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短信
取舍的长度
取舍的长度把取舍的长度托诸于无垠的地铁,伴着嘹唳的机械声,迎着浩淼的气息,消弥在暮霭沉沉中。其间的隐去抑或退却,虚幻抑或现实,是否可以以“适”字开头,去测量取舍的长度?曾几何时,我们在众说纷纭中徘徊;曾几何时,我们在利欲熏心中踌躇。那点滴的蜗角虚名,那些微的蝇头小利,躲在世间温情的一角。而茫茫中,适逢其会,我们抵达了那份平地,在某个场合中,我们犹豫了那份利欲。面对生活中的难言之隐抑或生活中的无力之状,我们惴惴不安地对眼前诱因进行了取之道。猝然间,一个偶然的适逢其会,成为了取舍长度的零刻度。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回首往日,每疑诧于它的无端,都惘惘然不知所措。诚然,在世间的浊流里穿行之时,煜煜生辉的珍珠或许并无它用,凡不脱俗的粟米或许只是放错地方的宝藏。面对昔日的取之道,臆想金钱,权势等便是生命的财富。殊不知,其隐晦的贪婪正在潜滋暗长,纸醉金迷般的生活正在进行彩排,而取舍的长度也在慢慢地缩短,留下适得其反的结局。盲目地取择,在适得其反中吟出了“只是当时已惘然”。月影渐渐退去虚廓,昔日的回忆占满整个胸襟,急遽地摧毁我们内心的屏障。在酸楚地垂下眼帘之时,在一任泪珠盈眶之际,我们是否在无言的错愕中悟出了在生活中的取舍,要秉着适可而止的心态?置身于繁缜的社会,贴身于聒噪的生活,面对其间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盲目的排斥,无疑是一笔惨重的损失;贪婪地取用,无疑是茫然的决策;适度的取与舍,攀援上了适可而止的境况,便是取与舍的最佳长度。几经周遭,适逢其会,适得其反,适可而止成为了生活中凝神聚会的传神字眼。而在栉风沐雨之后,那沧桑与辛酸,欣喜与谂知,谱写了一首关于生活取舍中的骊歌,凝聚成了取舍的长度:一端在地铁的这边明智的选择,一端在地铁的那边毅然地舍弃。
1970-01-01 08:00:00 作者:伊茵子 10680 0
情不自禁
情不自禁生活,一种与生俱来的现实,一种无法推却而又无法甜蜜的负荷,她缠绵成细密而柔长的情愫,让我们偎依,让我们眷顾,让我们深深地嗔怪。也许,物质利欲的阻隔,使我们不能如愿以偿,但生活的涩意仍是最恒久的启迪。毕竟,总有那样一股情不自禁的利欲熏心在鞭笞着我们。情,不是只见于情感,更多的是见著于主导人类精神活动的思想意识吧!诚然,不只是我一个人在虚缈的现实生活中招摇,每个人抱着的目的不尽相同,相同的应该是都想抓紧坚实的东西,结果却只是一个,与利诱相隔千里,却朝夕会面,相遇于缘却无期再见。是情思在控制着我们的四肢,让我们不沦陷于贪婪的沼泽。也是情思,让我们步步窥视,期待更佳的物质财富,从而投闲置散,苟求利益。是的,多一份积蓄,多一份保障。然而,拥有之欲与淡然之欲,都会缘于情不自禁的情感思想中。不,,一个决然的否定,让我们在无止境的追求物质满足的情形之下,拒绝了珠光宝气的华贵,告别了绫罗绸缎的柔美,排斥了灯红酒绿的奢侈。因此,每一个否定都自成美好,每一份拒绝皆隐希望。不,让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处于刚好够用,而略有积蓄,却不虞匮乏的适当堤位。同样,不,让我们在精神意识里,得予过滤,而纯净安逸的的心境。自,深深地融聚了主导意识,偶尔相逢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当唇干口躁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由于口渴而斟酌两番。当鸡肠辘辘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由于饥饿而进餐什锦美味。而当我们面对物质上的富足,情感上的满足时,自制已显得亦乎重要了。因为此时已换算成一道多项选择题,答案设有悬念,结局亦扑朔迷离。禁,曾经的仙女,因偷吃了禁果而沦落人间;曾经的司马迁因写了帝王眼中的禁辞而换来了残酷的宫刑。所有的曾经,昭示了禁区的善与恶,前进的该与不该。眼前的名缰利锁,耳边的谏诫之语,心中的皎洁灵魂感叹着:败德灭义的禁区,切忌踏入;修身养性,众望所归,多多惠顾也无妨。好一个情不自禁!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社会的迤逦盘旋,人世的夸浮利害,只要你秉着心中给自己的禁区,用自己的主导精神操纵喉咙,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嘹亮的“不”字,一切也就胜券在握,顺理成章了。
1970-01-01 08:00:00 作者:伊茵子 10667 0
