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程占功(笔名 水之韵 火平利 程为公 ),陕西人,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及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万世大禹》、《名将孤女》、《往事》,其中《万世大禹》与我根据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倪岱传奇》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一起,由国家版权局直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向我颁发了作品登记证书。我还著有中篇小说《奇婉下凡》等,以及大量新闻、散文作品,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多万字。另外,我早年创作的33万字的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文学剧本被摄制部门选用后,由我与另一人在北京修改加工两个月,摄制完成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播出。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奖、河南省专业报撰稿一等奖、编辑一等奖等。

个人作品列表

  • 程占功:长篇小说《往事》第十一章

    红星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宁丫丫病房,门虚掩着。房内,宁丫丫坐在床边的一把木椅上,她右臂上挂着绷带,左手翻着放在床边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一边看,一边掉眼泪。竹青小心翼翼端着一个盛满熟排骨的大瓷盆,一只胳膊上挂着一个装着白面馒头的竹篮子,来到宁丫丫病房门前,叫道:“这里是宁丫丫的病房吗?”“是啊!”宁丫丫抹抹泪水,回道。“那我推门进来了?”“你是大夫吗?”宁丫丫抬起头。“我是竹青。”竹青没好气地说。“啊,没想到。”宁丫丫赶紧站起打开门,喜出望外地看着竹青,“你真来了,我以为你不会来呢!”说毕,又抹抹眼泪。竹青把瓷盆和竹篮放到床头柜上,看着宁丫丫挂着绷带的右臂,又望着她沁着泪水的眼睛,忧伤地说:“伤疼得厉害吗?”宁丫丫摇摇头:“经过医院好多天治疗,我的伤恢复的较快,疼痛已大大减轻。”“那你为什么眼泪汪汪?”宁丫丫指着床边的小说《青春之歌》:“我为书中的林道静、卢嘉川难过……”竹青瞧着那部长篇小说,叹道:“看一本书,能让你落泪,这本书一定不简单!”稍顿,他指着瓷盆、竹篮,继续道,“丫丫,这是我给你送的晚饭,你吃吧!”“你见许沁姐没有?”丫丫问。“见了。”竹青笑道。“是她让你送的饭吗?”“对,你趁热吃吧!”竹青说罢,先后把瓷盆盖、竹篮盖打开,香喷喷的排骨香味飘溢开来。“啊,真香。”宁丫丫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排骨,放进口中吃下后,有些疑惑地说,“许沁姐没说要给我吃排骨,怎么你来了,她就给我做排骨,还让你送来?”“是我提出要去饭馆给你买排骨,也是我要让你吃排骨。”竹青实话实说,“我听说,吃排骨对骨折的人有好处。于是,先去百货商店买好干净的新瓷盆和新竹篮,又去饭馆买了新煮的排骨和新蒸的馒头,给你送来。”“我以为你不会来看我。真没想到,你不仅来看我,还这么用心……”宁丫丫感动地望着竹青,“谢谢你!”“不用谢。”竹青笑道,“上次,我在电影院感冒了,你和许沁姐不也给我送过病号饭嘛!”已载《中国作家网》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子邮箱cjyyl@sina.com联系本文作者程占功,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文化版责任编辑

