以前,就想写下这篇关于蓉城的文字。蓉,即芙蓉,蓉城,即芙蓉城。相传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此成都也得名芙蓉城或蓉城。关于成都,大多数人的记忆应该停留在琳琅满目美女如云的春熙路;素有“美食一条街”的宽窄巷子;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全球知名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古朴典雅、清幽秀丽的文学圣地杜甫草堂等。对,这些都是天府之国-成都的标志性代表。但对我来说,成都有的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文化底蕴,更让我流连忘返,百去不厌的是它骨髓里的热情与奔放,质朴与高雅,温和与深情。也许是去过成都的次数太多了,从2010年第一次去成都,到今年的2018年,整整八年。这八年间,我大约去过成都几十次,以前是上学、实习,后来巧的是,我所在职的单位也在成都,三五个小友也在成都,恰巧我也喜欢成都,于是我便有了借口常去成都,哪怕只是在玉林西路走一走。成都是我的第三故乡,为什么说是故乡呢?因为除了西安和广元,成都就是我最钟情最充满柔情的一座城市。广元是我的第二故乡,毕竟我也曾做过三年名副其实的广元人。因为广元也属于四川,因为我钟情于成都,所以我对成都及成都周边所有的城市都很喜欢。这里的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点,这种文明让我爱到了骨子里,我深切地能感受到那一座座城市血肉里的柔与真。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魂,当然成都也不例外。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也走不脱的城市。它轻快明朗,富满了生机与活力,就连它周边的所有城市都被渲染上了成都的苍翠,成都的热情,成都的干净与明快。它们是城市里的一条街,一盏茶,一块砖瓦,一股气晕。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沉醉于麻辣鲜香的味蕾体验,沦陷于无限包容的城市情怀,这座城,快,也慢。咏叹杜甫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武侯祠赏辉煌三国文化,鹤鸣茶社品成都悠闲生活,四圣祠街感受中与外的文化交融。成都人的方向“抵拢倒拐”,一墙之隔,却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上一秒静触大慈寺的古朴与平和,下一秒回归太古里的百变与新潮,这座城市的色彩斑斓不止于慢,淅淅沥沥的麻将声中,穿插着各种时代的星星火火。高树、老屋、黄竹椅,烟雾朦胧下,茶盖碰茶碗,压一口,嗒一声,手一摸,胡了,满是喧哗。台上的老生刷刷变脸,不远处的年轻人,飞着滑板来了一段freestyle,双方都不觉得违和。成都citywake,缤纷杂乱的城市,还原一个个隐藏的城市故事,让你更深入更懂得更爱慕更珍重这座城。回归初心,一步步走出蓉城的脉络。我深深地陷入思索,我将怎样把我爱的这座美丽的蓉城刻画在白纸黑墨间,才不负它,后来思索了许久,我想我应该从它的魂、景、茶、人来描写可能会更真诚更深邃些吧。我深深地知道,即便这样,关于成都的画像,我还是无法描绘得精致有韵味些,但我会尽力。成都是一座有着精气神的城市,是一座灵气、才气与大气相结合的城市。座落在城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就是最能彰显成都大气和古蜀文化魂魄魅力的地方。它是在金沙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博物馆,更是体现四川古蜀文化最好的方式。2001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挖掘机在这里施工时,堆积沉睡了三千年的泥土被翻了个底朝天,眼尖的村民在混杂的泥土中发现了大量的象牙和玉器,金沙遗址便这样被发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有两大展览馆,遗址馆和陈列馆。它们的外形都是斜坡型的,寓意着万事万物冉冉升起,象征着太阳与生命。遗迹馆为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天圆地方。两座建筑分别一南一北,与园林融为一体。和朋友四人一同在馆内的4D影院观看了《梦回金沙》,电影里的男主角是一个从不懂事的孩子在经过金沙古国的一次特别大的灾难后,如何成长为金沙国王的故事。电影中的金沙国特别美,一大片的树林郁郁葱葱,阳光从密密麻麻的叶子间隙透进来,打在枝头鸟儿金色的翅膀上,好不漂亮。树林旁边的溪水潺潺流淌,清得能看见水里自己的倒影的每一根发丝,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灵动。电影带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现代艺术和古蜀文化的完美结合与演绎。震动、风吹、雨打、蛇虫以及各种突如其来的叫声在这场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就像我们早已身临密林了一样。有阳光、有溪水、有花香、有蝴蝶,还有猛兽。在金沙遗址遗址馆中,有一个让人既感叹又震惊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灿灿的神鸟呈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精致璀璨。它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我们带着疑问咨询了馆内的讲解人员,“它的出土过程一波三折。最开始,挖土机因为施工,把它从地下挖起来,堆放在沟边风吹日晒几十天,暴露在外面,没有被人发现。然后,由人工把堆放的土回填进去,在回填的过程中,也没有被人发现。因为回填去的土,高低不平,要由人工整平,在整平的过程中,还是没有被人发现。最后,是考古人员在进行文物挖掘的时候,“神鸟”才得以重现天日。