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题记:今年我十五岁了,我是很不愿意听到这句话的。十五岁,是人们眼里的青春年华,是长大的标志,是娇嫩的花儿开的时期。而我,却不想拥有这份美好。春节前,和同学去逛街,漫无目的地走着,空气里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喜气洋洋的年节饰品纷纷上市,“红”遍了整条街。思绪不禁回到了小时侯,音响那头响起了台湾歌手SHE的一首流行歌曲《不想长大》“……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听着这首歌我也有和她们一样的想法——不想长大!分班如今的我已经是15岁了,我告别了我那欢乐的童年生活,来到了人生的下一驿站——初中,我成了一名中学生了。本以为我还可以和小学同学共同度过初中生活,学校在开学时却要考试分班。无奈!我们在开学时进行了入学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被分到了5班。5班,那是我开学时就暗暗说着不想去的班级呀,没想到命运还是分到了5班。除了几个以前的同学外,周围都是一片陌生的黑色。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不单单是我,别的同学也一样。我们以前的六三班被分得四分五裂的,而分班的结果我们都不满意,我们再也不能一起学习了。痛心的是,通过分班,我们都变了。以前的同学不怎么跟我玩了,约她们出去玩都一次次地拒绝了,就像请大小姐似的。见了面,不打声招呼就离我而去。甚至,我班与好朋友的班级比赛时,他们不顾及友谊,拼个你死我活。在比赛场上,以前是兄弟,现在是敌人。我上网时,如果我不主动发信息给他们,他们是不会发给我的,尽管说有很多同学上线了,就像那天下午,14人上线,静静地,不再响着“滴滴滴”的声音。我感觉我见了他们,记忆好像都被抹上沙尘一样,模糊不清,仿佛以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梦醒来,一切都没了,我甚至都快忘却了自己和她们曾经相处过。而且,周围的同学都“形形色色”,很手影响,分班,真的要面临这么多吗?悲伤逆流成河80后作家郭敬明曾写过《悲伤逆流成河》这本小说,令我很感动。合上书,我的生活里也是“悲伤逆流成河”了。初中的课程较多,任务较重。我们现在一天上7节课,早上7点半早读,下午4点40分才放学。成天上主科,反反复复,每天写这写那的,累死了。找谁诉苦去啊,只有自己忍声吞气,内心默默地承受着。我们上课时只是偶尔插个副科而已,但副科的节数也越来越少了。可是每当临近考试,我们的副科都要拿来复习,写主科作业。每天的中午都花在写课堂作业上,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每天都要“开夜车”,我那熏黑的眼圈就是证据。而如果考试考得不理想时,就有得老师准备的“好果子”吃了。有些同学取得不好的成绩时,都已经够自责了,还要面对家长、老师,心理不会有压力的吗?不管是哪一方面的事,初中的老师都会很严厉的处理。初中老师的办公室桌子上堆着一座座“书山”,每个老师都板着脸孔,没有一点笑容。我们在渐渐地长大,对某些事情都要学会有自己的主见了,可是有些事情就是让我们无奈。就比如上次我家开家庭会议时,我对爸爸说可不可以让学校不要布置那么多作业,给多点时间我们活动。可是,我却遭到了爸爸的反对。他说学校这样做是为了我们好,如果照我说的那样做,将来我考得赢公办学校的学生吗?我又去跟老师提起,她的观点和我爸爸的是一样的。原来,大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想过,可是,死读书就有用吗?我没有解释的余地,我只当我没有说过那句话。“班长,我们班可不可以开party呀?”看着小学的学弟学妹在圣诞及元旦节之际兴奋地装饰着花花绿绿的教室来开party,不禁很羡慕,便跟班长说出我的想法。“可是,我们都已经是初中生了,而且……”剩下的话我没有听清楚,是啊,我们都是初中生了,我耳边回荡着她那句话。初中生,初中生,初中生又怎样啊?难道初中生就没有自由,就没有欢乐,就没有课余生活了吗?我很想反驳她,但是铃声在寒风中无情地响着,响着,我,有苦说不出了。我们无奈地上了四节课,而学弟学妹们却在欢乐。由于我要值日,便先下课去值日,路过小学教室,看着他们欢呼跃雀,看到了我的小学老师,我没有打招呼,我知道这欢乐不属于我的。风依然刮着,我又想起了班长的话“我们都已经是初中生了!”有人说,长大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是我的成长到处流淌着悲伤,汇成了一条河流,向前流着……过年了,我对着镜子告诉自己,今天我十五岁了吗?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我在想着,成长中,幸福渐渐离我而去,而不幸却一次次扑面而来。成长无自由,成长很烦恼,成长很辛酸。我情愿不要长大,最好永远不要,一直做个小孩儿,保持着一颗童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该多好啊!后记:一天一天的等待,一年一年的盼望,始终等不到我想要的,失落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迷失了自我……
1970-01-01 08:00:00 作者:venriyan08 10654 0
荡漾在分班的伤感秋千
