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程占功(笔名 水之韵 火平利 程为公 ),陕西人,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及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万世大禹》、《名将孤女》、《往事》,其中《万世大禹》与我根据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倪岱传奇》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一起,由国家版权局直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向我颁发了作品登记证书。我还著有中篇小说《奇婉下凡》等,以及大量新闻、散文作品,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多万字。另外,我早年创作的33万字的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文学剧本被摄制部门选用后,由我与另一人在北京修改加工两个月,摄制完成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播出。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奖、河南省专业报撰稿一等奖、编辑一等奖等。

个人作品列表

  • 人随将军去 美德留世间

    编辑部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10点30分,我估计上午的邮件此时已取回报社。我约一个作者写的稿子不知是否寄来,我从三楼上到四楼,走进资料室,在桌子上的一堆信件里找。约稿尚未来到,只见一个写给我收的大白信封正面下沿印着一行黑体字“同桂荣同志治丧办公室”,我大吃一惊,眼睛不由得湿润了,不用拆信就知道,我崇敬的革命老前辈、我多次采访和看望过的刘志丹夫人同桂荣与世长辞了。我十分悲痛,心情沉重地拿着这封信回到编辑部,坐在办公桌前把信拆开,从信封里取出一页印刷的《讣告》,我注意到,《讣告》上说,向同老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999年5月18日上午9时在西安举行。我坐在办公桌前半晌无语。身上体现着许多刘志丹高尚品质的同老的辞世,让人难以接受,去年我看她时,她的身体和精神还不错,我还对她说,祝愿老人家活过百岁。5月19日出版的报纸,18日签付印,这期报纸副刊的编辑任务要我完成,我走不开。可是,我多么想再见一次同老。我仔细看,给我寄《讣告》的信封上的毛笔字是同老的女儿刘力贞写的。于是,我给刘力贞及其老伴张光草拟了一封《唁电》,旋即带上《唁电》赶往电信局。发《唁电》后,我与在西安的李赤然将军的女儿李君燕联系,请她代我向同老敬献花篮或花圈,她与同老家比较熟悉。同老随刘志丹将军而去,但她的高风亮节永存世间。我采访和看望她的一幕幕情景以及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眼前。1981年秋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第一次在西安八道巷一个小院拜访同老,老人沉缅在往事的回忆中,向我讲述了许多刘志丹忠于党、爱百姓、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无私无畏、浴血奋战的故事。令我激动不已的是,随后,我写的《革命的传统永不丢——访刘志丹将军夫人同桂荣》,在同年9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综合节目》中全文广播,为配播这篇稿子,还播放了《陕北出了个刘志丹》这首具有广泛影响的陕北民歌。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次节目的录音带。此后,我路过西安,只要时间允许,都要去看望同老。同老1905年生在陕北吴旗,1934年参加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跟随刘志丹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出生入死,历尽艰险,特别是为红军后勤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志丹牺牲后,她不仅为抚育他们惟一的女儿备尝艰辛,而且继承将军遗志,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并且抚养了不少老同志的小孩,如儿时的李铁映就曾得到同老母亲般的关怀。不久前,李铁映还去西安看望当年的“刘妈妈”同老。毛主席对刘志丹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且尊称同老“刘嫂”。解放后还请同老及其女儿与他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在怀仁堂看戏。当年,中央机关在红都保安期间,同老和毛主席是邻居,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亦是同老接生的。有时候毛主席和贺子珍吵架,吵得很凶,谁都劝不开,同老去劝,马上见效。同老像刘志丹一样,胸中装着老百姓,她十分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般的深情厚谊。解放后,同老长期做妇女儿童工作,使一代又一代革命接班人沐浴到了她伟大的母爱。她为改变革命老区的面貌慷慨解囊,不遗余力。年近8旬还乘汽车几千里去看当年的革命根据地,看到老区人民的生活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她高兴地说:“革命就是要给老百姓办好事!”她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同老的女儿刘力贞(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女婿张光(原《陕西日报》总编辑、原陕西省记者协会主席)对同老十分孝顺,老人家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让人欣慰。5月18日,向同老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隆重举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送了花圈,陕西省委书记、省长以及各界人士6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党和人民深切怀念同老。老人家虽然随将军而去,但她高尚的品德永存世间,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原载1999年6月2日《黄河报》