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你看啊,千年前的古蜀人骨子里透出的智慧与灵魂比我们很多现代人都要多得多,也要深得多。我一直在思考,成都魂魄是什么?是古人艰苦卓绝的意志和向往美好的斗志?是柔和与坚韧的交融?是崇尚文明、尊重生命的信念?不不不,都不对,都不全对,川蜀文化太博大精深,我越想描绘出来就越描绘不出来。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一条特别有意思的湖畔,湖畔的两旁是梧桐掩映的林间小道,草长莺飞的时候,溪水波光澜澜,和着梧桐紫粉紫粉的小花,在这清香的浣花溪畔来回踱步,手里再捧本杜甫的诗集,一边赏景看花,一边吟诗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身旁的花笑蝶浅飞,溪缓风微微,穿着碎花裙子的你是不是很美啊?往畔的左手边瞧去,便是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啦。草堂静沁养心,描写草堂的文字更是多不可数,我也特别喜欢这片最干净最雅逸的文学圣地,但和后花园浣花溪相比,我更想去描绘这如诗如画、山水交融的浣花溪。关于浣花溪的诗词很多,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明代诗人钟惺的《浣花溪记》: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沿着红色的花墙蜿蜒漫步前行,满园子的翠绿竹子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童,你争我抢地从花墙的空隙中探出头来,像是在躲猫猫,又像是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玩具一般。清风徐来,树梢就飒飒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显得这条伴着浣花溪的小路更加静谧。我倚着流水淙淙、碧绿清澈的浣花溪畔,一路走走停停,看啊,铁花低墙被金银花藤蔓缠绕,墙内的竹林疏疏朗朗。低调古朴的灰色系建筑,被乌木色的房檐、柱子和窗棂勾画出轮廓,落地玻璃镶嵌在雕花的窗棂上,显得更加清透。抬眼望去园子里的银杏林、樟树林挺拔婆娑,满园子不见大片的草坪,只有蜿蜒曲折的拼石小路和道旁错落有致、镶嵌相宜的花卉。常青的黄秧被修剪成各种形状,呈弧线种植的杜鹃娇羞而妩媚,白色卵石铺就的溪岸与碧绿的溪水相映成趣,衬着岸上精致的园艺小品,在梧桐树荫下静静流淌。小溪从一座廊桥下淌过,河面顿时变得宽阔,南来的溪流也汇聚于此,形成了一个个小湖泊,在絮儿满天飞的春天,伴着淡淡的甜甜的春的香气,一瞬间,湖面上漂浮了平和与爱的模样。太阳光暖得过了头,我看不清这般如此美好的画面,但我真切地感到湖面上波光粼粼,万般闪耀。再看啊,白色鹅卵石铺满了斜坡的河堤,三两顽童互相嬉戏玩耍,白天鹅使着红掌拨这碧波,一刹那,湖面上微波荡漾,一圈圈圆弧从内到外铺散开来。没有看指示牌的话,我还以为这只是草堂外沿途的风景。其实啊,在时间的流逝中,我已经进了另一个大园子—浣花溪公园。浣花溪公园多为坡地,园内规划设计的很合理也很舒服,设计师利用坡地本身的形势,将树木、草坪、花卉铺陈其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碎碎的花石子路、木石结合的台阶、从斜坡上流淌下来的花海,少了人为的雕饰,不刻意的装饰,显得烂漫而又随性,可爱活泼。大片的香樟、银杏、楠木、槐树林各自占领着领地,不管在山坡下、道路旁、林子里都有供游人休息的木凳,面善的老人,热恋的情侣,幸福的一家三五口人,欢乐地聚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这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慢生活,他们摆龙门阵、听鸟叫、逗鹦鹉、喝茶、读报、散步、聊天,从容安详,一派天伦之乐。身旁的树冠相接,稍起风就能相互抚摸,它们的树根相连,一起吮吸着养分,默默传递着浓情蜜意,就像树下的那对情侣一般,好甜蜜。我看得出了迷,步子怎么使也踱不开来。浣花溪公园在杜甫草堂的隔壁,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美。浣花溪是杜甫草堂的后花园,它们独有的魅力和美丽连成了硕大一片,简直要接天铺地了。在这大美芙蓉城里悄然绽放,芙蓉出水一般清透自然。蓉城的空气不像北方那样干燥,蓉城的空气是湿润的、甜甜的,漫步在诗圣杜甫的故居旁边的浣花溪后花园里,感受着清风拂面、鸟语花香的芙蓉城景致,真的别有一番滋味呢。(二)大家都知道,成都是一个特别慢的城市,生活节奏慢,人们生活悠闲,打麻将、喝酒、泡茶馆蔚然成风。中国最早的茶就起源于成都,成都人爱茶,更爱喝茶。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清代顾炎武所著《日知录》:“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蜀郡太守李冰筑都江堰,自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沃野千里,成了富庶的天府之国。且四川偏居西南,四周重重大山阻隔,外来忧患较少,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中,极易养成知足享乐、散漫闲适的生活习性。川人在优裕的生活中,少了一份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多了一份乐天率性的闲情逸致。凭了这份闲情逸致,泡泡茶馆,自然成了大家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川人饮食自古麻、辣、荤、腥,饮茶可以解腻清肠。喝茶的习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直至现在,俨然成了成都的一道最别样最雅也最俗的文化!当然,这个“俗”指的是民俗。