    2022-04-28 作者:程占功
    • 0
    • 10701
  • 情系千秋业——访炎黄二帝巨塑总策划王仁民

    程占功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工程进展的怎么样?记者采访了炎黄二帝巨塑总策划、郑州黄河游览区原党委书记王仁民先生。1992年初春,为筹拍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该剧总监制、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等从北京来到郑州,在去黄河游览区参观时,我作为编剧和大家一同前往,接待我们的王仁民介绍说:“我们将在这里建起一座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出8米的炎黄二帝巨型花岗岩塑像,它将成为目前天下最高的雕塑。”“美国自由女神像高98米,炎黄二帝巨塑比它高8米,那么就是106米。如此恢宏伟岸的建筑,怎么才能把它建起来?”我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看上去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目光充满自信的老人,问。“所需建设资金虽然不少,但尽可能不用国家花钱,主要依靠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炎黄子孙自愿捐助。”“从1992年至今,6年过去了,我一直期待着瞻仰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可问从游览区归来的游人,都说还未建起。我想知道,工程进展如何?”我在电话里向王老询问。“主体工程已建起60%。这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期内建起。”王老稍顿接着又道:“世界上不朽的巨型雕塑,都是经过许多年甚至几代人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才完成的。如我国四川乐山大佛,整整用了90年时间才建起来。”“那么,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什么时候才能呈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面前?”“我74岁了,虽是古稀之人,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这一天。”王老充满自信地说罢,又跟我约定,到他的办公室座谈。相隔6年,映入我眼帘的王老跟当年一样。他在电话上说自己74岁,可我看他一点也没有古稀之人那种苍老感,他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倒像47岁的中年人充满活力。对我的问题,王老热情地一一作答。“王老,我们知道,在郑州黄河游览区兴建炎黄二帝巨塑是您提出来的,并且已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我想,正像炎黄二帝是号召全世界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一样,兴建二帝巨塑工程本身,是不是也需要一面旗帜,或者说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组织,以便吸引海内外的资金等力量,促使完成这件流芳千秋的伟业?”“为筹建炎黄二帝巨塑,早在10年前,我就周游各地,到处宣传。除了利用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学府讲学时宣传外,我还在北京拜会了当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朱学范、程思远和中顾委常委肖克以及楚图南、黄华、荣高堂、穆青、贺敬之、魏巍、李准、柯岩、王愿坚、刘开渠、冯基庸、华君武等领导同志和各方面的专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王老笑了笑说罢,接着又道:“经过努力,1988年12月21日,全国性的炎黄二帝巨塑筹委会在北京成立了。会议通过了筹委会的名称、章程、人选、筹资办法。会上一致推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为会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肖克为第一副会长,程思远、倪志福、黄华、荣高棠、李宝光、刘源和我(常务)等15人为副会长,并聘请朱学范、楚图南为名誉会长,穆青等为顾问。兴建炎黄二帝巨塑需要大量资金,筹委会成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筹集建设资金。我们草拟了一个‘兴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倡议书’,周谷城以及其他筹委会领导同志和海内外许多著名人士为倡议书题了词。如,薄一波的题词是:‘炎黄雄姿存天地,凝聚四海赤子心。’倡议书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为筹资捐助起了积极的作用。”王老接着讲道:“为了在筹建炎黄二帝巨塑的同时,开展对炎黄文化的学术研究,1991年5月10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李瑞环、薄一波、肖克、程思远、雷洁琼等领导同志以及各界代表500多人出席了大会。会上明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一项任务就是在中国郑州兴建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会上推举薄一波、李政道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周谷城为会长,肖克为执行会长,程思远、魏巍、刘源、吉瑞芝(吉鸿昌女儿)、我(常务)和其他有关同志为副会长,并邀请李约瑟、韩素音等为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4个月后,1991年9月12日,炎黄二帝巨塑工程在郑州黄河游览区的向阳山下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李德生、肖克、荣高棠、韩劲草、岳肖峡、秦科才、张世英等国家、省、市领导同志以及新加波、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海外侨胞的代表和国内各省来宾共一万多人参加了这次盛典。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华人社团及国内各省、市的贺电、贺信雪片般飞来,共同表达一个心愿:盼望炎黄二帝巨塑早日展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面前。1994年9月12日,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亲临施工现场参加了开工典礼,除了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外,并朗读了两天前他特为炎黄二帝巨塑工程正式开工而作的诗歌‘炎黄颂’”。“王老,炎黄二帝巨塑建起后,它将以什么样的格局矗立在黄河岸边?”我又问。“二帝巨型塑像屹立在位于京广黄河铁路大桥西侧300米的向阳山,巨塑高106米,用花岗岩砌成。巨塑内建10个大展厅,展览天象、渔猎、农牧、石器、陶器、冶炼、兵器、科技、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巨塑前面是一个15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上建一组群雕,镌刻着上下五千年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豪杰、科技文化名人的雕像,他们是炎黄二帝的杰出子孙。”王老说罢,接着又介绍道:“黄河游览区的向阳山面临大河,炎黄二帝巨塑建起后雄伟壮观,每天通过京广铁路大桥的几百趟列车上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客即可透过车窗瞻仰地球上1/4人口的祖先;而最主要的还是每年清明节、中秋节,特邀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专程前来朝拜二帝巨型塑像,使这儿成为天下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我不由地赞叹道,旋即又说:“从巨塑筹建到工程开工,并已将主体工程完成了60%,不用说,王老您作为总策划和常务组织者,付出了巨大心血,这项事业,毫无疑问是在书写一部英雄般的史诗。”“如果这是英雄史诗,那么这部史诗的作者是所有为巨塑工程做出贡献的炎黄子孙。”王老说。几日后的星期天,王老陪我来到距郑州30公里的黄河游览区参观。时隔6年,故地重游,我感慨不已。我们坐着王老的车上了向阳山,在主体工程完成60%的炎黄二帝巨塑施工现场,深切感受到了这项工程的宏大。极目眺望,宽阔的大河滚滚东去,横跨南北的黄河铁桥上不时有一列火车鸣笛而过……原载1998年5月2日《黄河报》(作者注:炎黄二帝巨塑如今已经建成)