    2021-02-25 作者:程占功
    • 0
    • 10723
  • 广播电视人印象(二)

    程占功王春潇,祝你凯旋归(散文诗)我不知道,你生在哪里?但我知道,你成长在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环境里。------每到重要关头,你就岀现在观众眼里。你的身体有些单薄,健康一定要放在第一。百姓女儿王春潇,你岀现在武汉,为大家解惑答疑,观众真的疼你。春潇和你的同仁,一定要釆取切实措施,保护自己,盼望你们凯旋归!赞美欧阳夏丹(散文诗二首)一夏丹,鲜艳芬芳的牡丹电视荧屏上的欧阳夏丹,从去年到今年,好久未见。没做任何解释,难道就此与观众辞别?无数观众心有不甘,希望你回来,还是“国脸”。我看电视主要看新闻,大多只看内容提要,欧阳夏丹出镜主播,就会把节目看完。欧阳夏丹,平民家腾起的凤凰,勤奋向上、自强不息的典范。你甜甜的微笑,让人难忘。你美丽的倩影,犹如鲜艳芬芳的牡丹!二难忘欧阳夏丹主持“新闻夜线”日月如梭,难忘当年,欧阳夏丹在上海主持“新闻夜线”,青春靓丽,风釆非凡。我责编的黄河报文化版应为她做点宣传,我给夏丹寄了几张报纸,附上留言:请写一篇反映自己励志成长的稿件,并配照片。不久欧阳夏丹寄來亲笔写的,“真诚面对观众”并配她的照片。她的文章字迹俊秀文笔优美,特别是内容感人,让人惊叹!黄河报文化版很快给予头条发表,受到读者称赞。时间过去多年,我常常想起,欧阳夏丹主持的“新闻夜线”。知音——访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原总导演张西园列车驶入潼关,广播里飘出一缕激越悠扬、委婉缠绵的《秦腔随想曲》,一种亲切的、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记者的血液里流淌着秦腔的音符,欣赏秦腔是我业余生活中的主要乐趣。在记者的眼里,秦腔使阳光更灿烂,秦腔使春天更美好,秦腔的粗犷豪放,象征着人类蓬勃向上的生机,秦腔的婉转细腻,抒发了人内心丰富的情感。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原总导演张西园对发展和振兴秦腔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记者在西安采访了这位老人。《秦之声》曾荣获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星光奖”,张西园被授予陕西“十佳电视艺术家”称号。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称赞张西园是“振兴秦腔的典范”。“陕西台为什么要创办《秦之声》这个栏目?”记者问。体格魁梧,装束朴素,慈眉善目的张西园打着随和的手势,用浓重低沉的关中口音说:“变电视冲击戏曲艺术为电视促进戏曲艺术,这就是我们创办这个栏目的初衷。”多年前,随着流行歌曲的风靡和电视剧的普及,戏剧舞台遭受了很大冲击,被鲁迅先生称为“古调独弹”的秦腔艺术遇到了空前挑战,观众大量流失,演员队伍不稳。在这个背景下,张西园和当时任陕西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的田秉毅等“秦腔知音”联手创办了《秦之声》。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使这个栏目走进千家万户,日益深入人心。他们开着电视台的彩色录像车,翻山越岭,到处奔波,东至潼关,西去西府,南到丹凤,北至横山,深入到70多个县(市),和基层单位、企业联合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群众秦腔演唱会,录制成一期又一期节目在《秦之声》播出。他们深入山乡田野,组织群众戏曲大赛,让男女老少都登台演唱,在荧屏上一展风采。以致于在陕西这块热土上,出现了“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不分男和女,都会秦腔吼”的景观。张西园和他的同仁还在《秦之声》开办了有各界观众参加的秦腔“民乐园”,让现场观众参与表演。民乐园集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不少不理解秦腔的青年人也爱上了秦腔。《秦之声》先后组织了秦腔卡拉OK大赛和全省群众戏曲演唱大赛以及大型综合戏曲晚会,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秦腔艺术人才,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生活。为了抢救秦腔艺术遗产,《秦之声》录制了一大批秦腔老艺术家的艺术资料片,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还录制出版发行了秦腔艺术磁带、录像带、光盘,使秦腔艺术在音像市场上有了自己的领地。《秦之声》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在黄金时间通过卫星直播“陕西地方戏专场”获得极大成功。张西园为《秦之声》制定的用人宗旨是“尊老(尊重老艺人)、靠中(依靠中年演员)、扶青(扶持青年演员)、携幼(提携小演员)”,并采取措施,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不同年龄段的演员在《秦之声》荧屏上尽展风采。张西园非常敬业,他每年春夏秋冬除了到基层录制节目,就天天坚持在《秦之声》演播厅或办公室,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从早晨到深夜,全身心地为秦腔艺术事业作贡献。