有句谚语这样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在成都,大街小巷都有茶楼、茶馆,公园学校、河坝上也是,待到闲暇之时,阳光微醉,三五个老友聚在茶馆,十来块钱一壶茶,摇着藤椅,打着“天九牌”,你一言我一语互相问候调侃,旁边看牌的比打牌的更多,也更起劲,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看热闹。思考的时候,抿一小口茶,继续出牌。晌午饿了,热气腾腾的后厨随时开火,炒出个家常小菜,或下一碗辣汤面、绵阳米粉,通常也不会超过10块钱,又可消磨到晚上。成都的闲情逸致的生活方式在茶馆便体现的淋漓尽致。你看啊,宽巷子茶馆门口,喝茶的喝茶,打牌的打牌,打麻将的打麻将,掏耳朵的掏耳朵,身旁的孩童你追我跑,拉着手的情侣相似一笑,好一副悠闲祥和的景致。可见,茶对成都,对成都人有多重要啊。成都最普遍的茶就是绿茶和花茶,四川的绿茶特别著名,如峨眉山的竹叶青、毛峰、雪芽,蒙顶山的蒙顶茶、蒙山甘露;花茶以茉莉花茶为主。清明节前,茶农们便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姑娘们头上绑着大花头巾,汉子们戴着草帽,一前一后掐最嫩的尖。回家之后,把采的茶尖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两三天,待晒干后,把晒干的茶倒入铁锅里清炒,火一定要用慢火,待茶焉了后,在碳上面晒到一天左右或者半天左右,当手碰到茶叶差不多硬硬脆脆的感觉的时便可以泡水了。同行的朋友是四川的,对采茶炒茶很是精通。朋友说,茶的味道就来自来茶多酚。我好奇地问什么是多芬胺。“多芬胺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它是一种保健品。”朋友开始细细讲起了茶的文化和功效。真的很神奇,那时起,我便爱上了喝茶,也开始了解和研究起了茶文化,越来越为之着迷。我们几个小友坐在窄巷子深处的一个小茶馆里,聊着川蜀文化,捧着一盏热茶,伴着院子里飘进来的淡淡的花香。我们的老故事,在几年前就从这里开始了,这一开始,便没有了结尾。第一次和四川人打交道,是在2009年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班里好多同学都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也有很多同学来自成都周边的市区或郊县,后来也大多都定居于成都。对我来说,我更喜欢把他们都称作成都人。成都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是一座多雨水的城市,所以成都不管男女皮肤都比较好,就像水一样,性格和品格更是像水一般柔,但也韧。2009年我在四川上学的时候,学校所在城市的水质偏硬,我患了结石生病住院,同专业两个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来医院看望我,甚至外系的男生女生听闻后也赶到医院陪我,大家带来的花篮、水果堆满了床头。晚上医院只允许一两个人陪床,我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能多两个人留下来陪我,和护士姐姐整日整夜斗智斗勇,藏在门后面,蹲在床底下。这段一个人生病在外住院的日子是迄今为止我唯一的一次住院,也是最让我欣喜和感动的时光。我大学寝室有两位学姐,都是成都周边人,她们从我们住进寝室的第一天起就格外关照我们这些小学妹们,帮我们打热水,带我们参观学校,帮我们带饭,有好吃的东西也总留给我们。她们特别温柔,也特别善良,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在无私地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和支持。我越看她们,越觉得她们很美,很好看。在大一参加社团的时候,我加入了院学生会学习部,第二学期竞选学生干部的时候,我什么准备都没有,别的同学做的准备都特别充足,填写申请表,背演讲稿等。作为一个过于自信甚至有点自信过头的大一新生,我从容镇静地走上讲台演讲,我把自己这一学期对部门做出的贡献及自己的见解和规划细细讲解,在我演讲完后,台下传来了老师和学长们的热烈掌声,即刻便将我聘为了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第二年又被学校的学生社团联合会聘为副主席。其实,大一刚入校那会儿,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一新生,自卑、胆小、稚嫩,可我在一学期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学习还是生活,不仅是社团活动还是个人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实啊,这都和老师、同学们的悉心教导和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给了一个第一次出省独自在外的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关怀和温暖,他们是同学,是朋友,是兄弟姐妹,也是恩师。我的“阿妈”敏儿就是外柔内刚女子最好的代表,她很年轻,和我同龄,之所以称她为“阿妈”,是因为一直以来她都像妈妈一样温暖和关心我。上学期间,我特别喜欢吃各种美食,但是自己因为要忙社团的事情没法经常去街上一饱口福,于是,敏儿每次出去时便会采购一满满袋子的水果和食品回来,然后把我想吃的全塞给我。经常晚上饿的时候,敏儿便为我泡好方便面,顺便再加根火腿肠。在我需要的时候,她都会在我身边。直到今天,我来来回回去往成都的次数大约几十次,除了出差,基本都是住在敏儿家。每次一到敏儿家,敏儿都会做一锅好吃的四川菜,她曾把她家钥匙交于我:“这就是你的第二个家,以后过来了直接回家,别在外面瞎逛。”因为来来去去成都的次数多了,再加之和成都的很多朋友都关系密切,自然也就更觉得亲切。每次漫步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我从来都没有陌生感,有的只是亲切,只是熟悉,只是满满的留恋和回忆。走过这么多城市,看过太多的风景,感受过太多的人情冷暖,这座美丽温柔的蓉城仍让我最为喜爱。我喜爱这里的风,喜爱这里的文,喜爱这里的人,还有那个芙蓉一样的姑娘。