开学时进行了入学考试,我们待在同一个教室里相处了一天很不团结,然后,我们分了班这样的结局开始了这样伤感的日子我们六三班分得四分五裂我被分到了最不想去的5班无奈!任命吧有的同学开始接受自己的班级,玩得很好有的同学很讨厌自己的班级,在悲伤就这样走过了一学期他们忘却了曾经,忘却了时间走廊上遇到了保持着沉默,就这样匆匆走过没有招呼,没有微笑周六日约来出去玩不是拒绝就是没空而跟着现在班上的同学却很有空有的同学淡淡的微笑,亲切的问候却让我疲惫的心很暖很暖为了保持永恒不变的友谊我组织了聚会他们都很开心却很不配合,这让我无奈,伤心为了让聚会顺利地举行我想方设法地做好了一切工作打点话邀请他们过来,一声声拒绝在25日的雨中传来雨,还在下着,我的心也下雨了很大,很大,难道分了班就要改变那么多吗?原来,分班,我们都变了……分班,分班,分班,老师说始终要分班如果世间可以不分班,那会是怎样呢?荡漾在分班的伤感秋千,微风吹过几片树叶,孤独和寂静包围了我,很冷,很冷……
1970-01-01 08:00:00 作者:venriyan08 10640 0
另类运算
另类运算——描摹独立与依靠烽火狼烟,吹开了战争的硝烟;百钟暮古,敲响了时间的节奏;鸿雁传书,寄寓了游子的乡情。同样,阿拉伯人笔下的运算,含纳了人生的处事翰书,暗藏着生活中的独立与依靠的并蒂芙蓉而又迥然不同的关系。试着以相加的另类形式去演绎生活中独立与依靠的角色。也许,你会以外地发现:依靠加上独立等于协调发展。在这个有点本末倒置的世界,熙攘的人流,聒噪的人声,繁缜的人心,多大同小异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神。借着独立与依靠共存的力量,生活也日益趋向协调的步伐。毕竟,独立与依靠不差累黍:在依靠别人之后,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在接受了那份坚定的靠背之后,自己亦当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把别人的帮助作为一种外力,以自己独立自主的基调,步入社会的繁缜,进入发展协调的状态,那么,成功就遥期可待了!试着以相减的另类的形式去诠释生活中的依靠生涯,或许,你会惊喜地发现,那简单明了的减法中,竟然贴上了人生的神符:依靠减去依靠等于零。诚然,从呱呱坠地至蹒跚而行,我们备受着至微甚细的呵护,我们享受着傍柳随花般的悠闲,我们亦拒绝了独立生活的机会。于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开场了,一场思涩的戏曲上演了,我们开始了依靠他人,我们习惯了依靠外人,与此同时,依赖的指数日趋上升,遇到挫折时的万般无奈,险遭坎坷的无助,身陷苦海的无力之状,每每刻画在我门的生活中。终于明白,仅有依靠的生活,不啻于走向无济于事,一事无成的歧途。试着用相除的另类法术去阐述生活中的独立生涯,也许,如此耐人寻味的运算会让你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独立除于独立等于唯一的独立。诚然,从咿呀学语到跻身社会,有些人怀着反温存的独立生活方式,行走于众说纷纭的世间,过者一人的逍遥游。而一人的日子匪夷所思,独立这面旗帜让我们拒绝了别人的帮助,让我们颓废于四处碰壁之后,让我们置身于飞逢断梗之间。抑或面对前方的沼泽,显得城恐惶恐,却又秉着独立的心态,即使力不从心,也不吸纳别人的良方妙计,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于是醒悟到,仅有独立,没有依靠这一催化剂,无异于走向穷途末路。试着以相乘的另类方式去注释独立与依靠的并行不悖吧!独立乘于依靠等于双赢生活。诚然,人类较之宇宙,一个何其之大,一个何其微小,但微小并不能隐蔽生命流动的音符。那既是生活中,有独立的存在,又有依靠的依托,有如石燕?风,商羊舞润的配合,既不企过多的依赖,也不浸于太多的独立,相辅相成,两相媲美,仅此而已。而缺少了独立,抑或匮乏了依靠,都不能进入双赢生活。如此另类的运算,从相加到相减,从相乘到相除,每一处都发人相思。每一点都思索未已:饕餮的时间渐渐地吞噬着我们的心绪,慢慢长大的同时,也开始走向迷茫。幸好有另类运算,令人觉醒到:把握好生活中的处事力度,是人生前进的关键。
1970-01-01 08:00:00 作者:伊茵子 10672 0
黄山松礼赞
感谢谢骥前辈向广东校园文学网赐稿!少时,读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读至“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之矣”一句时,我便立下了要到黄山游览的夙愿。可是,造化弄人,去年初夏,我终于有机会亲至黄山时,却下起了滂沱大雨。我在山上苦行了七个小时,走得腰酸足肿,黄山那拥云挟雾、摩荡阊阖的气势和危峰耸立、怪石嶙峋的景状却一丝儿也没见到,眼前只有那弥天的大雾和漫山的奇松。归来之后,我懊丧了好一阵子。对黄山的印象,也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渐渐淡化,唯有那傲立于危岩险壑之上的黄山松,不但在我的脑海里挥散不去,反而越来越深固,最终长成一种令我顶礼膜拜的图腾。从北海到玉屏楼,山路不远,但一路都是千姿百态的黄山松。清代黄山慈光寺的僧人海岳在《黄山赋》中这样写道:“黄山奇松多矣!