他生活俭朴,不修边幅,每次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基层组织群众秦腔演唱会,他都是先带领工作人员前去探路,实地考察崎岖山路上电视台的大型录像设备能否通过。在去陕北横山县录制节目时,他坐的汽车仅单程就走了29个小时。到了横山,来不及休息,又赶排节目。事无巨细,他都安排得井然有序,直到节目录制满意。现在,张西园虽然退休了,但人们不会忘记他对振兴秦腔艺术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主播程伟游黄河河南电视台《河南报道》栏目精心打造的“国庆七天乐”节目,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他们的“国庆七天乐”,每天一期,内容包括“游览黄河”、“体验健身”、“品尝美食”、“走进农家”、“把玩收藏”、“观摩训犬”等,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美轮美奂,令人难忘的是主播程伟游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润泽了辽阔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世代的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有一个黄河情结。这期节目,河南电视台《河南报道》主播程伟,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飘然飞至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于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仿佛跟着她走进景区。随着程伟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滔滔黄河的美妙风光、不少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她站在炎黄广场介绍栩栩如生的“炎黄二帝”雕像,让人不胜感叹!依向阳山而建的二帝巨型雕像,历经十多年雕塑,不久前才耸立在黄河岸上。两位先祖的眼下,大河滚滚东流,生生不息,一幅雄浑壮美的画卷。还有令观众忍俊不禁的镜头:平时在演播室的程伟既端庄又优雅,可是这会儿她坐在山际间索道中的吊箱里,竟然花容失色,看上去吓得不轻。这也难怪,她说她有恐高症嘛!她还有点儿调皮,骑着马问道,它要把我带向哪里呀?美丽的程伟,黄河的女儿!戏迷的朋友——访河南电视台《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风暖日和,春光明媚。记者来到河南电视台,采访了《梨园春》栏目主持人、中国电视“金鹰奖”十优主持人庞晓戈。与电视荧屏上一样,庞晓戈依然笑声朗朗,只是未施粉黛,看上去更加清秀,大方文雅。“我去黄河流域数省区采访,常有读者问,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为什么越办越红火?靠的是什么?我虽然身居郑州,虽然也是戏迷,但不懂河南戏,喜欢的还是家乡戏秦腔。所以,请晓戈回答这个问题,好吗?”记者问。“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也是戏曲大省。”庞晓戈说,“《梨园春》开创了戏迷打擂的先河,栏目全心全意为广大戏迷朋友服务,为他(她)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不论来自城市乡村,不管男女老幼,只要你是票友或者戏迷,你都可以来《梨园春》争当擂主。这是《梨园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同时,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河南电视台领导高度重视,加上我们栏目组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梨园春》才有今天。”“《梨园春》有今天的辉煌,除了你说的因素外,两位主持人别具一格的现场主持也至关重要。”记者端详着庞晓戈,接着道,“你说倪宝铎老师比你大30岁,我没想到。但可以看出,倪先生的主持风格稳重中透着诙谐幽默;你风华正茂,端庄优雅中挥洒着机敏活泼。你与倪先生珠连璧合,相得益彰,这在全国电视栏目主持人里罕见。请问晓戈,你喜欢戏吗,你是怎么成为梨园春主持人的,与倪宝铎先生搭档,有什么感受?”“我原来并不喜欢戏,走进《梨园春》也并非初衷。”庞晓戈告诉记者,“可是,当我成为《梨园春》一员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栏目,并由此逐渐地喜欢上了戏曲。”1996年,庞晓戈从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还在上大学时,她就准备到报社做采编工作,她从小熟悉这一行,因为她父亲是一位资深的“老报人”。可是,就在面临毕业时,河南电视台招聘采编、技术、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她也随同学们赶到了招聘现场,并排进了应聘采编工作的队列。还是在一起排队的同学“伯乐识马”,认为晓戈做主持人更好,就把她推到了应聘主持人的队伍里。也许那位推她的同学没有想到,这一推,就把她推在了河南乃至全国电视观众的面前;这一推,就把她推进了无数戏迷的心中。