    2018-11-27 21:23:25 作者:邹佩 来源:青年作家 9603 0

  • 你是一湾透明的溪水

    我打开你情感的盒子里面流出来的是清澈的溪水我用它来烧水、浇花、洗澡感觉生活都是柔情似水秋天的风是这样的温柔就像你依靠在我身上我在你心里放了一块磁石不管岁月的车轮开去哪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你的磁力在这枫树相思的节日里让我许下简单的诺言我陪你走过风雨交加的路途不去理会阳光雨露何时到来因为在我心中你比它们还重要

    2018-11-26 15:22:27 作者:曾剑明 9606 0

  • 九月冷清的一晚

    用一把扫帚扫去雨水在这几天积累的伤感好让月亮出来晒晒人们荒凉的眼睛但人们都被网络的藤蔓缠住了手脚抽不出身和稻苗坐下来谈谈今晚的月色以及以后的收成夏天的稻谷已经装入粮仓中秋的月饼也摆满了案桌但我们的脸上并没有满载而归的喜悦却像头顶上的阴云愁眉不展看不了皎洁的月光只能对着金黄的月饼静静发呆大的小的甜的咸的月饼在胃里犹如萍聚却因为素不相识而不能很好的消化想着自私的嫦娥倚靠在桂树上一场悲愤的风就吹落了心灵的绿叶那片绿叶无依无靠飘荡在黑夜冷清的路上