有负石绝出,干大如胫,而根盘以亩计者;有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面复横者;有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不一而足。”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玉屏楼的迎客松、莲花沟旁的蒲团松、绝壁缘的探海松、狮子林前的麒麟松、鳌鱼下的凤凰松、始信路口的黑虎松、如信峰下的连理松、龙爪松、接引松和石笋矼的卧龙松等等。可是,真正能够撞击我的心灵的却不是山道两旁那些曲屈多姿的名松。它们固然能使我们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可是,在我看来,它们更像浓汝艳抹、搔首弄姿的艳妇一样,刻意吸引人们的眼球。倒是那些挺立绝壁、剑指苍穹、只能令人远瞻的松树,使我顿起折服之感。可以想见,它们在还是种子的时候,就放弃了优厚的环境和丰沃的土壤,摒弃了俗世的喧嚣和凡尘的纷扰,选择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难以适应的境地,凌驾着劲风,飞越到千仞峭壁之上,散落在一线罅隙之中,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它们屹立在摩天的危岩上,吸吮着岩石的精髓(《本草纲目》里有“石髓”之说),餐饮着雾露的营养。烈日的曝晒,使它们的针叶愈加坚韧;罡风的剪削,使它们的枝干愈加平直;霜雪的打压,使它们的生命愈加顽强。它们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朝着既定的方向伸展着枝叶,向着岩石的深部扎植着根须。经过上百年的生长,它们已经高可盈丈,郁郁葱葱。它们看惯了沧海桑田,看惯了雷霆风暴,看惯了云卷云舒,看惯了花开花落。再强的风雨,也无法撼动它;再大的冰霜,也无法封杀它。它们冥然无语地笑傲着险壑,笑傲着万物,笑傲着孤独,笑傲着世间的一切变数……我想起了南朝范云的一首诗——《咏寒松》:“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这首诗运用到黄山松身上,是最恰确不过的了。黄山松不仅是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道具有精神昭示意义的人文景观。它们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是圣洁殿堂的构筑者,是拯救灵魂的救赎者。它们是忍者,坚忍地承受着生存状态的恶劣,承受着风霜雨雪的侵袭,承受着孤独与寂寞的熬煎;它们是隐者,隐居在清风白云间,洗尽铅华,与世无争,淡泊自守;它们是智者,大智若愚,大道无言,无论世人如何赞颂抑或贬抑,它们都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准则和生存法则;它们是强者,坚强地面对一切磨难,顽强地接受一切砥砺,以与自然抗争为乐,以战胜自我为乐,不断地超越平庸,走向崇高……想到此,我原先的懊丧烟消云散了,如同黄山松旁的云雾一样飘飞殆尽。我没有饱览到黄山的美景,但是,我收割到了黄山松的精神。我怀着宗教徒般的虔诚,在胸中雕绘了一幅黄山松的图腾。我将以之为榜样,努力使自己站成一株傲立于危岩险壑之上的黄山松。作者简介:谢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专栏作家会员,中华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家分会理事,国际网络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会长,中国网络文学联盟驻站作家,一刀文学网贵宾专栏作家。1978年生于广东连平,自幼酷爱文学,少年时期开始在《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报》等报刊发表习作,迄今已在《华人》杂志、《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时代潮》杂志、《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羊城晚报》、《北京晨报》、《香港商报》、《作品》杂志等各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及新闻通讯类作品10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轻言狂放》(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3月出版)、《萍踪心影》(待出版)、诗集《天马行空》(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长诗《探访河源》(即将出版)等;主编有学术著作《一门三世四督抚》等;有多篇作品收入其他文集。
1970-01-01 08:00:00 作者:谢骥 107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