应聘到河南电视台,庞晓戈首先主持“文化博览”栏目。从1998年开始,她与倪宝铎搭档主持《梨园春》,至今已在黄金时段连续主持多年。庞晓戈说,倪宝铎老师多才多艺,为人也很好,我跟他学到了不少知识,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庞晓戈主持的“文化博览”栏目曾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她与倪宝铎共同主持的《梨园春》栏目及《梨园春》春节戏曲晚会曾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而庞晓戈由于出色地主持《梨园春》,在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荣获“金鹰奖”全国十优主持人光荣称号。《梨园春》不仅有无数戏迷,而且有许多“庞迷”,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如,有一个中年戏迷,他非常喜爱庞晓戈,多年来,他把对庞晓戈的欣赏和喜爱写成诗词吟咏抒情,竟然写下近千首。记者向庞晓戈求证,晓戈说,这个观众姓张,是河南商丘的,已经把赞扬她的诗词结集出版,书中收录诗歌有几百首。记者曾在西安一家音像店选购秦腔光盘,女老板热情地给我推荐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曲晚会的光盘,我说我住在郑州,若要买《梨园春》晚会的光盘,郑州多的是。只是我好奇怪,我去郑州好几个音像店买秦腔光盘,却连一张都见不到。在西安的音像店里怎么到处可见《梨园春》晚会的光盘。女老板说,在西安,喜欢看《梨园春》的人也很多。《梨园春》不仅戏迷擂台赛搞得红火,别的节目也好看。那两位主持人主持得很到位,尤其是庞晓戈,不仅形象好,而且对参加打擂的戏迷以及观众,都很亲切。她不仅很会把控演播现场,在演播现场以外也有很好的观众缘。我有个邻居说,他看《梨园春》,最想看的还是庞晓戈。“你怎么看‘戏迷’和‘庞迷’?”记者问。“当然是先有‘戏迷’,才有‘庞迷’啊!”庞晓戈笑道,“总之,我感谢他们。”采访结束时,记者请庞晓戈给黄河报读者写一句话。她欣然写下:“和黄河报读者永远是朋友!”亚军——说得比唱的好听“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亚军。欢迎收听我主持的《漫步今宵》,请随我们的节目一起浏览中州夜晚多姿多彩的影视舞台、戏曲名人、风味夜市……”主持人平易质朴的直播风格一下子拉近了电台与听众的距离,特别是那独具魅力的甜美音质悦耳赏心,说话真比唱歌还好听。这是多年前我第一次收听亚军主持节目的印象。一个午后,我见到了她,中等偏高,长发大眼,衣着得体,落落大方,形象如同甜美的声音。亚军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她1987年高校毕业后在中学教了两年书,1989年,建台伊始的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招聘主持人,她在几百名角逐者中脱颖而出,女应试者中仅有7人入选,亚军和她的名字一样在女应试者中总分也是“亚军”。亚军以独特的主持风格,出色地主持了《漫步今宵》、《戏迷乐园》、《假日戏苑》、《音乐殿堂》、《新人新作》、《热点讨论》、《云游八方》、《旅行船》、《972直播室》等许多类节目、演播过20集(每集30分钟)纪实文学《东京的诱惑》、主持了河南经济广播电台(后改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台庆晚会,参与组织策划、独立主持了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戏曲爱好者大奖赛,都受到了广泛好评。她独著或与人合作的《广播主持人怎样与听众交朋友》等论文或节目数次在国家级有关评选中获奖,她播过的众多节目至今在听众心中难以忘怀。她与同伴在直播室采访邓亚萍的节目《胜利归来》,获河南省优秀广播节目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研究会播音作品二等奖。这是邓亚萍参加过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回到郑州后,在河南经济广播电台直播室接受亚军和她的同事的采访。邓亚萍在这届亚运会上一人独得3枚金牌、一枚银牌,为祖国和家乡争了光。邓亚萍与亚军等主持人谈笑风生,直播节目收听率直线上升。我也收听了这次节目,其中亚军对亚萍说的一段话虽然时隔多年,但仍记忆犹新:“亚萍,你很年轻,并且17岁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我想,这对许多同龄人来说,都是一个激励。这使我想起一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与亚军交流最多的还是普通听众。她与同事主持《衣食住行问事处》节目时,一位农村小伙子打来电话告诉她,他要结婚,但不知道怎么布置新房,请亚军帮他拿个主意。亚军说,每到节假日,农村结婚的朋友就比较多。跟这位听众一样,还有其他朋友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我就一并回答。然后,亚军就新房墙面色彩、地面布置、添置家具以及如何烘托喜庆色彩等,都一一作了解答。让那位听众高兴地连说“谢谢!”亚军开朗活泼,与记者交谈时笑声不断。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笑声常常伴随着她。