    2018-11-23 14:49:04 作者:曾剑明 9597 0

  • 大别山采风系列

    1、序幕:在高铁上平日的你我只是点头甚至无语在高铁上焦糖花子、咸干花生、泡椒凤爪绝味鸭脖的香气混合着开怀的笑意今夜也已有人同居不用担心冷夜的孤寂有温度的人们在一起到哪里都是春意旅途才刚刚开始听说中原的冷雨已经在等我们大别山除了红军的传奇,还有什么山间的狗尾巴草是否跟岭南的一个样溪水边的野菊花是否不惧怕严寒我梦中的银杏树颜色是否越发凝重大别山应该穿着五彩的衣服在摄氏2度的寒风中起舞,翩翩让寒冷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已带上衣柜中那件尘封已久的羽绒服最好飘几朵雪花早就过腻了被阳光包裹的日子也忘记雪花的样子坐上高铁来一场逃离告别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2、雨夜走下高铁迎接我们的是翘首以待的冬雨和出站口操着河南口音的大叔无论是新县还是息县反正都是素未谋面的名字透过夜色那浓重的面纱我辩不清他们热情背后的善意客车驶出喧嚣驶向灯光开出花朵的地方这中原的腹地跟岭之南还是不一样至少街边没有沐浴、唱k的牌子散发着妖媚的气息只一个媚眼,就能把男人们的魂魄勾去空气中甚至没有烤串的香气只有瑞鑫宾馆为我们敞开了胸怀收留我们这些深夜无家可归的孩子用南瓜粥和玉米面馒头填满空空如也的胃饱到足以驱逐这雨夜的寒冷和寂寞抚摸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做一个登上大别山的梦梦中是阳光灿烂的样子3、挺进大别山初冬的大别山雾气缠绵像一首秋天的小令窄窄的山路,蜿蜒曲折着一个又一个问号是什么让英雄的母亲双手奉上儿子的生命是什么让16岁少女勇赴黄泉是什么让地主家的儿子散尽家产又是因为什么英俊少年甘愿让自己的鲜血,染红西边的天脚下的土和漫山遍野的枫叶峰峦如影,重叠如梦巍峨别山,静默无语有时,沉默就是最有力的回答是希望、信念和理想中的家园脚步坚定地插向深处生根、发芽、高俊挺拔开出一种叫信念的花4、在英雄纪念碑前天下着如毛细雨它们也在为你哭泣你高大的身影屹立我踮起脚尖张望也见不到边际你在枪林弹雨中倒下却在历史中站成永恒我为你沉默180秒那是一炷香的虔诚如果我面前有瓶竹叶青那就再好不过我和你可否连干三杯两杯敬天地一杯敬您和您潘忠汝,我敬您肠子露出胸腔仍然战斗在一线的勇气王志仁,我敬您妻子生产,你过家门不入没成想一次不见竟成永别的刚毅程儒香,我敬您被割掉耳朵、眼皮和舌头就真的看不见听不到吼不出吗我分明听到你临行前的誓言响彻中华大地晏春山,我敬您辣椒水、钉铁签、烙铁烧都摧毁不了您您并非钢筋铁骨却用最柔弱的身躯在史册中苍劲地写下:不屈你们用一块碑的深刻向时间证明一代人倒下和站立的姿势当你们把一颗红心交给大地的时候无数颗这样的心汇聚成巨大的溶流喷薄而出一个灿烂的——中国5、大别山之恋大别山的初冬蝴蝶已死你着一席曳地礼服于冷雨中伫立风儿跟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掀起裙摆的一角你顺势将自己涂抹成金黄翻飞出满园的蝴蝶我坐在开往瑞鑫宾馆的大巴与你擦肩而过可就是那匆匆的一瞥却让我念念不忘寻一个雾气缠绵的午后巢中的鸟儿还在慵懒地打着瞌睡我赶赴一场与童话的约会当我来到你面前你温柔缱绻,笑意盈盈落叶沙沙响,我知道那是你迎接我最动人的歌唱捧起一片扇形树叶像品读一首诗品读你吻你,深深地像在明信片中盖上邮戳那般虔诚然后,将爱意封存让风儿把我的情话捎给你也许,你永远无法迈出大别山跟随我一起去到那个没有寒风和刀霜的岭之南那又如何爱没有边界更可以跨越千年