    2021-11-25 作者:程占功
    • 0
    • 10701
  • 赞美欧阳夏丹(散文诗二首)

    程占功一夏丹,鲜艳芬芳的牡丹电视荧屏上的欧阳夏丹,从前年到今年,好久未见。没做任何解释,难道就此与观众辞别?无数观众心有不甘,希望你回来,还是“国脸”。我看电视主要看新闻,大多只看内容提要,欧阳夏丹出镜主播,就会把节目看完。欧阳夏丹,平民家腾起的凤凰,勤奋向上、自强不息的典范。你甜甜的微笑,让人难忘。你美丽的倩影,犹如鲜艳芬芳的牡丹!二难忘欧阳夏丹主持“新闻夜线”日月如梭,难忘当年,欧阳夏丹在上海主持“新闻夜线”,青春靓丽,风釆非凡。我责编的黄河报文化版应为她做点宣传,我给夏丹寄了几张报纸,附上留言:请写一篇反映自己励志成长的稿件,并配照片。不久欧阳夏丹寄來亲笔写的,“真诚面对观众”并配她的照片。她的文章字迹俊秀文笔优美,特别是内容感人,让人惊叹!黄河报文化版很快给予头条发表,受到读者称赞。时间过去多年,我常常想起,欧阳夏丹主持的“新闻夜线”。

