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44进展(1)无止境地进行功能锻炼,只要见到一丝的改善都欣喜不已,看到别人怎么也见不到的进步便笑逐颜开。直到8月下旬,能坐在床边,再次感受小腿悬空的乐趣,右腿无做过牵引,自然能伸缩自如,但左腿却似一直难以摆脱那段阴影,我吃力地去将小腿抬起,却仅仅在微微抬起了不到1厘米,就开始颤抖不已,这种颤抖,起初是整只左小腿,进而发展到大腿都在那儿强烈地颤抖着。我好害怕,小腿本来什么问题都没有的啊。我不甘心,便继续试着将左小腿努力抬起,一次两次……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毫无改进,甚至……甚至是愈发疲倦,连原来的不到1厘米也达不到了。唯有静下心,细想别的方法。尽量将身子往前靠,弯下腰,用左手去辅助它慢慢地一毫米一毫米地抬升。这次,果然能完全伸展开了,但左手稍稍松下来,它就颤抖着,情不自禁地毫无情理可言地往下掉,完全没有了从前自我支持的能力。(2)于是,只能将锻炼项目更改成每天抬小腿,这总比躺在那儿练要好!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一条腿的二分之一可以那么重;第一次感受到,原来地心吸引力那么强;第一次发现,原来左手与左腿是难兄难弟,左腿伤了痛了,左手愿意毫无怨言地将伤痛往自己身上扛。(3)过了两个多星期,我有点不满足于坐床边练习了,更关键的是,坐久了腰好酸啊!毕竟腰与髋关节是密切相连的,髋关节并没多少能力去持之以恒地支撑那脊柱。要找个椅子靠靠背才行,小心翼翼耍杂技般地将身体移到椅子上,竟感觉这辈子与椅子素未谋面。到了10月中旬,在爸妈的提扯下,成功站了起来。终于再次跻身于高等动物的行列了,这个进化过程真是比丝绸之路更漫长啊。想要抬腿迈出半小步,却连半毫米的位移也根本产生不了。双腿已经被强力胶黏在地上,动弹不得!好沉重的一双腿,已被两条大锁链捆缚着,贴附到地球的两极!举步维艰的真实含义豁然清晰!不容我再尝试,双腿已发软,似冰融化了,立马要下坠。赶紧扶紧爸妈的肩膀,我可不想整个人都化成水了。只能慢慢坐回床上,养精蓄锐,做好心理准备后再次迎战!(4)功夫不负有心人,终能以右腿为支点,左腿稍稍抬升了。拖着地面,移动了几厘米。说来惭愧,我并没有穿鞋子,而是光着脚在擦干净的地面上练。因为即使是一只比纸还薄的鞋子,都会成为我抬腿的门槛,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听说,赤脚走有益身心,只要不吸了地面的湿气。呵呵,这下大可放心地练了。每隔4到5天,就会有较显著的进展——离地面的距离又多了几毫米,又能向前迈出多几厘米了。一个多月后,两腿能在父母的搀扶下,交替地一口气地迈出6、7小步了。两个多月后,能在相同条件不变下,走出10几步,最高纪录是移到客厅外。三个月后,自己能战战兢兢地依仗双拐,四脚配合,在房间里逛圈圈。可别小看这逛圈圈运动,它可不简单!拄着拐杖直线行走时,你会发觉没什么困难,甚至很轻松。担当要拐弯时,就如骑三轮大板车,很容易找不着重心,失去平衡,或用力不足转不了,或用力过猛“噗通”倒向一侧。反正可有学问与艺术了!尤其是刚接触拐杖的病人,更易中招。五个月后,能较自如地在整个房子里四脚行走了。(5)这时,已到了新一年的春季,开学了,但是,我还未恢复好,还有一排钢板螺钉,一根钢针在我的右腿内。拍出来的x光片,结论是:左股骨头包容尚可,右股骨头仍处半脱位状态。蔡医生建议我们再择期修复一下右腿吧。不然,在半脱位的趋势下,又会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症状的。到时再来治疗,恐怕很难处理。在蔡医生的很有理据的劝解下,我们决定再对右腿行一次手术治疗,但要到7月份吧,现在已经进入6年级第二学期了,是毕业班的关键时刻了,我已经下了决心要去考毕业试了。尽管不少亲人劝我别那么辛苦,即使如今让你赶上了,日后还是会很吃力的;尽管同学们也认为升初中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还是慎重一些好。但我觉得都坚持了一年了,就试试吧,基础知识我都通过自学掌握了,应该不会有多大难度的。
45移情别恋(1)也许,大家会奇怪:我不是一直都让那刘专家主治的吗?为什么又转回蔡医生那儿呢?其实回答很简单,就是在两条腿都做过了手术,复过诊,听过刘专家蜻蜓点水的指导与分析,看到x光片那令人极度失望的影像,我们也对他失望透顶了。生平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滋味;首次明白被光环笼罩的可怕。我们千思万虑,回忆寻访过的医生,终把目标锁在了骨科专科,擅长股骨治疗的蔡医生身上。按道理医患双方应彼此从一而终,但刘专家已违背了那一年完全复原的承诺,我们的“移情”仅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前途埋葬在他心中。(2)刚重访蔡医生,我们的心都很战兢。毕竟,当初我们误信了外院的一年之说,毅然放弃了他的治疗。