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地理科学学子同心筑梦

    在这骄阳似火的八月,“三下乡”的钟声已在我院敲响,我们舍弃享受暑假的快乐时光,背起了行囊,与队友踏上了征途,去“三下乡”深入农村,争取在这短暂的时光中能成长起来,增长见识,学一些书本学不到的东西,短暂的几天下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在三下乡活动前的两个星期我们便开始了分工,从前期的准备工作、活动方案的策划、一直到踏上征程并顺利完成任务,无不凝聚着我们团队所有人的心血。我们队的队名叫“筑梦”,意为共筑中国梦,队员有我们地理专业的四名同学以及传媒学院的一名师兄。我们这个五人小分队,在队长的积极组织下,顺利地完成了我们这一次的三下乡活动。

    2020-09-01 13:32:22 作者:
    • 0
    • 9701
  •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筑梦者心得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们小组队员便开始了探索多彩乡村的征程。我们沿着路线,依次去了鸡乸朗村、大洲村、红光村以及那蓬村,这些村落都非常具有特色。我们去的第一站鸡乸朗村,在我们出发前,我们便在电视节目《乡村大擂台》看到了它的身影,我们慕名而去,在我们进入鸡乸朗村的那一刻便发现,村子的变化与它尚未发展之前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一般,我们游览了鸡乸朗村,发现它的房子经历了三个阶段,也是意味着他们的经济条件不断地变好,从第一代的砖房瓦屋到第二代的二层小楼再到如今第三代的别墅楼,我们与一位从小便在鸡乸朗村长大的阿伯聊天,阿伯谈到:感谢党中央的支持与领导,我们从贫穷的家庭慢慢走向了富裕。据了解,鸡乸朗村人均年收入便达到了13万元。

    2020-09-01 13:31:50 作者:
    • 0
    • 9712
  •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筑梦者 我与大洲共同成长

    第二站是大洲村,大洲村是一条著名的古村落,我们在当地村委书记的带领下,领略了一番不一样的古风气息,我们走进村子,迎面而来的便是一个大池塘,据说以前的居民都是背水而居,前面便是七间大屋,我们参观了“恬斋公书室”,村委书记向我们讲述了这条村的历史,谈及到了这个书室的时候,便详细的介绍了起来,书室前面有一古刻的“万选”二字,村委书记说意为万中选一的意思,因为恬斋公非常的注重教育学习,便立此书室激励后日,受长时间的文化熏陶,这条村也出了许多文人,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出了三个举人、两位贡生,后人中也不乏工程师、教授、博士和博士生导师,如现在美国加州大学生当中文教授的何文化博士。可谓人才辈出。我们更去了解了这条村以后的发展规划,书记说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即能让人在闲暇时在此放松心情,又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

    2020-09-01 13:31:14 作者:
    • 0
    • 9703
  •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红光村的兴

    我们去的第三站红光村,是我们这次“三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红光村是我国著名的生蚝养殖产地,被誉为中国蚝乡。我们把这条村落作为我们的重点,是因为他与我们地理专业所涉及的红树林有关,这里有5000多亩的红树林,更是因为这些红树林,这里的生蚝才生长的更加肥美。村委书记对我们说:红树林给藻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藻类的充分繁殖又为生蚝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我们了解到了这条村的生蚝养殖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如何养蚝,如何运输等等等等...因为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已经退潮了,所以并没有去到蚝排上好好观察。这时书记邀请我们第二天早上出海去观察蚝排与红树林,我们万分感谢书记对我们的活动的支持,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小组成员五点多便起来准备出海,奈何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热情在这磅礴大雨中反而燃烧的更加热烈,我们在大雨中完成了我们最重要的一部便是近距离的观察蚝排与红树林,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红树林,大雨过后,一大群白鹭在红树林上空飞翔,那一瞬间,让人心情不自觉放松了下来,好好的感受这番和谐感人的生态风情画

    2020-09-01 13:29:43 作者:
    • 0
    • 10047
  • 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关山月故乡中找寻乡土情

    最后一站我们去的是那蓬村,那蓬村是我国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的故居,从进入乡道的那一刻,便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路边的小房墙壁上画着许多的山水画,衬托着乡间的野花,身心便在路上得到了舒缓。一路走进去,便能看到一条干净整洁的新建村道,沿着村道我们继续前行,便能到达睡莲池、关山月故居等等多个旅游打卡点。走入那蓬村,我们见到了当地的村长倩姨,“以前这里是贫困村,连路都全是泥泞,现在大家生活变得好了起来了,多亏了党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倩姨一边笑着一边说道,然后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起了当地的风景。绿水青山的气息与质朴热情的民风,让人不禁沉浸在这种美好的幸福生活中。那蓬村如今已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打卡点,人们在此感受关老先生带来的艺术风情的同时,也给那蓬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倩姨笑呵呵的说:“我们那蓬村将会变得越来越靓,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2020-09-01 13:29:08 作者:
    • 0
    • 9688
  • 科学防控疫情 文明实践随行

    2020年,武汉各市引起的疫情牵动广大人民的心。对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都措手不及。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各方人民的心。当然,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他们为了防止病菌传播,特下达了指令,形成了一些隔离区。如今疫情虽取得初步胜利,但部分地区仍有突发情况,此时疫情防控工作不得放松。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五名学子积极开展“防疫在行动”宣讲行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调查省、市、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防控工作,切实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科学宣传疫情防护常识,教育引导身边亲朋好友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积极传播正能量,汇聚精气神。 宣讲准备工作8月4日,“防疫在行动”宣讲实践小分队搜集资料,就防护措施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群众具有较高防范意识与国家相关政策。但对于目前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及如何进行防范,部分群众缺乏了解。后期宣传工作应以该内容为主。其次由于部分不实消息混淆群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恐慌,可谓是在全国人民“伤口”上撒盐。小队队员们针对该情况,对于相关消息进行资料查阅,准备了专家视频讲解文件及宣传资料。传播防疫知识与正能量,抵制谣言。8月6日下午,小队队员们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进行防疫宣讲工作。在线上通过QQ、微博等社交平台对调查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科学的宣传了疫情防护常识。线下队员们通过播放新闻相关视频及发放防疫材料等方式,引导身边亲朋好友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其中许多“80后”“90后”年轻人冲在第一线,独当一面,也有很多大学生积极做志愿服务,尽自己的一份力。鲁迅曾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不能“为山九仞、功亏-篑",更不能“心猿意马、前功尽弃”。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候,前进的道路愈加艰辛;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临近登顶前的冲刺,就越需要一鼓作气。挺过最吃劲的难关,就是战"疫”胜利的拐点到来时。

    2020-09-01 09:40:05 作者:毛慧杰
    • 0
    • 9977