    2022-02-13 作者:程占功
    • 0
    • 10698
  • 情系真善美——戏剧影视作曲家王基笑素描

    程占功那年,记者在郑州先后两次采访了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我国著名戏剧影视作曲家王基笑,与这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的前辈作了长谈。洞悉王老建树卓著的艺术生涯后,著名音乐家舒曼的一段话萦绕在我的脑际:“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同样,人也应该努力锤炼天赋予自己的‘一磅铁’。”王基笑正是不屈不挠,竭尽全力地锤炼了自己的“一磅铁”。他为《刘胡兰》《朝阳沟》《李双双》等180余部豫剧和《少林童子功》《红雨》等16部电影,《包公》《唢呐情话》等80余部(集)电视剧,《瓜棚风月》《樱桃熟了》等20余集广播剧作曲,并创作发表了400余首各种题材的歌舞乐曲,其中《我们是一支钢铁军》《沁园春·雪》等广为传唱。他还创作出版了多部音乐著作,1部戏曲理论专著。在军旅生涯中,他3次荣立战功;到地方后,他在艺术创作中硕果累累,先后获“飞天”、“丹桂”等国家级奖11项。他是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一1930年7月,王基笑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当时叫安东)一个知识分子家中。这位生长在鸭绿江畔的“东北人”,后来却爱上了黄河孕育的中原豫剧,并对这个古老剧种的改革创新发挥了“开山”作用。王基笑先后有两位母亲,她们在音乐上都有造诣,一雅一俗。他家有洞箫、古琴、曼多林、吉他等乐器和留声机以及大量民族音乐唱片、西洋音乐唱片。这种民族、民间和西洋并存的音乐环境,使王基笑从小受到得天独厚的音乐熏陶,对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无论上小学,还是读中学,他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尤其在乐器方面,从小军鼓、口琴到六弦琴、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管等,他都运用自如。抗日战争结束不久,国民党挑起了内战。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爱国运动迅速高涨,北京、上海、沈阳等全国许多城市的学生纷纷涌上街头游行示威,当时在沈阳读高中的王基笑勇敢地走进东北大学学生的游行队列,同他们一起高呼:“反对美帝国主义帮助蒋介石打内战!”“打倒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8年元旦过后,他与几名同学从沈阳出发,冒着严寒,穿过国民党层层封锁线,来到解放区,参加了东北野战军,先后在辽北军区及49、48军文工团任宣传队员、乐队队长、指挥等。二入伍不久,王基笑便有幸亲身经历了辽沈、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期间,王基笑跟着文工团发动群众,组织民工参加随军担架队,并给部队教唱革命歌曲。利用战斗间隙,王基笑广泛收集整理东北民歌100多首,并努力进行音乐创作。辽沈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跨过山海关,发起平津战役。王基笑与文工团的战友们随着大部队在冰天雪地里,从东北徒步行军赶到天津静海,包围北平。天津解放后,1949年春节期间,王基笑面对人民群众拥护解放军的热烈场面,满怀激情地创作了一首《拥军歌》,当时在部队和群众中广为流唱。1949年6月,王基笑随部队南下,解放了湖南的益阳、衡阳等地,并在衡阳驻防一年。在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实行减租减息的同时,王基笑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整理了300多首湖南民歌,并对湖南民歌和东北民歌进行比较研究。湖南民歌和东北民歌各有自己的风格和韵味,但都给他从事音乐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营养。这期间,王基笑还夜以继日攻读了西方音乐作曲理论。新中国诞生后,王基笑随部队进驻广东,不久又折回湖南,参加了修荆江大堤的工程建设,并创作了《修荆江之歌》等歌曲。之后,王基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且在战斗间隙创作了一些鼓舞士气、振奋斗志的歌曲,教给指战员演唱。同时,他利用各种时机,收集、整理朝鲜民歌100余首。1953年,王基笑随部队回国进驻河南商丘,从此,他与河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三王基笑到河南后,先后在河南省军区文工团、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豫剧院三团从事作曲和乐队指挥工作。到河南不久,他就对中国4大剧种之一的豫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用自己丰厚的音乐理论知识,把所听到的豫剧唱段都用乐谱记录下来,并且认真分析比较,找出它的规律。王基笑认为,中国的戏曲,源于农村,主要是农民的艺术,因此,它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豫剧,更是如此。要想把这种通俗的艺术变成高雅的艺术,雅俗共赏,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就必须对它进行改革,推陈出新,优胜劣汰。豫剧以前都是男演员演唱,女角也是男扮女妆,男女却同腔同调,同一个板式。自上世纪30年代有了女演员后,给豫剧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并涌现出像陈素真、常香玉那样一批优秀的女演员。但是,这对男演员的唱腔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男演员再用原腔原调唱,不是高不上去,就是低不下来,只好用假腔唱。假腔对传统戏来说,尚可应付;但演工人、农民、解放军等现代人,就显得很不协调,缺乏男声自然声腔的阳刚之美。对中外音乐素有研究的王基笑经过反复探索,借鉴西洋音乐创作手法,先用移位,后用转位,把豫剧中豫东调和豫西调有机地揉在一起,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他为《朝阳沟》里栓宝和老支书、《李双双》里喜旺和金樵、《刘胡兰》里连长和大胡子等人物设计的唱腔,就很成功。此后,为了丰富和完善豫剧女声唱腔,王基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歌剧音乐创作手法,为女声唱腔设计了一种“反调”唱法大大地开阔了女声唱腔的音域,它韵味新颖,长于抒情,一诞生,便深受群众喜爱。这对豫剧这个古老的剧种是一次较大的变革,大大地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应该说,王基笑对豫剧在这方面的改革发挥了“开山”作用。著名剧作家杨兰春(电影《朝阳沟》作者)对王基笑首创的豫剧“反调”这样评价:“从那时到现在,‘反调’不仅为现代戏所用,而且,不少古戏也把它吸收进去,用在自己的唱腔中。我敢说,凡豫剧团,无一不用。”王基笑不仅对豫剧的男女声唱腔进行了重要革新,而且,在演唱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过去,豫剧只有人物的单唱和对唱,现在,在不少豫剧现代戏里,经常可以听到齐唱、合唱、伴唱和重唱等变化很多的演唱形式。这不仅增强了舞台音乐的立体感,而且更适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环境,王基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王基笑在电影《杨家将》、电视连续剧《包公》等许多影视作品的作曲中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许多旋律令人久久难忘。他在歌曲创作方面,亦卓有建树。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的“海上渔歌”、“光溜溜的月儿”等就被选上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汇演。女演员高洁因唱这几首歌大获成功。王基笑注重深入生活,工厂、农村、军营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说,我一生追求真、善、美。纵观他的人生道路和艺术成就,无不闪现真善美的绚丽色彩。王基笑曾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他说,他正是遵循了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才创作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实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愿望。原载《中州今古》杂志

    2022-02-13 作者:程占功
    • 0
    • 10698
总27页,文章1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