    2021-11-25 作者:程占功
    • 0
    • 10722
  • 程占功:长篇小说《往事》第二十章

    门房内。于校长抓着电话筒,声音颤抖地连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啊,在下游一百公里处,搜救人员找到了一具约60岁女人的遗体,……啊,周英年纪多大,我见过她几次,她看上去像60岁……”于校长说着,哭了起来,电话筒掉在了小桌上。站在门房门口的许杰、许平听得真切,顿时二人脸色惨白,父子相拥嚎啕大哭,直哭得痛彻肝肺,死去活来。妻子周英是丈夫许杰的救命恩人,且一辈子恩深义重,恩爱如初,许杰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周英的离去。许平更是母亲的心肝宝贝,母亲给了他无数无私的爱,他怎么能听母亲的噩耗……。许珍珍和米兰儿从小路赶到山下,找到了小汽车,司机告诉他们,许杰、许平已经上了山。许珍珍和米兰儿便急急往山上赶。二人刚赶到学校门口,看到许杰抱着许平哭成一团,许珍珍急忙跨进门房,问抽泣中的于校长:“怎么了?”于校长一边吸鼻抹泪,一边安慰她,“你,你不要太难过……。”便把她在电话上听到的情况复述了一遍。许珍珍闻言,两眼发黑,天旋地转,“扑嗵”一声跌倒在地,不省人事。米兰儿扑在许珍珍身上,哭叫着“阿姨,阿姨……”已载《中国作家网》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子邮箱cjyyl@sina.com联系本文作者程占功,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文化版责任编辑

    2022-04-28 作者:程占功
    • 0
    • 10720
  • 程占功:长篇小说《往事》第十四章

    这天他们第九次测过流速,已是下午五点三十分,竹青突然看见洪水卷着一个拼命挣扎的女人抛向下游。竹青已连续工作近二十小时,身心疲惫,但他把流速仪放在吊箱,对做测验数据记录的同伴说:“请保护好资料和仪器,我下河救人。”便冲出吊箱,跳进骇浪滔天的洪流,追寻那个落水者。竹青平时不游泳,还在上水校时,被一些同学拉上去学了几次,多少有点基础,但不熟练,只是比旱鸭子强些。到水文站工作,要与洪水打交道,有时掉进滔滔河水,由于有点游泳基础,加上泥沙多的洪水浮力大,他也能从水中扑打着爬上岸。但跳进涨满河槽、卷着巨浪的洪水救人,这是第一次,他能把那个落水者救起吗?风雨交加的云川市区,到处是积水的城南长途汽车站,不时有一辆满载乘客的班车驶入汽车站院内。站内站外,几个拿着一包包雨伞的小贩,不断吆喝着向下车的旅客兜售雨伞。身着四个兜消防军官服装的许平提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大包下车后,望望天空倾泻的雨水,便买了把伞,匆匆地离开车站。云川市在西北是一座不大不小的中等城市,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发展,也属于中等水平。这里是中共云川地委和云川行署的所在地。云川市是云川地区所辖的一个区级市。这座城市处在黄土冲积平原上,四通八达的宽阔大街,和纵横交错的无数小巷,矗立不少高楼大厦和各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透出些许繁华。街道两边乃至街心花园绿树成荫,亦有各种花卉点缀,即使在雨中,别是一番景色。已载《中国作家网》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子邮箱cjyyl@sina.com联系本文作者程占功,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文化版责任编辑

    2022-04-28 作者:程占功
    • 0
    • 10715
总27页,文章1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