今日是弄得遍体鳞伤,碰得鼻青脸肿,带着一副破败的零件返回,分明是给了个世界级难题他啊!前者与后者面对的困难时完全迥异的。刘专家遇上的是一副基本上砌好了的拼图,只是空了两三块未摆到合适位置,有两三块掉乱了位置。而蔡医生所要面对的是一副被人拆得七零八落的拼图,丢了四五块,永远无法找回来的;又有三四块缺损了边角。要想重新砌成一张完整的拼图,比起跳水运动员同时演示扭体与翻转还艰难。(3)第一次去找蔡医生,我们都像犯下了罄竹难书之罪的罪人,拈手拈脚地咨询他的意见。他并无明确作出任何表示,但我略感到有一丝惋惜怜悯的神情掠过他眉间。接下来,妈妈一个月左右就去向他为我求诊一次,代我述一下近期病况,开一些药,学一下功能锻炼的要点。这样下来,经过5,6次的寻访,蔡医生深切感受到我们是十分诚心诚意地向他寻求帮助,并且极为信任他的技艺与医德的。他已经默许了我们之间的医患关系,更提出了上面的治疗方案。
50一起写我们的童话(1)潮起潮落,眨眼间,春寒隐退,蝉鸣清心,暖阳透树荫,挥洒下斑驳碎影,相依灼灼热风的夏天,已将身上的金饰亮妆流泻于大地的每个细胞中,激起嫩童戏水,顽童攀树,豆蔻浅莞,裙袂绛撩,潘安溺蓝,宋玉恋冰。一名年方一二的妙龄女孩,牵着不尽的思念,连着绵绵的依恋,再续与白马王子的前缘。我们都为了一个对身体负责的承诺,不惜一切续写我们的童话故事。(2)2001年7月25日,在阳光的金线铺满万物时,我走进了一间有四个床位,两边有阔大明窗的病房。这房间的窗户设计比其他的要特别,其他房间一般仅有一扇外景较宽的窗,及靠走廊较窄小,安装得较高的窗子。这间室两面的窗子都好大,我躺到床上,恰好是头顶一扇,脚对着的墙壁上又有嵌得较高的一扇。头顶的那扇所对着的恰好是外面的走廊,因此被贴上了一层营造模玻璃感觉的淡绿色胶纸,抬头望去外面经过的人的轮廓较清晰可见,再站到外面向内望,却仅是一个个模糊的影子。本考虑要找间两人房的,但事实上除了有电视及独立洗手间外,比多人房无多少优势。电视里的节目并非全天都精彩,而躺着看更是大打折扣。独立洗手间,在我被床驯服后也没多少机会去享用了。且双人房太局促,予人一种极为压抑的感觉;当临床病友出院后,你又无法自如活动,只能终日躺于床上,对着四面墙,更加百无聊赖;小房间,护士等进出的频率也会少些,探护病人的亲友更零落无几。而四人房却甚为热闹,医生护士的来访程度似乎也高些,躺在病榻上,动弹不得时,你会发现四周有熙熙攘攘的声响,有笑脸,有愁眉……才是最让你感觉自己还有生机的最佳状态。你并不会去厌烦,去咒骂那些吵杂,而会盼着它们除了规律的休息时间外,丝毫不要停歇。在你暂时看不下书,无法学习,无法干一切与床不相关的活动的时候,你会期待身旁的人为你带来一些变化。关注其他病友的状况能让自己忘却缠绕身心的病疾,见到他人的痛苦甚至比你自身承受的更让你难受,而见到他人的康复,联想他在治疗过程中熬过的艰辛,你会由衷地开心,更看见了自己复原的希望之火仍在烈烈升腾。(3)也许,大家都认为病房里的所谓快乐是少之极少的,乃至根本不存在的,但我却将它描述得那么好。事实上,由于属骨伤科,一般进来的都是些不慎摔伤的老奶奶,她们本身的身体机能很好,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活都几乎能包干下来。她们大部分都没有心脏,血管,消化,呼吸……方面的问题。所以,进院后多是前一两天皱眉苦脸,神态哀愁外,在适应了治疗后,都能说会道的。绝对不会冷场。且大家基本上不会同时出入院,故大悲大喜的情绪在同一病房内同时释放的可能性也微小不已。因此,宁愿留恋四人房不放手,放弃那貌似舒适实质孤独感倍增的双人房。四人房给了我们很好的聆听机会,你无须去发表什么高见,只需静静观察百态。言语沟通的能量确实巨大,但非言语沟通也不容忽视。
52明星医生(1)首天入院,也是一些例行检查,不必再述,新鲜点也在前面写光了。蔡医生是我的主治医生,是无用多说的了。而主治医师,管理这个小病区的却另有其人,这是在走进病房前,在外墙的牌子上看见的。一头亚麻泛起淡淡金黄,柔柔细细的偏长的头发,刘海类似于中间分界,贴着两侧眉梢。好潮好蒲的样子,要不是他的胸卡上标明是这儿的主治医师,我还以为他是哪儿飘出来的实习生呢!这样的医生,能信得过吗?好轻浮的感觉啊!他来检查,也主要是叫我躺下抬抬腿,曲曲关节看功能的受限程度如何。十分温和的诊断方式。(2)然后,就见他每早都带几名小将来巡房,记录一下每床的病情。发现他很爱甩头发,好像是种惯性。站的时候绝对不会双脚并拢,一定要跨开一定距离,整个人仿若一个圆规。(真怀疑他学物理没有,小心产生电压,成了“粟一烧”!)超清高的气势,那么的不可一世。他入错行了吧?谢霆锋,陈奕迅的角色更适合他啊!真担忧,这样的一个主治医师,落在他手上,我条命仔冻过水啦!干嘛那么倒霉?一个阎罗王还不够,再来一个?补充一句也是姓黄的,只不过此黄非彼王。几次见到蔡医生都想向他提出换病房,但又想不出什么正当理由,难道说那个黄医生外表轻浮,无安全感吗?而且,我还挺喜欢这房间四周的环境的,外面有幽绿的树荫,多么怡人!算了,既来之,即安之,看他能把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