    2018-11-22 13:55:27 作者:张萍 来源:青年作家 9600 0

  • 一朵心上的花

    一朵心上的花(外一首)三月的庭院里盛开了一些花儿我急切的去寻找你的身影树,谨慎的开出每一朵芬芳我依旧嗅不出你的味道阳光和微风吹拂掉花瓣我变成一只蜜蜂仔细去寻找花朵中的你甚至,我担心你是否会被吹落在地上可是,所有的担心都是徒劳的可能,你真的已经消失了至少我没有看到你的身影或许,在来年我会找到熟悉的你或许,你已习惯了晚春在一个不起眼的枝丫上结出苞儿,等到所有的花儿都谢幕时选择,在一个深夜绽放出美丽今夜,月光碎了一地今夜,我们说一些无伤大雅的话时间擅于捏造假象修复或者弥补空间的缺漏在这块贫瘠或者富有的土地上我的父亲还有母亲播撒月光,踩掉影子让相思变得如此寸断肝肠

    2018-11-19 09:44:29 作者:赵星宇 9590 0

  • 万事从来风过耳

    寒暑来而复往,山中烟消日落。看天心月圆,寒潭之水顿绿,始觉戊戌秋已深。木樨清露碗中盛,西风瘦了人面。闲饮一杯冬瓜荷叶茶,站在阳台上吹吹夜风,看山下市区的霓虹越来越模糊。不知是近视度数加深,还是宿舍离市区太过遥远,心中总是充斥着远离尘嚣、避世隐居的错觉。又或者说,都是冥冥中注定的。近来一直在读张潮的《幽梦影》,“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万物皆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自可得妙境。人有时候需要这样的幽静,一个人适当地独处,可忘却尘中虑。任凭风吹过耳际,闭目轻嗅一枝木樨香。那些白日里的劳顿困苦抛之脑后,所有的过得去的、过不去的,都已忘罢。抬眸望尽远处楼阁,蓦然清醒,原来万事只如风过耳。山上没有古寺,故听不见暮鼓晨钟,委实遗憾。有朋友去往禅房游学,与我闲聊之时,能听得见电话那头传来的敲钟声。一直觉得,这世上最干净的梵音当数钟声,最能涤尘的也是钟声。心上无尘,随眼到处,皆绿水青山。想起林清玄先生在其书《境明,千里皆明》中说过,所谓晨钟,是警醒世人自无明长夜中觉悟;所谓暮鼓,是唤醒世人的昏暗迷惑,晚暮敲钟,又称为幽冥钟。非僧,亦非修行中人,其间深意无从通晓,更没有林先生那样独到的见解。可生活原本就是一场修行,为人处世、柴米油盐,越是简单的事物,越是易见禅机。日常哪有那么多的烦愁苦闷呢,正是因为事事上心,力求面面俱到,无形中便给了自己许多压力。高压环境下,越是在意,越适得其反。随缘偶得吧,有时候佛系一点,未尝不可。心远物皆静,何须择地居?瓶花在侧,书卷在手,清茶在旁,纵居陋室又何妨。偶尔邀约三两好友,寻山踏秋,闲话几句家常,也解了漂泊异乡的愁滋味。做喜欢的事,赏欢喜的景,清简自在就好。巷风很缓,回廊的霜月很满,故乡的山水很遥远。有虫扑纱窗,桂香逸山路,也有异乡客,还在望着手中樽、樽中月、月中人。月隐中天,山下传来阵阵刘珂矣清澈透脾的禅音。不知道为什么,《半壶纱》这种歌竟成了广场舞的必备曲,逢夜必放,逢曲必跳,大抵是太火了。能连续火上几年,也可见人们对禅意生活的一种认可。“名山镇俗,止水涤妄,僧舍避烦,莲花证趣。”市区繁华如扶头酒,令人沉醉,不知梦醒时分。偶尔看车水马龙,那一条条街道,恍若五彩的河流,向远不息。可远方啊,是回不去的故地,是穿破了就扔掉的旧绸子,不知道散落何处。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孤独,是色正空茫、幽绝冷逸。你站在云端看风景,和站在山上看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格局。身处高位,则眼界俱空,山石草木一览无余。问道与谁同坐?唯留明月清风我。万事从来风过耳,世间本无那么多的喜怒无常,都因人内心的欲望所致。不如东篱把酒效陶潜,趁醉还能赋诗几篇。你看那市区碌碌车马喧,又怎及这林中的山花艳。

    2018-11-16 10:23:44 作者:梅一可 来源:青年作家 9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